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气压强说课稿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大气压强》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来自****,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气压强》。

下面我先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大气压强是自然科学中的重要概念,在科学技术和生产生活中经常用到。本节共有三个段标:分别是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的测量和大气压强的应用。由于气体的特殊存在形式——看不见、摸不着,气体的压强也同样易被人们所忽视,教材中所示14.3-1所示的现象和实验,可以形象地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课程标准要求了解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教材通过图14.3-2所示的实验方法估测大气压强的值约有多大,再通过托里拆利实验,具体测出大气压强的数值。之后又简单介绍了大气压强的测量工具:水银气压计和金属盒气压计以及它们使用中的优缺点。最后通过介绍抽水机,强化从物理走向生活这一课程标准理念。

本节课的内容上承固体、液体压强,下启流体的压强,因此在本章中乃至力学部分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知道有大气压强;②知道大气压强的测量以及估测方法。

1

过程与方法目标:①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②探究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③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应用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精神;②认识大气压强的存在与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在确定目标的前提下,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①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②知道大气压强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难点:①设计多种方法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②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对于难点,通过形象直观的实验和多媒体演示来突破。

对于本节课,为了讲清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作简要评说。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基础学科,与人们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采取自学与指导,实验与讨论相结合的综合启发式教学。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但要注重知识的获得,更要注重获得知识的过程,所以应尽量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参与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

2

视学法的指导。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以及固体、液体的压强,这些都是本节认知的基础。在教学中按照“体验——思考——分析——探究——应用”的思路指导同学们逐一展开。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知道什么”,更要关注学生“怎样才能知道”。所以,学生能动手做的实验就应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学生不能做的,老师能演示的要给学生演示,并鼓励学生课下自己动手做实验,给学生亲近感和真实感,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包含的物理知识,培养学生们的观察思考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让同学们在做中学,思中学,论中学,练中学,使学生实现自主,合作,探究,从而实现课堂互动,让学生快乐学习,学会学习。

下面我就具体谈一谈我的教学流程。

1、复习引入。(用时5分钟左右)

(出示幻灯片)请同学们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演示)将矿泉水瓶装满水后把一个乒乓球放在瓶口,请同学们猜测瓶子倒过来后会发生什么现象?

(解说)我们生活在大气底层,其中,有许多看似意外却是真实的现象或故事在发生着:患有关节炎的人会在阴雨天(气压明显变化)感到疼痛;生活在高原处的人知道水加热到80℃左右就沸腾了等等,这些现象都与大气有关,下面就学习大气压强一节。

3

[在引入阶段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生活中与大气压有关的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2.怎样知道大气有压强?(用时8分钟左右)

[活动1] 通过演示实验思考下列问题:

(1) 在刚才的演示实验中,你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将两个半球内气体抽出一部分,再让一名同学往两侧拉,问他的感受怎样?

(3)[学生操作]“覆杯实验”:将玻璃杯装满水,用硬纸片盖紧倒过来或朝向各个方向,你又看到了什么?

[活动2] 师生分析实验:

(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及其原因。

(2)学生代表分别说明,不足部分由其他学生补充。

(3)教师小结:大气压确实存在。

4

(4)你还能列举哪些现象或事例说明大气压的存在呢?师生共同举例说明。

[活动3]回顾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或困难,你是怎样解决的?

学生汇报完后,教师作出说明。

[活动4] 问:大气压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说明。

[在这一部分中由实验设疑,引起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四个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互相讨论来认识大气压的存在和特点,并尽可能解决活动中碰到的问题]

3.怎样测量大气压?(用时12分钟左右)

[活动5]学生阅读自学:托里拆利实验,再观看课件演示。思考:

①水槽内水银面有什么变化? 玻璃管内水银面有什么变化?

②请你比较原来100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p与大气压p0的关系。(提示:管内水银面下降时,槽内水银面上升得克服p0)

5

③水银柱下降以后,水银面上方是什么样的环境?

④再比较后来76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p与大气压p0的关系。

⑤你能算出大气压的值吗?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小结并强调:1个标准大气压的值为1.013×105Pa

[活动6]学生阅读自学:气压计并了解其作用与各自的优缺点。

[活动7]学生讨论如何估测大气压。

(1) 器材:吸盘、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由学生交流讨论,再整理

(2) 器材: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由学生交流讨论,再整理

[这一部分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学习到一种间接测量大气压的方法,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欣赏自己的方法,学习他人的方法,来拓展自己的思维]

6

4.大气压的应用(用时5分钟左右)

[活动8] 学生讨论与教师指导:

(1)思考:大气压的大小与位置的高低有何关系?

分组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出正确结论。

(2)演示:一定质量的气体的大气压与其体积有何关系?

分组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出正确结论。

(3)课件演示: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教师总结说明。

[这一部分关注社会和生活,思考大气压怎样服务于人类,并形成对知识进行应用的意识]

5、巩固练习。(用时12分钟左右)

[在练习中,主观题与客观题相结合,进一步加深同学们对这一节课内容的理解,同时培养他们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当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的能力]

7

6.小结。(用时2分钟左右)

[说明:通过小结,把本节知识条理化,也是对本节内容的一个巩固]

7.课后作业。

[然后由作业再检验和提高]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各位专家,评委老师光临指导,谢谢。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