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是初中物理教材中重要的学生实验之一,指导学生做好这个实验,首先使学生对使用滑轮组不仅能够省力、而且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这一特点有清楚的认识和深刻的体会,其次通过实验为学生深刻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和机械等概念提供了生动的素材,再次,通过这个实验为学生正确理解和应用功的原理,熟练进行机械效率的计算奠定了基础、铺平了道路.同时通过实验训练了学生的实验技能.
一、指导学生又快又好地穿绕绳子
下面是学生通过反复实验总结出的穿绕绳子时较好的一种方法:(1)首先将两套滑轮
的轴用一细线连接起来,再将它们悬挂起来,再在它们的最下端悬挂几个钩码(如图1),(2)对照滑轮组的组装示意图,另取一根绳子,将它拴在跟组装图对应的滑轮的挂钩上,再按一定的顺序让绳子一一穿过各滑轮,其次把绳子的另一端挂在弹簧秤上,最后再剪断连接滑轮转轴的那根细线. 二、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弹簧秤
这个实验中,首先要用弹簧秤测量钩码的重力 端拉力的大小,用弹簧秤测量
与
及动滑轮的重力 ,其次,还要测量绳子自由
时,要等到钩码或动滑轮静止时读数,只有这样弹簧秤对钩码
的拉力与钩码的重力才会平衡,也才能使弹簧秤示数与钩码重力在数值上相等.
用弹簧秤测量绳子自由端拉力F时,为使拉力F的方向,与F在其方向通过距离便于测量,弹簧秤拉动绳子时应处于竖直状态.
同时,用弹簧秤测量绳子自由端拉力大小时,为使拉力大小始终不变,须使弹簧秤匀速运动.这样一来,由于弹簧秤的匀速运动,保证了滑轮组的匀速运动,同时也就保证了钩码的匀速运动,这从根本上保证了拉动滑轮组时,钩码受到的拉力与它的重力始终相等. 三、指导学生准确测量有关距离
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时,要测定钩码移动的距离及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了准确起见,测量钩码上升的距离h时,测量出先后两次钩码的度端距桌面的距离
,则钩码上升的距离为
,
而测量绳子自由端在拉力作用下移动的距离S时,先在细绳与动滑轮相切处作一标记,向上拉弹簧秤时,
这个标记将发生移动,这待停止拉动弹簧秤时,绳子上的另一点又与动滑轮相切,把这一切点作为新的标记,则新旧标记之间的距离即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此时绳子要拉紧). 四、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验证有关的重要关系
有关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要应用到若干个关系,为此在实验中要使这些关系成立的条件让学生有所体会.
就距离方面,让学生先求出 的大小,再与绳子股数n加以对比,学生将会发现它们几乎相等,此
时若教师指出,不考虑绳子的伸缩形变时,则S与h的关系为: 即 它表明由一股绳子穿
绕而成的滑轮组,在不考虑绳子的伸缩形变时,绳子自由端移动的竖直距离S等于滑轮组下所挂重物移动距离h与承担重物和动滑轮绳子股数n的乘积.
就力的方面而言,让学生将 与绳子股数n比较,很易得到 ,即
,此时趁热打铁启发学生就能得到如下结论.
一般情况下:
不考虑摩擦等因素
不考虑动滑轮重力(如轻质滑轮),也不考虑摩擦等因素时还会有:
就功的方面考虑,先让学生明确绳子自由端拉力F所做的功为总功,即 功为有用功,即
,通过比较说明:
,提起钩码所做的
总是成立,可见利用滑轮组工作时,有用功在
总功里仅占一部分,因而 做一些功用
表示,于是
总是小于1,同时指出由于克服摩擦提升动滑轮本身及其它原因受额外
.
由此看出,若不考虑动滑轮的重力及摩擦等因素时 (功的原理)
考虑机械自重有其它因素时.
五、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确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决定因素.
先在同一滑轮组下挂重力不同的钩码,进行实验比较 与 的大小,可得到 ,它表明同一
滑轮组(或结构相同的滑轮组)其机械效率决定于滑轮组下所挂重物重力的大小.
再在结构不同的滑轮组下挂上重力相同的重物,比较 与 的大小将会得到 ,它又表明
用不同的滑轮组提起重力相同的物体,动滑轮重力越大其机械效率越低,因而滑轮组机械效率还与动滑轮重肯关.
其次在动、定滑轮个数相同的条件下,用不同的方法绕滑轮组,比较提起重力相同的重物时h的大小(如图4)
实验将会得到 的结论,这表明动、定滑轮个数相同,所挂重物相
同时,滑轮组机械效率与穿过动滑轮绳子的股数也有关系.
教学题目 四、实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教学自的 :通过学生实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机械效率取决于有用功在总功里所占的成分,(即百分比)从而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
教学器材 :刻度尺、钩码、弹簧秤、铁架台、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长约2米的细绳。 教学方法: 学生实验与讨论。 教学内容
首先讨论上节课留的课外作业,指出:
1.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是尽可能减少额外功,即减少克服额外阻力所做的功。
2.P171想想议议
克服水重所做的功为有用功,克服水桶、绳子重所做的功为额外功。 从井里捞水桶时,克服水桶重所做的功为有用功,克服水桶里所带的水以及绳子重所做的功为额外功。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可见有用功,额外功主要取决于我们做功的目的性,加以区别,不是固定不变的。
【例如】我们用车推货物而做功,由于货物重而影响的摩擦力,克服这个摩擦阻力所做的功为有用,但由于车重而影响的摩擦力,克服这个摩擦阻力而做的功就是额外的功。
引言:本节课我们要通过测滑轮的机械效率,要进一步明确决定机械效率的两个条件,通过几个不同的方法所测定的效率,进一步认识提高机械效率的实际意义。
学会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一些技术性问题。 实验中注意事项;
1.在实验中要将距离测量的准确些。 2.注意会将细绳绕在滑轮上。 2.尽可能在竖直方向上使用弹簧秤。 4.注意弹簧秤的示数要用牛顿表示。 5.拉动的过程中,尽可能使物体匀速上升。 6.可将各数据填入书中表格内。 7.注意分析实验中所出现误差的原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