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2.1-1 补充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物探孔灌前压水统计表
灌浆孔段(m) 孔径mm 75 75 75 75 75 75 75 75 孔号 段次 自 6.00 9.00 14.00 20.00 3.00 6.00 11.00 17.00 至 9.00 14.00 20.00 26.00 6.00 11.00 17.00 23.00 段长 3.00 5.00 6.00 6.00 20.00 3.00 5.00 6.00 6.00 20.00 透水率(Lu) 备注 01 69.33 171.50 96.11 无压无回 117.30 148.86 73.16 72.22 无压无回 88.98 GJ35D4-W-5 02 03 04 小计 01 GJ35D4-W-6 02 03 04 小计 从压水情况统计表来看,物探孔灌前压水透水率普遍较大,其中有两段是无压无回情况。
5.2.2物探孔灌前、灌后声波波速对比 5.2.2.1灌前、灌后单孔声波波速对比:
表5.2.2.1-1 补充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物探孔单孔声波检测成果统计表 测试类别 -单孔 声波 灌前波速(km/s) 孔号 GJ35D4-W-5 GJ35D4-W-6 合计 最大值 最小值 5.56 5.56 5.56 2.0 1.62 1.62 平均值 4.04 3.78 3.91 灌后波速(km/s) 最大值 5.56 5.56 5.56 最小值 2.38 2.69 2.38 平均值 4.31 4.15 4.23 平均波速提高幅度(Km/s) 0.27 0.37 0.32 平均波速提高率(%) 6.26 9.79 8.18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单孔平均波速从灌前的3.91km/s提高到灌后的4.23km/s,平均波速提高率8.18%。
表5.2.2.1-2 补充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物探孔单孔声波测点波速分布统计表 测试类别 孔号 灌前测点波速分布频率(%) <2.0km/s 单孔 声波 GJ35D4-W-5 GJ35D4-W-6 合计 0 0 0 ≥3.25km/s 81.3 70.1 75.7 灌后测点波速分布频率(%) <2.0km/s 0 0 0 灌前测点波速<2.0km/s的≥3.25km/s 最大连续长度 93.9 93.0 93.45 0m 0m 0m 灌后测点波速<2.0km/s的最大连续长度 0m 0m 0m 从上表可以看出,灌前相对高波速测点的比例在灌后有明显提升,具体表现为:测点
单孔声波≥3.25km/s的比例从灌前的75.7%升至灌后的93.45%。 5.2.2.2灌前、灌后跨孔声波波速对比:
表5.2.2.2-1 补充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物探孔跨孔声波检测成果统计表 灌前波速(km/s) 测试 孔号 GJ35D4-W-5~GJ35D4-W-6 合计 最大值 4.19 4.19 最小值 3.33 3.33 平均值 3.72 3.72 灌后波速(km/s) 最大值 5.08 5.08 最小值 3.53 3.53 平均值 4.08 4.08 平均波速提高幅度(Km/s) 0.36 0.36 平均波速提高率(%) 9.66 9.66 跨孔 声波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跨孔平均波速从灌前的3.72km/s提高到灌后的4.08km/s,平均波速提高率9.66%。
表5.2.2.2-2 补充固结灌浆试生产性试验物探孔跨孔声波测点波速分布统计表 灌前测点波速分布频率(%) 测试 孔号 <2.0km/s 跨孔 声波 GJ35D4-W-5~GJ35D4-W-6 合计 0 0 ≥3.25km/s 100 100 <2.0km/s 0 0 ≥3.25km/s 100 100 灌后测点波速分布频率(%) 灌前测点波速<2.0km/s的最大连续长度 0m 0m 灌后测点波速<2.0km/s的最大连续长度 0m 0m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灌后全部孔的跨孔声波≥3.25km/s的比例为100%,跨孔声波<2.00km/s的比例为0.0%,灌后测点波速<2.0km/s的最大连续长度为0.0m。其中物探孔跨孔声波≥3.25km/s的比例从灌前和灌后均为100%,物探孔灌前、灌后均无小于<2.0km/s的声波测点。
5.3各次序孔透水率成果
Ⅰ序孔共计13孔,压水53段,除有四段是无压无回外,最大透水率为479.17Lu,最小透水率为1.21Lu,平均透水率为37.14Lu。
Ⅱ序孔共计12孔,压水48段,除有三段是无压无回外,最大透水率为132.22Lu,最小透水率为0Lu,平均透水率为16.54Lu。
加密灌浆孔,共计16孔,压水32段,最大透水率为52.1Lu,最小透水率为0.0Lu,平均透水率为7.83Lu。
Ⅱ序孔较Ⅰ序孔降低了20.6Lu,降幅达55.5%。加密灌浆孔较Ⅱ序孔降低了8.71Lu,降幅达52.3%,符合灌浆一般规律。
表5.3-1 补充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灌前压水统计表 序号 1 2 3 孔序 Ⅰ Ⅱ 加密孔 段数 (段) 53 48 32 最大值 (Lu) 479.17 132.22 52.1 最小值 (Lu) 1.21 0 0 平均值 (Lu) 37.14 16.54 7.83 备注 4035302520151050137.14216.5437.83系列1 表5.3-2 补充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灌前透水率分布表 钻孔长度m 322.5 296.9 201.1 820.5 灌浆 次序 孔数 灌浆 长度 m 261.0 240.0 127.8 628.8. 平均透水率 Lu 37.76 17.56 7.83 23.32 透水率频率(区间段数/频率%) 总段数 53 48 32 133 <1 0/0 7/15 10/31 17/13 1~5 7/13 11/23 8/25 26/20 5~10 8/15 8/17 6/19 22/17 10~ 50 27/52 15/31 7/22 49/37 50~ 100 5/9 2/4 1/3 8/6 ≥100 6/11 5/10 0/0 11/8 备注 I II 加密孔 合计 13 12 16 41 备注:灌前压水试验有七段无回水,占5.26%。
35#坝段试验区固结灌浆透水频率曲线图Ⅲ图例为Ⅰ序孔透水率频率曲线;为Ⅱ序孔透水率频率曲线;为Ⅲ序孔透水率频率曲线;ⅠⅠⅠ为Ⅰ序孔透水率频率累计曲线;为II序孔透水率频率累计曲线;为Ⅲ序孔透水率频率累计曲线;Ⅲ
图5.2-1 各次序孔透水率频率曲线
5.4各次序孔单位注灰量分析
Ⅰ序孔共计13孔,灌浆53段,最大注入率为251.6Kg/m,最小注入率为4.3Kg/m,平均注入率为46.4Kg/m。
Ⅱ序孔共计12孔,灌浆48段,最大注入率为70.5Kg/m,最小注入率为4.6kg/m,平均注入率为17.8kg/m。
加密灌浆孔共计16孔,灌浆32段,最大注入率为15.8Kg/m,最小注入率为0Kg/m,平均注入率为9.2Kg/m。
Ⅱ序孔较Ⅰ序孔降低了28.6 Kg/m,降幅达61.6%。加密灌浆孔较Ⅱ序孔降低了8.6 Kg/m,降幅达48.3%,符合灌浆一般规律。
表5.4-1 补充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单位注入率统计表 序号 1 2 3 孔序 Ⅰ Ⅱ 加密孔 段数 (段) 53 48 32 最大值 (Kg/m) 251.6 70.5 15.8 最小值 (Kg/m) 4.3 4.6 0 平均值 (Kg/m) 46.4 17.8 9.2 备注 50403020100146.4217.839.2系列1 表5.4-2 补充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单位注入率分布表 钻孔 长度 m 322.5 296.9 201.1 820.5 灌浆次序 孔数 灌浆 长度 m 261.0 240.0 127.8 628.8 水泥注入量Kg 12120.3 4268.8 1173.7 17562.8 单位注灰量频率(区间段数/频率%) 单位 注入备注 总量10~ 50~ 100~ <10 >1000 kg/m 段50 100 1000 数 46.4 17.8 9.2 27.9 53 48 32 133 15/28 21/44 20/62 56/42 24/46 23/48 12/38 56/42 6/11 4/8 0/0 59/44 8/15 0/0 0/0 10/8 0/0 0/0 0/0 8/6 I II 加密孔 合计 13 12 16 133 35#坝段试验区固结灌浆单位注灰量频率曲线图Ⅲ为Ⅰ序孔单位注灰量频率曲线;为Ⅱ序孔单位注灰量频率曲线;为Ⅲ序孔单位注灰量频率曲线;ⅠⅠⅠ为Ⅰ序孔单位注灰量频率累计曲线;为II序孔单位注灰量频率累计曲线;为Ⅲ序孔单位注灰量频率累计曲线;Ⅲ
5.5抬动变形观测成果分析
本次试验灌浆主要采用增加泄压孔的方式进行的。施工时,所有Ⅰ序孔钻孔至第一段,再依次进行Ⅰ序孔的灌浆。其他孔序也采用这种方式。当现场抬动装置出现读数时,视为有抬动异常现象出现的信号,此时谨慎进行灌浆升压操作,并立即查明抬动异常信号出现的源头和原因,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即立即采取对注入率(量)、压力相互适宜的限流和限压的操作方式。其抬动统计如下:
表5.5-1 补充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抬动值统计表 孔号 GJ35D4-2-8 GJ35D4-3JM-9 GJ35D4-3-12 GJ35D4-4-12 GJ35D4-4-12 GJ35D4-6-12 GJ35D4-5-8 GJ35D4-5-11 GJ35D4-4-10 段次 2 1 2 1 2 1 1 1 1 抬动值(μm) 灌浆47 压水21 压水16,灌浆3, 灌浆28 灌浆31 灌浆12 压水19 压水9,灌浆5 压水7,灌浆29 备注 通过以上数据显示,本次试验过程中产生抬动主要发生第一段,少量发生在第二段。本次补充性生产性试验与前期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比较,本次抬动产生的及几率数量较前期试验大幅减少,而且抬动最大值未超过50μm。抬动控制效果明显。说明本次补充试验采用泄压孔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抬动风险。
6、结论及建议
1、本次补充性试验进一步验证了所采用的孔排距、孔序、水灰比、灌浆压力以及施工工艺等参数合理,可以应用于大坝固结灌浆施工。
2、灌浆效果采用了压水试验和物探测试进行检查,通过对岩体灌浆前后透水率和声波对比分析,说明经过灌浆后,基础岩体的整体性、均匀性和抗渗性能满足要求。
3、此次试验区采用灌浆孔分两序施工,加密孔最后施工,灌浆效果明显。
4、此次补充试验采用周围增加泄压孔的施工方法已经有效的降低了混凝土抬动风险。建议在后续固结灌浆施工中进行大面积推广。
5、当灌浆过程中发生串、冒浆情况时,特别是出现了多处串、冒浆的情况下可视现场具体情况实施堵漏,建议不能 将串、冒浆的所有通道全部堵死,应预留适当的串、冒
浆通道,以起到能够安全泄压的目的。
6、建议当发生串、冒浆时,尽可能的采用低压慢灌的灌浆方式,尽量减少因未达到结束标准而出现的待凝情况。
7、建议一般地质条件下的固结灌浆评价标准以跨孔声波为主。地质条件特殊的,以物探孔灌前灌后波速提高百分比进行评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