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卫生院精神病管理工作计划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2012年重性精神病管理工作计划

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和《重性精神疾病监管治疗项目技术指导方案(试行)》等相关规定,为确保我院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工作顺利开展,逐步建立综合预防和控制重性精神病患者危险行为的有效机制,确保重性精神病患者得到免费治疗,减轻精神病患者家庭负担,排查新发病患者,防止精神病患者造成不安全行为的发生,结合我院实际工作,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按照服务规范和指导方案的要求,做好村防保人员培训,制定培训工作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精神病防治专业人员、患者家属等相关人员培训,提高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增强患者家属护理和技能,防止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二、定期每月一次对所辖精神病患者排查,发现新患者。接受过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相关培训村医对辖区人口进行调查,收集在医疗机构进行明确诊断的重性精神病患者信息(重性精神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双向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分裂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重性精神发育迟滞等。发病时,患者丧失对疾病的自知力或者对行为的控制力,并可能导致危害公共安全和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长期患病者可以造成社会功能严重损害),并做初步筛查工作。收集没有明确重性精神病诊断,但有危险性倾向的人员信息,再建议其立即到专业机构诊断治疗的同时,上报上级精神病防治专业机构。

三、为精神病人建立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及时为每一名新发现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建档登记的内容包括患者及监护人姓

1

名和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患者精神疾病家族史、初次发病时间、既往诊断和治疗情况、既往主要症状、生活和劳动能力、目前症状、服药依从性、自知力、社会功能情况、康复措施、总体评价及后续治疗康复意见等。加强宣传,鼓励和帮助患者进行生活功能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参与社会活动,接受职业训练。与病人家属进行交流,发放精神病科普宣传资料,讲解精神病人护理知识,消除社会对精神疾病的歧视和误解。

四、每季度为管理的精神病患者做病情评估。防止患者发生伤人毁物事情发生、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在纳入管理的时候,由县级及以上专业医疗机构进行一次全面评估,检查患者的精神症状和躯体疾病,为确定重性精神病的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并做危险性评级。评级共分五级,对三级以上的患者重点管理,监督其及时服药、必要时住院治疗。

五、对精神病患者定期随访。对于纳入管理的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每次随访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精神卫生知识、用药和家庭护理技巧等方面的信息,督导患者服药,防止复发,及时发现疾病复发或加重的征兆,给予相应处置或转诊,并进行危机干预。对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在现用药基础上按规定剂量范围进行调整,必要时与原主管医生联系或转诊至上级医院;对伴有躯体症状恶化或药物不良反应,应将患者转至上级医院。

六、重性精神病送药。由专业精神病医院确定患者服用药物,卫生院定期到区残联领取免费药物,定期发放到患者监护人手中,明确

2

服药次数、数量按医嘱服药。每年至少四次给精神分裂病病人发药。

七、对危险疑似精神病患者管理。发现有危及他人生命安全或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的行为者为疑似精神疾病患者时,应立即拨打“110”向当地公安机关报警,由公安机关执行公务的人员送往长春市心理医院或者其它省内专业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明确诊断。如确定为精神病患者,进入精神病患者管理程序。

xxx镇卫生院 2012-01-10

3

2012年度xx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操作表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100分)

指标 顺序 考核指标 精神病患者一 登记管理 重性精神病二 病人居家管理 三 精神病排查 20 对辖区进行精神病排查,新发精神病,关锁、走失、肇事、病情状况 20 20 每月一次(10)。漏一人(10),关锁、走失、肇事、病情、服药 30 30 分值 指标内容 落实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制度,以社区(或村)为基本单位建立重性精神疾病病人登记和健康档案,每年接受1次精神卫生知识培训。 按照重性精神病人服务规范为辖区有危险行为的重性精神疾病病人提供随访服务、康复指导,管理率>60%,规范管理率>90%。 30 满分 30

得分 扣 分 扣分原因 评分细则 管理制度(2)基本单位建立重性精神疾病病人登记(10),健康档案(15)分。每错漏一项1分),每年接受1次培训(3) 管理率100%(10),随访服务25分,规范管理率>99%(5)。按期随访少一人次扣3分,少一项目扣1分。 四 重性精神病送药 20 重性精神病送药每年四次,及时到位。 送药到位(10)。少一人扣5分。迟送(5)。迟送一次扣1分。未记录(5)每人次扣1分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