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中的运算能力养成
作者:李丽东
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9年第29期
摘 要:运算能力是数学这门学科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能力,它贯穿了数学学科的始终。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用简便的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那么,小学这一时期作为学习运算能力的关键时期,数学教师要在教授他们运算技巧的同时帮助他们有效提升运算能力,进而促进数学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 数学运算能力 养成策略
数学运算能力所指的是学生根据数学法则和运算规律对于数学题进行准确无误地计算。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培养小学生的运算能力逐渐被提上了日程。数学教师需要根据和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来选择合适高效的方法来帮助他们提升数学运算能力。 一、运算能力在小学数学中的现状
教材是教师教授新课的教学工具,虽然对教师所要讲述的内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概括,但不是教师教学的唯一依据。教师改变传统的单一式教学思路,应加强自身的知识素质和教育知识学习,以及时应对探索新思路的挑战;教师在备课时应将教材所讲述内容全部理解,并在讲授新课时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平时在做题中,教师也应鼓励学生多进行新的思路的探索,而不是只依靠答案进行做题;教师在讲述题目时是也要加强引导,带领学生进行新思路的探索。[1]
具体来说,小学生们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以及持之以恒的训练,才能逐步培养起自己良好的运算能力,以及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数学教师也可凭借对学生们进行运算能力的训练来借此增强学生们的记忆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数学的分析能力。由此可以得知,运算能力并不仅仅是简单地进行计算,其强调的更是综合能力的训练。所以,在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小学的数学教师要担当起大仁,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更要加强对小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2] 二、培养小学生运算能力的措施 1.创设相关的教学情景
许多学科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都会采用情景模拟这一教学法,创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来辅助教学。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创设情景教学也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教师也经常会采用这种方式来增加教学的可实施性以及趣味性。“数学情境教学”是含有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情境,同时也是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
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一个购物的情景:请学生们来计算买3个笔记本以及5支笔所需要花费的金额。首先,学生们要明确解题的思路,先要把这两种物品的总价分别计算出来,然后在进行汇总;在这一过程中,小学生要时刻遵循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法则,这两个物品单个的总价计算不用在意先后顺序。学生们要列出正确的公式来进行计算解答,一个本子5元钱,一支笔2元钱,那么就可以得出如下公式3×5+5×2=总价。在实践中更好地运用运算公式,有助于小学生对运算法则和公式有着更加透彻的了解,明白运算的正确顺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逐渐提升他们的运算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2.让数学知识回归于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该学科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极其密切地关联,其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教师想要让小学生们更好的掌握和理解数学知识,就要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将其融入生活中去。这样会帮助他们更加轻松的学习数学,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
比如,教师为了让小學生有效地吸收多位数加减法这一知识点,就可让他们利用这一知识来将家里每个月的收支记录下来,并且进行明确的统计计算。这样的运算教学法,能够有效地使他们感受和体会到丰富的数学知识,并且能够有效地付诸实践应用。有助于高效地促进他们计算能力的提高。再如,在巩固“乘法的初步认识时”,设计如下题目:看一看哪些算式可以改成与加法有关的算式?
(1)5+5+5+5(2)5+5+5+4 (3)3+3+3+3+3+3(4)3+3+3+3+5
学生很顺利地将(1)(3)进行改写,而对(2)(4)进行改写则感到困难。但通过观察题目特点后,有的学生能将(2)改写成
5×3+4或5×4-1;将(4)改写成3×4+5或3×5+2。后者虽然是少数的甚至个别的,但这些学生表现出思维创新性并且善于练习。如果学生知识接受能力一般或较弱,习题练习满足小学生思维特点。
3.对小学生进行合理的训练
运算能力作为小学生重要的数学素养之一,很多数学教师并不能找到高效且合理的方法来帮助他们有效养成这一能力。因为运算教学强调的不仅仅是单纯的技能性训练以及能力的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成,其更强调运算技能的训练,由于这是运算能力形成中不可避免的一个步骤。数学教师在教授小学生们理解算理以及掌握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更要注重有效的训练,这也能够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在计算技能的训练中教师要掌握好习题的难度自己数量,尽量保持适度,而且要有层次分明,逐渐提升习题的难度,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培养起小学生们的运算能力,养成良好的运算技能。最重要的是,教师应把握好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性格特点,科学合理地进行组织训练。
还可以让学生们掌握基本的巧算方法。比如,在数学口算中经常会使用到的凑整法、凑十法、分解法,以及其他常见的一些口算方法。可以将100分解成25×4、20×5或者等等,1000可以分解成125×8自己250×4等等,他们可将这作为运算的跳板,这样可以大大地提高运算的效率以及准确性。再如:有这样一道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削一个苹果需要三分钟,小明、小红和小华三个人同时削一个苹果需要多长时间?这道题看起来十分简单,可是一些学生由于太过于粗心大意,忽视了“同时”这一关键词,而后给出了九分钟这一答案。这样是错的,学生们没有进行全面整体的考虑问题,然后导致了这一现象的发生。教师要使他们将这类的题记录下来,并且在日后的学习中时刻警醒自己,审题一定要全面,这样才会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结语
小学是一个人数学核心素养生成以及发展的重要时期,培养运算能力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小学生们的数学计算能力,更是有利于培养他们思维的发展。教师要注重小学生们这一能力的培养,进而来提升小学生整体的数学核心素养以及数学的学习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和小学生都要加强对于这一能力养成的重视。
[1]小学数学对于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途径研究.赵启聪.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4-04.
[2]把握核心,抓住关键——小学数学课堂对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王超峰.华夏教师.2019-03-2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