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生涯规划现状及对策研究
作者:傅秋喜 刘丹
来源:《科技视界》2018年第25期
【摘 要】西方国家的生涯教育相对于我国来说已比较完善,我国的大部分生涯理论基础来源于西方,且生涯教育现处于探索初期。如今人们对“人生”传统的认知已经改变了:人类寿命延长、公司寿命逐渐变短、人工智能冲击,人们的生涯发展进入多阶段模式,生涯规划变得日益重要。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生涯发展历程以及未来生涯发展趋势做了阐述,生涯教育的发展必然会成为一种新常态。其次笔者以四川文理学院(以下简称“本校”)为例对大学生生涯规划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最后为本校生涯教育的发展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生涯规划;就业;生涯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25-0154-004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25.071
Abstract:Compared with the career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countries that has been nearly one hundred years and the education system tending to be perfect, our country’s career education is basically based on the theory of Western countries and is currently in the early stage of
development.Nowadays people's perceptions of the “life” tradition have changed:people’s life spans,company lifespans are getting shorter,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s impacted. People’s career development has entered a multi-stage model and career planning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his article first elaborates the career development proces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future career development trends. The development of career education will inevitably become a new
normal.Second,it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and the reasons for this situation.Finally,the countermeasures to furth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areer education are proposed.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Career Planning;Employment;Career Education 1 生涯教育的含义
“生涯”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庄子.养生主》中:“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古汉语字典中“生”本义是“活着,生命”;“涯”的本义是“边际”。“生涯”一词国外的很多学者对它下过定义,霍兰德和班那兹的观点是:生涯包含个人对工作的选择和发展,非职业性的休闲活动,以及社交活动获得的满足感,霍尔则认为生涯是指人终其一生而伴随工作或职业的有关经验和活动,其中比较有代表性,在学术界大都接受的是舒伯的观点,他认为生涯是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演进方向和历程,它统合了人的一生中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由此展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型态[1]。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本文比较赞成金树人的研究,把生涯定义为“人一生中所扮演的系列角色与职位”,生涯除了包括职业生涯,还包括我们这一生中所要扮演的各种角色[2]。
高等教育阶段的生涯教育,就是引导大学生开始具有自主规划人生的意识,自我探索确定生涯目标,职业生涯角色定位、找到自己的最优潜能结构;科学选择适合发展的途径;实现人与职业的最佳结合和个体的全面发展的一种终身教育革新理念[3]。 2 国内外生涯教育的发展
简言之,生涯教育是伴随个体一生,进行持续渐进规划的过程;是帮助个体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人格类型和职业类型,做出更好的人生选择的教育。将教育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有效避免了因两者脱节造成的许多高校大学生临近毕业时焦虑迷茫的问题,受到各国的广泛重视。以美国为代表的先进国家坚持“以人为本”的职业生涯教育,历经了近百年的发展历史后,不断完善的理论和大量的教育实践保证了美国的一系列理论体系是多层次多方面较为完善的。
(一)国外生涯教育发展
在近一百年的时间里,美国在青少年教育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的水平。美国在中小学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属于佼佼者。美国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理论经历了职业指导,生涯发展与辅导再到生涯教育等过程[4]。20世纪初,西方国家工业革命兴起,经济复苏,出现科技快速发展,职业角色选择多样化的现象,导致了严峻的失业和择业问题,由此出现了“职业指导”——生涯发展的初期阶段。“职业指导”一词首先出现于美国弗兰克.帕森斯《选择职业》这本书,弗兰克教授还提出了最早的职业选择理论——特质—因素理论,20世纪40年代,罗杰斯发表了著作《心理咨询和心理疗法》,书中对以咨询者为核心指导模式提出了质疑,更注重以来访者的个人特质为核心开展的“非指导”的心理咨询模式,这一过程中“指导”渐渐过渡到了以当事人为主体的“辅导”,即更倾向于个性化和以人为本的规划。50年代,职业指导由静态的转为发展的职业选择转变,引起这一改变的重要人物舒伯以心理学的观点提出了生涯发展阶段理论,注重研究个体的生涯发展周期,他认为一个人一生的职业发展过程中会经历的五个阶段成长、探索、决定、维持与衰退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5],霍兰在这一发展阶段上,提出了要将生涯辅导转向于个体持续一生的发现过程中,达到终身发展的领域。20世纪70年代初,在美国掀起了一股关于“终身教育”理论和“回归教育”理论的热潮,在这种背景下,美国联邦教育署署长马兰正式提出了“生涯教育”(生计教育)的概念,旨在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脱节的问题,引导青少年从“升学主义”转向个人的生涯规划与未来发展[6]。1974年,《生计教育》是美国国会通过的第一部生涯教育法案,为生涯教育发展提供了法律的保障,1994年,美国教育部和劳动部共同发起了全国范围的教育改革运动——“从学校到就业”,并于当年颁布了《从学校到工作法》,其目的是使所有的高中学生都能确定一条走向职业道路的计划,顺利实现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7]。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德国也是许多国家模仿和借鉴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经验的国家,采用“双元制”的职业教育理念,强调企业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全国建立了一个全面通行的专业化的职业网络平台,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都是共享资源。中学生涯教育在英国起步也较早,相关法令中规定要为学生熟悉各种职业提供便利条件[8],英国的中学课程中就安排了生涯课程,和其他课程一样是根据国家课程体系制订的,同时也注意赢得家长的支持,定期开启家长的培训,让家长从小培养孩子的职业规划意识,2011年,英国颁布了《生涯教育行动纲领》,改革和深化生涯教育。日本在90年代初期就规定了中学生必须参加“进路指导”的活动与课程,鉴于政府的积极引导和辅助推动,学校和用人单位都十分重视并积极参与高校的职业指导工作,生涯教育中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都日益完善,形成了完整贯穿小学、中学、大学的教育体系。 (二)国内生涯教育发展
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大陆地区的生涯教育还处于探索初期。20世纪初期,职业指导中的“特质—因素理论”传入我国,1916年,清华大学周宏梅邀请商业、教育界专家开展职业演讲,调查学生的职业选择倾向,最早提出了职业指导理论,其后全国职业指导机关联合会1931年成立,之后的几十年,基于我国特殊的国情,这方面的研究几乎停滞。直到改革开放,随着就业政策、就业体制的推进以及连续扩招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才有所好转。21世纪,随着经济化、现代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国内学者掀起了讨论研究生涯教育的热潮,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职业生涯发展的理论。但从目前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情况来看,我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步普遍较晚,教育力度不够深入[9]。 3 生涯发展趋势
由于未来经济水平不断发展和提高,以及医学技术不断进步,我国人口的寿命会不断延长,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已从1949年的35岁到2015年的74.6岁,其间增长了近40岁。我国各地的平均寿命也有差异,上海、北京等地的平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82岁。如果寿命延长的趋势不变,2007年出生的儿童有50%的概率能活过百岁[10],在人们寿命延长的同时,人们工作所在的行业和公司的寿命却在变短,以前一个人之所以可以在一个单位或者一个行业干到退休,其原因是寿命短,工作时间不长,但现在一个人基本上不可能在一个行业干一辈子,除了寿命变长,行业变化快的原因外,还有就是科学研究发现,一个人在一个行业工作超过30年,精神上会出现问题,并感到无聊[11]。
在以前,人们在平均寿命只有七十岁左右的情况下,拥有的是“三段式”人生:上学、工作、退休养老,但当人们活过百岁成为大概率事件时,“三段式”人生将会失效,人们将面临“多阶段”的人生模式: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可能会考虑辞职去学习,学习一段时间后再去工作的情况会很常见。在每一阶段人们都会面临选择:是学习还是工作、是继续工作还是创业、是换工作还是改行,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以前人们选择工作就像坐火车,只求有票上车,对号入座就行,而现在人们的发展越来越个性化,选择工作就像是去游乐场,要选择自己喜欢的,觉得更有意义的项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还有手机科技的发展,人们将面对“永远在线、随时干扰、信息爆炸”的状况,永远在线是指人们随时、随地、随意与网络保持联系离不开手机,随时干扰是指人们将随时面临被各种手机信息干扰,信息爆炸则是因互联网的运用,知识信息呈现指数级增长,每个人的生活被碎片化,使人们越来越焦虑。
除此之外,因为社会进步,发展迅速,社会出现了越来越精细的分工,出现了很多因社会需求出现的新职业,这些新职业需要人们拥有很多领域的知识,有些职业需要人们越来越精通的技术,对人们的能力要求也更高[12],“斜杠”青年群体的出现会与日俱增,再加上人工智能的出现,在很多领域机器人已经比人类做的更好,而且未来世界是一个高感性的时代,创新能力也越来越重要,通过拥有人工智能不能替代的能力,学会与人工智能实现能力互补[13],人们的职业发展可以更贴近个性和丰富多元。
所以,如何在碎片化时间里安排自己的时间精力、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掌握一定的生涯知识、了解和应对生涯发展趋势、做好人生中每个阶段的选择变得越来越重要和迫切,而个人生涯规划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自己未来生涯发展的路径。 4 大学生生涯规划现状
为了解大学生的生涯规划现状和需求,本研究通过问卷星编制问卷,并向本校和校外大学生发放了在线调查问卷,对他们的生涯规划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详细见附件1:大学生生涯规划现状调查),共收到167份有效问卷,其中本校有87份,校外有80份,男生36名,占21.56%,女生131名,占78.44%,一、二、三、四年级学生分别占32.9%、18%%、44.3%、4.8%,涉及专业比较广泛。
本项调查涉及大学生对确定目标、专业满意情况、自我规划、生涯服务需求情况等现状,调查显示生涯规划开展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大学生对生涯规划需求较大。 (一)大学生生涯规划现状特点
(1)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求职就业目标不清晰,对未来感到迷茫和焦虑是普遍现象 在调研中发现,只有较少部分学生(14.37%)有明确清晰的就业目标,55.09%的学生对以后求职就业只是有一点想法,考虑的还不太深入(见图1),比较多的学生(40.12%)对未来两年的学习工作计划不清楚,61.68%的学生在大学生活中会有时对未来感到迷茫和焦虑,而26.95%的学生则是经常会感到迷茫和焦虑(见图2)。
(2)专业普遍满意度不太高,对工作的不确性高,大部分学生认为职业生涯应尽早规划 有比较多的学生(56.29%)对所学的专业满意程度为一般,57.49%的学生不确定会找专业对口的工作,超过半数学生认为应在大四之前就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见图3)。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职业生涯规划统计
(3)大学生毕业选择工作的较少,选择“深造”的大学生较多
在对他们毕业后的倾向选择调研中发现,在多项选择中,有106人次选择考研或出国深造,选择考公务员有53人次,去国企或事业单位的有82人次,选择去私企或创业的有83人次(见图4)。
(4)大学生对生涯规划这一领域知之甚少,对自己能力不清楚,多数学生认为生涯规划开展很有意义,对生涯规划服务需求较大
超过半数学生在对职业规划了解程度这一选项中,选择了了解程度为一般,少部分学生(26.95%)不了解职业规划,有69.46%的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四年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超过一半学生(71.26%)觉得自己需要生涯规划服务(见图5),在为求职和就业做了哪些准备的调查中(多项选择),有57.49%学生选择了看书学习,66.47%的学生选择了应聘兼职,57.59%的学生选择培养更多爱好等途径,在对感兴趣的职业规划形式的调查中(多选),大部分学生对去专业对口单位实习、学长学姐经验分享、与老师进行多方位交流、职业讲座等职业规划形式比较感兴趣,在关于职业指导,最希望获取哪些方面信息的调查中(多选),大部分学生(75.45%)希望可以了解学习关于应聘方面的技巧,73.05%学生希望可以了解相关招聘单位的信息,59.88%的学生希望可以了解学习职业规划方面的知识。 调查表明,在本校和校外大学生普遍不太了解和重视生涯规划,对自己专业满意程度较小,61.68%的学生会对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感到迷茫和焦虑,也对自己能力缺乏一定了解,69.46%的学生认为大学四学年中生涯规划很关键,并且认为自己需要生涯规划服务,因此,针对学生的生涯困惑,进行个性化的生涯辅导,开展相关生涯体验活动和专家讲座,帮助学生提高对自我的认识以及生涯自我规划发展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二)大学生生涯规划现状原因 (1)大学生缺少了解生涯规划的途径
笔者以本校为例,了解到本校缺少专门针对大学生生涯规划咨询的机构和相关生涯讲座,学生们缺少了解生涯规划的途径,以至于当学生出现生涯困惑时,没有合适的渠道来了解和解决,容易产生迷茫和焦虑。
(2)生涯课程时间短,针对性不强
笔者了解到本校自2016年开始,本校开设了生涯规划必修课,但是在与上课的老师访谈中发现,本校生涯课程时间短,只有八周,而且目前只有大一大二的学生有生涯规划课程,而且因为时间短,所以老师只能粗略的介绍生涯规划方面的知识,很多学生提不起兴趣,认为与其他课程并无差异,以至于不是很重视,而大三大四的学生并没有相应的生涯规划课程,但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大四却是就业择业的关键性时期,以至于高校容易以就业率的高低来判定学生们的生涯发展情况,针对性不强。
(3)重视就业指导,以就业替代生涯发展
这种现状在我国大多数高校情况比较普遍,而且就业指导满足于帮助毕业生找到工作的条件即可,存在“大一、大二不着急,大三感觉来得及,到了大四乱着急”的现状[14],对学生的生涯教育没有做到长远发展性。
(4)学生们不了解生涯规划,对此不重视
在学校难免也会存在有些学生对自己的生涯发展缺少思考,以一种“无所谓”的心态来看待,这样会造成即使老师想帮助学生,但是学生本身没有兴趣,这样生涯教育也很难做到真正实施,还有的学生是不知道有生涯规划,这种状况即使在一线城市也会存在,所以学校是否重视生涯教育,对学生们来说至关重要。 5 本校生涯规划发展的策略 (一)完善生涯课程体系的建设
在调研报告中,我们不难发现专业普遍满意度不太高,对工作的不确性高,许多人开始就读自己的专业后,发现与自己预期的有所差异,因此学校要加强课程的连续性和持续性,结合学校特色、文化,从大学入学伊始就应该进行有关生涯方面的指导,设置相关的课程。一是课程体系要考虑到不同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分年级开展生涯课程,教学目标清晰符合学生身心特点,每学年各有侧重,形式多样化,可以开展生涯体验周活动或者名师讲座;二是课程的内容要具有开放性,及时跟进最新的社会发展状况和行业趋势,构建贯穿大学学习全过程的教学体系。
(二)加强师资建设,扩大专业队伍
大学生生涯规划需要更专业更系统化的职业指导,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也在于教师素质的高低。因此要加强对老师队伍的学习培训,建立专项资金,加大对精英型老师的经费投入。同时积极举办生涯活动以及在校学生咨询的工作并及时总结反馈教学成果。目前“职业指导师”已经纳入了我国职业认证资格考试中,高校应采取措施,鼓励生涯规划老师参与职业指导师培养,并考取相关证书,提高指导队伍的专业水平。 (三)丰富学生的生涯实践
引导大学生有针对性的参加生涯实践,也可以借助校企合作平台,采取“顶岗实习”的方式,帮助大学生了解岗位的用人标准,需求变化等,笔者了解到本校只有部分专业有定岗实习,但是面不大,虽然每个专业在大四都有实习机会,但是存在个别分散实习情况,这样学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和老师并不了解学生是否真正实习,无法一一核实,这是学校和老师需要考虑的问题。学校可以给学生们提供学校各方面的资源,帮助大学生找兼职,或到用人单位去参观学习,让大学生深入社会,体验社会不同的职业环境,最后达到客观的认识。 (四)学校生涯机构的搭建。
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可设立生涯咨询中心和可供学生查询本专业培养要求的资料室,旨在帮助大学生克服生涯阻隔和迷茫,建立起个体发展与社会、工作之间的平衡,提高职业潜能,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形成自我引导的能力[15]。本研究对在本校开展的生涯讲座进行了效果调研(详细见附件2:生涯规划讲座满意度调查),参加讲座的学生人数超过400人,在讲座结束时发放在线调查问卷,有123人提交调查问卷,其中有77.24%的学生认为讲座气氛很好,60.98%的学生非常期待以后还有这样的讲座,通过这场讲座,在多项选择中,有69.11%的学生开始考虑自己的生涯发展,55.28%的学生认为对他们的生涯发展很有帮助,30.08%的学生认为解决了自己的生涯困惑,65.85%的学生希望能有更多关于生涯方面的讲座,69.11%的学生希望本校设立专门的生涯咨询中心,大部分学生希望生涯规划课程时间能够更长,每个年级都能有生涯规划方面的指导,生涯规划老师能更专业等。所以学校可以考虑设立生涯咨询中心;生涯老师可针对学生的情况开展个体咨询或者团体培训,也可借助本校生涯机构与各二级学院合作开展相应的生涯体验活动,让学生对生涯活动产生兴趣,从而开拓学生们的视野,深入了解自己的专业内涵和所需技能,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能力,在进入社会后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6 结语
根据我国教育部2007年《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中的内容,里面提到了对学生全面和终身发展的关注,以及职业对人们一生的重要性,人是国家的根本,同时也是国之利器,要想成为人力资源强国,就需要大力完善和推动大学生生涯教育,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笔者在调查生涯规划在校开展效果的数据表明,大学生普遍对自己专业不太满意,对求职就业目标不清晰,对生涯规划了解不全面,造成以上现状的原因是大学生缺少了解生涯规划的途径,学校生涯课程时间短,针对性不强,学校只重视就业指导等。生涯课程体系的完善是推动大学生深入学习生涯规划的前提,各个年级的学生都应开设生涯规划教育,要加强生涯老师的专业性建设,丰富学生的生涯实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建设大学生生涯规划中心,更好的为大学生生涯规划服务,同时多开展生涯讲座、生涯体验周等活动,进一步推广生涯规划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沈之菲.生涯心理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11月第一版,第2-3页. [2]陈鹏.美、加、澳三国大学生生涯辅导的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D].湖南师范大学,201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尤敬党,吴大同.生涯教育论[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1):12-16. [4]李翠荣,黄伟.美国和我国港台地区生涯发展教育理论初探[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01):104-107.
[5]高庆涛.美国青少年职业生涯教育及对我国的启示[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30(03):101-102+107.
[6]孟四清.生涯教育在美英两国的缘起、实施模式及其启示[J].中国德育,2012,7(01):21-24.
[7]罗汉书.职业生涯教育的国际经验剖新[J].教育发展研究,2005(13):42-45. [8]陆小玲.国外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1(03):156-157. [9]吴婷,连树青,李晓波.美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7(15):111-113.
[10]何琪杨.人类寿命到底能延长多久?[J].科学通报,2016,61(21):2331-2336. [11]琳达·格拉顿,安德鲁·斯科特,李睿睿,夜里.长寿时代的生活剧变[J].创造,2017(08):79-80.
[12]杨建良.谈如何看待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趋势[J].才智,2017(25):19. [13]方雅静.你具有“可迁移技能”吗[J].成才与就业,2017(09):66.
[14]刘慎军.中美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比较研究[J].江苏高教,2014(03):109-110. [15]潘雪凌.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咨询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