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纳西文化与丽江古城旅游的联系

2022-10-03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浅谈纳西文化与丽江古城旅游的联系

摘要: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丽江及其独特的文化受到众多游客的青睐。丽江古城是一个恬淡的小镇。它如诗如画的风景,以及童话般的纳西文化,让有幸到过这里的人留恋往返。文章探讨了纳西文化与丽江古城的关系,指出目前丽江古城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结合特定民俗文化发展丽江古城旅游的一些具体可行的措施。 关键词:纳西民俗文化;丽江古城;旅游开发 一、纳西文化、丽江古城的概念 (一)、纳西文化

纳西族是一个古老文明的民族,他们的文字是云南最古老的少数民族象形文字。千多年前,纳西族信奉多神的原始巫教“东巴教”。而东巴文化就源于东巴教。 东巴文化包括象形文字、东巴经、东巴绘画、东巴音乐舞蹈等。纳西抢婚、纳西跑婚、纳西斗牛均是纳西文化的组成部分。 (二)、丽江古城

它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丽江市,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坐落在丽江坝中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它始建于宋末元初,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因为集中了纳西文化的精华,并完整地保留了宋元以来形成的历史风貌,在城市格局、民居建筑等极具特色。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1]。 二、丽江古城的著名景观 (一)、古街

丽江街道依山势而建,顺水流而设,以红色角砾岩(五花石)铺就,雨季不泥泞、旱季不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质感细腻,与整个城市环境相得益彰。四方街是丽江古街的代表,位于古城的核心位置,不仅是大研古城的中心,也是滇西北地区的集贸和商业中心。从四方街四角延伸出四大主街:光义街、七一街、五一街,新华街,又从四大主街岔出众多街巷,如蛛网交错,四通八达,从而形成以四方街为中心、沿街逐层外延的缜密而又开放的格局。

1

(二)、古桥

在丽江古城区内的玉河水系上,飞架有354座桥梁,其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形式有廊桥(风雨桥)、石拱桥、石板桥、木板桥等。较著名的有锁翠桥、大石桥、万千桥、南门桥、马鞍桥、仁寿桥,均建于明清时期。 (三)、白沙民居建筑群

它位于大研古城北8公里处,曾是宋元时期丽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白沙民居建筑群分布在一条南北走向的主轴上,中心有一个梯形广场,四条巷道从广场通向四方。民居铺面沿街设立,一股清泉由北面引入广场,然后融入民居群落,极具特色。白沙民居建筑群形成和发展为后来丽江大研古城的布局奠定了基础。 三、纳西文化与丽江古城旅游之间的关系

(一)、独特的纳西文化促进了丽江古城旅游的发展,同时也是丽江古城的灵魂

1、纳西族文化是丽江古城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灵魂。丽江古城借助有800年历史的丽江古城建筑、独特的历史氛围和特殊的民族艺术等,通过古城的修复与文化保护,把有形的文化载体和内涵丰富的纳西民俗文化有机融合在一起,提高了丽江古城的旅游魅力及其知名度,从而获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2]。

2、纳西民俗文化是古城的造血机,能不断地输入新的血液,保持丽江古城旅游发展的竞争力[3]。

(二)、丽江古城旅游的发展有利于纳西民俗文化的挖掘、保护与传承

丽江古城,从内容到形式、从灵魂到外壳、从骨架到血肉都充分体现了纳西文化[4]。而旅游业的发展,使人们意识到纳西文化的独特价值,许多濒临失传的纳西族民俗文化在旅游大潮的触动下开始复苏,并融入了旅游市场,得到了新生。如洛克故居等古迹的修复;纳西古乐等民间艺术的复活……此外一批专家学者还对丽江的人文景观、东巴经典、音乐歌舞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和论证,并撰写了一批专著和论文,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珍贵的资料[5]。 四、纳西文化与丽江古城旅游之间的不协之处 (一)、原居民的外迁使丽江古城失去本应有的韵味

丽江古城是纳西族规模最大的聚居地,它是纳西民俗文化的物质载体,而古城淳朴善良的原纳西居民则是民俗文化的天然守护者和创造者。随着每年数百万游客的涌入,他们打破了古城原有的宁静与安逸。为了给商户和游客腾出地方,

2

也为了躲避旅游带来的喧嚣,很多的原住民陆续迁出了古城。随后文化天然创造主体的缺失,取而代之的是浓郁的商业氛围[6]。 (二)、出现从“一镇”看“千镇”的局面

纳西民俗文化商品化导致了丽江古城文化氛围减弱。旅游的发展把民俗文化推到了风口浪尖,民俗文化通过商品的形式表达出来,这必然导致民俗文化的粗俗化和庸俗化。目前丽江古城正遭受着这样的命运,作为一个纳西族聚居地,古城内却随处可听到喧闹的流行乐,见到的民族服饰店里的服饰多为苗族的刺绣、白族的服饰的等,而生产厂家也多是广州、温州等地。民族歌舞被定义为娱乐游客的节目,服饰等文化内涵被削弱,其原来所代表的文化涵义已不复存在。 (三)、纳西民族文化出现文化继承的中断[7]

丽江古城民俗文化的真实传承有两个尴尬:一是旅游的开发使丽江的纳西下一代生活在扭曲的传统文化中。他们对民俗文化的印象很多来自当地的旅游部门对游客的宣传和表演,一开始接触的就是异化的民俗文化。二是原居民的大量外迁和房产的转移,使纳西族的下一代失去了继承一个真正的有着丰富的纳西民俗文化丽江古城的机会,即已经失去了接触原民俗文化的空间,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已经被剥离,再加上强势文化的影响,一种文化的传承面临中断。 五、保护纳西文化与发展古城旅游的可行具体措施 (一)、“移民”本土化

为了保护弘扬丽江古城传统民族文化,防止现代商业气息对传统民族文化的冲击,丽江人在传扬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的同时,也开始把范围扩大到非本土人外的“移民”群体,为了使古城经营户了解民族文化,主动传播民族文化,使丽江古城的灵魂——民族传统文化永远存活下去,古城管理局已经开始举办经营户综合培训班。通过培训,使丽江古城内的经营户能讲简单的纳西族语言,了解纳西族的宗教信仰、民族习俗、礼节等[8]。 (二)、办成“世遗学校”

现在很多少数民族的青少年对自己的民族历史、文学艺术、文字、传统习俗、等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甚至连本民族的语言也逐渐在忘记。丽江也有这样的现象存在,在丽江古城的小学里,已经不能讲或只能讲部分纳西语的纳西学生在增加,很多优美的民间传说和和故事只有一些纳西老人会讲。因此要想保持纳西文

3

化的传承,必须先培养文化传人。这个项目的实施可以争取民间基金的支持,也需要政府部门的参与拨款[9]。 (三)控制古城的过度旅游商业化

目前游客对丽江古城的商业化氛围过浓的现象反映较多,因此控制旅游过度商业化势在必行。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缓解:将丽江古城的商业店铺集中在传统的商业街,同时控制其他街巷的商业活动;对丽江古城的商品进行控制,摒弃那些毫无特色、与纳西民俗文化无关的旅游纪念品;不要让喧闹的音乐充斥着丽江古城的夜晚,应保持高原水乡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活氛围;恢复一些“老字号”店铺;开发具有纳西族风土人情的饮食、艺术、土特产品;修复一些文化遗存[8]。 (四)、新城减压老城

4年前,按照“行云流水、返璞归真、经营文化、再造遗产”和“源于古城、优于古城”的理念,玉龙新县城蓝图绘就。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行政中心区、居住区、休闲度假区等进行了不同的定位。既突出了丽江的自然和文化特色,又在此基础上克服重重困难,打造了新县城的10大名片。城市中轴斥资上亿打造的记忆遗产公园、“丽江”水系、文笔海生态旅游度假区等等。这些集聚文化内涵和景致优美的名片,展示了新县城的名片。,“源于古城、优于古城”的理念得到很多业内人士的叫好。丽江市民就非常希望,有一天能把古城内一些与保护不相协调的商业迁进新城中。

(五)、在旅游开发中要做好充分的市场调查,为旅游规划打下基础

扎实的市场研究首先要掌握客源市场需求、游客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再预测市场未来的变化趋势。在掌握大量一手资料基础上做出来的规划才有科学性。在旅游地,当地居民、游客和开发商构成了一个临时社区,要保护传统文化资源,必须要使这几方力量共同参与。只有详细掌握了他们各自的生存、心理状态和需求变化,才能找到传统文化保护的方向[6]。

4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

[2]、杨宁宁:论旅游与纳西文化的传承[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4. [3]、廖冬梅,张诗亚:丽江的旅游开发对传统纳西文化传承的影响[J].民族教育研究,2006.

[4]、杨菊仙,杨文:和谐丽江与纳西文化传承,《云南档案》2007年第7期.

[5]、刘燕:旅游的发展对丽江古城社会文化的影响[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5.

[6]、《走向“空壳”的丽江——谈丽江旅游文化发展的诸多问题》: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bf52180100dabt.html.

[7]、杨福泉:从丽江古城谈遗产地文化保护和发展的一些想法[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9).

[8]、张峥嵘,卢烨陶:《民俗文化与丽江古城旅游开发》中国集体经济·上 , 2008年第7期.

[9]、郭大烈:纳西族传统文化及其保护[J].云南社会科学,2001(6):52-55.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