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环境对当代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作者:潘皎洁 丰玮
来源:《丝路视野》2016年第20期
【摘要】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已经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当今各种媒体中隐约暗示的家庭环境在当代大学生就业中扮演的不光彩角色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家庭环境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到底有何影响,本文将家庭背景细分从经济背景、文化背景、职业层次三方面分析不同的背景给大学生就业带来的影响,并且通过学校和家庭两个层面提出引导大学生正确就业的建议。
【关键词】家庭环境;大学生就业;推动就业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首先,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第二,应届生不吃香。大学生扩招增加了大学生的供给,致使用人单位面对过剩的供给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第三,热门专业人才过剩。近年来,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追求综合发展,纷纷上马热门专业,致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第四,家庭环境的影响,面对过低的薪酬,许多毕业生的期望值显然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也导致部分大学生“有业不就”。第五,调查显示,大学生求职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缺乏工作经验”。我国的教育体制多年来按照一种模式培养人才,专业设置脱离社会需求,不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大学生有的是专业知识,缺的是良好心理素质、礼仪和法律观念,大学里有的是教授,缺的是“教练”。第六,怕吃苦:不愿从基层做起。许多企业反映,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知识脱离实际,不愿从基层做起,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人际沟通能力差,比较自私,因此不愿意接收应届大学生。 二、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家庭因素 (一)经济背景
家庭经济背景越好的大学生会更多的考虑为社会做贡献,实现个人价值,对专业的对口性要求也高;而家庭背景差的大学生则会更多的考虑薪酬待遇,其他方面考虑较少,这结果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相一致。由于受到家庭条件限制,这部分学生必须先保障家庭的基本需求后才能考虑其他因素。随着家庭经济收入的增长,大学生选择更具风险性职业的可能性增加,而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只能放弃选择风险较大、收入相对较高的就业机会,就业面就会变窄。 (二)文化背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家庭文化背景中,母亲文化程度对大学生就业影响对父亲产生的要明显,这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母亲在孩子成长中占得比重比较大。一般情况下,拥有较多文化资本的父母会更加注重子女的教育情况,他们可以通过言传身教和塑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使孩子获得更多更优质的教育,因此,文化背景高的家庭其孩子选择继续深造的比例较高,在就业过程中也更看重自身价值的实现及个人发展前途。 (三)家庭社会地位
家庭社会地位越高的大学生较其他家庭选择就业的可能性更小,选择继续学习深造的可能性更大。这与积累了一定社会资本的家庭有能力为孩子继续学习提供稳定的经济资助,使毕业生做出推迟就业的选择。在选择工作单位时,家庭社会地位比较低的毕业生更倾向于选择公务员、事业单位等工作稳定,受市场影响较小,失业下岗率较小的工作。
综合考虑三方面因素,家庭背景较好的学生更倾向于工资福利高、工作环境好、有利于自身发展、工作轻松且能够在大城市的职业,而家庭背景较差的相比之下要求则低得多,而且家庭背景对孩子未来就业所持的态度等方面都有直接影响。 三、如何推动大学生就业 (一)学校进行积极有效就业引导 1.改变学生观念,树立正确就业观
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就业观念影响极大,很多学校对学生的就业观念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多数学校一直在鼓励学生考研,但是这并不是解决就业的根本办法,鼓励学生考研只会导致就业压力更大,不但解决不了大学生就业,还会导致高层次人才就业难问题,现在研究生就业已经摆在面前,如果不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博士生就业难也在所难免。学校要正确引导学生的升学和就业观念,引导学生多关注就业,而不是升学,升学的目的还是就业。要多引导学生关注企业需求,关注公务员、教师等相关的招考。 2.改善教学管理模式,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现在很多高校只注重学生的文化学习成绩,而没有关注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力,学生的一切都以考试成绩来衡量,尽管学校作为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场所,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实践能力在学生以后的就业方面更重要,现在的企业招聘,除了教育行业和科研行业外,多数招聘单位并不看重成绩,甚至不看成绩,能吸引企业招聘者眼球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企业更喜欢要实践能力强的学生而不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从这一点来说,学校要加大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力度,不仅仅在毕业前的实习方面,要在平时量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把实践能力的量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放在至少和考试成绩同样的位置上。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二)家庭辅助进行就业梳理 1.家长多了解当前就业状况
现在很多学生在家长的错误思想引导下,选择了考研、考博的道路,或者“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两种行为在现在的就业环境来说,并不是最好的选择。考研考博在前边已经说过了,一是从成本和几年后的就业来计算不划算,二是几年后的研究生和博士毕业后就业也未必就比现在工作好找。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这种现在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了,除非是想从事教育和研究领域。从这一点来说,家长应该多了解当前的就业状况,了解当前企业和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来正确的引导学生的就业观念。 2.培养孩子独立意识和能力
很多家长对学生过分的呵护是导致学生能力差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影响学生就业的重要原因,企业需要的人才要具备多种素质,其中一个重要素质就是独立操作能力,从这一点来说,父母应该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让学生能够及早的独立生存。培养学生的独立处事以及独立生存能力,有时候该让他们吃些苦,受些挫折还是有必要的。 3.支持有能力有意向的孩子创业
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觉得创业的风险太大,基本上都持反对态度,至少是不支持,实际上很多学生更适合创业,只要学生愿意,而且有能力走创业这条路,未必也不是一件好事,家长应当给予更多的支持和鼓励,而不是反对。不要总觉得孩子能力不够,要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 参考文献
[1] 余江舟.家庭环境对大学生个性化成长倾向的预测作用[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
[2] 王静波,王翡翡.雇主视角下大学生就业能力状况探析[J].现代大学教育,2011(04):87~9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