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信息 博士・专家论坛 i—ril^e建国后马克思主义巾国化昀基本经验 西华师范大学 谭小燕 杨绍安 [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蕴合理论问题宽广,内容丰富,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拓展的深刻命题。新中国建立以来,我们党把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引向深入,在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科学地总结和认识这些经验, 对于我们继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继续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历史进程基本经验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 体实际相结合。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运用马 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民族化;二是把中国革命和建 设的丰富实践经验加以概括提炼,使之理论化、形成中国式的马克思主 义。但我们认为,在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上,既不能脱离特定 的历史背景,也不能为具体的历史条件所制约。实际上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在中国具体化” 和“中国实践经验马克思主义化”的“双向互动”过程;是一个过程与方 式和结果与程度相统一的问题。 平针对这一历史教训,在开创新时期的过程中,多次提出:“马克思主义 归根到底是要发展生产力”;“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马克思 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归根到底”、“最注重”、“基本原 则”三个定语,都把马克思主义最终落脚到发展生产力上,而“发展生产 新中国成立6O年来,我们在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的第一次飞跃的基础上,又实现了第二次飞跃,这就是形成了包括邓小 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道路。在这一过程中,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1949年~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这一阶段的突出特点,是我们党表现了高度的主动性,自觉地把“求 实精神”与“创新精神”相结合,“中国化”呈现出发展的强势。 在这一时期,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 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力图把建设和革命有机结合起来,提 出了“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确立了逐步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 业化的正确方针,确立了通过从低级到高级的过渡形式,对生产资料所 有制进行变革。在实践中开创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 路,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理 论,丰富和发展了列宁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 2、1957年~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在这一阶段的突出特点,是我们党在探讨新的历史课题中,不自觉 地脱离了实际,在“结合”的问题上出现了严重失误,因此,“中国化”在 总体上,呈现出了从强势走向下滑趋势。 在这一时期,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立后的我国社会发展问题作了 积极的回应,适时的提出了走自己的建设道路。在这之中,我们一度从 力”是社会主义的重要本质。从而揭示了从总体上和终极意义上如何领 会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要义和真谛。这就是邓小平抓准生产力这个核 心问题构建的马克思主义观。以此为指导,合乎逻辑地回答了什么叫社 会主义的问题,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同时,社会主义是不断完善的,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我们不 能用静止的、僵化的眼光去看待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否则它们就会 失去生命力。6O年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实上就是我国社会主义逐 步完善、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 第二,正确把握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立足点:中国的基本国情。 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从实际出发,这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基本要求。我们在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在我国社会主义的 认识上,超越现实水平,与成熟社会主义社会等量齐观,勉强去做将来 才能做的事情,造成了严重的后果。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才 开始清醒,重新冷静地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作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的重要判断,明确指出这就是我国当前最大的实 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一切从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这一理论为我 国的社会发展准确地确定了历史方位,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找到 了立足点,为制定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提供了现实依据,从而 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设了必须的前提条件。 第三,自觉坚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指针:解放思想、实 事求是。 只有弄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中国实际,才谈得上把两者 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这两个“弄清楚”,都离不开实事 基本国情出发,提出了一些正确的理论和部署,在回答“怎样建设社会 主义”这个新的历史课题时,“中国化”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是,随着 党的指导思想的失误,逐步脱离国情,“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新的历 史课题,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陷入了巨大的混乱之中,“中国化”实 际上被弱化。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这一阶段的突 出特点,是我们党在全面完成指导思想拨乱反正的基础上,以经济发 展、社会进步、人民富裕为根本,“中国化”呈现出全面深化。 在这一时期,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重新回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 轨道,根据新的国际国内形势的要求,从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对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未完成的历史课题,进行了 全新的探索。30年来,不仅推动了我国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中国 化”也随之深化,取得了重大成果,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 理论体系。 求是,解放思想,因为思想路线问题,从来就是关键问题。20世纪5O年 代中期以后,也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但我们误解或割裂了它的内在 联系,致使在实践中既没有真正解放思想,也不可能真正实事求是:一 方面,离开实事求是讲解放思想,使解放思想失去了正确方向。比如“大 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就是在“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口号下发起 的,在社会主义建设上急于求成,急躁冒进,造成破坏性的后果。另一方 面,离开解放思想讲实事求是,使实事求是异化为停滞保守。比如,尽管 口头上念叨实事求是,却不愿正视国内外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 题,办事情不是从现实的实际出发,而是从马列的本本和“语录”出发, 导致全党上下处于思想僵化半僵化状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解放 思想与实事求是有机统一起来,作为思想路线,随后邓小平作出“解放 思想就是实事求是”的经典式论断,以解放思想为实事求是的前提,以 实事求是为解放思想的准则,把两者辩证地统一起来。30年来就是在解 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导下,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分析和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切重 大问题,从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新境界,出色地写就了“结合”的新 篇章。 第四,保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动力:与时俱进,不断创 新。 继承与开拓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是实现马克思中国化的动 力源泉。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革命的、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与时俱进是 它固有的理论品质;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 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 党,历来把理论创新看作是永葆生机活力的根本,而理论创新是在不断 建国以来,我们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上尽管出现过失误和 曲折,却始终力图从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人手,根据各个时期的实践要 求,全力做好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文章;并且最终我们把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引向了深入,实现了理论创新,也推动了我国社会的全面发展与 进步。系统总结这种“结合”经验,对于我们继续深化理论创新,进一步 探讨和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促进社会和谐,是非常必要的。 第一,正确理解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要前提:社会主义与马 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是不同层次又相互关联的两个问题。科学 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马克思主义则是 整体、基础和本源。所以,只有首先搞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才能搞清什 么是社会主义。我们可以从不同层面和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但至关重 要的是从精神实质上来理解。2O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我们曾经把马 克思主义教条化,把许多“左”的观点当作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把马克思 主义片面理解为主要是甚至等于阶级斗争的理论,从而导致理论上和 实践上的种种失误,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遭受严重挫折乃至倒退。邓小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实现的。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一 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质上就是创新,所以,我们在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的过程中,不仅要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与应用马克思主义,更 重要的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 提出新理论、新结论。 第五,不断提升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观能力:把握时代特征, 自觉顺应潮流。 具备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顺应潮流,牢牢把握时代 特征和脉搏的能力,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下转第33页) 作者简介:谭小燕(1985一),女,山东德州人,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杨绍安(1950一),男,四川巴中人 西华师范大学政治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社会发展与现代化的教学与研究。 一30— 科技信息 3.2测试结果分析 博士・专家论坛 龄人体型的异同。由于青春期前后人体的许多体质成分会出现明显地 改观,进而导致体型发生相应的变化,且青春期一般会持续一段时间, 所以,体型的变化是一渐变过程。变化的总体趋势是由东向西偏南方向 位移,不同程度地接近内胚型轴,表明随年龄增长,女性的体脂含量会 逐渐增加。习体育舞蹈女性亦如此。结果还显示,体育舞蹈训练女性各 体型点分布区域明显与普通同龄人不同。除8岁时的体型(2.4—2.8— 3.9)相对接近于我国汉族同龄人(2.3—3.4—3.5 SAD:0.73) ̄'1-,其余各体 型点与其它同龄人体型点偏离程度均较大(SAD 1.4o___3.O2),显示出 参加体育舞蹈训练女性体型的内胚层成分明显低于普遍女性。表明从 小接受体育舞蹈训练,可以使女性在生长发育进程中,皮下脂肪蓄积的 速度明显减缓,体脂含量维持在较低水平,则其身体的线性度就明显优 于普通同龄人。 4 结论 3.2.1各年龄组男女体型均值分析 由表l显示,参加体育舞蹈训练的青少年具有以外胚层因子占优 势的各类体型,男性以偏中胚层型的外胚层型体型为主,女性则以偏内 胚层型的外胚层型体型居多。同龄男女体型问差异显著。同性别中相邻 年龄组问体型无显著性差异。其次为均衡外胚层型、三胚层中间型和偏 中胚层型的外胚层型,其余类型所占比例很少。男女体育舞蹈训练者体 型的年龄和性别特点如图l显示,女性体育舞蹈训练者各年龄组的平 均体型点,随年龄增长,环绕外胚型轴由东向西移动,16岁以后越过中 胚型轴延伸线又开始上移。其体型类型由初始的三胚层中间型转为以 外胚层因子占优势的各类体型,16岁以后又接近三胚层中间型。表明 青春期后,女性参加体育舞蹈训练者除具有自身良好的线性度外,其骨 骼肌肉系统的强壮程度和体脂含量也有所增加,身体的发育更趋成熟。 男性体育舞蹈训练者6—11岁体型以偏外胚层型的中胚层体型为主, 从14—17岁的平均体型点,沿外胚型轴反向移动,向中胚型轴偏移。表 明青春期后,男性训练者身体的充实度也明显增加,其总体发育趋势与 我国普通同龄男性类似。图1还显示,男女体型点分布区域未出现重叠 现象,同龄男女体型点随年龄增长,偏离程度加大。t检验显示,同龄男 女体型的性别差异极显著。 由测试结果可见,参加体育舞蹈训练的青少年内胚层值较低,外胚 层值明显高于普通同龄人。并且男女参加体育舞蹈训练青少年体型均 表现为外胚层因子明显占优势的特点。青春期阶段是形成这希||体型特 征的重要时期。测试结果还表明,女性参加体育舞蹈训练者除具有自身 良好的线性度外,其骨骼肌肉系统的强壮程度和体脂含量也有所增加, 身体的发育更趋成熟。青春期后,男性体育舞蹈练习者从平均体型点, 沿外胚型轴反向移动,向中胚型轴偏移,身体的充实度也明 增加。可 见体育舞蹈不仅对青少年体型塑造有促进作用,同时,可以为少儿体育 舞蹈选材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JCarter JEL,et al Somatotype of male male gymnasts.J Sports Med. 1971.11:2. 1 2 jHeath BH,et a1.Growth and smatotype patterns of Manus Chi卜 dren.Am.J Phys Anthropol,1971,35:49. 1 3 JCarter,JEL.Heath—Carter somatotype Method.San Diego state Univ,1980. [4]吴汝康等.人体测量方 法_科学出版社,1984年. [5]季成叶等.3802名中国城市青少年体型分析人类学学报,1992, D男性 ・女性 11(3):250. 图1各年龄组男女体型均值 3.2.2参加体育舞蹈训练者体型与其它群体的比较 与其它群体相比,参加体育舞蹈训练的青少年内胚层值较低,外胚 层值明显高于普通同龄人。青春期阶段是形成这种体型特征的重要时 期。由此可见,男女参加体育舞蹈训练青少年体型均表现为外胚层因子 明显占优势的特点。这与我国普通青少年男性以中胚层因子相对占优 势,女性以内胚层因子相对占优势的体型截然不同(季成叶等,1992)。本 调查以女性体育舞蹈练习者资料为代表,探讨这一特殊群体与普通同 (上接第3O页) 的重要条件。可以说,60年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不断深入,正是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这种能力的结果。当今世界经 济、政治、文化和科技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在全球 化浪潮的推动下,新的问题、新的机遇、新的挑战不断涌现,这就要求我 们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继续提升把握时代特征、自觉顺应 潮流的主观能力,在推进国内改革和建设的同时,以宽广眼界观察世 界,适时地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回应国际大格局的变化,不断将反映时代 精神和实践要求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推向前进。 第六,自觉坚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方法:群众路线。 毫不动摇地坚持群众路线,立足群众实践,集中群众智慧,是实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方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在实践过程中完 成的,而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新中国建立6O年来,广大人民群众在 推动中国发展的实践活动中,所提出的一系列亟待作出理论回答的重 (上接第31页 [6]赵凌霞.运用体型方法研究中国学生(山西)的体格发育.人类学 学报,1992,11(3):260. [7]朱钦等回族成人的Heath—Carter法体型研究.解剖学杂志,1997, 20(6):600 [8]郑连斌,朱钦等.蒙古族体型的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研究. 人类学报,1996,15(3):218 [9]齐连枝,朱钦等.蒙古族青少年体型的研究一运用Heath—Ca ̄er 体型法.人类学学报,1999,18(1). 大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各种思路,为我们党进行理论创新,实现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任重道远,探索 自己特色的建设道路还将继续,在这之中,我们必须继续坚持群众路 线,立足群众实践,集中群众智慧,在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促进社 会全面进步与发展的同时,也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继续深化。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18—820页. [2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60年》,2009年9月1日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10月第一 版,第214-217页. [4]崔德华.《近年来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研 :综述》. 天府新论,2007年第3期. 沌系统的最优控制器,该控制器可将混沌系统控制到任意给定的目标 点,这种控制方法也适用于其它的混沌系统。数值仿真结果表明 该控制 器能驱动系统混沌行为迅速渐近稳定于目标点。 参考文献 l 1 JCheng G,Dong X.From Chaos to Order Perspectives,Method— ologies and ApphcationLM J.Singapore:World Scientiifc.1998 l2 JMarat 1K.On optimal control design for R?ssler system1J{.Physics Le ̄ers A.2004,333:241-245. l 图2受控Rikitake系统的时间序列 Rikitake混沌系统从初始点(O,0.5,0.4)到目标点(0.8,0.8,0.8)的时间 序列见图2。 3.结论 本文运用动态规划方法和BMlman最优性原理,设计了Rikitake混 [3]张学铭,李训经,陈祖浩最优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理论(M].高 等教育出版社,1989,124—131. [4]章婷芳,姚洪兴,耿霞一类混沌系统的最优控制器设计fI].华东 船舶工业学院学报,2005,19(5):44—48. [5]张济仕,史蕊分数阶Rikitake系统中的混沌及其控制.河南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9(1):81—86. 一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