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方法适用于新购和使用中及修理后的灌砂仪的校验。
一、技术要求
1.1灌砂仪各组成部分的尺寸应符合下表规定:
灌砂筒 型 号 φ100 φ150 φ200 储砂筒尺寸 (mm) 筒底中心内径 筒深 开口直径 100 270 10 150 270 15 200 520 20 倒置圆锥形漏斗 尺寸(mm) 上口 下口 直径 直径 10 100 15 150 20 200 标定罐尺寸 (mm) 内径 100 150 200 深 150/200 150/200 200 1.2倒置圆锥漏斗与储砂筒两者之间所设阀门应开关灵活。
二、校验项目及条件
2.1校验项目
2.1.1灌砂仪各组成部分尺寸
2.1.2确定填满倒置圆锥形漏斗所需砂的质量。 2.1.3校验标定罐容积。 2.2校验用器具
2.2.1电子天平:称量20kg,感量1g。
2.2.2游标卡尺:量程300mm,分度值0.02mm。 2.2.3钢直尺:量程1000mm,分度值1mm。
三、校验方法
3.1灌砂仪各组成部分尺寸校验方法。 3.1.1用游标卡尺测量各部位直径。 3.1.2用钢直尺测量各部位深度。
3.1.3手动检查阀门开关是否灵活。 3.2标定罐容积校验方法
3.2.1空罐连同玻璃板置于电子天平上称量,准确至1g,记质量m1; 3.2.2向标定罐中注水至满(以玻璃板下无气泡为准),擦干外表称量,记质量m2;
3.2.3标定罐容积V按下式计算: V式中ρ
m1m2W (cm3)
w为水的密度。
3.3填满倒置圆锥形漏斗用砂质量确定方法
3.3.1将粒径0.25~0.5mm洁净均匀的砂烘干,并放置足够时间,使其与空气的湿度达到平衡;
3.3.2向灌砂仪的储砂筒的筒内装砂至距筒顶15mm左右为止。称储砂筒中砂的质量,准确至1g,记质量m5。
3.3.3将灌砂筒置于标定罐上,打开阀门,让砂流入标定罐内,直至筒内砂不再下流时,关上阀门,称量灌砂筒内余砂质量记m4;
3.3.4再将灌砂筒放在玻璃板上,打开阀门,让砂流出,直至筒内砂不再下流时,关上阀门,并细心取走灌砂筒;
3.3.5收集并称量留在玻璃板上的砂,准确至1g,记质量m3; 3.3.6砂的密度S按下式计算:
Sm5m4m3(g/cm3) V四、校验结果处理
全部校验项目均符合技术要求为合格。
五、校验周期、记录与证书
校验周期为12个月。校验记录格式见下表,校验证书格式见附录Ⅰ。
表头
灌砂筒自检校验记录
校验编号: 第 页 共 页 生产厂家 校验依据 《灌砂筒自检校验规程》 出厂编号 测试环境 温度 游标卡尺 仪器管理编号 ℃ 300mm 1000mm 湿度 精度 精度 % 0.02mm 1mm 校验结论 校验器具 钢直尺 校验项目 技术要求 1 外观 储砂筒内径 筒底中心孔直径 储砂筒筒深 金属标定罐内径 金属标定罐深 校验日期: 无变形、 锈蚀等 200±2mm 20±0.2mm 520±5mm 200±2mm 200±2mm 年 月 日 2 平均值 / 校验数据 无变形、无锈蚀 下次校验日期 年 月 日 批准: 校核: 校验:
表头
灌砂筒自检校验记录
校验编号: 第 页 共 页 生产厂家 校验依据 《灌砂筒自检校验规程》 出厂编号 测试环境 / 温度 游标卡尺 仪器管理编号 20 ℃ 300mm 1000mm 湿度 精度 精度 60 % 0.02mm 1mm 校验结论 校验器具 钢直尺 校验项目 技术要求 1 外观 储砂筒内径 筒底中心孔直径 储砂筒筒深 标定罐内径 标定罐深 校验日期: 无变形、 无锈蚀等 150±2mm 15±0.2mm 270±5mm 150±2mm 200±2mm 年 月 日 2 平均值 / 校验数据 无变形、无锈蚀 下次校验日期 年 月 日 批准: 校核: 校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