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440测试技术考试大纲
课程代号:28440 课程名称:测试技术
编写学校:南京理工大学 编写老师:陈安明 审核老师:郭钢
Ⅰ 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测试技术》课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考试机电一体化工程专业的必修课,是为培养自学应考者了解和掌握现代测试和传感器技术的基本知识、理论和应用而设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测试技术是利用传感器将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被测物理量转换为与之相对应的容易检测、传输和处理的信号,并通过计算机处理从而得知被测系统状态的一门综合性技术,也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和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
社会的发展是基于人类 客观世界的不断认识,测试则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主要方法,是进行各种科学实验研究和生产过程参数检测等必不可少的手段,是实验应用科学的一部分。通过测试,可以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并利用和改造客观世界,从而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经指出:“信息技术包括测试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测试技术对信息进行采集和处理,是信息技术的源头,是关键中的关键。”
本课程的特点是实践性、应用性和综合性较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考生了解和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常用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与特征,以及对获取的信号进行加工、处理、记录显示和分析的过程,了解动态测试的一般内容和方法,为测试技术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考生应具有以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1.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测试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掌握测试系统的静态、动态特性的评价方法及分析方法,并能正确地加以应用。
3.掌握常用传感器、信号变换及调理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并能根据测试要求进行较合理地选用。
4.了解信号时域和频域的描述方法,了解频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建立明确的信号频谱结构的概念;了解相关分析、功率谱分析和数字信号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5.通过完成本课程安排的实验,培养实践技能,掌握测试技术的基本应用方法,加深对本课程知识和概念的理解。
1
在自学过程中,要求考生在通读教材,理解和掌握所学基本原理知识及基本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习题与思考题的练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学习本课程前,考生应具备的知识基础有:电工、电子学、力学、工程数学控制工程基础等基础知识,以便使考生顺利地理解和掌握测试技术的基本知识。在自学中要注意本课程与《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现代测试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等课程的区别。
本课程为考生学习“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课程打下基础。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为测试系统的基本特性和传感器及其应用等;次重点为信号变换及调理和信号的分类与描述等;一般知识点为测试的含义与基本原理、随机信号、现代测试技术和测试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等。其中信号变换及调理、信号的分类与描述为难点。
教材中有关Matlab软件编程实验和数字信号处理的内容,本大纲不作考核要求。
考生要注意把握重点和次重点知识点内容,用考核目标和各章的考核要求检验学习的效果,也要了解一般内容的知识点。
Ⅱ 考核目标
本课程自学考试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四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四个能力层次是递升的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识记(Ⅰ):要求考生能够识别和记忆本大纲中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如定义、定理、表达式、公式、原理、重要结论、方法及特征、特点等),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正确的表述、选择和判断。
领会(Ⅱ):要求考生能够领悟和理解本大纲中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内涵及外延,理解物理概念的确切含义,理解和熟悉内容要点及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能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对有关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做出正确的解释、叙述和说明。
简单应用(Ⅲ):要求考生能够运用本大纲中规定的少量知识点,利用简单的数学方法分析和逻辑推理及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如简单的计算,设计简单实验系统,并能绘制出测试系统框图,分析和说明系统中各环节的功能。
综合应用(Ⅳ):要求考生能够运用本大纲中规定的多个知识点,面对较复
2
杂的测试系统,建立合理的物理模型,分析和解决一般应用问题,如较复杂的计算,根据实验要求,设计较复杂的测试系统,绘制出测试系统框图,分析和说明系统中各环节的功能。
Ⅲ 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1章 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测试的含义、基本原理、典型应用和发展动向。明确学习内容和目的,以及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测试的含义
第二节 测试基本原理及过程 第三节 测试技术的典型应用 1.产品质量测量
2.设备运行状态监控系统 3.家电产品中的传感器 4.楼宇自动化
第四节 测试技术的发展动向 1.传感器技术的发展
2.多功能化、网络化仪器系统 3.新型信息处理技术 第五节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习题一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 测试的含义
识记:测试的基本概念;
测量的定义; 试验的含义。
领会:直接比较法和间接比较法的基本概念;
测量和测试的概念及区别。
2. 测试基本原理及过程
识记:电测法的基本概念;
电测法的优点。
领会:典型非电量电测法测量的工作过程;
3
信号检测与信号处理的相互关系。
3. 测试技术的典型应用
领会:测试技术在工程技术领域的典型应用。 4.测试技术的发展动态
识记:物理性(物性型)传感器的基本概念;
智能化传感器的组成。
领会:计算机技术对测试技术发展的作用。 四、本章重点、难点
典型非电量电测法测量的工作过程; 信号检测与信号处理的作用。
第2章 测试系统的基本特性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建立测试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测试系统基本特征的评价指标,掌握测试系统的静态、动态特性,以及了解不失真测试条件。本章是本课程的重点,是理解、掌握和学好本课程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测试系统概述
1.测试系统基本概念
2.理想测试系统——线性时不变系统 第二节 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 1.精确度 2.灵敏度 3.非线性度 4.回程误差 5.重复性 6.分辨率 7.漂移 8.死区
第三节 测试系统的动态特性 1.传递函数 2.频率响应函数 3.脉冲响应函数 4.动态特性参数的测定
第四节 测试系统不失真测试条件及分析
4
1.不失真测试条件 2.不失真测试分析
第五节 Matlab编程实验 注明:不作考核要求 习题二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 测试系统基本概念
识记:测试系统的概念;
理想测试系统的特性:迭加性、比例特性、微分特性、积分特性和频率不变性。
领会:测试系统组成的基本概念;
测试系统的输入、输出与测试系统的特性关系。
2. 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
识记:测试系统静态特性的定义;
测试系统的静态传递方程; 测试系统静态特性的主要定量指标:
精确度、灵敏度、非线性度、回程误差、重复性、分辨率、漂移、
死区;
测试系统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和引用误差的定义。
领会: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中误差的概念;
按不同分类方法对误差进行分类;
表述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的概念和区别; 表述精确度、精密度、准确度的概念和区别; 表述灵敏度和灵敏度漂移的概念;
表述系统灵敏度与系统的量程及固有频率的关系。
3. 测试系统的动态特性
识记:测试系统动态特性的定义;
系统传递函数的定义; 系统频率特性的概念; 系统幅频特性的概念; 系统相频特性的概念;
一阶、二阶测试系统频率特性的表达式;
动态特性参数:系统无阻尼固有频率n、系统阻尼率、系统的响应振荡频率d、最大超调量Mmax。 领会:表述系统传递函数的主要特点;
表述系统传递函数的初始条件及适用范围;
5
表述频率特性函数的物理意义; 脉冲响应函数的概念; 动态特性参数的测定; 不失真测试; 不失真测试分析。
简单应用:一阶、二阶测试系统频率特性的计算。 四、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测试系统的概念;
测试系统的组成; 测试系统静态特性的定义;
测试系统静态特性的主要定量指标:精确度、灵敏度、非线性度、分辨率;
系统传递函数的定义; 系统频率特性的概念; 系统传递函数的主要特点;
一阶、二阶测试系统频率特性的表达式;
动态特性参数:系统无阻尼固有频率n、系统阻尼率。
次重点:理想测试系统的特性;
测试系统的输入、输出与测试系统的特性关系;
测试系统静态特性的主要定量指标:回程误差、重复性、漂移、
死区;
测试系统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和引用误差的定义; 表述频率特性函数的物理意义 系统幅频特性的概念; 系统相频特性的概念;
动态特性参数:系统的响应振荡频率d、最大超调量Mmax; 一阶、二阶测试系统频率特性的计算。
难点:测试系统静态特性的主要定量指标:精确度、灵敏度、非线性度、
分辨率;
系统传递函数的定义; 系统频率特性的概念;
动态特性参数:系统无阻尼固有频率n、系统阻尼率; 系统幅频特性的概念; 系统相频特性的概念;
动态特性参数:系统的响应振荡频率d、最大超调量Mmax;
6
一阶、二阶测试系统频率特性的计算。
第3章 传感器及其应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各种常用传感器的类型、结构、静动态特性、测量范围、使用条件等,掌握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概述
1.传感器的定义 2.传感器的组成 3.传感器的分类 第二节 电阻传感器 1.电位器
2.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3.热电阻式传感器 4.光敏电阻传感器 5.湿敏电阻传感器 6.气敏电阻传感器 第三节 电容传感器
1.电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分类 2.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 3.变面积型电容传感器 4.变介电常数型电容传感器 5.电容传感器应用实例 第四节 电感传感器 1.自感式传感器
2.差动变压器式电感传感器 3.涡流式电感传感器 4.电感传感器应用实例 第五节 磁电传感器 1.动圈式磁电传感器 2.磁阻式磁电传感器 3.磁电传感器应用实例 第六节 压电传感器 1.压电效应
2.压电元件及其等效电路
7
3.压电传感器应用实例 第七节 光电传感器 1.光电效应 2.光电池
3.光敏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 4.光电传感器应用实例 第八节 热电传感器 1.工作原理 2.基本定律
3.热电偶的冷端温度处理 4.热电偶应用实例 第九节 磁敏传感器 1.霍尔传感器 2.磁敏电阻传感器 3.磁敏传感器应用实例 第十节 其他新型传感器 1.光栅传感器 2.编码式传感器 3.CCD传感器 4.光纤传感器 5.超声传感器
6.集成传感器及智能传感器 习题三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 传感器的概念
识记:传感器的定义。
领会:表述传感器定义的4层含义;
简述传感器的组成; 表述传感器的分类方法。
2. 电阻传感器
识记:电阻传感器的定义;
电阻传感器的种类; 应变效应及压阻效应概念; 应变片灵敏度的定义; 应变片的种类;
8
金属电阻应变片的 半导体应变片的种类;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应用; 热敏电阻的种类;
正温度系数、负温度系数、突变型负温度系数的含义; 光敏电阻的主要参数。 领会:变阻器式传感器的优缺点;
金属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 半导体应变片的工作原理; 半导体应变片的优缺点;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应用实例; 应变片的测量电路; 应变片的应用方式;
电阻应变片在柱式、梁式、环式等弹性体上贴片的方式; 热电阻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种类; 金属丝热电阻的种类和应用; 铂电阻和铜电阻的优缺点; 热敏电阻的优缺点及应用; 光敏电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光敏电阻传感器的优缺点及应用; 湿敏电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种类; 气敏电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简单应用:变阻器式传感器输出电压与位移的关系;
应变片的灵敏度计算。
3. 电容传感器
识记:电容传感器的定义;
电容传感器的种类。 领会:电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变面积型电容传感器的种类、输出特性及应用; 变介电常数型电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电容式压差传感器的结构原理; 差动电容加速度传感器的结构原理; 电容式位移传感器的结构原理。
简单应用: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的灵敏度计算;
9
差动结构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的电容量差值计算; 变面积型电容传感器灵敏度和输出特性的计算; 电容式转速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计算。
4. 电感传感器
识记:电感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种类;
自感式传感器的分类; 涡流效应。
领会:自感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自感式传感器的结构、输出特性及灵敏度; 差动变压器式电感传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涡流式电感传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 高频反射式涡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低频透射式涡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涡流传感器的工程应用。
简单应用:自感式位移传感器的自感系数L的计算; 自感式传感器灵敏度的计算;
涡流传感器转速测量的结构、工作原理及计算。
5. 磁电传感器
识记:磁电式传感器的种类及工作原理;
动圈式磁电传感器分类及结构。
领会:线速度型动圈式磁电传感器的原理及结构;
角速度型动圈式磁电传感器的原理及结构; 磁阻式磁电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结构; 磁阻式磁电传感器的应用。
简单应用:线速度型传感器感应电势与运动速度的计算;
角速度型传感器感应电势与角速度的计算。
6. 压电传感器
识记:正压电效应及逆压电效应的概念。 领会:石英晶体的压电效应及种类;
压电陶瓷的压电效应;
压电元件的等效电路及后接放大器的形式; 电荷放大器与电压放大器的优缺点; 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的类型及工作原理。
简单应用:压电传感器配接电压放大器的输出电压计算;
压电传感器配接电荷放大器的输出电压计算。
10
7. 光电传感器
识记:光电传感器的概念;
外光电效应的概念。
领会:内光电效应的类型及工作原理;
光电池的结构与等效电路;
光敏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的结构、符号及接线; 光电传感器测量零件表面状态的工作原理; 光电传感器测量转速的工作原理。
简单应用:光电传感器在工业上应用的4种基本形式及其原理。 8. 热电传感器
识记:温度传感器分类;
常用热电偶的主要性能和特点;
热电效应的概念; 热电势的概念; 接触电势的概念; 温差电势的概念; 热电偶的串、并联。 领会:热电偶的工作原理;
均质导体定律; 中间导体定律; 中间温度定律; 标准电极定律;
热电偶的冷端温度处理的方法及原理; 热电偶冷端电桥补偿法原理及电路。
简单应用:热电偶测温方法及热电势和温度的关系分析。 9. 磁敏传感器
识记:磁敏传感器的概念;
霍尔效应的概念。 领会:霍尔传感器的原理;
霍尔元件的结构与基本测量电路; 产生磁阻效应的原理。
简单应用:霍尔位移传感器的结构与应用;
霍尔转速传感器的结构及输出信号频率与转速的关系。
10. 其他新型传感器
识记:计量光栅的原理与作用;
11
计量光栅的类型;
长光栅和圆光栅的类型与作用; 莫尔条纹的概念; 编码式传感器的分类; 光电编码器的分类。 领会:莫尔条纹的性质;
光栅传感器组成及工作原理; 光栅传感器的辨向电路及其原理; 4倍频细分技术的概念与方法; 光电增量式编码器的结构与原理; 绝对码盘的结构与原理; CCD传感器的原理、特点与种类; 光纤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 光纤传感器的组成与分类; 超声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检测过程; 集成传感器与智能传感器的概念; 智能传感器的特点; 典型智能传感器的结构图。
简单应用:莫尔条纹的间距表达式与计算分析。
综合应用:设计采用热电偶冷端电桥补偿法的测温系统,画出电路图,并说
明其工作原理;
热电偶测量切削温度的方法、原理及特点,画出测量系统简图。
以框图形式设计采用位移传感器的测量位移的系统,并说明各环节的作用;
以框图形式设计采用力传感器的测量车削切削力的测力系统,并说明各环节的作用。 四、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传感器的定义;
传感器的组成; 电阻传感器;
电容传感器; 电感传感器; 磁电传感器; 压电传感器; 热电传感器;
12
光栅传感器。
难点:应变效应及压阻效应概念;
正温度系数、负温度系数、突变型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的含义; 半导体应变片的工作原理; 电阻应变片的灵敏度计算;
变阻器式传感器输出电压与位移的关系; 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变面积型电容传感器的种类、输出特性及应用; 变面积型电容传感器灵敏度和输出特性的计算 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的灵敏度计算; 涡流效应;
自感式位移传感器的自感系数L的计算; 自感式传感器灵敏度的计算;
线速度型传感器感应电势与运动速度的计算; 角速度型传感器感应电势与角速度的计算; 石英晶体的压电效应及种类; 正压电效应及逆压电效应的概念;
压电传感器配接电压放大器的输出电压计算; 压电传感器配接电荷放大器的输出电压计算; 均质导体定律; 中间导体定律; 中间温度定律; 标准电极定律;
热电偶的冷端温度处理的方法及原理; 光栅传感器组成及工作原理; 光栅传感器的辨向电路及其原理; 4倍频细分技术的概念与方法。
第4章 信号变换及调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各种信号中间转换装置的类型、结构及组成,掌握电桥、调制与解调、滤波和A/D转换的概念,掌握电桥、调制与解调器、器和A/D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电桥
13
1.直流电桥 2.交流电桥 3.变压器式电桥 第二节 调制与解调 1.调幅与解调 2.调频与解调 第三节 滤波器 1.滤波器的分类 2.滤波器特性与参数 3.实际滤波器的应用 第四节 A/D转换 1.采样
2.量化和量化误差 3.编码
4.常用A/D转换器转换原理 5.A/D转换器主要技术指标
第五节 MATLAB编程实验 注明:不作考核要求 习题四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 电桥
识记:电桥的定义;
电桥的分类;
直流电桥的基本结构与分类; 领会:交、直流电桥的工作原理;
直流电桥的优缺点; 直流电桥的平衡条件; 交流电桥的种类与平衡条件; 变压器式电桥的结构与优点。
简单应用:直流电桥的输出电压及灵敏度的计算;
电容电桥和电感电桥的平衡条件及计算。
2. 调制与解调
识记:调制与解调的概念。
领会:调幅的原理及电桥幅值调制的实现过程;
常用幅值调制的解调的方法; 调频的原理及实现调频的方法;
14
鉴频的原理及方案。
3. 滤波器
识记:滤波器的概念;
滤波器的分类。
领会:理想滤波器的幅频和相频特性;
实际滤波器的截止频率、带宽、品质因数、倍频程选择; 无源一阶RC低通、高通、带通滤波器的电路图及幅频、相频特性图;
有源一阶低通、高通、带通滤波器的电路图。
简单应用:无源一阶低通、高通、带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带宽的计算。 4. A/D转换器
识记:A/D转换的步骤和处理过程;
采样定理; 幅值量化的概念; A/D转换器的类型。
领会:采样的概念及采样器工作原理;
量化误差的概念; 编码的概念;
逐次逼近比较式A/D转换器的工作原理; A/D转换器主要技术指标。
四、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电桥的分类;
交、直流电桥的平衡条件;
直流电桥的输出电压及灵敏度的计算; 调制与解调的概念;
实际滤波器的截止频率、带宽、品质因数
无源一阶低通、高通、带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带宽的计算; A/D转换的步骤和处理过程及A/D转换器主要技术指标; 采样定理。
难点:交、直流电桥的工作原理;
直流电桥的输出电压及灵敏度的计算; 电容电桥和电感电桥的平衡条件及计算; 调制与解调的概念;
无源一阶低通、高通、带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带宽的计算; 逐次逼近比较式A/D转换器的工作原理。
15
第5章 信号分析与处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信号的分类,了解信号时域和频域的描述方法,了解频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建立明确的信号频谱结构的概念;了解相关分析、功率谱分析和数字信号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信号的分类与描述
1.信号的分类 2.信号的描述 第二节 周期信号
1.周期信号的时域描述 2.周期信号的频域描述 3.周期信号的强度表述 第三节 非周期信号
1.非周期信号的时域描述 2.非周期信号的频域描述 第四节 随机信号
1.随机信号的主要特征参数 2.随机信号的强度特征 3.概率密度函数 4.随机信号的相关分析 5.随机信号的功率谱分析
第五节 数字信号处理基础 注明:不作考核要求 第六节 MATLAB编程实验 注明:不作考核要求 习题五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 信号的分类与描述
识记:信号的分类;
确定性信号和非确定性信号的概念; 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的概念; 连续信号和离散信号的概念; 谐波信号与复杂周期信号的概念。 领会:信号的时域描述概念;
信号的频域描述概念。
16
2. 周期信号
领会:傅里叶级数;
常见周期信号的时域表达式及波形; 常见周期信号的幅频谱和相频谱; 常见周期信号频谱的特点; 周期信号的强度表述的概念。
简单应用:利用傅里叶级数求正弦、余弦、方波、三角波、锯齿波的频谱,画出频谱图。
3. 非周期信号
识记:傅里叶变换;
傅里叶变换的主要性质。 领会:几种典型信号的频谱。
简单应用:利用傅里叶变换求矩形窗函数、被截取后的正弦和余弦、单位脉冲函数的频谱。 4.随机信号
识记:相关的概念;
相干函数的概念;
领会:信号的均值、方差、均方差的概念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信号概率密度函数的定义;
信号的自相关函数及性质; 信号的互相关函数及性质; 功率谱密度函数的定义及物理意义; 自功率谱密度函数的概念。
简单应用:信号的均值、方差、均方差的计算;
自相关函数及互相关函数的计算与应用;
功率谱函数的计算与应用。 四、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信号的分类;
信号的时域描述概念; 信号的频域描述概念;
常见周期信号的时域表达式及波形; 常见周期信号的幅频谱和相频谱; 常见周期信号频谱的特点; 矩形窗函数的频谱;
信号的均值、方差、均方差的概念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17
信号概率密度函数的定义; 信号的自相关函数及性质; 信号的互相关函数及性质; 功率谱密度函数的定义及物理意义; 自功率谱密度函数的概念。
难点:方波、三角波的频谱计算,画出频谱图;
矩形窗函数的频谱计算,画出频谱图; 自相关函数及互相关函数的计算与应用; 功率谱函数的计算与应用。
第6章 现代测试技术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现代测试系统的概念和特点,了解测试总线与接口技术,了解虚拟仪器的特点、组成及应用。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现代测试系统的概念和特点 1.基本概念 2.基本类型 3.特点
第三节 测试总线与接口技术 1.总线分类 2.总线规范 第四节 虚拟仪器 1.虚拟仪器的特点 2.虚拟仪器的组成 3.虚拟仪器开发平台 4.虚拟仪器的应用 习题六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 现代测试系统的概念和特点
识记:智能仪器的概念;
自动测试系统的组成; 现代测试系统的特点。
2. 测试总线与接口技术
18
识记:总线的分类;
总线规范; 总线性能指标。
3. 虚拟仪器
领会:虚拟仪器的特点;
虚拟仪器的硬件结构构成的种类。
四、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智能仪器的概念; 现代测试系统的特点; 总线性能指标; 虚拟仪器的特点。
第七章 测试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测试技术在振动测试、温度测试和噪声测试等工程中的应用。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振动测试 第二节 温度测试 第三节 噪声测试
第四节 测量系统的选择与调试 注明:不作考核要求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 测试技术在振动测试中的应用
识记:振动测试的分类。
领会:测振传感器的种类与应用。 2. 测试技术在温度测试中的应用
识记:温度的基本概念。 领会:常用的测温方法及特点。 3. 测试技术在噪声测试中的应用
识记:噪声的物理度量。 领会:噪声测试的常用仪器。 四、本章重点、难点
Ⅳ、实验环节
《测试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强调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因此,在自学过程中必须作一定数量的基本实验,才能掌握课程的基本内容,培
19
养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生都应高度重视实验环节。
一、 类型:课程实验 二、 目的和要求 1.目的
① 通过常用参量型传感器(电阻式、电容式或电感式)性能测试实验,掌握电阻式、电容式或电感式传感器工作原理和输出特性。
② 通过滤波器特性测试实验,了解无源和有源滤波器的类型、工作原理;掌握滤波器特性及其测试方法。
③ 通过压电传感器静力测试实验,掌握压电传感器的静态标定方法,以及压电传感器特性指标的计算。
④ 通过温度传感器校准实验,掌握温度传感器的使用方法和校准方法。 ⑤ 通过悬臂梁的振动测试实验,了解其固有频率、阻尼率的测试方法,了解非接触式和接触式测振传感器的特点,了解系统的基本组成和传感器的选择。
⑥ 通过切削力测量实验,了解八角环车削测力仪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要求
根据《测试技术》课程的教学要求,考生应完成4个基本实验(实验1、2必做,根据情况在3、4中选做一个,5、6中选做一个)。
考生须到主考学校或其他主考学校指定的场所进行实验。实验前必须熟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装置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实验时必须按照指导书的内容和指导教师的指示进行。实验通过后,必须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实验装置描述、实验方法、操作步骤、测量仪器、实验结果、实验现象观察和分析。实验报告经指导教师检查并签字后有效,主考单位盖章,可得1学分。 三、内容
实验1.常用参量型传感器(电阻式、电容式或电感式)性能测试实验。 实验2.滤波器特性测试实验。 实验3.压电传感器静力测试实验。 实验4.温度传感器校准实验。 实验5.悬臂梁的振动测试实验。 实验6.切削力测量实验。
注:实验3、4中任选一项,实验5、6中任选一项。 四、与课程考试的关系
建议与课程自学过程同步进行,一般情况要求实验安排在课程考试前进行。本课程的自学考试考核知识点不包含实验内容,自学考试也不考实验。考试通过,
20
但未做实验或实验未通过的考生不能取得本课程的成绩。
Ⅴ 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一、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共性部分)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根据专业自学考试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而确定。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考试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明确了课程学习的内容以及深广度,规定了课程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因此,它是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的依据,是社会助学组织进行自学辅导的依据,是自学者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内容知识范围和程度的依据,也是进行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共性部分)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进行学习和考核的依据,教材是学习掌握课程知识的基本内容与范围,教材的内容是大纲所规定的课程知识和内容的扩展与发挥。课程内容在教材中可以体现一定的深度或难度,本大纲中对考核的要求是按照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对考生知识结构要求和专业考试计划来确定的,深度或难度较适当。
大纲与教材所体现的课程内容应基本一致;本大纲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知识点是与所选教材一致的。所选教材里的部分内容,本大纲不作考核要求。(注:其中的内容与大纲要求不一致的地方,以大纲规定为准。)
三、关于自学教材
1.自学教材:《测试与传感技术》,中国机械工程学科教程配套系列教材,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推荐教材,沈艳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参考教材:《传感与检测技术》,唐露新主编,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第二版
四、关于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
本大纲的课程基本要求是依据专业考试计划和专业培养目标而确定的。课程基本要求还明确了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对基本内容掌握的程度。基本要求中的知识点构成了课程内容的主体部分。因此,课程基本内容掌握程度、课程考核知识点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核的主要内容。
为有效地指导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本大纲已指明了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章节的基本要求中一般也指明了章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测试技术》课程应用面较宽,涉及到物理、数学及工程技术的许多方面。考生在自学时往往会感到有一定困难,但自学能力的培养对获取知识是非常必要
21
的。在自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考核要求中的四个能力层次,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掌握重点概念和重点问题,如测试系统的基本特性、传感器及其应用、信号变换及调理等,注意各章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2.本课程的自学考试大纲是自学本课程的主要依据。在自学本课程前应先通读大纲,了解课程的要求,获得课程完整的概貌。在开始自学某一章时,先阅读大纲,了解该章的课程内容,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在自学过程中就有的放矢。 3.阅读教材时,要求吃透每个考核知识点。对基本概念要做到深刻理解,对基本原理要弄清弄懂,对基本方法要熟练掌握。
4.重视每章末的习题的作用,最好多做习题,可以帮助考生尽快地达到自考大纲的要求,并可以检查学习掌握知识的程度。
5.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考生在自学过程中必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按实验的目的、要求和内容认真做好实验。建议实验与课程自学过程同步进行。
6.考生在自学时要注意基本能力的培养,即系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分析问题和理解知识的能力,抓住重点阐述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能力等。
7.本课程建议5学分(包括实验1学分),社会助学课内72 学时。成人在职业余自学大约需要180学时,建议自学和社会助学分配学时如下表:
章次 1 2 3 4 5 6 7 绪 论 测试系统的基本特性 传感器及其应用 信号变换及调理 信号分析与处理 现代测试技术 测试技术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课程内容 自学时间(小时) 10 30 65 25 30 10 10 社会助学(小时) 2 12 32 10 12 2 2 五、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社会助学指导教师应熟悉本大纲所要求的内容、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辅导内容必须以本大纲为依据。切实作好对自学应考者的辅导,防止自学中的各种偏向,把握社会助学的正确导向。
2.注意自学考试的特点,命题将覆盖各章,特别是本大纲规定的重点和次重点,不可随意增删和圈定重点以免导向失误。本大纲课程内容和考核知识点不作要求的内容则不考。
22
3.注意培养考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设计及应用的能力,努力引导自学应考者将识记、领会与应用联系起来,把知识和理论转化为能力。着重培养和提高自学应考者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建议课程学习和实验同步进行。实验可以在主考学校,也可在有条件的地方进行。在实验中,指导教师对考生遇到的实际问题应及时进行具体的帮助。 六、应考指导 1. 如何学习
很好的计划和组织是你学习成功的法宝。如果你正在接受培训学习,一定要跟紧课程并完成作业。为了在考试中作出满意的回答,你必须对所学课程内容有很好的理解。可使用“行动计划表”来监控你的学习进展。你阅读课本时可以做读书笔记。如有需要重点注意的内容,可以用彩笔来标注。如:红色代表重点;绿色代表还未理解需要深入研究的知识点;黄色代表可以运用在工作之中等。
2. 如何考试
卷面整洁非常重要。书写工整,段落与间距合理,卷面赏心悦目有助于教师评分,教师只能为他能看懂的内容打分。要抓住重点回答题目所问的问题,而不是回答你自己乐意回答的问题!避免答非所问。
3. 如何处理紧张情绪
正确处理对失败的惧怕,要正面思考。如果可能,请教已经通过该科目考试的人。考前要调整好心态,要对自己充满自信,当然自信来自于对课程的把握和考前复习。进入考场后做深呼吸放松,这有助于使头脑清醒,缓解紧张情绪。考试前合理膳食,保持旺盛精力,保持冷静。
七、对考核内容的说明
本课程要求考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内容都作为考核的内容。课程中各章的内容均由若干知识点组成,在自学考试中成为考核知识点。因此,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中所规定的考试内容是以分解为考核知识点的方式给出的。由于各知识点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知识自身的特点不同,自学考试将对各知识点分别按三个或四个认知(或叫能力)层次确定其考核要求。
八、关于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
1、考试采用闭卷方式,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一律用钢笔或圆珠笔书写,作图可用铅笔和直尺。可带普通计算器。
2、本大纲各章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知识点及知识点下的知识细目,都属于考核的内容。考试命题既要覆盖到章,并适当突出课程的重点和章节重点,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
3、命题不应有超出大纲中考核知识点范围的题目,考核目标不得高于大纲中所规定的相应的最高能力层次要求。命题应着重考核自学者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是否了解或掌握,对基本方法是否会用或熟练。
23
4、本课程在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大致为:识记占20%,领会占30%,简单应用占30%,综合应用占20%(注:不同专业、不同课程在具体规定上可有所区别)。
5、要合理安排试题的难易程度,试题的难度可分为:易、较易、较难 和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20:40:25:15。
必须注意试题的难易程度与能力层次有一定的联系,但二者不是等同的概念。在各个能力层次中对于不同的考生都存在着不同的难度。在大纲中已特别强调这个问题,考生切勿混淆。
6、本课程考试命题的主要题型一般有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计算题、应用题等题型(一般不使用判断题)。请作者确定好本课程所适用的题型,并注意留有余地。
在命题工作中必须按照本课程大纲中所规定的题型命制,考试试卷使用的题型可以略少,但不能超出本课程对题型规定。
附录 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
1.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中电容与极距间的关系是( )
A.线性的 B.成反比的 C.成正比的 D.等于常数 2.属于传感器动态特性指标的是( )
A.重复性 B.线性度 C.灵敏度 D.固有频率 二、填空题
1.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其电阻值随温度升高而 。 2.交流电桥各桥臂的复阻抗分别为Z1,Z2,Z3,Z4,各阻抗的相位角分别为
1、2、3、4,若电桥平衡条件为Z1/Z4=Z2/Z3,那么相位平衡条件应为 。 三、 名词解释题 1.热电传感器: 2.电桥: 四、 简答题
1.简述压电式传感器分别与电压放大器和电荷放大器相连时各自的特点。 2.叙述正压电效应和逆压电效应。 五、 计算题
1.如图所示电路是电阻应变仪中所用的不平衡电桥的简化电路,图中R2=R3=R是固定电阻,R1与R4是电阻应变片,工作时R1受拉,R4受压,ΔR=0,桥路处于
24
平衡状态,当应变片受力发生应变时,桥路失去平衡,这时,就用桥路输出电压 Ucd表示应变片应变后电阻值的变化量。试计算:UcdER。(10分)
R2 2Rc R1 b R3 d R4 Ucd
a E 2.求正弦信号x(t)=x0sinωt的自相关函数。 六、 应用题
1.用微型计算机、模/数转换(A/D)板、滤波器、电荷放大器、压电式力传感器和打印机组成一个测力系统,试画出该测力系统的方框图。 2.图1所示矩形函数x(t)的频谱为X(ω)=Aτsinc(
),求图2所示信号y(t)2的频谱,并画出其幅值谱图。(sincx=
图1 图2
sinx) x 2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