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理解:1.经济管理工作;
2.经济活动,体现了会计的对象——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
3.一个单位,体现了会计主体,会计工作是针对某一特定单位做处理,也就是站在谁的角度进行账务处理。例如:甲公司销售一批货物给乙公司。那么甲公司会计要做销售业务,乙公司会计做采购业务,即使甲乙两公司用的是同一会计代理记账,也是应该分别对甲公司和乙公司做销售和采购的业务。
4.反映和监督,即会计的基本职能。核算出来的结果就是反映,二者一致;
5.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即货币计量。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例如:一辆夏利和一辆奔驰相比,哪个贵?大多数人马上会说到是奔驰,但是如果夏利是08年新款新车,而奔驰是小孩儿玩具车。如果直接以金额表述就不存在上面的问题了,即表述为夏利不超过10万,而奔驰在100万以上,此时就是统一为货币计量了;但是货币也不是惟一的计量单位,例如:春兰空调公司08年10月底空调存货为4000000元,假如只以价值量体现,那被盗一两台根本不会轻易发现;假如既以价值量体现,同时又以数量记录:08年10月底空调存货为4000000元,2000台,如果被盗则很容易发现。故货币不是惟一计量单位,而是主要计量单位。
(二)分类
会计按其报告的对象不同,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财务会计:主要侧重于向单位外部关系人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流量情况等有关信息,而且侧重于过去的信息; 注: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 ↓ ↓
资产负债表 利润表 现金流量表
管理会计:主要侧重于向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进行经营规划、经营管理、预测决策所需的相关信息的,而且侧重于未来的信息。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讲解-会计的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 (一)会计核算,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
会计核算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信息的功能。
注:大纲和核算定义都把四环节叙述成了确认、记录、计算和报告,但准则及教材后面的讲解中重视的还是计量,而不是计算。比如经常提到确认、计量和报告,及会计要素的五种计量属性。
1.会计核算的四个环节(理解)
(1)确认(能不能记账或用不用记账)
例如,公司新聘请一位销售经理——不用做会计处理 公司新购入一批原料——应该记账。 (2)计量(记多少) 例如,上面提到的新购原料 ,发票上注明价款为100000元,增值税17000元,另有117000元的支票存根与其对应——原材料记账金额为100000元。 (3)记录(怎么记)
例如,上面的业务,经确认后确定原料要以100000元记录,根据借贷记账法,应该在会计凭证和账簿中都记录原材料增加100000元。
(4)报告(通过编制财务报告提供信息) 2.会计核算的三项工作 记账→算账→报账。 例如:北京2002年单选题
3.会计核算职能也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核算。 (二)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是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
真实性审查,即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确认、计量和报告。 合法性审查,即经济业务要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合理性审查,即符合企业内部有关规定,如是否超支等。
会计监督也分为事前监督(未来)、事中监督(正在发生)和事后监督(已发生)。
(三)核算和监督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 除了上述基本职能外,会计还具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等功能。 会计基础 一、《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大部分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 二、概念
1.权责发生制基础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费用。 权责发生制原则主要是从时间上规定会计确认的基础,其核心是根据权责关系的实际发生期间来确认收入和费用。即在该期间产生了收款的权利,则在该期间确认收入增加;在该期间产生了付款的责任、义务,则在该期间确认费用增加,而不管款项是否收付。 2.收付实现制是以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 根据权责发生制进行收入和成本费用的核算,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真实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 会计要素的确认 (一)会计要素的概念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对会计核算对象(资金运动)的具体化。 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六大会计要素。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表现资金运动的相对静止状态,即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显著变动状态,即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二)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财务状况是指企业一定日期的资产及权益情况,是资金运动相对静止状态的表现。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包括以下三项: 1.资产
(1)概念: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2)资产具有三个特征:
①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即指资产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
企业的潜力。
注:现金指库存现金及可以随时支付的存款;现金等价物通常包括3个月内到期的短期债券投资。(现作为知识面扩充,将来职称或注会要求掌握)资产预期能否会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资产的重要特征。如果某一资产预期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那么就不能将其确认为企业的资产。前期已经确认为资产的项目,如果不能再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也不能再确认为企业的资产。
例如,3月8日销售货物,价款30万元,对方没给钱。那我们就确认应收账款增加30万元。到年底出报告时需要对这30万元债权进行检查。假如发现最多能收回20万元,也就是有10万元收不回的可能性很大,此时要计提坏账准备10万元作为资产减值损失,即这10万元预期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要将其从债权中减掉。 ②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拥有是指拥有此项资源的所有权。通常判断资产属于谁,所有权是考虑的首要因素。但对一些特殊方式形成的资产,企业虽对其不拥有所有权,却能够实际控制,也应当确认为企业资产。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就是最典型的一个例子。 ③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例如购货意愿或者计划,不能确认为资产。 (3)分类
按其流动性,资产通常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5种。
(4)确认条件
应该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①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还必须是很可能流入企业; ②并且该资源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会计科目的概念和意义 会计科目的概念
1.定义:会计科目是指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
2.意义:会计科目是进行各项会计记录和提供各项会计信息的基础,在会计核算中具有重要意义。
(1)会计科目是复式记账的基础。 (2)会计科目是编制记账凭证的基础。
(3)会计科目为成本计算与财产清查提供了前提条件。 (4)会计科目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了方便。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讲解-会计科目的分类 会计科目的分类(注意分类标准)
1.会计科目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教材会3次提到总分类与明细分类:科目、账户、账簿)
总分类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如“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原材料”等。明细分类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作进一步分类、提供更详细更具体会计信息的科目,如“应收账款”科目按债务人名称或姓名设置明细科目,反映应收账款的具体对象。对于明细科目较多的总账科目,可在总分类科目与明细科目之间设置二级或多级科目。
注意:并不是所有的总分类科目都有明细科目,如库存现金。 2.会计科目按其所归属的会计要素不同
对于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分为资产类、负债类、共同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六大类。
对于未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五大类。
共同类科目是指可能具有资产的性质,也可能具有负债的性质的科目,其性质取决于科目核算的结果:当核算结果出现借方余额,就叫资产类科目;如果核算结果出现贷方余额,则作为负债类科目。 记账方法-单式和复式
所谓记账方法,简单地说,就是在账簿中登记经济业务的方法。按照记录经济业务方式的不同,记账方法可以分为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 一、单式记账法
单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在单式记账法下,通常只登记现金、银行存款的收付金额以及债权债务的结算金额,一般不登记实物的收付金额。
单式记账法记账手续比较简单,但是账户之间不能形成相互对应和平衡的关系,所以不能全面系统地反映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以及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也不利于检查账户记录的是否正确和完整,因而是一种不够科学的记账方法。
这种记账方法只适用于经济业务很简单或很单一的经济个体和家庭。 二、复式记账法
复式记账法,是指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记账基础,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系统地反映资金运动变化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
复式记账法克服了单式记账法的缺点。
例如,用银行存款10000元购买一批材料的业务,业务发生后,一方面在“银行存款”账户记录银行存款减少10000元,另一方面在“原材料”账户记录材料增加10000元,这样登记的结果能够清楚地反映一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即资金从何处来,又往何处去。 复式记账法与单式记账法相比,具有以下两个明显的特点:
1.对于企业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同时登记,既可以全面、清晰地反映出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也能通过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来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2.由于每项经济业务发生后,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登记,因此,可以对账户记录的结果进行试算平衡,以便检查账户记账的正确性。 复式记账法是一种科学的记账方法,为世界各国所广泛采用。我国过去曾采用的复式记账法主要有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在我国1992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讲解-借贷记账法的概念和记账符号 一、借贷记账法的概念
借贷记账法是指以“借”和“贷”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借贷记账法是建立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等式的基础上,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作为记账规则,反映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二、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
借贷记账法起源于13世纪的意大利。
借贷记账法以“借”和“贷”为记账符号,分别作为账户的左方和右方。借贷二字已失去了原有的含义,而演变成纯粹的记账符号,用来标明记账方向。
会计分录的概念和分类 一、会计分录的概念
会计分录是指对每项经济业务事项标明其应借应贷的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简称分录。在实务中,会计分录是在记账凭证上登记的。一笔会计分录主要包括三个要素:会计科目、记账符号、金额(其中会计科目和记账符号组成了方向)。 二、会计分录的分类
按所涉及的账户的多少,可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 (一)简单会计分录(一借一贷) 简单会计分录,指涉及的账户数量只有两个,也就是一个账户借方与另一个账户贷方的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简单会计分录下的会计科目间的对应关系十分清晰,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
(二)复合会计分录(非一借一贷)
复合会计分录,指由两个以上(不含两个)的对应账户所组成的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多借一贷和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企业编制复合会计分录,可以全面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并简化记账手续,提高工作效率。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讲解-会计分录的编制步骤 会计分录的编制步骤
编制会计分录,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1.确定所涉及到哪些账户,是增加还是减少。
2.分析经济业务事项涉及的账户类型。一项经济业务发生后,首先分析该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会计账户是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还是收入类账户、成本费用类账户等。
3.确定应记入哪个(或哪些)账户的借方,哪个(或哪些)账户的贷方,即借贷方。 4.确定借贷方账户的金额。
5.编制会计分录并检查是否符合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讲解-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关系 目前总分类账户一般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设置。明细分类账户,有的是指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设置,有的是企业自行设置。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关系
(一)总分类账户对明细分类账户具有统驭控制作用 (二)明细分类账户对总分类账户具有补充说明作用
(三)总分类账户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在总金额上应当相等 会计分录的概念和分类 一、会计分录的概念
会计分录是指对每项经济业务事项标明其应借应贷的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简称分录。在实务中,会计分录是在记账凭证上登记的。一笔会计分录主要包括三个要素:会计科目、记账符号、金额(其中会计科目和记账符号组成了方向)。 二、会计分录的分类
按所涉及的账户的多少,可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 (一)简单会计分录(一借一贷) 简单会计分录,指涉及的账户数量只有两个,也就是一个账户借方与另一个账户贷方的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简单会计分录下的会计科目间的对应关系十分清晰,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
(二)复合会计分录(非一借一贷)
复合会计分录,指由两个以上(不含两个)的对应账户所组成的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多借一贷和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企业编制复合会计分录,可以全面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并简化记账手续,提高工作效率。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讲解-会计分录的编制步骤 会计分录的编制步骤
编制会计分录,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1.确定所涉及到哪些账户,是增加还是减少。
2.分析经济业务事项涉及的账户类型。一项经济业务发生后,首先分析该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会计账户是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还是收入类账户、成本费用类账户等。
3.确定应记入哪个(或哪些)账户的借方,哪个(或哪些)账户的贷方,即借贷方。 4.确定借贷方账户的金额。
5.编制会计分录并检查是否符合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讲解-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关系 目前总分类账户一般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设置。明细分类账户,有的是指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设置,有的是企业自行设置。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关系
(一)总分类账户对明细分类账户具有统驭控制作用 (二)明细分类账户对总分类账户具有补充说明作用
(三)总分类账户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在总金额上应当相等 费用归集的方法与会计处理 (一)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生产部门需要材料时,应该填制有关的领料凭证,向仓库办理手续领料。月末会计部门根据领料凭证编制领料汇总表,根据汇总表进行会计处理。 (二)工资及福利费等的归集和分配 工资及福利费等也即职工薪酬。职工薪酬是指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以及非货币性福利等。
为了正确地计算产品成本、确定当期损益,企业必须正确地归集和分配人工费用。为核算职工薪酬,会计上应设置“应付职工薪酬”账户。该科目是负债类科目,增加额计贷方,减少额计借方,余额一般在贷方。该账户应当按照“工资”、“职工福利”等应付职工薪酬项目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企业计算应付职工薪酬数额时,企业负债增加。用现金支付时,企业库存现金减少,负债也减少;企业通过划款方式发放应付职工薪酬的,企业银行存款减少,负债也减少。
“应付职工薪酬”账户,是用来核算企业应付职工薪酬的提取、结算和使用等情况。该账户的借方登记实际发放职工薪酬的数额;贷方登记已分配计入有关成本费用项目的职工薪酬的数额;该账户期末贷方余额,表示企业应付未付的职工薪酬。 例5—13
某企业6月份根据考勤记录和产量记录计算职工的工资如下: 生产工人工资:
生产甲产品的工人工资 36500 生产乙产品的工人工资 23500 小 计 60000 车间管理人员工资 18000
行政管理人员工资 42000 合 计 120000
根据以上资料,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36500 ——乙产品 23500
制造费用 18000 管理费用 42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120000 例5-14
开出现金支票一张,支付本月工资120000元。应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120000 贷:银行存款 120000 例5-15
6月份的职工福利费如下:
生产甲产品的工人福利费 5110 生产乙产品的工人福利费 3290 小 计 8400 车间人员福利费 2520 行政管理人员福利费 5880 合 计 16800 根据以上资料,编制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5110 ——乙产品 3290
制造费用 2520 管理费用 5880 贷: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 16800
什么是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表示企业在一定日期(通常为各会计期末)的财务状况(即资产、负债和业主权益的状况)的主要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用会计平衡原则,将合乎会计原则的资产、负债、股东权益”交易科目分为“资产”和“负债及股东权益”两大区块,在经过分录、转帐、分类帐、试算、调整等等会计程序后,以特定日期的静态企业情况为基准,浓缩成一张报表。其报表功用除了企业内部除错、经营方向、防止弊端外,也可让所有阅读者于最短时间了解企业经营状况。 资产负债表的基本结构:一般是按各种资产变化先后顺序逐一列在表的左方,反映单位所有的各项财产、物资、债权和权利;所有的负债和业主权益则逐一列在表的右方。负债一般列于右上方分别反映各种长期和短期负债的项目,业主权益列在右下方,反映业主的资本和盈余。左右两方的数额相等。
资产负债表必须定期对外公布和报送外部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各个集团(包括股票持有者,长、短期债权人,政府有关机构)。当资产负债表列有上期期末数时,称为“比较资产负债表”,它通过前后期资产负债的比较,可以反映企业财务变动状况。根据股权有密切联系的几个
独立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汇总编制的资产负债表,称为“合并资产负债表”。它可以综合反映本企业以及与其股权上有联系的企业的全部财务状况。 [编辑]
资产负债表的内容
资产负债表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下同)之间的勾稽关系,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顺序,把企业一定日期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项目予以适当排列。它反映的是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总体规模和结构。即,资产有多少;资产中,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各有多少;流动资产中,货币资金有多少,应收账款有多少,存货有多少,等等。所有者权益有多少;所有者权益中,实收资本(或股本,下同)有多少,资本公积有多少,盈余公积有多少,未分配利润有多少,等等。
在资产负债表中,企业通常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分类分项反映。也就是说,资产按流动性大小进行列示,具体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负债也按流动性大小进行列示,具体分为流动负债、长期负债等;所有者权益则按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项目分项列示。
银行、保险公司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由于在经营内容上不同于一般的工商企业,导致其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构成项目也不同于一般的工商企业,具有特殊性。但是,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时,对于资产而言,通常也按流动性大小进行列示,具体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对于负债而言,也按流动性大小列示,具体分为流动负债、长期负债等;对于所有者权益而言,也是按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项目分项列示。 [编辑]
资产负债表的作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例如,公历每年12月31日的财务状况,由于它反映的是某一时点的情况,所以,又称为静态报表。
资产负债表主要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方面的信息。通过资产负债表,可以提供某一日期资产的总额及其结构,表明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及其分布情况,即,有多少资源是流动资产、有多少资源是长期投资、有多少资源是固定资产,等等;可以提供某一日期的负债总额及其结构,表明企业未来需要用多少资产或劳务清偿债务以及清偿时间,即,流动负债有多少、长期负债有多少、长期负债中有多少需要用当期流动资金进行偿还,等等;可以反映所有者所拥有的权益,据以判断资本保值、增值的情况以及对负债的保障程度。资产负债表还可以提供进行财务分析的基本资料,如将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进行比较,计算出流动比率;将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进行比较,计算出速动比率等,可以表明企业的变现能力、偿债能力和资金周转能力,从而有助于会计报表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编辑]
资产负债表的列报
1.资产负债表应当按照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分类列示。
2.在资产负债表中,应当将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分别列示。金融企业的各项资产或负债,按照流动性列示能够提供可靠且更相关信息的,可以按照其流动性顺序列示。
3.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的区分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资产,应当归类为流动资产:
(1)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耗用;(经营周期是指从购买用于加工的资产到其收回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这段时间); (2)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的;
(3)预期在自资产负债表日起1年内变现的;
(4)在自资产负债表日起1年内,交换其他资产或清偿负债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应当归类为非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应当按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等分类列示。
《企业会计准则》的上述规定便于财务报表编制者更好地掌握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之间的划分,避免以单一的标准进行判断。 4.流动负债与非流动负债的区分。
负债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归类为流动负债: (1)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清偿; (2)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
(3)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到期应予以清偿;
(4)企业无权自主地将清偿推迟至资产负债表日后一年以上。
例如,应付账款或应付工资,构成了企业正常的经营周期中营运资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些项目应划分为流动负债,即使它们在资产负债表日后超过12个月才到期清偿。
当没有可靠证据表明企业的营业周期超过一年,或者同行业大多数企业的营业周期均不超过一年时,企业应当以一年作为划分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与非流动负债的标准。 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应当归类为非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应当按照长期负债的性质分类列示。
准则还根据实务中经常出现的贷款展期、债务人违反贷款协议条款等情况,分别对这些情况下如何划分流动负债与非流动负债进行了规定:
A.对于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到期的负债,企业预计能够自主地将清偿义务展期至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以上的,应当归类为非流动负债;
B.不能自主地将清偿义务展期的, 即使在资产负债表日后、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前签订了重新安排清偿计划协议,该项负债仍应归类为流动负债。
C.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或之前违反了长期借款协议,导致贷款人可随时要求清偿的负债,应当归类为流动负债。
D.贷款人在资产负债表日或之前同意提供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以上的宽限期,企业能够在此期限内改正违约行为,且贷款人不能要求随时清偿,该项负债应当归类为非流动负债。 其他长期负债存在类似情况的,比照前述两款处理。 5.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类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单列项目:
(1)货币资金;(2)应收款项及预付款项;(3)交易性投资;(4)存货;(5)持有至到期投资;(6)长期股权投资;(7)投资性房地产;(8)固定资产;(9)生物资产;(10)递延所得税资产;(11)无形资产。 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类至少应当包括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的合计项目。 6.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类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单列项目:
(1)短期借款;(2)应付款项及预收款项;(3)应交税金;(4)应付职工薪酬;(5)预计负债;(6)长期借款;(7)长期应付款;(8)应付债券;(9)递延所得税负债。
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类至少应当包括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和负债合计等主要类别的小计项目。
7.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类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单列项目: (1)实收资本或股本,(下同);(2)资本公积;(3)盈余公积;(4)未分配利润。 在合并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应当在所有者权益类单独列示少数股东权益。
8.资产负债表应当列示资产总计项目,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计项目。如果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要求,或者有助于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时,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上增加单列的项目、标题或小计项目。 [编辑]
编制资产负债表的注意事项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格式有账户式、报告式和财务状况式三种。其中,账户式资产负债表分为左右两方,左方列示资产项目,右方列示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项目,左右两方的合计数保持平衡。这种格式的资产负债表应用最广,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要求采用的就是这种格式的资产负债表。
不论是何种格式的资产负债表,在编制时,首先需要把所有项目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并以适当的顺序加以排列。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采用的就是按流动性排序的资产负债表。它首先把所有项目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个部分,并按项目的流动性程度来决定其排列顺序。 资产项目按其流动性排列,流动性大的排在前,流动性小的排在后;负债项目按其到期日的远近排列,到期日近的排在前,到期日远的排在后;所用者权益项目按其永久程度高低排列,永久程度高的排在前,永久程度低的排在后。 [编辑]
资产负债表的格式
资产负债表一般有表首、正表两部分。其中,表首概括地说明报表名称、编制单位、编制日期、报表编号、货币名称、计量单位等。正表是资产负债表的主体,列示了用以说明企业财务状况的各个项目。资产负债表正表的格式一般有两种:报告式资产负债表和账户式资产负债表。报告式资产负债表是上下结构,上半部列示资产,下半部列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具体排列形式又有两种:一是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原理排列;二是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原理排列。账户式资产负债表是左右结构,左边列示资产,右边列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不管采取什么格式,资产各项目的合计等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项目的合计这一等式不变。
在我国,资产负债表采用账户式。每个项目又分为“期末余额”和“年初余额”两栏分别填列。采用企业会计准则的非金融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格式如下:
资产负债表
会企01表
编制单位:××有限公司
20×8年12月31日
单位:元
资 产 期末余额 年初余额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或股东权益) 期末余额 年初余额 流动资产: 流动负债: 货币资金 短期借款 交易性金融资产 交易性金融负债 应收票据 应付票据 应收账款 应付账款 预付款项 预收款项 应收利息 应付职工薪酬 应收股利 应交税费 其他应收款 应付利息 存货 应付股利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 其他应付款 其他流动资产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 流动资产合计 其他流动负债 非流动资产: 流动负债合计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非流动负债: 持有至到期投资 长期借款 长期应收款 应付债券 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应付款 投资性房地产 专项应付款 固定资产 预计负债 在建工程 递延所得税负债 工程物资 其他非流动负债 固定资产清理 非流动负债合计 生产性生物资产 负债合计 油气资产 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 无形资产 实收资本(或股本) 开发支出 资本公积 商誉 减:库存股 长期待摊费用 盈余公积 递延所得税资产 未分配利润 其他非流动资产 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合计 非流动资产合计 资产总计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总计 [编辑]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
(一)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
会计报表的编制,主要是通过对日常会计核算记录的数据加以归集、整理,使之成为有用的财务信息。我国企业资产负债表各项目数据的来源,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取得:
1、根据总账科目余额直接填列。如“应收票据”项目,根据“应收票据”总账科目的期末余额直接填列;“短期借款”项目,根据“短期借款”总账科目的期末余额直接填列。
2、根据总账科目余额计算填列。如“货币资金”项目,根据“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科目的期末余额合计数计算填列。
3、根据明细科目余额计算填列。如“应付账款”项目,根据“应付账款”、“预付账款”科目所属相关明细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计算填列。
4、根据总账科目和明细科目余额分析计算填列。如“长期借款”项目,根据“长期借款”总账科目期末余额,扣除“长期借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中反映的、将于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部分,分析计算填列。
5、根据科目余额减去其备抵项目后的净额填列。如“短期投资”项目,根据“短期投资”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备抵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又如,“无形资产”项目,根据“无形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备抵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
在我国,资产负债表的“年初数”栏内各项数字,根据上年末资产负债表“期末数”栏内各项数字填列,“期末数”栏内各项数字根据会计期末各总账账户及所属明细账户的余额填列。如果当年度资产负债表规定的各个项目的名称和内容同上年度不相一致,则按编报当年的口径对上年年末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名称和数字进行调整,填入本表“年初数”栏内。 (二)新旧会计制度比较
与行业会计制度及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相比较,资产负债表有的填列方法和内容主要有两个变化:一是改变了部分项目的填列方法;二是适当增加了部分项目。 1、改变了部分项目的填列方法
主要表现为部分项目以其账面价值填列,而不是以其账面余额填列。例如,“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存货”、“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项目,都是以其账面余额扣除计提的减值准备后的金额填列。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固定资产”项目,应分别“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净额”等项目填列。对于“长期应付款”项目,应根据“长期应付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2、适当增加了部分项目
主要表现为适当增加了“预计负债”和“已归还投资”两个项目,分别反映企业预计负债的期末余额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按合同规定在合作期间归还投资者的投资。 [编辑]
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填列
(一) 年初数字的填列报表中的\"年初数\"栏内各项数字,根据上年末资产负债表\"期末数\"栏内所列数字填列。如果本年度资产负债表各个项目的名称和内容同上年度不相一致,则应对上年末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名称和数字按照本年度的口径进行调整,填入报表中的\"年初数\"栏内。 (二) 报表其他各项目的内容和填列方法:
1.\"货币资金\"项目,反映企业库存现金、银行结算户存款、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和在途资金等货币资金的合计数。
2.\"短期投资\"项目,反映企业购入的各种能随时变现,持有时间不超过1年的有价证券以及不超过1年的其他投资。
3.\"应收票据\"项目,反映企业收到的未到期收款也未向银行贴现的应收票据,包括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
4.\"应收帐款\"项目,反映企业因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等而应向购买单位收取的各种款项。 5.\"坏帐准备\"项目,反映企业提取尚未转销的坏帐准备。 6.\"预付帐款\"项目,反映企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 7.\"应收补贴款\"项目,反映企业应收的各种补贴款。
8.\"其它应收款\"项目,反映企业对其他单位和个人的应收和暂付的款项。
9.\"存货\"项目,反映企业期末在库、在途和在加工中的各项存货的实际成本,包括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自制半成品、产成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等。
10.\"待摊费用\"项目,反映企业已经支付但应由以后各期分期摊销的费用。企业的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改良及大修理支出以及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的其他待摊费用,应在本表\"递延资产\"项目反映,不包括在该项目数字之内。
11.\"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项目,反映企业在清查财产中发现的尚待转销或作其他处理的流动资产盘亏、流动资产毁损扣除流动资产盘盈后的净损失。
12.\"其他流动资产\"项目,反映企业除以上流动资产项目外的其他流动资产的实际成本。 13.\"长期投资\"项目,反映企业不准备在1年内变现的投资。长期投资中将于1年内到期的债券,应在流动资产类下\"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券投资\"项目单独反映。
14.\"固定资产原价\"项目和\"累计折旧\"项目,反映企业的各种固定资产原价及累计折旧。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在产权尚未确定之前,其原价及已提折旧也包括在内。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原价并应在本表下端补充资料内另行反映。
15.\"固定资产清理\"项目,反映企业因出售、毁损、报废等原因转入清理但尚未清理完毕的固定资产的净值,以及固定资产清理过程中所发生的固定资产清理费用和固定资产变价收入等各项金额的差额。
16.\" 在建工程\"项目,反映企业期末各项未完工程的实际支出和尚未使用的工程物资的实际成本,包括交付安装的设备价值,未完建筑安装工程已经耗用的材料、工资和费用支出、预付出包工程的价款、已经建筑安装完毕但尚未交付使用的建筑安装工程成本、尚未使用的工程物资的实际成本等。
17.\"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项目,反映企业在清查财产中发现的尚待批准转销或作其他处理的固定资产盘亏扣除盘盈后的净损失。
18.\"无形资产\"项目,反映企业各项无形资产的原价扣除摊销后的净额。
19.\"递延资产\"项目,反映企业尚未摊销的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改良及大修理支出以及摊销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其他待摊费用。
20.\"其它长期资产\"项目,反映除以上资产以外的其他长期资产。
21.\"递延税款借项\"项目,反映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核算的企业,尚未转销的递延税款金额。
22.\"短期借款\"项目,反映企业借入尚未归还的一年期以下的借款。
23.\"应付票据\"项目,反映企业为了抵付货款等而开出、承兑的尚未到期付款的应付票据,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24.\"应付帐款\"项目,反映企业购买原材料或接受劳务等供应而应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 25.\"预收帐款\"项目,反映企业预收购买单位的货款。
26.\"其他应付款\"项目,反映企业所有应付和暂收其他单位和个人的款项,如应付保险费、存入保证金等。
27.\"应付工资\"项目,反映企业应付未付的职工工资。 28.\"应付福利费\"项目,反映企业提取的福利费的期末余额。
29.\"未交税金\"项目,反映企业应交未交的各种税金(多交或尚未抵扣的税金以\"-\"号填列)。 30.\"未付利润\"项目,反映企业应付未付给投资者及其他单位和个人的利润(多付数以\"-\"号填列)。
31.\"其他未交款\"项目,反映企业应交未交的除税金、应付利润以外的各种款项(多交数以\"-\"号填列)。
32.\"预提费用\"项目,反映企业所有已经预提计入成本费用而尚未交付的各项费用。 33.\"其他流动负债\"项目,反映除上述流动负债以外的其他流动负债。 34.\"长期借款\"项目,反映企业借入尚未归还的一年期以上的借款本息。 35.\"应付债券\"项目,反映企业发行的尚未偿还的各种长期债券的本息。
36.\"长期应付款\"项目,反映企业期末除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以外的其他各种长期应付款。如在采用补偿贸易方式下引进国外设备,尚未归还外商的设备价款;在融资租赁方式下,企业应付未付的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以及住房周转金等。
37.\"其他长期负债\"项目,反映除上述长期负债项目以外的其他长期负债。 上述长期负债各项目中将于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应在本表\"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项目内另行反映。 38.\"实收资本\"项目,反映企业实际收到的资本总额。
39.\"资本公积\"项目和\"盈余公积\"项目,分别反映企业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的期末余额。 40.\"未分配利润\"项目,反映企业尚未分配的利润。 [编辑]
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
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增减变动情况的报表。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包括在年度会计报表中,是资产负债表的附表,是这次会计制度改革新增加的。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减值准备。在资产负债表中,企业的各项资产是以其账面价值列示的,即扣除了减值部分。为了全面反映企业各项资产的减值情况,给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便于深入分析资产减值情况,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作出预测,要求企业编制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
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包括表首、正表两部分。其中,表首说明报表名称、编制单位、编制日期、报表编号、货币名称、计量单位等;正表是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的主体,具体说明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的各项内容,包括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等内容。每个项目中,又分为年初余额、本年增加数、本年转回数、年末余额四栏,分别列示其年度变化过程或结果。
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各项目应根据“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委托贷款”等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编辑]
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表
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表,下同),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股东权益增减变动情况的报表。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包括在年度会计报表中,是资产负债表的附表。 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全面反映了企业的股东权益在年度内的变化情况,便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深入分析企业股东权益的增减变化情况,并进而对企业的资本保值增值情况作出正确判断,从而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
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包括表首、正表两部分。其中,表首说明报表名称、编制单位、编制日期、报表编号、货币名称、计量单位等;正表是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的主体,具体说明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的各项内容,包括股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法定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未分配利润等。每个项目中,又分为年初余额、本年增加数、本年减少数、年末余额四小项,每个小项中,又分别具体情况列示其不同内容。
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各项目应根据“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编辑]
阅读资产负债表的几个要点
(一)浏览一下资产负债表主要内容,由此,你就会对企业的资产、负债及股东权益的总额及其内部各项目的构成和增减变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由于企业总资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经营规模,而它的增减变化与企业负债与股东权益的变化有极大的关系,当企业股东权益的增长幅度高于资产总额的增长时,说明企业的资金实力有了相对的提高;反之则说明企业规模扩大的主要原因是来自于负债的大规模上升,进而说明企业的资金实力在相对降低、偿还债务的安全性亦在下降。
(二)对资产负债表的一些重要项目,尤其是期初与期末数据变化很大,或出现大额红字的项目进行进一步分析,如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固定资产、有代价或有息的负债(如短期银行借款、长期银行借款、应付票据等)、应收帐款、货币资金以及股东权益中的具体项目等。例如,企业应收帐款过多占总资产的比重过高,说明该企业资金被占用的情况较为严重,而其增长速度过快,说明该企业可能因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较弱或受经济环境的影响,企业结算工作的质量有所降低。此外,还应对报表附注说明中的应收帐款帐龄进行分析,应收帐款的帐龄越长,其收回的可能性就越小。又如,企业年初及年末的负债较多,说明企业每股的利息负担较重,但如果企业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有较好的盈利水平,说明企业产品的获利能力较佳、经营能力较强,管理者经营的风险意识较强,魄力较大。再如,在企业股东权益中,如法定的资本公积金大大超过企业的股本总额,这预示着企业将有良好的股利分配政策。但在此同时,如果企业没有充足的货币资金作保证,预计该企业将会选择送配股增资的分配方案而非采用发放现金股利的分配方案。另外,在对一些项目进行分析评价时,还要结合行业的特点进行。就房地产企业而言,如该企业拥有较多的存货,意味着企业有可能存在着较多的、正在开发的商品房基地和项目,一旦这些项目完工,将会给企业带来很高的经济效益。
(三)对一些基本财务指标进行计算,计算财务指标的数据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直接从资产负债表中取得,如净资产比率;直接从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中取得,如销售利润率;同时来源于资产负债表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如应收帐款周转率;部分来源于企业的帐簿记录,如利息支付能力。
在此主要介绍第一种情况中几项主要财务指标的计算及其意义。 1、反映企业财务结构是否合理的指标有:
(1)净资产比率=股东权益总额/总资产该指标主要用来反映企业的资金实力和偿债安全性。净资产比率的高低与企业资金实力成正比,但该比率过高,则说明企业财务结构不尽合理。该指标一般应在50%左右,但对于一些特大型企业而言,该指标的参照标准应有所降低。
(2)固定资产净值率=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该指标反映的是企业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和生产能力,一般该指标应超过75%为好。该指标对于工业企业生产能力的评价有着重要的意义。
(3)资本化比率=长期负债/(长期负债+股东权益) 该指标主要用来反映企业需要偿还的及有息长期负债占整个长期营运资金的比重,因而该指标不宜过高,一般应在20%以下。 2、反映企业偿还债务安全性及偿债能力的指标有: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该指标主要用来反映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一般而言,该指标应保持在2:1的水平。过高的流动比率是反映企业财务结构不尽合理的一种信息,它有可能是:
• (1)企业某些环节的管理较为薄弱,从而导致企业在应
收账款或存货等方面有较高的水平;
• (2)企业可能因经营意识较为保守而不愿扩大负债经营
的规模;
• (3)股份制企业在以发行股票、增资配股或举借长期借
款、债券等方式筹得的资金后尚未充分投入营运;等等。但就总体而言,过高的流动比率主要反映了企业的资金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该比率过低,则说明企业偿债的安全性较弱。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费用-待摊费用)/流动负债由于在企业流动资产中包含了一部分变现能力(流动性)很弱的存货及待摊或预付费用,为了进一步反映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通常,人们都用这个比率来予以测试。在通常情况下,该比率应以1:1为好,但在实际工作中,该比率(包括流动比率)的评价标准还须根据行业特点来判定,不能一概而论。
3、反映股东对企业净资产所拥有的权益的指标主要有每股净资产: 每股净资产=股东权益总额/股本总额
每股净资产指标说明股东所持的每一份股票在企业中所具有的价值,即所代表的净资产价值。该指标可以用来判断股票市价的合理与否。一般来说,该指标越高,每一股股票所代表的价值就越高,但是这应该与企业的经营业绩相区分,因为,每股净资产比重较高可能是由于企业在股票发行时取得较高的溢价所致。
(四)在以上这些工作的基础上,对企业的财务结构、偿债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上述这些指标是单一的、片面的,因此,就需要你能够以综合、联系的眼光进行分析和评价,因为反映企业财务结构指标的高低往往与企业的偿债能力相矛盾。如企业净资产比率很高,说明其偿还期债务的安全性较好,但同时就反映出其财务结构不尽合理。你的目的不同,对这些信息的评价亦会有所不同,如作为一个长期投资者,所关心的就是企业的财力
结构是否健全合理;相反,如你以债权人的身份出现,他就会非常关心该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最后还须说明的是,由于资产负债表仅仅反映的是企业某一方面的财务信息,因此你要对企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还必须结合财务报告中的其它内容进行分析,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编辑]
资产负债表审计的内容及要点
一、资产负债表的常规审计
资产负债表的常规审计,主要是审查资产负债表填列的内容是否完整,表内数字计算是否正确平衡,有关项目填列是否准确等。 1.审查资产负债表填列内容的完整性。 一是检查填报日期是否漏填;
二是审查表内应填项目是否填列齐全; 三是审查有关人员签章是否齐全。 2.审查资产负债表内相关数字的准确性。 一是复核表内小计数是否正确; 二是复核表内合计数是否正确;
三是将表内左右两方项目数字分别相加,看资产负债表的总额是否平衡。 3.审查资产负债表内综合项目的填列是否准确。
对根据各有关总账账户的期末余额直接填列的项目,应与各有关总账账户的期末余额相核对;
对需要根据汇总抵消或分析才能填列的项目,应与各有关总账账户余额相加或相抵及分析的数额相核对;
对需要根据明细账户期末余额或其合计数填列的项目,应与各有关明细账户期末余额及其合计数进行核对;
资产负债表“年初数”栏内各项数字,应与上年末资产负债表内“期末数”栏内所列数字相核对。 二、资金使用合理性的审计 1.资产负债率的计算分析。
资产负债率,又称负债比率,是指负债总额在全部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资产负债率反映被审计单位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用以衡量被审计单位的偿债能力。对于债权人来说,这个比例越低越好。负债占资产的比率越低,说明可用于抵债的资产越多,表明被审计单位的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借出资金的安全程度越高;反之,则说明被审计单位的偿债能力越弱,债权人借出资金的安全程度越低。分析时,要特别注意资产负债率是否超过100%,如果资产负债率大于100%,表明被审计单位已资不抵债,视为达到破产的警戒线。 2.负债权益比率的计算分析。
负债权益比率是被审单位总的负债与总的权益之比。负债权益总额,反映被审单位财务结构的强弱,以及债权人的资本受到所有者权益的保障程度。负债权益比率高,说明被审单位总资本中负债资本高,因而对负债资本的保障程度较弱;负债权益比率低,则说明被审单位本身的财务实力较强,因而对负债资本的保障程度较高。
3.流动比率的计算分析。流动比率,又称营运资金比率或流动资金比率,是指被审计单位的全部流动资产与全部流动负债之间的比率。流动比率是衡量短期负债偿还能力最通用的比率,它表明被审单位的流动资产在短期债务到期前,可以变为现金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由于流动负债是在短期内偿还的债务,而流动资产是短期内可变现的资产,因此流动资产是偿还流动负债的基础。流动负债比率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短期偿债能力,同时也反映了其变现能力。流动比率越高,说明短期偿债能力和变现能力越强,反之则说明短期偿债能力和变现能力越弱。但是,如果流动比率过高,则表明流动资产占用多,意味着可能存在库存材料积压或产成品滞销问题。 4.速动比率的计算分析。速动比率,又称酸性测试比率,是指被审计单位的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比。所谓速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中最具流动性的部分,一般指扣除存货后的各项流动资产的总和。速动比率是对流动比率的补充,反映被审计单位的短期清算能力。速动比率高,说明被审计单位清算能力强,偿还债务有保障;反之,则弱。因为速动资产中只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和应收账款等,不包括流动资产中变现能力慢的存货,只要速动比率高,就有较足够的偿债资金。 [编辑]
资产负债表内各项目的主要内容[1]
(一)资产类各项目的主要内容 1、流动资产
(1)“货币资金”项目,反映企业库存现金、银行结算户存款、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等的合计数。
(2)“交易性金融资产”项目,反映企业为了交易目的而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权证等投资的公允价值。
(3)“应收票据”项目,反映企业收到的未到期也未向银行贴现的商业汇票,包括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
(4)“应收股利”项目,反映企业因股权投资而应收取的现金股利,企业应收其他单位的利润,也包括在本项目内。
(5)“应收利息”项目,反映企业因债权投资而应收取的利息。企业购入到期还本付息债券应收的利息,不包括在本项目内。
(6)“应收账款”项目,反映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和提供劳务等而应向购买单位收取的各种款项。
(7)“其他应收款”项目,反映企业对其他单位和个人的应收和暂付的款项。 (8)“预付账款”项目,反映企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
(9)“存货”项目,反映企业期末在库,在途和在加工中的各项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包括各种材料、商品、在产品、半成品、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发出商品等。
(10)“其他流动资产”项目,反映企业除以上流动资产项目外的其他流动资产。 2、非流动资产
(1)“长期股权投资”项目,反映企业不准备在1年内(含1年)变现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的可收回金额。
(2)“持有至到期投资”项目,反映企业不准备在1年内(含1年)变现的各种债权性质的投资的可收回金额。
(3)“固定资产”项目,反映企业的各种固定资产的净值。
(3)“工程物资”项目,反映企业各项工程尚未使用的工程物资的实际成本。
(4)“在建工程”项目,反映企业期末各项未完工程的实际支出,包括交付安装的设备价值,未完建筑安装工程已经耗用的材料、工资和费用支出,预付出包工程的价款,已经建筑安装完毕但尚未交付使用的工程等的可收回金额。
(5)“固定资产清理”项目,反映企业因出售、毁损、报废等原因转入清理但尚未清理完毕的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及固定资产清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清理费用和变价收入等各项金额的差额。 (6)“无形资产”项目,反映企业各项无形资产的净额。
(7)“长期待摊费用”项目,反映企业尚未摊销的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的各种费用,如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大修理支出以及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的其他待摊费用。 (8)“其他长期资产”项目,反映企业除以上资产以外的其他长期资产。
(二)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项目的主要内容 1、流动负债
(1)“短期借款”项目,反映企业借入尚未归还的1年期以下(含1年)的借款。
(2)“应付票据”项目,反映企业为了支付货款等而开出的尚未到期付款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3)“应付账款”项目,反映企业购买原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供应等而应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 (4)“预收账款”项目,反映企业预收购买单位的货款。
(5)“应付职工薪酬”项目,反映企业应付未付的职工工资、福利费等。 (6)“应交税费”项目,反映企业期末未交、多交或未抵扣的各种税费。 (7)“其他应付款”项目,反映企业所有应付和暂收其他单位和个人的款项。 2、非流动负债
(1)“长期借款”项目,反映企业借入尚未归还的1年期以上(不含1年)的借款本息。 (2)“应付债券”项目,反映企业发行的尚未偿还的各种长期债券的本息。
(3)“长期应付款”项目,反映企业除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以外的其他各种长期应付款。 (4)“其他长期负债”项目,反映企业除以上长期负债项目以外的其他长期负债。 (5)“专项应付款”项目,反映政府给企业拨入的具有特定用途的款项。 3、所有者权益
(1)“实收资本”项目,反映企业各投资者实际投入的资本(或实收资本)总额。 (2)“资本公积”项目,反映企业资本公积的期末余额。 (3)“盈余公积”项目,反映企业盈余公积的期末余额。 (4)“未分配利润”项目,反映企业尚未分配的利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