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多层建筑框架结构
3.1 框架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
题目1( )是为了避免厂房因基础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开裂和损坏而设置的。
选择一项:
A. 隔离带
B. 伸缩缝
C. 防震缝
D. 沉降缝
正确答案是:沉降缝
题目2伸缩缝从( )开始,将两个温度区段的上部结构完全分开,留出一定宽度的缝隙,当温度变化时,结构可自由地变形,防止房屋开裂。
选择一项:
A. 地基底面
B. 基础底面
C. 基础顶面
D. 地基顶面
正确答案是:基础顶面
3.2 框架结构布置及柱梁截面尺寸
题目1采用( ),有利于提高框架结构建筑的横向侧移刚度,并且由于横向跨度小于纵向跨度,故而楼板的跨度较为经济合理。
选择一项:
A. 纵向框架承重体系
B. 斜向框架承重体系
C. 混合承重体系
D. 横向框架承重体系
正确答案是:横向框架承重体系
题目2采用( ),其优点在于开间布置比较灵活,但房屋的横向刚度较差,楼板的跨度也较大,因此在实际工程中采用较少。
选择一项:
A. 混合承重体系
B. 斜向框架承重体系
C. 横向框架承重体系
D. 纵向框架承重体系
正确答案是:纵向框架承重体系
题目3采用( ),其优点是有利于抵抗来自纵横两个方向的风荷载和地震作用,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整体工作性能。
选择一项:
A. 混合承重体系
B. 横向框架承重体系
C. 纵向框架承重体系
D. 斜向框架承重体系
正确答案是:混合承重体系
3.3 框架结构计算简图
题目1在框架结构内力和位移计算中,考虑到( ),计算框架梁截面惯性矩I时应考虑其影响。
选择一项:
A. 框架柱的稳定性影响
B. 框架节点的塑性铰影响
C. 现浇楼板可以作为框架梁的有效翼缘的作用
D. 框架梁的抗扭刚度影响
正确答案是:现浇楼板可以作为框架梁的有效翼缘的作用
题目2计算框架梁截面惯性矩I时应考虑现浇楼板对它的影响,为方便设计,对现浇楼盖,中框架梁的截面惯性矩取为( )。(I0为矩形截面梁的截面惯性矩)
选择一项:
A. 1.2 I0
B. 1.5 I0
C. 2 I0
D. I0
正确答案是:2 I0
3.4 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之分层法
题目1采用分层法进行框架结构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时,可近似地按无侧移框架进行分析。( )
选择一项:
对
错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2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可近似地采用什么方法?该方法需做哪些假定?
答: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可近似地采用分层法。该方法假定:(1)作用在某一层框架梁上的竖向荷载对其他楼层的框架梁的影响不计,而仅在本楼层的框架梁以及与本层框架梁相连的框架柱上产生弯矩和剪力。(2)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不考虑框架的侧移。
3.5 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之反弯点法
题目1框架结构中,如果柱上下端转角相同,反弯点就在柱高的中央;如果柱上下端转角不同,则反弯点偏向转角较小的一端,亦即偏向约束刚度较大的一端。( )
选择一项:
对
错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2一般认为,当框架结构梁的线刚度与柱的线刚度之比( )时,采用反弯点法计算所引起的误差能够满足工程设计的精度要求。
选择一项:
A. 低于3
B. 低于1
C. 等于1
D. 超过3
正确答案是:超过3
3.6 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之D值法
题目1与反弯点法相比较,改进反弯点法对哪些方面的计算方法作了改进?改进反弯点法为何又称为“D值法”?
答:改进反弯点法对反弯点法中柱的侧向刚度和反弯点高度的计算方法作了改进。改进反弯点法中,柱的侧向刚度以D表示,故此法又称为“D值法”。
3.7 控制截面及最不利组合内力
题目1在框架结构梁端弯矩调幅的计算公式中,β为弯矩调幅系数。对于现浇框架,β可取( )。
选择一项:
A. 0.6~0.7
B. 0.6~0.8
C. 0.8~0.9
D. 0.7~0.8
正确答案是:0.8~0.9
题目2简述框架结构梁端弯矩调幅的原因。
答:梁端弯矩调幅主要有三个原因:(1)梁端可先于柱端出现塑性铰,保证柱的相对安全及整体结构的稳定,以满足“强柱弱梁”的原则;(2)调幅可减小节点附近梁顶面的配筋量,方便施工;(3)对于装配式或装配整体式框架,节点并非绝对刚性,梁端实际弯矩将小于计算值。
3.8 内力调整
题目1框架结构的延性设计有哪些要素?
答:(1)强柱弱梁——控制塑性铰的位置;(2)强剪弱弯——控制构件的破坏形态;(3)强节点强锚固——保证节点区的承载力;(4)局部加强——提高和加强柱根部及角柱等受力不利部位的承载力和抗震构造措施;(5)限制柱轴压比,加强柱箍筋对混凝土的约束。
3.9 框架结构的构造措施
题目1什么叫做构造措施?
答:根据概念设计原则,一般不需要计算而对结构和非结构各部分必须采取的各种细部要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