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单选题
1、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 )
A.社会分工的出现和发展 B.市场经济体制独立 C.上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D.劳动力成为产品 2、商品因素中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因素是( ) A.价值 B.生使用价值 C.私人劳动 D.社会劳动 3、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 )
A.价值 B.价格 C.交换价值 D.使用价值 4、具体劳动( )
A.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B.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C.是劳动的社会责任 D.创造剩余价值 5、商品生产者要获得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
A.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 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 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 个别劳动时间大大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6、单个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该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 ) A.成反比 B. 成正比 C.不成比例 D.反向变化 7、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A.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B.价值和使用价值 C.价值和交换价值 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8、货币的本质是( )
A.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B.流通手段
C.价值的表现形式 D.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9、支付工资的货币执行的是货币的( ) A.支付手段职能 B.流通手段职能 C.价值尺度职能 D.价格标准职能 10、价值规律是( )
1
A.自然经济的基本规律 B.产品交换经济的基本规律 C.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 D.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11、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 )
A.商品价格同价值相等 B.商品价值同价格相等 C.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D.商品价值围绕价格波动 1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
A.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了价值增值 B.货币投入流通的目的是为了带来剩余价值 C.货币所有者购买到劳动力产品 D.货币可以购买到生产资料 1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的过程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统一 C.劳动过程和创新价值过程的统一 D.劳动过程和转移旧价值过程的统一 14、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过程的特征是( )
A.物质财富创造过程 B.价值增值过程
C.价值形成过程 D.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过程 15、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条件是( )
A.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B.本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C.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D.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16、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是( )
A.可变资本 B.不变资本 C.流通资本 D.流动资本 17、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是( ) A.剩余价值 B.资本积累 C.可变资本 D.剩余劳动 18、资本的价值构成是( )
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B.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的比例 C.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比例 D.生产资本和劳动力的比例 19、G-W…P…W…G是( )
A.生产资本循环公式 B.商品资本循环公式 C.货币资本循环公式 D.流通资本循环公式
2
/
/
2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最典型的现象是( ) A.长期萧条 B.生产过剩 C.商品短缺 D.持续高涨
22、某资本家工厂共有资本200万元,其中一次生产耗费不变资本100万元,购买劳动力部分为80万元,生产出商品价值300万元。该资本的剩余价值率是:( )
A.300% B.200% C.150% D.100% A. 社会劳动为尺度 B. 私人劳动为尺度 C. 简单劳动为尺度 D. 抽象劳动为尺度 二、多选题 1、商品是( )
A.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B.人类劳动的产品
C.实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D.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的体现 2、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 )
A.社会分工 B.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C.自然分工 D.劳动分工 3、商品的二因素是( )
A.价值 B.使用价值 C.交换价值 D.价格 4、劳动二重性( )
A.具体劳动 B.抽象劳动 C. 个别劳动 D.社会劳动 5、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是(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储藏手段 6、剩余价值是( )
A.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 B.生产资料的自然报酬
C.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D.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
7、资本主义增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主要是依据( )
3
A.延长工作日 B.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C.增加劳动强度 D.提高劳动生产率 8、决定剩余价值率的因素有( )
A.剩余价值量 B.必要劳动时间 C.剩余劳动时间 D.可变资本量 9、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主要表现在( )
A.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追求 B.竞争的压力 C.垄断的需要 D.市场经济的要求 10.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指资本主义生产( )
A.一方面是劳动过程 B.一方面是价值形成过程
C.一方面是价值增殖过程 D.一方面是生产资料价值转移过程 E.一方面是劳动力价值转移过程 11.社会总产品的补偿包括( )
A.价值补偿 B.无形补偿 C.有形补偿 D.实物补偿 E.劳务补偿
12、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使用价值的存在要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C.使用价值的存在不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D.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基础
13、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是( )
A.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都是依靠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生产出来的
B.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不同,因而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 同时期所起的作用
不同
C.相对剩余价值是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超额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产生的结果
D.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整个过程,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无数资本家为不断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 立制度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