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圆”
作者:赵树森 天东
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2019年第02期
圆,是郭林新气功对功架形态的基本要求。没有圆,气就不能充盈地通经脉、达四稍,这是习者及教者尽知的道理。
郭林对她的新气功,从设计创造到实践完善,再到发展升华,经历了不同的实践和阶段,也就有了不同阶段的“圆”的形体设计和要求。那么不同阶段的习练者或施教者,也就产生了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同的“圆”的认知和解释。这不同阶段,恰若处不同方位看圆,譬如坐在井底而观天,所认知并解释的是井口之圆;若立于平野而遠眺,所认知并解释的是天地相合的周边之圆;若腾于九霄之上而俯瞰,所认知并解释的是隆穹的天之圆和圆融的地之圆。
受不同阶段的阈限,就决定了不同人的视觉、认知和格局。坐在井底和腾于九霄,怎可能是一个圆?这就无可厚非地产生了相互的认同、错觉和否认,有的固己地宣称自己的是圆,别人的不是圆,或不像圆,或不成圆,或不是郭功的圆,如此等等。
比如,郭林后期亲传给弟子具本艺的“击天鼓,摇天旗”功法,其形态设计同前期和中期的功法差别甚大,既有承前,更重升华。因其功理功法的深奥精臻,而为后人所无释,故惹来许多是非口水来。如两臂抻直延展天边,或前后上下“击鼓”,或左右横摆“摇旗”。便就有人说,小臂不曲没有圆,手没定在“丹田、裤兜”,就未融阴阳,所以就不是郭林新气功等等。 如若亲身躬行苦练,细细体悟和感悟,便可得知此功法已突破了躯体之圆的局限,升华到天人合一之境地,形成通天融地的巨大之圆。
其一,臂圆。两臂带手交替上下前后左右摆摸,向上之手摸天,采天之精华以补阳;向下之手摸地,采大地之灵以泄邪补精。两臂轮回形成阴阳之圆,此谓乾坤之圆,太极之圆。其恰若神话中的哪咤手舞乾坤之圈也。
其二,胯圆。行走时,提胯带大腿,大腿抬起带小腿,脚跟提起内侧先着地,脚内侧线在体前走一条直线,同时大腿根内合裹臀,两腿交替前行,形成两胯顺时针纵向之圆。同时每走一步,大腿根部就按摩一次会阴穴,此功理的治疗功效无可估量(此,按摩会阴穴的功理效应,另文再续)。
其三,腿圆。前弧时,大腿带小腿,膝盖弯曲,大小腿呈90度,脚跟内侧先着地,继而脚掌内侧、脚心、前脚掌、脚趾,呈碾压式前行。后弧时脚趾尖撑地,按摩大敦、隐白诸穴。形成大小腿前后运动之圆,以及脚掌碾地前行,呈五行相生互濡之圆(水、木、土经气鼓荡上行,遂与金、水下行的经气相济,故称五行相生互濡之圆)。其恰若哪咤脚踏风火之轮也。 其四,骨节诸圆。抻筋拔骨,五弓对拉,身体365个骨节的骨隙拉开,随躯体四肢运动,各骨节按照各自的运动方向,形成不同方向的各自的、计以数百个圆,真正实现了“一动而无有不动”。实则“圆不仅显于表,且隐于内也”(这里关键是骨隙拉开了,各骨节才能自由活动,或借力转动。骨隙不开,骨节难以活动)。
综上可见,“击天鼓、扬天旗”功法,不是没有圆,而是融天、地、人之圆于一身,突破了古气功传统的意态上“天人合一”,而是在意态和形态上要同时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