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医筋伤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问诊歌诀

中医妇科十问歌诀: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久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必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问诊版本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疼痛四问便,五问呕眩六问悸,七苦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团,病机全从证象验。妇人尤必问经期,先后闭崩宜问遍,再添片语告儿科,外感食积为常见。

问诊版本三:明代张景岳: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疼痛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气聋八渴俱当辩,九因脉色查阴阳十从气味章神见,见定虽然事不难,也须明哲毋招怨。

中医问诊十问口诀: 一问寒热二问汗, 三问饮食四问便. 五问头身六问胸, 七聋八渴及睡眠. 九问旧病十问因, 再看服药参机变. 妇女应问经带产, 小儿麻疹斑疹牵.

新编十问歌

问诊首当问一般,一般问清问有关。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辩,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将诊疗经过掺。

个人家族当问遍,妇女经带并胎产。小儿传染接种史,疹痘惊疳嗜食偏。

中医妇科十问歌

一问年龄二问经, 期量色质要问清, 先后多少色深淡, 虚实寒热探其中, 三问带下色和量, 清浊腥秽辩病情, 四问腰酸腹痛否, 气血虚实寒热评, 五问大便与小便, 关系膀胱和脾肾, 六问婚孕胎产史, 崩漏应防肿瘤证, 七问孕期腰并腹, 腰酸腹痛胎漏病, 八问妇人新产后, 恶露乳汁大便等, 九问产后起居事, 睡眠饮食不可轻, 十问兼证与杂症, 审证求因找异同, 结合脉舌望闻诊, 辩证用药奏奇功.

问病史,要耐心,表示尊重又认真。病人诉说莫打断,等他说完再插言。先问饮食和二便,续问精力和睡眠。内伤多由情志起,委婉询问要自然。外感病,病史短,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何处痛,耳聋口渴俱当辨。久病反复必曾治,前医诊治要了然。遗传病多顽固,病人来处要弄清。职业病有特征,病人职业要问明。儿童不善述病史,细问家长方可知。老年病多复杂,从头细问为定法。妇女特有经带产,婚育情况要了然。目前常见高血压,心脑肾病多相关。癌瘤危重人人知,避免漏诊要重视。

国医启蒙口诀_理念(一)

做事先做人,学医先学道,诚信与包容,天道之核心,

济世与救人,学医之初衷,救死与扶伤,医生之天职。

肯定与否定,对象是自我,环节有四个,认识与把握,

战胜与超越,唯天道为上,唯实践为上,唯患者为上。

忌人云亦云,忌惟我独尊,忌一叶障目,忌本本主义,

忌教条主义,忌经验主义,学医之诀窍,虔诚与潜心,

勤学与磨练,悟性与灵通,从医之诀窍,一心为患者,

修德贯始终,长者为我师,患者为我师,师生相对言,

患者为我师、师生相对言、普天有老师、善学永拜师、

反省永不息、继承是前提、整合是通道、创新是提升、

纲目疏理清、复杂变为简、重在个性化、效在个性化。

国医启蒙口诀_理念(二)

闻过而则喜,过而立改之,民间之医药,中医药本源,

名医是民医,百姓心中医,名医非民医,远离百姓医,

历来之医圣,皆为百姓医,贫富和官民,民医视同仁,

患者是准星,端平一碗水,黄金确有价,人格则无价,

民医苦和乐,互动在患者,患者危转安,苦自转为乐。

患者病转康,民医苦化乐,同分异构律,宇宙生命纲,

学医和从医,视角三同源,中医和易经,源与宇宙道,

治国和治人,脉络自相通,良相或良医,同处一层面,

视野天地人,思维整体观,人随天地动,人间乃互动,

人自身组织,功能间互动,随动和互动,有序与无序。

国医启蒙口诀_理念(三)

凡大医治病,必安神定志,必无欲无求,大慈恻隐心,

普救含灵苦,夫为医之法,禁多语谈笑,禁谈谑喧哗,

禁道说是非,禁议论人物,禁炫耀声名,禁訾毁诸医,

禁自矜己德,医人之膏肓,偶治瘥一病,则昂头戴面,

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人若行阳德,人必自报之。

人若行阴恶,鬼神必害之,医德之基础,平等是灵魂,

大凡良医者,爱人知人观,德术为一体,必仁爱之士,

必聪明理达,必廉洁淳良,仁恕博爱德,宣畅曲解智,

疗君亲之疾,救贫贱之厄,扬人道主义,托任信皆可,

力以真求美,实事求是本,虔勤求古训,善博采众方。

国医启蒙口诀_理念(四)

勤求不盲从,精究不迷信,古而不泥古,承旧不守旧,

知难而进取,博采三渠道,典籍与旧方,民间之验方,

方学之本源,持精密思考,善参合施行,诊疗中结合,

良医之风范,古善为医者,上医致医国,中医致医人,

下医致治病,上医医未病,中医医欲病,下医医已病。

上医依相色,中医依听声,下医依诊脉,善诊治医者,

邪在皮毛治,诊治稍次者,邪至肌肤治,诊治次医者,

邪在筋脉治,诊治更次者,邪至六腑治,诊治极差者,

邪至五脏治,半死半生效,医必通药性,不拘于古方,

不趋奇立异,随病症而调,善通变化裁,古方为今用。

问诊要诀

问诊之特点 医患间互动 望切闻后问有的放矢问

核望切认知 拓深望切效 互动中求全供辨证依据

不可少之诊 通常问诊要 四史不可缺既往史为一[

现病史为二 家属史为三 生活史为四问诊首问患I

生辰与地点 定落地环境 知先天属性通常问诊点

概括为十问 一问寒热象 二问汗状况三问头身感

四问二便状 五问饮食况 六问胸之态七问耳功能

八问渴态势 九问旧病史 十问病之因再问疗之过

若患为妇人 经期则首问 迟速闭崩见若患者儿童

天花麻疹除 多视角问诊 利诊断有据问病人口味

察脏腑病位 夫心主五臭 自入为焦矣脾香而肾腐

肺腥而肝臊 夫脾主五味 自入为甘矣肝酸而心苦

肺辛而肾咸 夫肾主五液 心汗而肝泣自入为唾矣

脾涎而肺涕 问病人寒热 发作之时间知阴阳变化

若昼剧而热 为阳旺于阳 若夜剧而寒为阴旺于阴

若昼剧而寒 为阴上乘阳 若夜剧而热为阳下陷阴

若昼夜寒厥 为重阴无阳 若昼夜烦热为重阳无阴

若昼寒夜热 则阴阳交错 若饮食不入则死终难却

问病人食状 多少喜冷热 察寒热虚实问二便异常

知寒热虚实 胃肠有寒热 饮食二便别望形之强弱

审气之盛衰 诊脉之大小 形气脉合参以相应为顺\\

不相应为逆,

杨志勋国医启蒙口诀--望诊入门(色)

乃五脏之常 五脏色为主 四时色为客

时春青夏赤 时秋白冬黑 时长夏之季

色黄乃常则 客胜主则善 主胜客则恶

色见夫皮外 气舍夫皮中 若内外光泽

则气色相融 有色而无气 虽不病命倾

有气而无色 虽困而不凶 左颊部肝木

右颊部肺金 额心颏肾水 鼻脾土部位

若部见本色 见深浅病累 若见他脏色

则按法推类 黄赤属风热 青白则主寒

青黑则为痛 甚则现痹挛 晄白为脱血

微黑为水寒(萎黄乃诸虚 颧赤为劳缠

若沉浊晦暗 则内久而重 若浮泽明显

则外新而轻 夫其病不甚 则半泽半明

见云散易治 博聚则难攻{见舌赤卷短

必心官病常 肺鼻白见喘 胸满而喘张

肝目眦若青 脾病唇黄也 耳见黑肾病

深浅需分彰 望诊先望面 依色断五脏

疾病与证候 究其之关系 肝病者善怒

面色当发青 左身有动气 转筋或胁痛

诸风掉眩归 疝病或耳聋

目视感惊恐 如将捕惊情

夫心赤善喜 其舌红口干 脐上有动气

心胸痛而烦 健忘而惊悸 怔仲而不安

实狂而昏冒 虚悲而凄然

夫脾黄善忧 当脐部动气 善思而食少

倦怠而无力 腹满而肠鸣 腹痛而下利

实则感身重 胀满而便闭

夫肺白善悲 脐部右动气 洒淅感寒热

咳唾而喷嚏 喘呼而气促 肤痛而胸痹.

虚则感气短 不能续息也=

夫肾黑善恐 脐部下动气 腹胀而肺喘

溲便均不利 腰背少腹部 其骨痛欠气

心悬而如饥 足寒而厥逆

黑色本主痛 但却又无痛 或为女劳疸 或蓄血噎膈

噎膈之面色 面微黄而黑 纹绕口角也 容则饥瘦也

眼下部水肿 即便为轻度心下为积水 面颧部潮红

极度虚弱症 口眼若wo斜 为眼面神经 麻痹或中风

鼻根部肿胀 查之蓄脓症 面虽不为瘦 但血色全无]

男吐血下血 女由于流产 子宫出血等 若是胃溃疡

极度贫血症 甲状腺亢进诊断之要点 患者眼突出

甲状腺肥大甲状腺肿胀 脸色若发黄 黄疸黄胖病

脸面浮肿时 多病皆可能 胃病或贫血 或是心脏病

或神经衰弱 唇颊紫绀色 心脏瓣膜病

望唇舌咽喉 唇舌色略同 望唇不查苔

唇若呈干燥 示脾胃有热 感冒唇也干 唇出小肿物-

由脾胃之热 常感冒后生 口角若糜烂 多由胃热致

或乏核黄素 即维生素乙 多见学童中

注:蓄血噎膈即食道癌

杨志勋国医启蒙讲堂 --诊脉入门口诀

切脉独取寸 独取寸口由 手太阴肺经肺司朝百脉 五十大会寸

实操切脉步 高骨先定关 中指落关部 食指落寸部 无名落尺部

手之寸关尺 人为六部脉 诊断知身内 气血和脏腑 左手对应血

右手对应气 左寸心小肠 左关肝和胆 左尺肾膀胱

右寸肺大肠 右关脾和胃 右尺命三焦 脉有三十种 浮沉数迟纲

轻按可得浮 重按方得沉 数迟在心率 正常之心率 成人儿童分

成人正常率 一息为四至 儿童正常率 一息为六至 正常之太过

一息若六至 成人即为数 一息若三至 成人即为迟 一息若八至

儿童即为数 一息若四至 儿童即为迟 心率测定后 再断浮和沉

浮沉即阴阳 之后测脏腑 脏腑正常脉 心小肠洪脉 脾胃为缓脉

肺大肠涩脉 肾膀胱沉脉 肝胆为弦脉 命门三焦沉 考虑四时脉

春季为弦脉 夏季为洪脉 长夏为缓脉 秋季为涩脉 冬季为沉脉

诊脉之过程 实测之脉象 去除四时脉 剩余之脉象 对照正常脉

定位单脏态 再测五行态 断生克异常 子病及母一 母病及子二

过克则为三 反克则为四 探阴阳之偏 究五行失常 综合求病理

归病于症候 病因病机明 以平和为期 按纠偏复正 形调平思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