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在生活中教会学生作文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在生活中教会学生作文

江苏省淮安市范集中心小学 何琴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阅读是作文的基础。在作文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运用到作文中去,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作文有趣,提高作文训练的效率。为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习作中去,发挥情感在习作教学中的威力,我指导学生写作时主要做了以下尝试。

一、贴近生活,提高观察能力,从生活实际中获得选材。

不会观察就可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善于思考,就难以认识事物的特点和意义。学生的生活面比较窄,我们除了开展各项活动外,还应让他们走出校园,去接触大自然引导他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把握住了生活的契机,教师还要创设良好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感受、描述,才能使学生有说话的愿望,想表达、想倾吐,情真意切的佳作才能诞生。如写一次参观游览活动,课前要有目的地组织一次参观游览活动,让学生注意观察,活动后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帮助学生确定各自的写作中心,这样学生就有内容可写。再如描写人物的动作场面,要让学生抓住人物的主要动作,在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主要表达思想的同时用上既准确有形象的动词,要通过对这个场面的描写来反映人物内心的活动。

二、提倡多读多记,从阅读中汲取习作营养。

文章写得好有赖于大量阅读,并从中得到丰富营养。我平时重视指导学生读背重点段落和佳句,学习课文立意、选材、剪裁的方法,让每一篇课文真正发挥范文的作用,成为习作“指南”。作文教学前,我有针对性地让学生阅读,帮助学生认识生活,理解生活拓宽视野,丰富词汇,汲取营养,学习和掌握多种写作方法。

比如教了《一夜的工作》一课后,我就向学生介绍了有关周恩来总理的一些文章,让同学们来读一读。还向同学们介绍了周总理的一天工作时间表,让学生小组进行讨论交流,互说感受。这不仅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还为这单元的习作“读后感”进行了一个前提训练。再如教了《只有一个地球》这一课后,我让学生分小组去收集一些有关地球生态环境的资料(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方面),还利用班堆活动课进行反馈。

学生的兴趣很高,对地球的目前生态环境也确实有了较深的了解。同学们还写了计划书,如《保护地球计划书》、《保护生态环境计划书》,习作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培养学生的联想,提高已掌握知识的利用能力。

学生从生活中获得的材料,往往是片段和零碎的,要用到作文中去,还得通过联想进行再造想象或创造想象。在指导学生读背重点段落和佳句时,我常常回选择其中的几个重点词语来让学生进行联想,回忆,试背。把别人的东西,的的确确变为自己的。在“口语交际”课上,我还经常出上几个字词,让学生来联想,把它说成几句话,乃至一段话。这样经常训练学生将知识和信息与当前的生活和问题联系起来,与头脑中储存的各种表象联系起来,就能灵活运用储存的素材,写出内容充实的好文章。

四、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活动,从实践中获得运用语言的经验。

自主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我围绕作文内容设计了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寓作文训练于学生自己创设的有趣活动之中,组织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获得大量作文素材。如开展“迎国庆,办小报”活动。首先同学们得查找有关国庆的资料,收集有关国庆的材料,必要时还要采访其他同学对“迎国庆”的想法、感受等。口头采访对同学们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接下来同学们就开始做“编辑”了,进行编保活动。他们在查找、收集、编报的过程中要进行剪裁、整理和编排。在这一系列的环节中学生就获得了对些语言运用的经验。从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可以获得习作的成功经验和反面教材。在这样多次的自主实践活动中,学生就获得了运用语言文字的经验,提炼主题的经验,从而提高了作文水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