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雄健豪迈的祖国颂歌
作者:
来源:《作文周刊·初一·人教·同步辅导版》2015年第05期
《黄河大合唱》是中国著名诗人光未然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所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所写的一组歌颂黄河、歌颂中华英雄儿女的组诗。它以黄河为背景,热情地赞颂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和英雄儿女们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描绘了一幅幅壮丽的抗日战争图画,成功地塑造了中华民族如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修辞类比】
在《黄河大合唱》中,诗人为展现出黄河雄浑壮丽的情态特征,在诗中多处运用修辞手法装点文字。在这里,我们就结合其中的一段——《黄河颂》来作具体的分析。 一、比喻修辞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指的是用与甲事物有相似之处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使其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如: 1.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2.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在第1句中,诗人把黄河比作中华民族的“摇篮”,点明了黄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而在第2句中,诗人说黄河“像一个巨人”,则突出表现了黄河雄浑壮丽的情态特征。 二、拟人修辞
拟人,就是指把事物人格化,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征,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作者的情感态度,如:
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黄河是一条不断奔涌的大河,本身是没有“臂膀”的,何况还是“千万条”“铁的臂膀”。在这句话中,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黄河勇不可挡的气势和力量,激发出了中华民族英雄儿女的精神和信念,表达了诗人对黄河高度的赞美之情。 三、呼告修辞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呼告,是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手法,以表达作者的感叹情绪,从而增强抒情的表达效果,引发读者的深层思考。如:
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在这一句中,诗人运用了呼告的修辞手法,直呼读者为“朋友”,开宗明义地说明了自己歌颂黄河的主要原因。 【活学活用】
1.下列句子中,对修辞手法的运用较为恰当的一项是( )
A.等我进入中年,回想这种种,却有一件小事,像一只小铃分外清晰地在记忆中摇动。 B.村前的小路紧贴着蜿蜒的小溪,路的两旁长着鲜嫩的青草,点缀着星星点点的野花。这美丽的小路,就像铺展在原野上的一块白布。
C.这篇散文层层推进,环环相扣,首尾响应,结构像神经节和神经网那样结合得非常严密。
D.重庆之夜,微波荡漾的江面倒映着万家灯火,好像是水中闪光的珍珠,又好像是天上眨眼的星星。
2.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子中的画线部分。
(1)酥饼被大姐姐用夹子整齐摆放在棕色的粗纸上,再称上一斤白皮的点心,点心上缀着小红点,如同白胖胖的小娃儿额上贴的小红点,无限喜气。酥饼圆圆的,点缀几颗黑色的芝麻,像一张长着雀斑的笑脸,可爱,可亲。咬一口香甜酥脆,唇齿留香。(李娟《相思》)
(2)清东陵那棵雪松的清泪轰然滴落在了谁的心壤?戴着兜肚凄然背井离乡的树弄疼了谁的心房?谁需要借助着一片片挚爱蓝天的绿叶畅快淋漓地呼吸?谁路过一棵安谧地开着粉白小花的树就悄然忆起了自己的初恋时光……树,为了这个人,拜托你,好好活。(张丽钧《惦念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请以“民族”为话题,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要体现出你对民族的感情。(300字以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