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部编本七年级下册古诗赏析阅读练习和答案

2021-04-11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部

内课外古诗赏析全 竹里馆 唐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

2、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能体现使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一些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 独坐、弹琴、长啸

3、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表现出来的画面;

月夜,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呼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林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一、译文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译:月夜,我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一会儿弹弹琴,一会儿吹吹口哨;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译: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二、赏析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三、考试链接

1、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的活动的两句是: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2、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春夜洛城闻笛 唐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更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2、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试赏析“暗”和“散”的表达效果;

“暗”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 3、“折柳”的寓意是什么 历代评论家说“折柳”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 试加以说明;

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4、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5、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简单作一下分析;

古人离别常折柳枝相赠,表依依不舍之意;折柳既实指曲名,又代表一种风俗,一种情绪,折杨柳这支汉乐府古曲抒发的也正是旅人伤别之情;诗人借笛中吹奏的折杨柳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6、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

编版七下课

寂心情;

一、译文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译: 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 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译: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有谁不会勾起思乡之情呢 二、赏析

1.”闻”;这首诗当是开元二十三年735李白游洛阳时所作;全篇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前三句描写、叙事,末句抒发思乡之情;这一切皆由“折柳”一词关联起来,而这首诗的“诗眼”是“闻折柳”;

2.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友的思念和当年与友人分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折柳曲让诗人不由得想起曾经与亲友在春风中折柳赠别的情景,猛然触动了诗人孤独伤感的情绪;由于

“柳”、“留”谐音,古诗中的“柳”暗含希望对方留下来之意;诗经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句子;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三、考试链接

2、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情思的两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的两句是: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4、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的两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逢入京使 唐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2、描绘“故园东望路漫漫”所展现的画面;

这句诗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自己的家园,“ 东望 ”点明家园的位置,也说明自己在走马西行 ;“路漫漫”三字,说明离家之远;诗人辞家远征,回首望故乡,自觉长路漫漫,平沙莽莽,离家已越来越远 ;“漫漫”二字,给人以茫茫然的感觉; 3、“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4、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5、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不矛盾;“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一、译文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译: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译: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二、赏析

诗写游客邂逅京使,托他捎带口信回家的情境;诗来自生活,反映生活,信手写去,不事雕琢,亲切不味,真挚感人;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是生活中常见之事,一经艺术提炼

概括,多么典雅感人,富有生气 三、考试链接

1、 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的两句是: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2、 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者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晚春 唐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韩愈的晚春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找出几个表达拟人的关键词语进行赏析;

答:知春:赏析中应突出其消息灵通的特点;斗芳菲:赏析韩愈的晚春时应突出其互相比赛的特点;惟解:只知道;赏析中应突出其诚实可爱的特点;

2晚春是韩愈诗中颇富情趣的小品,人们对诗意的理解诸说不一;请对第三、四句中“杨花榆荚”的形象做分析,谈谈你的看法;

A、劝勉说:劝人珍惜光阴,抓紧时间多读书,以免像“杨花榆荚”那样白首无成;

B、揶揄说:故意嘲弄“杨花榆荚”没有红紫美艳的花,一如人之无才华,写不出有文采的篇章;

C、怜惜说:“杨花榆荚”也是花;虽无大红大紫,亦有其可称道之处;

D、哲理说:诗有寓意;韩愈为“文起八代之衰”的宗师,他欣赏“杨花榆荚”的勇气,刻意在诗中描画出一个“杨花榆荚”的形象,以鼓励“无才思”者应有不甘落后,敢于创造的精神;“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避短用长,争鸣争放,为“晚春”添色,岂不是诗人所鼓励的么

20-1登幽州台歌 唐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评析

1.这首诗是诗人登幽州台有感于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史事而作;诗中,作者通过抚今追昔的感慨,深刻表达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或者渴望知遇、实现雄伟抱负的强烈愿望的思想感情;同时由于它是在平定契丹叛乱时所写,其中肯定也包含的希望平定叛乱、巩固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感; 2.“古人”、“来者”指的是像燕昭王那样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君;独字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凄凉的心境;整首诗通过采用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苍凉悲壮的感情基调;

1、诗人登上幽州台,看到无穷无尽的天地,先想到古人,再想到来者,不禁怆然涕下;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人”“者”是指什么人

任人唯贤的人; 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一句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不被理解赏识的孤独和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抒发了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哀;

4、赏析诗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这两句诗从时间角度写出来时间之悠久绵长,表现了了主人公的孤独,又表述了对古代那些礼贤下士的明君的崇敬之意;缅怀古人的同时,写尽了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为下文抒发悲怆的心情作铺垫; 5、“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有两个“不见”,它们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两个“不见”都表达了作者感叹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凉心境;“不见”的“古人”和“来者”,都是指像燕昭王那样礼贤下士、重用人才的明君和贤臣;这两句缅怀古人,感慨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

不同点:前一个“不见”是感怀历史,后一个“不见”是对将来提出希望,悲怆之情递进,由古及今;

6、“独怆然而涕下”属于何种描写 写出了什么 “独”有什么作用

神态描写;形象逼真地描写了诗人热泪飞洒的情态和悲愤;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和悲愤;

7、作者在高处观景,为何会“怆然”呢

是因为作者内心的悲哀与苦闷;

8、诗人选择登“幽州台”而歌,有何深意

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贤纳才之地;这就暗示:诗人登临的是燕昭王招贤纳才之地,如今昭王不在,贤才无举;

9、登幽州台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孤独地站在幽州台上,仰首责问苍天,大地茫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内心满怀悲愤;

10、登幽州台歌中直抒胸臆的诗句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1、登幽州台歌中表达陈子昂怀才不遇的诗句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12、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3、黄鹤楼中“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两句传达出诗人登楼时内心的孤寂,与登幽州台歌中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20-2望岳 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本诗的作者是唐代伟大的“诗圣”杜甫 ; 2.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通过描写泰山的神奇秀丽,表达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以及青年时期的豪情和远大抱负; 3.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请简要分析“钟”“割”字好在何处;

①“钟”是“聚集”意思,大自然将神奇秀丽集中于泰山,运用拟人,将大自然写的有情,生动形象的写出大自然的神奇秀丽,抒发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②“割”是“分开”的意思,写出了泰山将山南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隐天蔽日的奇险,抒发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雄心和气概 并品析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

人生哲理: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

5.描绘画面“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一面明亮,一面昏暗,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

评析:该诗描写了泰山的高大壮美;颔联:用夸张手法突出形容泰山的高,因太高,以至于阳光不能同时照到它的两面,形成一面如同清晨,一面如同傍晚的奇观;尾联:诗的字面意思是某一天\"我\"定要登上泰山,到上面俯视群山,群山就显得渺小了;表现了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这也是想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必备心理条件,所以该诗影响深远,至今还被人们广泛引用以勉励自己——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

1齐鲁青未了一句写出了初望泰山时兴奋、惊叹仰慕之情;一个“割”字,炼得极好,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2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之意愿,道出诗人的雄心和气概的一个名句是: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1、“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巍峨高大的特点;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 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站得高,看得远;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只有努力战胜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与喜悦答出一点即可,从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景象;

4、“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高大;“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决眦入归鸟”一句蕴藏了诗人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5、“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使用精当,请简要赏析;

形象地表现出泰山高耸陡峭的特点,像一把利剑把世界分割成明暗两部分,用字极富神韵;

20-3登飞来峰 北宋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评析第一句用夸张手法突出塔高的气势;塔高千寻又立在峰顶,才能站在塔顶看日出;也才不怕“浮云遮挡观日的目光”;其中包含:“要想头脑清楚目光远大,就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 练习

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

2.诗人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只要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3.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1、这首诗中正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飞来山上千寻塔;侧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闻说鸡鸣见日升;

2、这首诗处处写景,又另有所指,如“浮云”既是实写眼前景,又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诗中的“最高层”,字面是指 千寻塔的最高层,实则指 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4、说说“不畏泘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一句所蕴涵的哲理; 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5、诗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不畏泘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6、这首诗中,“泘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当时的保守势力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7、最后一句中的“自”字,有的写作“只”字,你认为哪一个字更好,为什么 “自”:在诗中是自然之义,用在此处使诗句的原因解释不来得绝对;“只”:在诗中念起来通顺上口,更符合诗人的处境和心情;

8、这是一首哲理诗,一、二句作者用“千寻见日升”突出塔之高,为下文作铺垫;

9、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

政治抱负呢

本诗表达了他对保守势力的蔑视,以及要进入最高统治层,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20-4游山西村 南宋 陆游南宋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一、作者:

陆游 南宋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 二、重点词注释:

①腊酒:头一年腊月酿制的酒;②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③山重水复:一重重山,一道道水;④柳暗花明:绿柳繁茂荫浓,鲜花娇艳明丽;⑤箫鼓:吹箫打鼓;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叫做春社日;⑥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⑦若许:如果这样;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⑧无时:随时;叩kòu门:敲门;笑:嘲笑;社:土地神 三、中心思想:

这首诗写作者到山西村做客,生动地描画出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纯朴民风的陶醉及对秀丽清新的山村景色和淳朴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四、译文

不要笑话农家腊月做的酒浑浊,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当山和水不断重复时,我怀疑会有无路可行的时候,忽然看见柳色暗绿,花色明丽,又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欢庆,春社祭日已经临近,布做成的衣衫,最普通的帽子,简朴的古风仍然存在;从今日起,如果可以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开农家朋友的柴门;

五、重点题:

1.首联写出了农家人热情、淳朴、好客的特点,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对游览之地山西村恋恋不舍的情感;

2.用简练的语言概述四联诗的内容;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首联,农家盛情款待;颔联,村庄景色诱人;颈联,乡村民风古朴;尾联,再来农家作客;表现了诗人陶醉、留恋之情; 3.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足”字既写了农家的丰年景象又表达了农家好客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 4.你是怎样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

写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产生许多希望,蕴含人生哲理,现在往往用来形容进入一个别有天地的境界,或者比喻绝路逢生的情景; 5.提炼出这首诗中关于“民俗”的信息;

将近社日,村里忙着迎神赛会,村民们在迎神的箫鼓声中来来往往;古代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祭土地神,祈求丰收; 4、全诗紧扣一个“游”字,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 5、首联写出了什么内容

写出了丰收的年景和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性格; 6、“古风存”一句用来赞美农民的什么品格 用农民服饰的简朴盛赞他们性格的淳厚质朴;

7、本诗中哪两句流传最广 含有什么哲理 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请结合自己的体会谈一谈;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8、“柳暗花明”写出了自然美景,请问:①为什么用“暗”来形容“柳”、用“明”来形

容“花” ②“柳暗花明”流传下来成为一个成语,它现在意思通常指什么

参考答案:

①柳色深绿,所以用“暗”;花光艳丽,所以用“明”; ②比喻困境后重新出现转机,看到希望;

20-5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评析:后两句用比喻,表示自己虽然已成“落红”甚至“化为春泥”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并不因此减退,今后仍将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尽自己的责任;境界高远,比喻精妙;

赏析:1直抒作者心境的一个短语是:浩荡离愁;诗中表达作者心志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2“落红”指落花;此句暗喻自己是有爱国情怀的志士;全诗抒发了诗人辞官离京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顽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思想感情:虽辞官回乡,仍思为国效力,希望有新奉献的思想; 名句赏析: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以落红自喻,表达诗人虽辞官回乡,仍思为国效力,希望有新奉献的思想;

1、“落红”在这里比喻 诗人以“落红”自比

2、最后两句诗有什么深刻含义 花有情,死而不已,尚能化泥而护花 3、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

A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B 用“浩荡”修饰离愁,写离愁之苦;用“天涯”映衬离愁,写离愁之多; C 诗的后两句以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D “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现常用来赞美老一辈对下一代的关心、爱护和奉献;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这首诗构思细密而精巧;首句描绘的画面迷蒙中透出冷寂,描绘的画面具有——朦胧迷茫冷寂的特点,作用是渲染了迷蒙冷寂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伤感情怀;;第二句点明悲凉环境,在结构上起枢纽作用;后两句以形象而婉曲的议论作结,针砭时弊,抒发心中的不满;

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作者的本意是斥责歌女吗 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诗人表面上指责商女,其实是应用的一种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婉曲而形象地议论,讽刺那些王公大臣、官僚贵族等封建统治者,不以国家为重,反而寻欢作乐,毫无亡国之忧;

3、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或国事的关注与忧虑;

4、本诗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讽刺那些王公大臣、官僚贵族等封建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反而寻欢作乐,毫无亡国之忧;

5、泊秦淮作者杜牧,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本诗作者为“ 小杜 ”;本诗从听觉的角度,运用“曲笔”的手法,写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感慨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赏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这句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如烟的雾气,朦胧的月色,笼罩在河面以及水边的沙滩上;一个“寒”字,不但让人想到时值深秋或冬季,而且在心头掠过一丝寒意;“夜泊秦淮”四字不但为上一句的景色揭示时间、地点,而且照应了诗题;“近酒家”三字则为下文张本;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特点是朦胧迷茫,冷寂悲凉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 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3.这首诗歌描写了哪些景物

诗的首句写了轻轻的暮霭、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意可感的河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 4.这首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

贾生 唐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可怜”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首诗在行文结构方面有什么特点 请作简要的赏析; 解析

诗题中的“贾生”就是指西汉政治家、文学家贾谊;第一句从正面着笔,“求”“访”,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所谓求贤若渴,虚怀若谷;次句隐括文帝对贾谊的赞叹之词,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器重;第三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承,即所谓“夜半虚前席”,把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

通过这个生动的细节的描写,才把由“求”而“访”而“赞”的那架“重贤”的云梯升到了最高处;而“转”,也就在这戏剧高潮中同时开始;末句紧承“可怜”与“虚”,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虚前席”,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诗人只点破而不说尽——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让读者自己对此得出应有的结论;辞锋极犀利,讽刺极辛辣,感慨极深沉,却又极抑扬吞吐之妙;

答案

“可怜”是可惜、可悲的意思,是全诗的关键,表达了作者对文帝不顾百姓苍生疾苦的批评之情;在结构上,本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前两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三、四句一转,由强烈对照而形成的贬抑之情便显得特别有力;

2.“可怜”的意思是什么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剖析:诗歌的思想感情的把握是诗歌鉴赏中比较难的一部分内容;感情是诗的生命,诗歌是以抒发真实的、带有普遍性的情感为主要特征的;诗人描写人、事、物、景时,都注入了他的喜怒哀乐的情感,注入了他的思想主张;

参考答案:可惜;诗人嘲讽了封建统治者求贤的虚伪,也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3.这首诗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

剖析:诗歌整体结构的把握既涉及诗歌写作的构思,又涉及诗歌即景抒情、由事转议等常见的结构方;

参考答案:前两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第三句引而不发,末句用强烈的对照形成贬抑,点破而不说尽;

4.贾谊得到皇帝的赏识,作者对此持何态度

答:文帝把谪居长沙的贾谊召回京城,在宣室接见他,君臣晤谈,直至夜半;尽管文帝求贤若渴,可惜,他殷殷垂询的不是安民之策,虚心听取的只是鬼神之事,虽然听得入神,甚至移膝前席,又有何用

5.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答:这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诗中的贾生,正有作者自己的影子,慨叹贾生的不遇明主,实际是感喟自己的生不逢时,自伤之意尽在言外;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错喜欢;政入万山围子里, 一山放出一山拦; 1末句的“放出”和“拦”用得精彩,为什么 请简要分析;

这两个词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山山相连的特点,写得生动,富有情趣; 2本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是怎样来表现这个深刻哲理的

人生哲理——人生就是这样:一个问题解决了,又一个问题出现在眼前,周而复始,永无止境;用“行山路”这个意象来隐喻“人生充满矛盾”的这一哲理. 注释:

1.选自诚斋集;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水现在江西吉水人;宋代诗人;此诗是绍熙三年诗人在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上外出纪行之作;松源、漆公2店,地名,在今皖南山区; 2.赚得:骗得; 译文

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 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白白地欢喜一场; 当你进入到崇山峻岭的圈子里以后, 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马上将你阻拦; 赏析

诗的前半部为议论,后半部为描摹,二者构成先果后因的内在联系,均渗透着诗人浓郁的思想感情,创造了一种深邃的意境,正是通过这种深邃的意境,寄寓着深刻的哲理:人生在世岂无难,人生就是不断的与“难”作斗争,没有“难”的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

本诗朴实平易,生动形象,表现力强,一个“空”字突出表现了“行人”被“赚”后的失落神态;“放”、“拦”等词语的运用,赋予“万山”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使万山活了起来;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约客 宋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待客的悠然和因友人未到而产生的淡淡的孤寂; 2、诗歌前两句都运用了叠字,请从内容方面谈一谈叠字运用的作用;

“家家”修饰雨,表现了江南多雨的气候特征,营造了一种烟雨迷蒙悠闲清净的诗境;“处处”修饰蛙声,写农村景象生机盎然;隐约写出了诗人待客的悠然而略显孤寂的心情; 3、“闲敲棋子落灯花”是一处精彩的细节描写,请你进一步发挥想象,描绘主人公当时的动作、神情和心理;

已经深夜时分,约好的客人却没有到来;诗人一只手拖着下颌,两眼呆呆地凝视着火红的灯花,另一只手拿起一枚棋子,百无聊赖的敲击着棋盘,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唉,这漫漫长夜该怎样度过呢

4、诗中主人公当时是什么心情 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待客时悠然而略显孤寂、候客不至心情烦躁不安;通过一个细节描写“闲敲棋子”表现出来; 5、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C提示:前两句是诗人听到的“景”,诗人盼望朋友到来,侧耳细听,没能听到朋友的脚步,只听到雨声和蛙声;这两句也暗中点明朋友“不来”的原因;明乎此,最后一句的“闲敲棋子”的“闲”就不能理解为“悠闲”“闲适”,而是闲得无聊;

6、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含蓄而有韵味地描写诗人怎样的情景 雨夜等候客人

7、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此时怎样的心情 落寞、失望、焦躁、怅惘

8、请用自己的话生动地描述这首诗优美的意境;

在一个烟雨迷蒙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直到半夜诗人也没有等到他约请的朋友,只好一个人伴着昏黄的油灯,无聊地敲着棋子,棋子震落了灯花; 9、第四句诗中的“闲”字能否改为“忙”字 为什么

不能;因为“闲”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焦急等待客人到来而客人却迟迟不到的无聊和无奈的心情;“忙”字则与诗的意境和诗人的心情不协调;

阅读问题

1.请用自己的话生动地描述这首诗优美的意境;

在一个烟雨迷蒙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直到半夜诗人也没有等来他约请的朋友,只好一个人伴着昏黄的油灯,无聊地敲着棋子,棋子震落了灯花; 2.第四句诗中的“闲”字能否改为“忙”字 为什么

不能;因为“闲”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焦急等待客人到来而客人却迟迟不到的无聊和无奈的心情;“忙”字则与诗的意境和诗人的心情不协调; 赏析

首句“黄梅时节家家雨”,交待了当时的环境;黄梅时节乃是立夏后数日梅子由青转黄之时,江南多雨,俗称黄梅天;其时细雨绵绵,心情异常恬静安祥;

“青草池塘处处蛙”,人的注意力从霏霏淫雨,自然而然地转到了远远近近,此起彼伏的片片蛙声,正是这处处蛙声,烘托出了当时周遭的清静,试想,如非心如止水,神游物外,而是焦灼烦躁,何以知微渺“虫声”今夜“新透绿窗纱”

“有约不来过夜半”;我猜想,书中之所以得出“焦灼”结论,多半便依了这句;朋友过了夜半还不来,倘是你我,当然不免焦灼;

“闲敲棋子落灯花”;我不知道前人是怎么理解“闲”字的;我是这样想,“闲敲”之“闲”,应当仿佛我们偶凭小几,百无聊赖,适见案头笔墨,于是顺手拿过,随随便便,漫不经心,信笔涂去,一如陆游“矮纸斜行闲作草”之意趣;赵师秀也便这样坐于灯前,遥等客人不至,百无聊赖,适见局中棋子,于是顺手拈起,随随便便,漫不经心,信手敲去,何来焦灼之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