舞狮小学美术教案
【篇一:舞狮小学美术教案】
文 章来源
课件 w w w.5y k j.c om 一年级美术教案 狮子大王教案狮子大王
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小学部 万振华
课 题
第8课:狮子大王
课型:设计应用 狮子大王教案
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思考:
动物狮子对于一年级儿童来说并不陌生,卡通片《狮子王》、民间狮子舞表演、石雕狮子等生活中常见的狮子形象为儿童储备了比较丰富的知识,但要一年级儿童在课堂中用身边的材料表现狮子却有一定的难度,这是本课需解决的一大难点。狮子大王教案
我对本节课的希望:
(一)通过对大自然中狮子的观察、比较和对生活中的各种狮子艺术品的欣赏,了解狮子的特点。
(二)能大胆地运用不同材料表现具有不同个性的狮子。狮子大王教案
(三)通过听听狮子乐曲,看看、画画、做做狮子,引导学生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
理念:
新课程理念强调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的美术教案生活经验的联系。我们中华民族历来把狮子作为威武、权威的象征,生活中经常能看到有关狮子的艺术品,如:舞狮表演,大门前、桥墩上的石雕狮子,还有狮子的剪纸作品等等。本课设计利用多媒体可视形象进行,让学生在课堂上观察生活里的狮子作品,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在这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得到熏陶, 同时也促使学生去关注生活里的细节, 这也是学生需要形成的基本美术素养之一。
教学重点如何利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抓住狮子的特点,美术教案狮子大王教案进行大胆表现。并了解身边的狮子艺术品并抓住狮子特点用身边的材料表现狮子。
教学难点
狮子头部特征的表现。并能大胆地运用不同材料表现狮子的头部特征。
信息资料
各种动物的图片资料,多媒体示范教具教师——课件
学生用具]学生——收集身边的不同材料(毛线、碎布、挂历纸等)、剪刀、胶水。
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方法
师生互动过程:
1)引导学生体验狮子大王的凶猛,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播放狮子的吼叫声,出示雄狮的形象引出课题。
让学生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引入课题。并安排一学生头戴狮子面具模仿狮子的吼叫声窜上讲台。
(2)分析自然界中狮子的特征。
引导学生利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分析雄师的特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合作意识。
教师提出研究问题,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组织学生交流,概括出狮子大王的不同特征:颈部有棕毛、吊眼、嘴大、牙尖。。。。。。
将学生分成5个小组,每组安排一个组长。
(2)小组同学利用教师提供的狮子大王的图片,分小组共同研究下面的问题:
一组:狮子大王一家中,谁最具有狮子大王的特点,它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二组:狮子大王的眼睛与其它动物的眼睛有什么不同?
三组:狮子大王的鼻子与其它动物有什么不同?
四组:狮子大王的耳朵与其它动物有什么不同?
五组:比较几种狮子大王面具的制作方法,它们都有哪些不同的制作方法。
(3)分析艺术作品中狮子的不同表现方法。
增加美术文化含量,解决教学难点。
问:艺术作品中是如何突出地表现狮子大王的特点?
利用多媒体课件及教材第16页中的雕塑作品及一些绘画作品,总结出狮子的嘴的绘制比真实的还要大,露出的牙齿更尖利,眼睛。。。。。。
(4)分析学生优秀作业中狮子的表现方法。
解决制作过程中的难点。
提出问题:
1、这些学生作业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2、有什么好办法能让狮子大王的棕毛做得有快有好?
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范作及教材中的学生作品,分小组进行研究。
教师巡视辅导学生开始动手制作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小结:播放《狮子大王》动画片的音乐。
学生将自己制作的狮子大王的作品戴在头上,学一学狮子大王的样子。
提供成功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后拓展:回家以后可以找一找生活中那些地方有狮子的形象,它有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感悟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板书设计:
教学小结:
教师说:本课设计重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运用比较、观察的方法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学生说:我学会了运用比较、观察的方法来找寻动物的不同特点,这节课我学得很开心。
[b]教学反思:[/b]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美术课程价值的一大体现,本课设计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
个性化的作业极大的启发了学生的创造力, 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却鲜有佳作“面世”,如何解决学生上课积极性高但是在动手时却觉得无法着手的问题,在这节课我作了一些探索。
首先,要使学生创作出优秀作品,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尤为重要。教学中我竭力创设一个民主的、愉快的氛围,充分利用录像、照片、范画、音乐等方式增强学生的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并鼓励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大胆地用美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对学生独特、有个性的回答及时地、不遗余力地给与表扬。
其次,教学设计充分体现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在本课设计之初,我收集了大量有关狮子的信息:大自然中狮子图片、录像资料,生活中石狮子、狮子舞、狮子剪纸作品等,考虑到学生的多方面因素和要求,我确定了现在的教学方案:以狮子王音乐引入到身边的狮子艺术品,再到大自然的狮子,最后用儿童的眼光欣赏教师的范作。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到学生未知领域的开拓,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思维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得到健康的发展。
最后,为了降低学生制作难度,改变以往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的教学方式。我在欣赏教师范作过程中结合游戏《寻找喝醉酒的狮子》和《给狮子取名字》,巧妙地引导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主动的探究两方面问题,一是范作中狮子有什么独特个性。二是小作者是如何选用不同材料和方法来表现狮子的这种个性的。通过这些学生乐于接受的活动,使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不知不觉突破了学生制作的难点,为下一步学生自由创作作了铺垫。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空间及选材的限制,学生一些有创意的点子还是无法得到较好的落实。文 章来源
课件 w w w.5y k j.c om相关教案:
上一篇教案: 下一篇教案:
【篇二:舞狮小学美术教案】
一、活动目标:
1、了解舞龙舞狮是我们中国过年传统节目,喜爱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
2、能用穿插、粘贴、系、拧、卷等各种技能综合运用小组合作设计夸张的龙和狮。
3、在亲子制作过程中进一步增进老师、家长、孩子之间的情感,体验快乐。
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观看舞龙舞狮的热闹场面的相关经验
2、材料准备:
主要材料:泡沫塑料蛋糕盒、废旧布料、旧纸箱
辅助材料:彩色颜料、空易拉罐、铃铛、中国结、红黄绿各色绸布、毛根、羽毛、即时贴、
剪刀、铅笔、单双面胶
三、活动内容:
(一)欣赏表演激发兴趣:
1、邀请家长进行舞狮(舞龙)表演
——狮子敬礼:狮子点头的动作。
——狮子出洞:狮子踏步出洞,左右探视观察。
——狮子跃河:狮子走路遇到障碍物(像石堆或小沟等
——仆步发威:狮子遇到敌人,表现威猛、恐吓对方的姿势。
——舔脚甩头:狮子饱餐后舔爪的动作。
2、谈谈说说:请幼儿说说看出了哪些动作。
3、学学刚才的舞龙舞狮动作。
(二)幼儿创意设计狮与龙:
1、引导幼儿欣赏舞狮(舞龙)的道具。
2、激发幼儿创作愿望:
3、自愿分组结合,家长介入策划。
自动分为两队,一组为舞狮队,一组为舞龙队。其中每队又分为两组,一组制作头部,一组制作身体。
(三)亲子同动手制作:
1、利用泡沫蛋糕盒做狮子的头部,用旧纸箱做龙的头部,身体部位自由选择材料制作与装饰。
2、提醒幼儿与家长辅助材料的运用。(教师根据材料进行分配,避免雷同)
3、相关辅助材料:彩色颜料、空易拉罐、铃铛、中国结、红黄绿各色绸布、毛根、羽毛、即时贴、剪刀、铅笔、单双面胶以及材料超市中各种材料。
(四)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1、教师提醒家长为幼儿提供动手机会,在幼儿需要帮助时给予言语与动作指导。
2、鼓励大家善用巧用废旧物进行装饰。
(五)舞龙舞狮大对决
1、家长与幼儿拿好制作成的舞龙舞狮道具组成狮队与龙队。
2、展示自己组的作品。
3、进行热闹有趣的舞龙舞狮表演。
四、活动建议:
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过新年》主题进行综合运用。如最后环节可以边舞边唱或者边敲锣打鼓边进行表演把活动推向高潮,又如制作过程中结合主题中的《咚咚锵》、《金蛇狂舞》等乐曲让孩子视听做结合,真正体现整合的理念。另外也可根据本班孩子动手操作能力选择相应组织形式。如亲子制作、年级组合作或大带小合作等。最后进行相关活动时还需关注到班级环境的布置,注重渲染过新年热闹喜庆的气氛。
五、活动评析:
孩子们都很喜欢这节课!在活动中我注重家长资源的有效利用。如邀请具有艺术细胞的家长进行舞龙舞狮表演激发兴趣,如活动中在提醒家长为幼儿提供动手机会的同时指导家长在必要时需给予孩子言语与动作指导等等。
活动开始部分的观看舞龙舞狮表演一下子吸引住了所有的眼球,所以接下来的激发制作愿望到分组制作一切水道渠成。最后,我把精心准备的主题进行中的许多的乐曲,乐器锣,鼓,锵等来了个大综合展示,既渲染出过新年热闹喜庆的气氛还有利于家长幼儿对于整个主题的综合回顾,体现整合的理念。
最后的表演展示精彩纷呈。作品创意连连,各有千秋;有趣的表演让每一位家长与孩子都动了起来,笑了起来!在意犹未尽中我适可而止宣布了活动的结束。
【篇三:舞狮小学美术教案】
2、能配合乐曲自由创编狮子舞。
3、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舞狮欢快的气氛,培养幼儿民族自豪感。
活动准备:
1、关于舞狮子的影碟,录音带《舞狮子》,简笔画舞蹈图谱。
2、幼儿人数一半的狮子头饰、绣球。
活动过程:
一、律动《狮王进行曲》进场。
1、我们一起来学狮王威风凛凛的样子。
2、师: 狮子作为百兽之王,本领可大了。小狮子们还有些什么本领?
二、欣赏影碟《舞狮子》
1、师: 原来狮子还有会跳狮子舞的,玩绣球来庆祝节日的本领呢!每当过年过节的时候,人们就会用舞狮子来庆祝节日,表达自己的喜悦和快乐。
2、播放影碟,我们仔细看看狮子是怎样表演的?
(启发幼儿仔细观察狮子的动作和神态)
三、自由创编《舞狮子》
1、熟悉游戏音乐。
(1)引导幼儿了解乐曲a、b段结构,a段用狮子图表示,b段用狮子加绣球图片表示。
(2)幼儿完整欣赏乐曲,并观察教师《舞狮子》表演。
2、启发幼儿创演a段狮子舞。
(1)播放a段音乐,引导幼儿随音乐表演,鼓励他们自由发挥。
(2)师: 狮子是怎么随音乐跳舞的?请小朋友们一起来表演吧!(引导幼儿随音乐摇头、摆尾、抖动、跳跃、充分给予幼儿自由发挥的空间和氛围。)
3、创演b段狮子舞
(1)教师讲述:小狮子们正在玩耍,突然飞来一只漂亮的绣球,小狮子们可喜欢了,都抢着玩耍。
(2)教师舞绣球,引导幼儿跟绣球一起作动作。
(3)启发幼儿碎步小跑,抢夺绣球,躲闪,跳起扑球等动作,鼓励他们发挥想象,丰富动作。
4、将《舞狮子》舞蹈动作图谱展出,让幼儿自选图谱上的动作随音乐自由创编舞狮子,提醒幼儿在a、b两段做不同动作。
5、指名个别组幼儿表演,引导幼儿注意两两合作表演。
6、集体表演。
作品分析:
舞狮子是中国民间用于欢庆的一种艺术形式,一直流传至今。而教材本身将民间习俗与我们石林地方撒尼民族气息、童趣及生活实际相结合创编而得,充满了浓厚的民间传统艺术氛围。此教材是c调2/4曲子,包括前奏和a、b两段音乐。a段音乐适合启发幼儿扮演狮子,创编狮子的各种形态和动作,如摇头、摆尾、抖动,跳跃等。而b段音乐,舒缓中流露着激烈的气氛,富含石林彝族特色的音乐适合引导幼儿创演狮子戏球的游戏,其中可丰富幼儿碎步跑、抢绣球、躲闪等动作。此教材既可充分发挥幼儿想象,又能丰富幼儿神态表情和动作,还融入了浓厚的民间艺术色彩,幼儿特别感兴趣。
附教材:舞狮子
( 1 2 2 2 2│1 6 5 │3 3 2 1 2 │1 │)
a 1 2 2 2 2│1 2 1│1 2 2 2 2│1 2 1│
b 1 2 2 2 2│1 2 1│ 6 6 1 5 3│ 2 2 3│
5 5 2 6 │5 │ 6 1 5│ 5 2 5 6│
5 2 6 5 6 1 │ 5 3 2 1 2│1 │ 1 0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