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加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几点探究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工作探索 加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几点探究 周军雄 (浙江安道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05) 摘要: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现代城市的环境逐渐受到污染、生态受到破坏。国内外各政府陆续提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这一城市建 设目标,以期建设出良好的城市环境。文章从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理念出发,论述了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理念和建设途径,希望对今后的城 市建设提出有帮助的建议。 关键词:生态建设;园林城市;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态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可持续发 展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国际社会从环境友好型的角度出发,提出了 未来城市建设的目标——生态园林城市。在二十世纪后期,生态园 林城市的建设模型已被相关学者提出,同时将其认定为是二十一世 纪的城市建设模式。我们国家现在的城市建设还和生态园林城市有 着很大的差距,在2004年我国相关权威人士才对生态园林城市进 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并发表了《深圳宣言》,提出了建设“生 态园林城市”的新目标。 1 生态园林城市是一个过渡性阶段 ’ “园林城市”的建设评判指标是一个城市的人均公园绿地、绿 地率等一系列的绿化指标,这些指标的针对性强,目标单一,缺乏 对整个城市的总体规划的认识,无法杜绝工业、生活中的各种污染。 而“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指标是城市生活环境,目的是为了提高 绿化质量和社会生态。把整个城市的生态建设放在宏观、总体的位 置,具有系统性、强调以人为本、环境优先。 “生态城市”这一概念报过了人文和环境等综合性的生态环境 建设,目的在于建设和谐社会,其内涵尊重人性,促进人们安居乐 业。生态城市是一种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绿化率高的建设模型, 但在实际评估的过程中,生态城市这一理念过于理论化,在实践中 不容易操作。“生态园林城市”这一概念在“园林城市”的基础上, 根据我国国情而提出的生态建设的阶段性目标,为最终建设“生态 城市”做铺垫。 我国城市生态建设的三个阶段的建设目标分别是园林城市、生 态园林城市、生态城市是,当前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目标的提出,是 根据我国国情而科学安排的。 2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理念 根据国内外的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实践,生态园林城市的建 设是一项综合性的建设,是一项动态的逐渐发展的建设,而不是设 置一个蓝图直接奔向这一蓝图的建设。根据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相 关特点,文章中提出了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基本理念。 2.1综合性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 建设,在建设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各要素,使城市和谐发展。综合性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是要强化自然风景的建设,重新认识城 市生态系统的作用例如建设城市的山地系统、林地系统等。第二是 要综合考虑人工环境的建设,根据人造建筑来增加城市的特色。第 三是在建设过程中考虑到城市的人文因素,展现城市自身的特色。 第四是要以人为本,建设的环境要适合居民的使用。 2.2综合性的具体体现。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不单单是被动 的将地区绿化率提高,而是对建设区域进行综合考虑,判断一定区 域中的哪些地方需要进行优先发展,哪些地方推迟发展时间。生态 园林城市的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建设工程,目前人们对生态园林城 市的建设认识还在不断发展的阶段。在这一背景之下,要求我们在 制定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目标时候注重阶段性,目标选择有限,要首 先针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突破,.提高规划的可执行性,并在日常 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教育公众树立意识、培养相关人才。 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不是一个空头的理论,更是一个建设到实 处的理论。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建立一个科学的操作体系进行指导, 将建设的理论落实到实践过程中。这就需要建设一个可操作的理论 体系。科学的指导体系不是一个僵化的体系,而是一个随着时代的 进步不断发展的动态指导体系。另外,不同城市的生态特征也有区别, 23 要针对不同城市具体隋况具体分析,建设科学的生态园林城市体系。 3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途径 3.1生态园林城市的环境层面。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中绿地 体系是用于城市绿地规划的,解决城市空间中公园、自然绿地的建 设问题,同时能指导郊区森林的建设,帮助城市建设成为一个绿化 系统,优化城市的整体环境,构筑城乡融合的多功能绿地系统。 节约使用园林建设中的各种资源,建设节约型园林,在园林 绿地的建设过程中,优化资源的配置、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使 用率,在减少资金和资源投入的前提下创造优美的室外人居环境。 建设节约型园林,有助于帮助园林绿地的生态得到整体改善。借助 城市园林绿地完善城市的生态系统,使园林成为城市中不可少的基 础设施之一。尊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园林建设的过程中要以阐释 自然为主题,营造适宜自然的空间,激发人们保护自然的意识,促 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2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技术操作层面。评价一个地区是否 建设好的生态园林城市,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生态技术是否得到良 好的运用,如节能减排技术、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等是否得到运用。 节能减排技术指的是运用新能源、环保型能源、生态节能建筑等。 资源循环技术主要指建筑废物的处理和再利用、城市垃圾的处理和 再利用等。 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要将人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 人在城市空间生活中是主人翁。在建设城市生态园林的过程中应完 善自然灾害避险预警等设施,完善灾害应急系统的建设。同时,要 打破城市建设和生态建设相互分割的局面,以城市建设为载体进行 生态园林建设,全面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极 大改善,机动车数量飞速增长,尾气排放成为了城市的重要污染源, 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这就要求城市生态 系统能够及时有效的吸收城市污染物中的有害物质,减轻城市污染。 3_3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辅助层面。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和保障体系,为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提供强而有力的政策保障。职 能部门制定完善的条文对生态园林建设提供制度性保障,保证建设 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还要完善问责机制,明确角色职能, 避免豆腐渣工程和面子工程。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要根据城市的自然 条件、人文条件来进行设计,循序渐进地设计能符合城市自身发展 的生态园林城市。既要建设出符合地方特色的城市,又要使其发挥 应有的社会功能。在建设过程中重视对资源的利用,减少城区的垃 圾排放,加强资源的回收利用率,使广大市民一同参与到生态园林 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科学发展观, 普及市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制定具体的方案保证生态园林城市能得 到群众的支持,普及人们的生态意识,让人们意识到城市就是自己 的家,只有积极参与到城市的生态建设中,自己的生活环境才能不 断改善。 4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是根据我们国家城市发展的具体 情况制定的阶段性发展战略,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在指导思想层面 和技术标准层面,都对城市的生态建设提出了更好的要求。生态园 林城市比园林城市高一个层次,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阶段性目标。随 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污染的问题日益凸显出 来,这就要求我们对城市的生态建设进一步重视,实现城市园林化, 是当今世界各国的城市建设目标,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 2017年第02期 建材发展导向 适老化居住建筑研究 冯文琪 贾士珍摘崔媛媛 (青岛理工大学,山东 青岛 266033) 要:人口老龄化作为目前世界所面临的全球化问题之一,其主要是指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年轻人口不断减少、年长人 口不断增加的现象出现。我国作为人口老龄化现象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如何实现对老年人的赡养,促进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逐 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适老化居住建筑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建筑形式,本研究将针对适老化居住建筑的形成背景和类型以及特点进 行分析,以此来为我国适老化居住建筑的快速推广和应用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适老化建筑;居家养老;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作为目前影响国家发展的主要因素,我国在近年 来的发展过程中也受到了人口老龄化的影响。随着我国对人口老龄 化的不断重视,人们试图寻找一种可以有效帮助老年人自主生活的 方式,从而促进我国的长期发展。适老化居住建筑主要是指适合老 年人生活的建筑,也是目前一种新兴的养老模式,通过促进适老化 居住建筑的发展,将有效确保我国老年人老有所依,为其晚年生活 质量的提升奠定社会环境基础。 1 适老化居住建筑的形成背景 据相关统计数据调查,截止至2015年,我国65岁以上的人 1:3总数达到了14434万人,这不仅将造成我国可以创造价值的劳 动力不断减少,同时也将为我国的经济水平提升产生阻碍。目前,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主要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第一,我国作为 个人口大国,具有人口基数大的主要特点,而这也使我国的老 龄人口基础相对较多,且增长速度较快,养老压力的不断提升是 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第二,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 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人们收入水平的下降导致我 国出现了“未富先老”的社会现象;第三,受到当前环境等不良 因素的影响,近年来人们的疾病发病率也不断提升,这也造成了 我国失能老人的比例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趋势,并造成了“寿而 不康”现象的出现;第四,受到我国购房压力的影响,我国目前 存在家庭结构逐渐缩小的发展趋势,加之大部分独生子女不愿意 与父母共同生活,从而使国内出现了更多空巢老人。在此社会背 景下,我国提出了积极面对人口老龄化现象,通过对现有服务体 系的建立和完善,为老年人服务产业发展提供支持,同时也推动 适老化居住建筑的形成。 2适老化居住建筑的类型及特点 一求。除此之外,应当使子女居住的房间位于老人房间较近的位置, 有利于实现对老年人的日常照顾。 2.2介助型养老 介助型养老的适老化居住建筑,主要是指社区老年照料中心, 其作为推动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不 断发展,以及社区功能的不断完善,十分适用于部分无法照顾老年 人,或老年人无法自理的情况当中。我们在对介助型养老模式进行 调查时,发现某社区老年照料中心,设计为多层建筑,并配有数十 张床位供老年人居住。其中包括日间休息床位20余个,剩余的13 个均为全托床位。目前,该社区老年照料中心内共居住了16位老 年人,平均年龄为8O岁。针对其目前的服务内容进行调查,发现 其存在较为多样化的特点,主要包括医疗卫生、保健护理、心理护 理、娱乐学习、日常陪护以及生活照料和饮食服务等,不仅可以丰 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同时也提高了老年人的社交能力,促进了老 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2.3介护型养老 2.1 自理型养老 自理型养老主要是指老年人住宅,其作为最为传统,且应用 相对广泛的适老化居住建筑,可以适合各个年龄阶段的人,同时也 可以满足一般家庭的基本需求。此类适老化居住建筑通常分为一居、 两居或三居,根据各个户型的不同,所带有的基础设施也存在一定 的差异性。针对此类老年人住宅,其具备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 适用范围相对较广,通过刚才的分析,可以发现此类住房可以适用 于当前我国社会中的大部分家庭;(2)可以为老少三代比邻和居提 供一定的可能性,同时也将进一步减少我国空巢老人现象的出现, 形成老有所依的良好局面;(3)各个户型内均设计了不同类型的厨 房,既满足了年轻人的基本需求,同时也符合老年人的传统思想; (4)户型的房间可以进行调整或打通,从而实现了房间布局形式的 多样化。相比而言,此类老年人住宅更加适合老年人和子女共同居 住,而在针对其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尽量确保老年人的卧室朝 向南方,并选择距离卫生间相对较近的位置。针对起居空间的设定, 应当尽量将老人和子女分开,并对就餐空间的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 要积极学习国外的成功经验,建设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 生态文明城市。 参考文献 【1】刘颖.关-t-&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的几点思考U】住宅与房地产 2017年第028 ̄1 目前,我国的介护型养老模式主要以香港的彩颐居为主要代 表,其主要是根据“长者安居乐住屋计划”,从而实现对香港老年 人提供有效的生活保障,并实现了医疗护理服务为基本需求的房地 产发展新型理念。彩颐居位于香港东九龙佐敦谷,其主要负责为 60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集居住、医疗护理以及相关娱乐设施为一 体的综合性服务,其中包含了多种模式的养老类型。在对彩颐居进 行调查时,发现其内部的适老化设施相对齐全,且利用现代化的设 备实现了对老年人居住安全的保障,包括防滑地砖、紧急呼叫系统 等,在彩颐居内,还设立了不同类型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医疗护 理、保健康复以及文化娱乐等,丰富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 3结语 综上所述,适老化居住建筑主要包括自理型养老、介助型养 老以及介护型养老等,通过此类多样式养老模式的开展,将有效缓 解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阻碍,同时也将为我国形成科 学化的老年人养老格局带来积极的影响,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升 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东卫,贾丽,王姗姗.居家养老模式下住宅适老化通用设计研究 U1.建筑学报,2015,12(06):1—8 【2】谭建,程珑语.四川地区多层住宅建筑造老化改造——内部交通空 间U1.四川建筑,2015,07(06):70—72. 【3】章鸿雁.上海、广州住宅适老化改造实践研究U】.中国房地产, 2016,04(09):3—8. 【4]李承来,张珊珊.老年社区适应性空间建构策略研究U】.建筑学报, 2016(S1):99—102. 2016(03):40. 【2】张洪敏,周垠.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几点思考U].现代园艺,2013 (21):63+23. 【3】李报社.对石河子市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几点思考U1.新疆农垦科 技,2009(03):74—76. 2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