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题:全国乙卷11篇
【真题呈现】
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如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名师解读】
2021年全国乙卷作文题,依然是既出人意料却又在意料之中。说出乎意料,是因为它基本隔离了最近几年中学高考作文训练中愈演愈烈的零距离追踪热点话题、聚焦时评文风的风气。说它在意料之中,是因为以“理想”为写作内容,早已在初中甚至小学就被纳入和渗透语文学科作文或课文选材的基本范围,也是培育青少年道德情操的必由之路。
今天这道材料作文题,个人认为属于时下流行的任务驱动型作文。为什么这么说?任务驱动型作文是有“任务型指令”的,作文的“指令”就是提供“叙事性(陈述性、评述性)新材料”之后的三句话:“对这件事你怎么看?”“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这个材料,虽然缺少这些明确的字眼,但显然是想阻止考生泛泛而谈,不让考生走上话题作文或宿构套作之路,而是“结合自身发展”,有的放矢,力避空谈奢望。
如前所言,这篇材料作文,所涉话题可谓老生常谈,但想常说常新,出类拔萃,并不容易。尤其是审题,颇有难度,也直接涉及到出新的层次等级。因此,这里主要就审题兼及
第 1 页 共 19 页
对命题的整体印象谈点肤浅的看法:
1、审材料。材料式命题的材料大体可以归为三类,寓言类(包括寓言故事、漫画等赋材料以誓理的文字)、名言类(包括名人名言等以说理为目的的警言类文字〉新闻类(包括新闻事件、社会现象等现实生活的叙述、简评性文字)。很显然,这个材料主体部分是由一个简短的分析性导语、对应的古人名言(几个简短而稍有理解难度的古汉语短句),以及对上述名言的通俗解读三部分组成。这是材料主体,考生需要把握的有两点: -是导语对“理想”内涵的阐释所涉及的五个方面(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这是写作时需要把握的段落内内容限制。这里的关系,行文时也许不必样样涉及,且没有固定顺序。但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你所谈所论的“理想”应该受制于“基础”“目标”“方法”等。这地方考生可能迷感的是:过去老师教给我们的“引议联结”模式可能不太管用了。这就给写作带来了切入和拓展难度。二是扬雄名盲的准确含义,这里面有一定理解难度。如“\"矫”“的”“莫”和“矫思”“立义”的准确含义是否掌握,将明显影响到文章论述或叙写的内容,好在后面有苦口婆心式的解读。
二、审导思。材料有些文字引导你思考的方向。“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輪文章。”就是要写明“启示”你什么(其实材料对文言句的解读已明示了四个方面)。这里需要特别提醒考生的是,要结合“对自身发展的思考”来写篇文章,笔者以为,这是本命题不同以往、颇具新意的一个地方。若在以往,一般的表述会是这样:“请结合自己的思考写一篇文章”云云。所以,正确理解这个导思里的“结合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十分重要,也非常关键。考生至少要明确:它直接指向自身发展与理想追求的密切关系,而不是泛谈别人甚至自己的理想是什么,怎么实现的,给了我们什么启发鼓舞等。它让考生不得不在短时间内审视自己过去有些什么理想,实现得如何,有的为什么实现了,有的又为问没有实现,今后更要围绕什么目标、如何结合自身发展、通过什么方法
第 2 页 共 19 页
路径去实现理想。这样来谈,就都比泛泛空议实在得多,具体得多,有益得多。可见,命题人是谓煞费苦心:一来力图阻止考生内容架空,二也会给阅卷带来-些新鲜、质感。
三、审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基本如同往常,稍微需要注意的“明确文体”,不能写成“四不像”。这个倒也值得说说。面对本材料提示、启发,考生可写的一般无非两类文:议论文和记叙类文。这就有个短时判断选择问题。写记叙文吧,估计多数考生信心不足,担心自己尚且平庸无所长,写不出多少富含“理想”应有高度的文字来,实在无多可言说处。因此,预测还是以写议论文居多。那就大胆放开去写吧。
评析这个命题时笔者明显感觉到,这篇材料作文潜藏着-一个值得注意的导向:在当下审题立意收范围收缩,主题思辨性淡化,各方观点难见根本性差别的背景下,语言表达水平的高下将越来越成为赋分高下的重要标准,各方要充分重视。
总体看,今年全国乙卷作文,从反猜题等因素考虑,似乎未跟热点,回避焦点,但依然完美坚持了“培根铸魂,彰显立德树人导向”的目标任务。
命题仍有不足。材料甚至给了本题的写作思路,即“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这是现成的思路。笔者恰恰认为,这是-个明显缺陷。提示引导写作思路,应该是选拔性作文考试的大忌。前面材料的“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又会与后面的四点解读产生一定的交叉干扰,可能会让一部分考生无所适从。笔者揣测,命题者也许是担心前述文言里的个别字词有一定难度,可能会干扰考生的审题,于是作了进一步解读。但笔者却认为,材料适当沿用少量文言,既带来定审题难度,又能某种程度上区别作文立意优劣高下,不建议如此“体贴”“呵护”。
【下水作文】
第 3 页 共 19 页
01 早立鸿鹄志,稳走脚下路
“穿林打叶”声里“吟啸徐行”,自可见“山头斜照却相迎”之美景;“日薄西山”之际“直挂云帆”,也能有“落霞与孤鹜齐飞”之盛况。人生天地间,笑傲风和雨,凭借的就是那一腔鸿鹄之志,那一步一个脚印的行稳致远。
汉代扬雄以射箭譬喻理想,道尽了理想之于人生的意义,讲明了实践之于理想的价值。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一员,我目睹了祖国的日益强大,也亲历了复兴道路的坎坷曲折。一次次我为理想的光辉照耀,一次次我为实现理想的艰难落泪,一次次我为无数青年勇于实践的精神感召。
看,疫情肆虐,多少青年医护逆行抗疫,在与死神的赛跑中,让我们见到生机;看,病床紧缺,多少青年工人春节不休,在汗流浃背里,让我们遇到奇迹;看,火警响起,多少青年战士勇蹈火场,在舍生忘死里,让我们得享安宁……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平凡之人的壮举背后恰恰是那不平凡的理想!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愈加明了“立义”于人生之意义。理想不仅是黑暗年代指引青年奋斗的明灯,更是和平时期激励青年继续奋斗的集结号。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贡献力量,这不就是我们每一位青年应当早早确立的人生理想吗?
然而,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荆棘丛生,道阻且长,光有一颗澎湃的心是远远不够的。“打铁还需自身硬”,没有艰苦卓绝的锤炼,哪来锋利无比的宝剑?没有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修身,不仅是道德的提升,还应该是知识与能力的积累。
看,惊艳全球的港珠澳大桥横空出世,背后是林鸣团队遭到拒绝后攻坚克难的创新精神;看,一年19星的北斗卫星熠熠生辉,背后是“北斗人”久久为功的坚持不懈;看,喜看稻菽千重浪的“超级水稻”,背后是以袁隆平为代表的科学家们一生的坚守……“既然选择
第 4 页 共 19 页
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总是有人在面对前进路上的困难时感慨“秋风秋雨愁煞人”,然而我辈青年却更应该在理想之光的指引下拨云见日,去高唱“我言秋日胜春朝”,去挥洒“晴空一鹤排云上”的豪情。
我的理想不是“土猪拱白菜”的利己主义,不是未老先衰的躺平主义,而是以先贤为榜样,以爱国为底色,以坚毅为纲领的“行动主义”,因为我坚信“为者必成,行者必至”!
02 修身明义 做逐梦新青年
澎湃动能,无限可能,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当有胸怀理想、志存高远,启求昂霄耸壑的气象。汉代杨雄以射箭喻指青年追逐理想的过程,读之深以为然,最富有朝气和梦想的当代青年,更是应该能修身矫思且明义,一箭射中自己的理想。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弓是基础,决定你是否有足够的力量拉出理想的矢。“凡事之本,必先治身。”青年当以修身为本,本立则道生。以学习作为人生成长之梯,可以修学识之身;以自持作为理想追求之尺,可以修品德之身。矢是方法,决定你拉弓的路径是否正确。八十多岁的终南山的使命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八十多岁的袁隆平的理想是“禾下乘凉梦,一稻便一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用端正的思想指引我们的人生方向。
道义的靶心彰显青年立场,担着道义的铁肩能铸就精彩人生。义谓天下合益之理,道谓天下通行之路。古人认为先义后利,舍生取义,以义作为行事准则。抗疫背景下,中国始终坚持“讲道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的大国立场,展现了中华文明所秉持道义信念的生生不息。大至为国为民的家国大义,小至举手之劳的点滴善举,是油条哥不用复炸油的坚守良知,是一元钱抗癌厨房的善良体贴,凡此种种,皆为典范。每一位新青年都应该找到自己的道义靶心,可以不全然相同,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第 5 页 共 19 页
古人的语句常读常新,先修其身以积蓄力量,再矫其思以确定角度,后立其义以瞄准目标,才有射箭时的游刃有余。树立何种人生理想,选择哪种奋斗方向,才能莫定实现理想的坚实基础。
进而,绘有修身矫思和坚持道义的理想实现需要付诸行动。“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你迈开的每步都是你在为自身的发展在努力。一直以来,青年都是在用行动证明我们是有理想有信念能堪大任的接班人。少年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后矢志不渝,青年彭士禄立下“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目标后无怨无悔,我们青年学生更该珍惜机遇,接续奋斗。
百年变局,征程豪迈。青年科学家在完成科技强国梦,青年黄文秀们在书写脱贫攻坚梦,青年战士们在守卫保家卫国梦,你是否已经对自身发展做好了规划?
03 矢志报国大道不孤
——“择业与理想”主题班会发言稿
同学们: 大家好!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在《礼部贡院阅进士试》一诗中写道:“紫殿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这是一千年前科举的场景,一批满怀理想壮志的有为青年,从科场走向社会,成为了大宋乃至整个中国的文化脊梁,他们是苏轼、曾巩、王安……也许他们的命运不一,但他们都有一个不灭的印记:朐怀理想、匡扶家国。
说到理想,以及如何追求理想,很多人觉得不可捉摸,不得要领。对此,汉代的文学家扬雄的一个比喻,也许会让人茅塞顿开。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
第 6 页 共 19 页
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他告诉我们,首先要确立一个远大的理想做箭靶子,然后用正确的三观来引领自己的行动;最后,通过不断地提升自我的修养,来为理想的实现积蓄力量。
说到远大理想,相信我们每一位高三同学,最头疼的不是数理化,而是想干啥。我的实职业理想究竟是什么呢?说实话,我也挺纠结的。究竟是选择时尚多金的证券白领,还是选择勤苦辛劳的白衣天使,这就像广东六月的天气,让人捉摸不透。但是,当我看到白衣天使穿着防护衣,浑身湿透,仍一丝不苟、一个不漏地做核酸检测时;当我看到吴孟超爷爷那因做了两万台手术而弯曲变形的手指时;当我看到钟南山八十高龄,仍奔波在抗疫-线时:我明白了,我应该作何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说过,青年要“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原来理想从不微小,有时候也很伟大。当你的理想就考虑个人的得失,它就会显得微小;当你的理想符合了时代的期望,契合了家国的呼唤,它又变得很伟大。这就是“立义”,这个“义”,既可以是个人利益之“义”,更可以是矢志报国之“义”。
犹记得,在2021年的新年贺词中说:“大道不孤,天下一家。”当我们的理想选择和时代的“大道”相致,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会被温暖的幸福感包围,因为我们新时代的当代青年都是“家人”。
同学们,高考是一次真正的成人洗礼,也是国家最后-次为我们护航,接下来将是我们当代青年人让国家腾飞,为时代领航。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04 瞄准靶心,蓄势待发
第 7 页 共 19 页
我们生活在一个蒸蒸日上、充满生机的时代,作为这个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有远大的理想,并有为这个理想不断奋斗的行动。理想就是未实现的目标,追求理想就如瞄准靶心,蓄势待发。(结合材料,扣住比喻,提出观点)
目标就是我们要射的靶子,靶子如果歪了,我们就会射偏方向。(扣住比喻,结合材料中的“义”,引出反面现象)正确的方向就是“义”,“义”就是公正合宜,而我们常常就是在“合宜”的判断上迷失方向,陷入歧途。有人把“娶得白富美,嫁给高富帅”当作“合宜”,那么他的眼里就只有金钱和外表;有人把爬上高高的位子、捞上厚厚的票子、人前显贵、衣锦还乡当作“合宜”,那么他就会不择手段投机钻营;还有人爱惜自己的生命,把苟且偷生当作“合宜”,那么他就会在公共利益受到危害时贪生怕死,退缩逃避。
“我”有“大我”和“小我”之分,“义”也有“大义”和“小义”之别。(由“大义”引出正面事例)真正的“义”应该是服务社会,造福人类。你看,当帝国主义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的时候,多少年轻的战士扛起枪支,担负起保家卫国的责任;当戈壁荒漠的开发呼唤人才的时候,多少年轻的知识分子离开繁华的都市,走向祖国需要的地方;当疫情肆虐威胁人民健康的时候,平时在家里还是宝贝的年轻护士们逆行而上,冲在抗疫第一线。当你把“大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你的理想也将变得伟大。
为理想奋斗的过程就像蓄势待发的过程,方向瞄得越准,弓拉得越满,箭射得就越远,离目标也就越近。(仍扣住比喻,引出实现理想的条件,并体现“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对我们这些还未走上社会的学生来说,“蓄势”就是要做好两方面的事情:一是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为理想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切忌空想,付诸行动。我们经常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其实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实现理想的道路并不平坦,没有扎扎实实前进的脚步,就无法接近
第 8 页 共 19 页
理想的目标。所以,当下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待发”前的“蓄势”,无论具体的人生目标是什么,只要大方向是对的,做好箭发前的准备,就为自身的发展增添了强劲的动力。
青年人永远都会对理想保持特别高涨的热情:李大钊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时是28岁,高君宇组织高中生开展反帝反军阀活动时只有18岁,屠呦呦立志中草药研究时也不过22岁。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理想的光辉,感受到奋斗的力量。(强调青年的身份)我们的时代是伟大的时代,伟大的时代应该有伟大的理想。只要我们把个人价值的实现同时代的需要和人民的福祉结合起来,(这是“大义”)我们的追求就是有价值的追求,努力追求的箭矢一定会射中理想的靶心。(结尾最好回到比喻上)
05 修身正思立大义乃理想之基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古人在教导我们学习的正确态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伟人在告知我们目标理想的忠诚;“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是汉代扬雄启示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不仅要学习古人,学习新时代的榜样,还要有脚踏实地的决心,提高自己的修养、端正自己的思想,设立正确人生目标,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追求。
于己,作为当代的我们,应践行持续的修身精神。
先秦时期就有古人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告知我们“修身”才是我们实现理想追求的第一步。当代青年的我们,更应该懂得这个道理,因为至今的时代里,一位身患十余种疾病的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女校长张桂梅,正以真正的师者情怀在改变着山区女童的命运;一对经营一间“爱心厨房”几十哉的万佐成、熊庚香夫妇,正以无私的平凡铸就着自己的人生价值;一位因伤失明而捐资几百万的推拿医生追逐着自己的梦想。他们以“修身”值得,完成着这样与那样的理想追求。而与他们一样历经同时代的我们,敬仰之,学习之。
第 9 页 共 19 页
于家,作为当代的我们,应端正正确的人生态度。
荀子的《劝学》有言:“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这是告知我们学习态度的重要性。思想和态度的端正,不仅有利于学习,还有利于实现人生的理想追求。某在线教育平台打出了“撞脸”的“假”名师广告,这是其人生态度紊乱造成的结果,然而湖南高院法官周春梅,与之相反,用生命维护了职业思想态度坚定的尊严。周春梅端正的人生态度,净化了法院,某在线教育平台却污染了教育的净土。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我们,要端正自己人生态度,使得自己家庭变得更加美好。
于国,作为当代的我们,应树立正义的远大目标。
文学家高尔基有言:“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潜力就发挥的越充分,才能就增长的越快,对社会的贡献就越大。”这句话告诉我们目标远大的作用。你看,用一生去研发脊髓灰质炎疫苗的科学家顾方舟,保护了我国几代儿童的健康和生命;你看,拥有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之毕生追求的袁隆平院士,研发的杂交水稻不仅成就了自己,还养活了国家;你看,“中国肝胆外科之父”的目标,为我国的肝胆外科医疗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所以作为新时代的我们,要向他们学习,立宏大目标,实现自己的理想。
故此,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没有理由不去践行新时代的精神,要持续不断的从中华人文中汲取可创新、发展的精神养料,端正自己符合民族梦的人生态度。确立自己符合青年人的奋斗精神,去实现自身未来的职业理想,去还原梦想家庭美好的愿景,去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06 奠而后发,逐梦远方
东风动百物,桃李映日开。理想是枝头的那缕清风,是东方的那抹光亮。人之立于世,当以修身为弓,以矫思为矢,立义以为的,逐梦远方。看,春色正好,太阳正晴,让我们怀揣梦想,即刻出发!
第 10 页 共 19 页
矫思——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我看到理想之光熠熠闪亮!
我看到杜甫在秋风中吟诵“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梦想,我看到陆游虽年迈仍怀揣“为国戍轮台”的期盼,我看到鲁迅先生夤夜疾书只为改变国民精神的热望……古往今来,谁曾忘却理想的力量?谁不曾为梦想的缈远而黯然心伤?理想是“白露为霜”深处的伊人,让我们溯游从之,哪管道路既阻且长?梦想是雪被下古莲的胚芽,让我们翻山越岭,哪管路迢迢天茫茫?矫思以为矢,我也重新擦拭了我的理想,成为一名医护工作者,救死扶伤安社稷,躬耕杏林绽芬芳!
修身——见贤思齐焉躬自厚,理想之光芒助我们翻越山水一重重。
2020年的春节,阴霾重重,国人同悲,武汉封城,形势危艰。难忘84岁的钟南山院士不改以医术为民纾难的理想,毅然逆流而上;难忘张定宇院长坚持医者仁心、治病救人的理想,步履蹒跚与时间赛跑;难忘山西医护人员王芳接过父亲2003年抗疫的接力棒,赓续两代人悬壶济世的理想……为了理想,提升修养。苏格拉底曾说:“世界上最欢乐的事,莫过于为梦想而奋斗。”我要刻苦努力,为成为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积蓄力量;我要有悲悯情怀,始终把患者的安危放在心上;我愿不畏艰难砥砺行,救死扶伤保民安康。
立义——明珠一颗照亮山河万朵,理想之光芒照亮盛世中国。
葵霍向阳开,丹心许未来。在这个命运与共的时代,谁的悲欢不与民族相关?谁的故事不烙上时代的底色?我的理想萌生于疫情安危之中国,我的奋斗只为奏响民族发展的凯歌。我看到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下《清贫》与《可爱的中国》,他在用赤诚勾勒他理想中的中国;我看见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叶如陵把31年青春韶华献给援藏医疗事业,60岁回到北京家乡后依然在社区发挥余热。他说,为了理想,他甘愿做一辈子的志愿者。榜样在侧,我们自当为理想奋力拼搏。站在民族发展两个一百年的节点,我愿以以小我理想之音符奏响民族发展下个一百年的宏歌!
第 11 页 共 19 页
三毛曾说:“理想,是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坎坷道路。”亲爱的朋友,逐梦远方,我们应矫思、修身、立义而后发。愿你伴着理想之光,奋勇拼搏,不畏蹭蹬坎坷,勤于修养自身,活成一道光,青春无彷徨!
07 人树理想如射箭,选对目标最关键
汉代杨雄曾以射箭为喻说:“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即,定下目标再射箭,才能射中靶心,我深以为然。我也曾在《银河补习班中》得到过同样的启示,面对不知道长大后要干什么的马飞,父亲马皓文比喻说:“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话,你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是呀, 人树理想如射箭,选对目标最关键!
“立义以为的”,作为农村出身的高中毕业生,我的人生理想不是“身为土猪,到大城市拱白菜”,而是“禾下乘凉,一生谋稻梁”。
高考前夕,有两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一个是中科院院士袁隆平的去世,一个是衡水学霸张锡峰的演讲。袁隆平出身书香门第,爷爷做过县长,父亲大学毕业,母亲是大家闺秀,英语好、会拉小提琴,是游泳健将,但当他于乱世见了太多的饿殍遍野之后,毅然选择学农,主修育种专业。袁老的去世引发亿万国人自发悼念,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张锡峰的演讲的确很热血,但我想说的是,一个农村学子的奋斗目标不应局限于个人的逆天改命:鲤鱼跳农门,迎娶白富美。切记,眼界决定境界,格局决定结局,立义为的,修身为弓。
“修身以为弓”,作为心怀稻粱梦的中国青年,我的追梦路径不是“多考一分,干掉千人”,而是“多读好书,提升修为”。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 当分数成了风向标,学习目的偏离了求知的本质,也就削弱了我们的创造能力。钱学森曾问道:“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创新性人才?”且看今日中国考生,汲汲于分数,将标准答案奉为圭臬。必会削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在我看
第 12 页 共 19 页
来,多读好书,勤于思考,才是成才正道。书是清香的,是甜美的;书虽不能充饥,但能明人。通过阅读不仅可以使增长知识,开启智慧,而且还能使我们明辨是非,净化心灵。以读书提升生命境界,为成才打好生命底色。
“矫思以为矢”,作为一个爱读书的世界公民,我欣赏桑迪亚哥式的个人英雄主义支配下的奋斗,更欣赏保尔•柯察金式的个人在集体中放光。
桑迪亚哥是我钦佩的书中硬汉。桑迪亚哥凭借一己之力,战鲨鱼,斗风浪,这是一种孤独且自我的精神胜利,生动诠释了其“肉体可以被消灭,但精神不能被打倒”的人生信条。但保尔•柯察金在硬汉形象的基础上,又多出了一份把党和国家的事业放在首位的觉悟,和为全人类幸福而奉献牺牲的精神。因此我想说:一个人是谁并不重要,重要在他身后站着的是一群什么样的人,有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一群人,一件事,一条心,一起拼,一定赢。
选对目标,明确方向,中国成就,未来有我!
08 奠而后发,发则必中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时代青年,当追求理想。追求理想之路,亦如射箭,需“弓”一样的修身,需“矢”一样的“矫思”,亦需树立正义之目的。
追梦如射箭,修身以为弓——吾辈青年当以修身为本,奠而后发。
《大学》致陈:“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正如曾国藩,他把自己的最高理想定为“立德、立功、立言”,并以毕生的努力使之成为现实。他恪守“三畏”: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对自己要求极严;他身为朝廷大员,但每餐只有一个菜,绝不多设;他用日记和家书来重新审视自我,劝诫家人,《曾国藩家训》流传后世,成为世人重视自我的行为准则。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吾辈青年当学曾国藩,修身养性,把自己打磨得处变不惊;坚持读书,重视自我内心世界的提升。正所谓“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此言得之。
第 13 页 共 19 页
追梦如射箭,矫思以为矢——吾辈青年当端正思想,明辨笃行。
理想不可一蹴而就,仰望理想之星空,更需踏实之笃行。反观社会各行各业,态度不端、想要走捷径实现理想者大有人在。那些无德明星,那些网红乱像,那些不能做纯粹之人的文人,追名逐利,心浮气躁,不能踏实做事,反而制造很多“学术泡沫”、“学术腐败”,游走在失败的边缘。对此,吾辈青年当戒之慎之,而应把“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当做追求理想的不二法门!
追梦如射箭,立义以为的——吾辈青年当剑指正义,发则必中。
追求理想当如射箭,重信守义才是那“理想的靶子”。君且看,青年村官魏晋北心存家国大义,终圆“乡村振兴”的梦想;君且看,水稻专家袁隆平心存家国大义,实现了一个个水稻高产的理想;君且看,京港澳大桥总设计师林鸣心存家国大义,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创造了桥梁建设史上的奇迹。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吾辈青年当学习时代楷模,把讲究个人诚信、坚守国家大义当作自己毕生的追求。
作为新世纪接班人的我们,身负中国梦圆之重任,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
应修身、矫思、立义,心之所向,毕生以往;正心诚意,知行合一;不负时光,不负自己;成就伟业,一苇以航!
09 挽弓饱满 落箭精彩
当时光的手指掠过青铜历史的管弦,当青春之歌嘹亮于天地之间,我辈青年站在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前,“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向着理想,拉满弓箭,砥砺向前。
修身为弓,正心为箭,博取而知止。
“实心实力求实学,实心实力务实业……”悠悠校歌声中,那个衣着朴素的少年,捧书苦读于路灯下,抛弃满地六便士的海外繁华,学得一身才华,历经艰险回家,成为“中国导
第 14 页 共 19 页
弹之父”。在求学报国之路上,钱学森不是独行客,还有邓稼先、钱三强、于敏、黄旭华……他们,深思博取,修身正心,耗尽芳华,成就了一项项国之骄傲。站在时代交汇点的我辈青年,当学他们,一番番苦学钻研,一次次潜心修行,为追寻理想蓄势而行。
左手繁弱弓,右手忘归箭,知止而后有定。
“没有目标,哪来劲头?”前行之途,不可左顾右盼,畏葸不前,而要眼望前方,目光坚定。驻村干部黄文秀、“美丽西藏守夜人”孔特特、山村教师张桂梅……他们为国富民强,为家国希望,放弃优渥与舒适,甚至放弃生命与健康,抬头眼望前方,俯身守护梦想,用无悔青春把理想丈量。但是,古有求田问舍的许汜之流,今有豪奢贪腐之徒,空有一腔才学,却为一己私利而蝇营狗苟,为满足私欲而忘却初心、抛却责任,被前人嫌弃,被后人蔑视。相较之下,高下立判。我辈青年,当手执弓与箭,明辨方向,坚定理想。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砥砺笃行天地青。
“命定的局限尽可永在,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史铁生所言极是。袁隆平数十年如一日守望在田间地头,践行“禾下乘凉梦”;叶嘉莹几经辗转,倾尽一生,“把不懂诗的人接引到里面来”,传承信仰。还有大国工匠们,孟剑峰历经上百万次精雕细琢錾刻,高凤林三十年如一日进行发动机喷管焊接,管延安拧过60多万颗螺丝钉……双手布满老茧,指纹已被磨平。正青春的我们,纵不如他们伟大,纵卑微如尘,亦当和着时代脉搏,朝着理想,弯弓射箭,不抛青云之志,不做时代过客。
天地晴朗,星空灿烂。理想犹如星辰,或许我们一次次跌倒仍未触到,但我们可以借着星光在人海远航。因为,我们有理想,我们手执“弓箭”,坚守在追梦的路上。
“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愿青春你我,挽弓饱满,落箭精彩!愿青春你我,行至人生路尽,仍感谢自己曾经有梦、曾经追梦!
第 15 页 共 19 页
10 擘画理想蓝图,照亮逐梦前程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人生海海,作为当代追梦青年,我们的人生究竟该如何定义,才能在回首往事时,因热爱和热血还能热泪盈眶,却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修身为弓,矫思为矢,立义为的,勇敢擘画理想蓝图,照亮逐梦前程!
修其身,正其思,成为一粒好种子!
米兰·昆德拉曾说:“人的伟大在于他扛起命运,就像用肩膀顶住天穹的巨神阿特拉斯一样。”我们要让自己因着理想的伟大而成长为一粒好种子,成长为一个不平凡的人。修其身,我们要像袁隆平爷爷一样,简单纯净,一心为热爱的人民、热爱的国家而贡献自己的光和热;正其思,我们要像吴孟超爷爷一样,肩上有责,眼里有光,勇攀学术的高峰!我们要努力成为一粒好种子,这是擘画理想蓝图的出发点!
明其义,定其的,树立人生的灯塔!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风云际会,更见勇毅担当。人生要有明确的方向,否则,哪个方向的风都是逆风。同时,人生的方向是要符合道义的,要有“留名青史”的胸襟,万不可选择“遗臭万年”的堕落。有善的芳香,恰如张桂梅校长将失学女童拉出深渊的爱;要有勇气的芳香,亦如汪勇以平凡之躯护一方百姓的勇敢;要有爱国的芳香,就像那隐姓埋名的黄旭华、俯冲敌机的王海、不惧洪水的陈陆。树立好人生的灯塔,这是擘画理想蓝图的方向!
见其行,笃其行,绘就人生理想蓝图!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征途漫漫,惟有行动!大道如砥,行者无疆。图景再美好,也需要亲手绘就;理想再伟大,也要付诸行动,不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用行动,让时间更有长度,就像叶嘉莹和樊锦诗那样活在毕生热爱的事业里,淡看世俗的得失;用行动,让时间更有深度,就像黄文秀、黄大年那样在有限的时光里,活出最有意义的人生!见其行,要踏实走好人生之路;笃其行,坚定信仰,不惧困难与挫折,努力绘就人生理想蓝图!
第 16 页 共 19 页
《悬崖之上》中说:“你们的名字无人知晓,你们的功勋永世长存!”《觉醒年代》中亦有:“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中国从过去的一贫二白中走来,是先辈们付出了青春和热血,才造就的这繁华盛世,我们生在其中,要勇挑重担,修身为弓,矫思为矢,立义为的,擘画理想蓝图,照亮逐梦前程!
泱泱中华,万古江河。如日之升,如月之恒,我何其幸生于你怀!我的中华,我来了!
11 绽放理想之花
肖丁丁
汉代扬雄把修养作为弓,把思想作为箭,把“义”作为箭靶子。然后他让我们射吧,射吧。当箭中靶心的那一刻,理想的花朵也就随之绽放开来。扬雄交给后人的箭依旧在发射,依旧穿过时空向我们飞来。作为青年人,我们当接过扬雄的箭,让理想之花绽放开来。
理想之花是青年人的灵魂和信念绽放的花朵。那绽放的花蕾上,写着青年人的追寻。理想之花,站立成青年人的信仰和座右铭。
理想之花自绽放起,在它的皮肤上,留下了太阳期待的眼神。关注的眼神不断叠加在枝叶和花苞上。那重量,纵然是生活的杆秤也不能精准称量。那重量,足以让枝条压得微微喘气。稍一倾听,便可听到亲情在花的耳边低声呼唤。稍一倾听,便可听到友情在花的耳边祝福。理想之花的绽放,更是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渴望。每一朵花都有着一个不甘平庸的花魂。每一个花魂都有着对生活最澎湃的表达方式。每一个花魂,它都记住了它的使命——绽放,绽放,绽放。如此,才会让生命的火把把日子点燃,照亮前行的路。若不绽放,必将辜负灿烂的春天,辜负生活的守望,辜负土地母亲的哺育。
绽放,绽放,那就让理想之花绽放吧。
第 17 页 共 19 页
让精神的土壤肥沃起来。不要贫瘠,不要干枯。贫瘠会限制理想之花绽放的光芒,干枯会让理想之花夭折。而肥沃的土壤。才是理想之花健康的保证。在这里,拒绝甲醛,拒绝二氧化硫,拒绝农药,拒绝尾气。在这里,呼唤原生态,呼唤有机,呼唤绿色,呼唤诗意。让理想之花,在爱意中成长,也会在绽放中回馈爱意;在感动中成长,也会在绽放中回馈感恩。让理想之花知晓给予的伟大,也让理想之花懂得奉献的崇高。
让信念的腰杆挺立起来。让理想之花在凄风苦雨面前不低头,不退却;在雷霆的怒吼面前不颤栗,不唯唯诺诺。在漫漫黑夜里,依旧心向光明。在寒冬的时节里,依旧咬紧牙关。愿意跟自己说出,挺住,挺住。里尔克说得对,挺住就意味着一切。在任何困难面前,都不会忘记自己是从哪儿长出来的,也不会忘记自己的绽放是绽放给谁看的。能够一路前行,不被昏沉伸出手臂蒙住双眼。能够在歇息的时候,不忘拿出纸巾擦拭自己的初心。
放眼四周,为何有的花儿绽放得没有香气?为何有的花儿绽放得掉了颜色?为何有的花儿索性不绽放?
相信吧,青年人的理想之花,正绽放出青春的笑颜。花香中,已开启一场追寻。(下水文共计912字)
【名家点评】
感觉里不是在读一篇下水作文,而是在读一首充满激情的散文诗。那跳荡在字里行间的思想和情感,如一首美妙的乐曲回荡着、回荡着,让人情不自禁,激动不已。那绽放的理想之花,可谓色彩缤纷:这里有亲情的芬芳,有友情的抚慰,有爱情的温馨,有感恩的回馈……更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生命的旺盛,追求的执着,信念的坚定……而这一切都紧紧萦绕在“绽放理想之花”的主旋律中,显得笔意纵横,豪放洒脱而又浑然一体,绵密紧凑。肖老
第 18 页 共 19 页
师的文笔之优美,思维之敏捷,思想之深刻,内容之丰盈,构思之新颖,不得不让人击节赞叹。
草草写了几句,不知合适不合适。也许没有读出肖老师文章的旨意来,还望肖老师海涵!给您写这些文字,感觉里忐忑的很。
第 19 页 共 19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