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纺织科技 总第194期 从汉服风貌观现代服装设计的民族文化传承与运用 王蕾 (中原工学院服装学院河南郑州450007) 摘要:汉服是汉民族一脉相承的传统服饰,是人类文明史上最璀璨的明珠,她以其高超的美学工艺屹立于世界服饰 艺术之巅。在当今这个全球化与本土化并存的时代, “民族性”与“个性化”等意识形态正愈演愈烈.汉服风貌被 越来越多的服装设计师演绎到自己的服装设计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一种象征,研究学习传统文化和汉服风 貌具有传承中华文明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汉服风貌服装设计民族文化传承运用 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传统文化。世界上越是经 (今江浙一带)传来的服装。在日本的奈良时代。也即 济发达的国家越是注重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这是经 中国的盛唐时期,日本曾派出大量遣唐使到中国学习中 济发展到一定的繁荣程度的必然,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 国的文化艺术、律令制度,这其中也包括衣冠制度。当 重要标志。汉服,以其高超的美学工艺屹立于世界服饰 时他们还模仿唐制颁布了“衣服令”。初期和服为唐服 艺术之巅,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和服装形制不仅为现 翻版,之后的盛装十二单的外套华服也被称为“唐衣” 代服装设计注入源源不断的灵感源泉,更能体现中华民 (李氏朝鲜礼服长上衣也称为唐衣,虽然两者已经有了 族独特的精神气质。 更多的民族特色)。和服虽由汉服发展而来,但经过漫 长的历史时期,已经发展出自己的民族特色。如男服的 1汉服风貌 裤子,江户时期之后女服腰带逐渐增宽到比较大的尺 度,腰带鼓节移到后背并发展出种种样式,也是区别和 1.1汉服的历史渊源 服与汉服的主要标志。和服衣料上的纹饰等往往也具有 汉服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饰之~。在未有 鲜明的日本民族特色。此外,朝鲜的朝服,越南的越 考古实物支持的年代之前,汉服最早的出现应该是殷商 服,在服饰上,尤其是宫廷礼服,皇帝、大臣的朝服, 时期。汉服作为一种独立服饰体系,在历史的传承与发 几乎就是中国汉族王朝宫廷礼服,皇帝、大臣朝服的翻 展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背景和民族风貌,明显区别于 版,据传,1898年驻云南府(今昆明)的法国领事方苏 我国其它民族服饰,及世界任何一个民族的传统服装。 牙睦(AugusteFrancois,1 857年8月2O日——1 935年7月4 汉服的理念来自于轩辕皇帝的‘垂衣裳而天下治’,从 日)所着龙袍的照片,被许多人误认为是古代皇帝的龙 周朝以后,汉服逐渐稳定成型,一直传续到明朝末年。 袍或者中国戏曲中的装束,实际上,方苏雅所着之服, 清兵入关后“剃发易服”,文明被生生折断,传承几千 乃是越南皇帝的朝服,从造型看,和明代宗藩、大臣的 年的汉服在现实生活中不见踪影。作为一个大的服饰体 朝服一般无二。 系,对汉服的界定标准不能仅以表象和简单的制式来划 1.2汉服的表现形态 分,而应以其主导风格为准。可以用以下文字进行表 汉服具备独特的形式,其基本特征是交领、右衽、 述: “上溯炎黄,下至宋明,以汉族(先秦时则为华夏 系带、宽袖,又以盘领、直领等为其有益补充。汉服基 族)人民所穿着的服饰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演变而 本款式大约只有九类,但由于领口、袖型、束腰、裁剪 成的一种明显具有独特风格的一系列服饰的集合。” 方式等不同变化演绎出几百种款式,使汉服显得非常丰 汉服对周边国家的服装影响也极其深远。和服,在 富。从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 日本称为“着物”或者“吴服”,意为从中国的吴地 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襦裙” ・ 0l ・ 总第194期 从汉服风貌观现代服装设计的民族文化传承与运用 制(襦,即短衣)、 “通裁”制(长衫、外披)等类 所以也可以称为汉服。型。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 服,深衣为士人官员的常服,百姓的礼服;袍衫为百官 2汉服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日本和服的背后潜在的精神,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受 及士人常服。襦裙则为妇女喜爱的穿着。普通劳动人民 一般上身着短衣,下穿长裤。 汉服给人的直观感觉是宽袍大袖,其中袖子的宽窄 到了儒家哲学的影响。其中的缠绕,披挂都是借鉴了中 长短就很有讲究。汉服袖子一般都比手臂长,最常见的 国汉唐时期的深衣和披帛。汉朝的深衣,上襦下裙,腰 深衣规定要回挽至肘。而袖径最宽的竟达四尺,垂下手 身裹的很紧,另缀一把绸带系扎。或系扎于要问。或束 I上襦斜领、窄袖、长仅及腰问。上窄下宽。不 几乎及地。这种设计相对人体而言,显然是过大了,如 在臀部,果将其平展放置,显得平凡无奇,但是当着装者屈臂 饰边缘,裙腰两端缝有缉条,以便系结。我国的朝鲜族 时,这种大袖就会形成优美的流线,或于人的举手投足 服饰就很好的运用了汉服上窄下宽的特点。妇女的下裳 之间,或于临风屹立之时,不停的运动变化。电影《英 还有两裤,这为以后的裤子的出现奠定了基础。雄》里面飞雪以衣袖击落无数箭羽的镜头,长袖跌宕飘 汉服元素时尚装,简称“汉式时装”。这类服装. 逸,如幻如舞。展现了极具冲击力的的艺术美感。衣与 可以看作汉民族服装文化元素与当今主流西式服饰体系 裳的设计剪裁也是同样道理,用料都远大于覆盖人体的 相融合的时尚服饰,属于“泛汉服”的范畴。这类时装 最小需要。但一旦穿起来。便会依着人的身体结构,形 设计灵活自由 在服饰文化上可集古今元素于一体、融 成曼妙灵动的流线,使人的活动游刃有余之外,也显示 中西风格于一炉,可以充分展示当代服饰设计师们的服 出轩敞自然之美。 饰文化素养和艺术设计才华;对消费者而言。汉式时装 汉服这种行云流水般的设计理念与华夏文明的演 在某种程度上带有对传统民族服饰文化的固守和追忆。 化是分不开的。古汉族生产力发展水平在很长时间内处 随着传统民族文化的复兴,这类服饰必将拥有很大的市 于世界领先地位,使汉族早期服饰工艺远远领先于周边 场,从民族服饰文化保护方面看,汉式时装亦可为传 民族,诸如纺织、印染、刺绣、裁剪等工艺技术的发 统规范汉服、现代发展汉服提供必要的社会服饰文化认 展,都给汉服带来发展的动力。在中国的某些朝代,这 同基础。当然, “汉服元素时尚装”严格说来已不能称 些技术的发展将汉服工艺推向一个又一个高峰,至今仍 为汉服,而是一种多少带有点“汉风”的现代装。是一 令世人叹为观止。例如高超的纺织技术在汉朝造就了素 种“泛汉服”。汉式时装虽然不是正规的“汉服”,但 丝蝉衣。重49g,虽轻薄但十分柔韧,足以满足日常使 在民族服饰文化的社会心理认同、心理过渡方面将产生 用的需要;而到了唐朝更出现了仅重25g的汉服,将数 非常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消除因汉服断代而客观存在的 十层丝绸套在身上,依然可以看到肌肤上的痣;造纸技 历史心理隔阂。术的发展使汉族一度出现纸衣等。 在近几年国内外的时尚秀场上,不乏具有汉服元素 的高级定制时装,例如,誓要成为中国第一奢侈品品牌 1.3唐装・旗袍不一于汉服 GER),在2006年制作的第一件高级 清朝的服饰,向前追溯,来源于满族的服饰。向后 的东北虎(NE?TI凤衣”就是一件典型的具有汉服元 观察。也非汉服传统。所以虽然是汉人所穿。但不符合 定制中式婚礼服——”汉族传统服饰的“传统性”要素,所以不能划入汉服范 素的礼服,在它的款式上运用了汉服中的“上衣下 畴:而今天汉人所穿的服装,其源流主要是来自西方。 裳”,肩部设计源自皇后、贵妃的“霞帔”,图案也用 “唐装”马褂、旗袍等主要(要分清主次)源流来自满族 刺绣作出的具有汉族服装特色的凤凰图腾。而这件。凤 的传统服装,所以不能称为汉族的“传统服装”。 以 衣”最终以十六万六千六百六十六元的高价拍出。. 此界定下,中国古代,除了清装外。只要是明末以前的 NE?TIGER创始人张志峰也是对汉服元素情有独钟。在 汉人所穿的服装。不论样式、地域、融合、分化、发 他设计的高级华服中,几乎每一件都含有汉服元素。另 展,都可称为汉服,而现代古戏装,除清戏装以外,虽 一中国著名设计师梁子,也设计过很多具有汉服元素的 然与古代有所区别,但也是依照传统风格合理改制而来, ・ 02 ・ 服装,在他的“天意”系 ̄,JaE装中,运用到了腰封,对 从汉服风貌观现代服装设计的民族文化传承与运用 总 ̄;194期 襟的领口以及汉风味道浓重的缘边等。郭培也是一名善 于运用汉服元素的设计师,她为昆曲《怜香伴》设计的百 余套戏服华丽至极,其款式都是改良后的汉服,在保留了 民族传统要继续发扬。就要拂去尘封的感觉,才会体现 新的国际时尚内涵。中国汉族服饰一直没有真正的时尚 化,大众化,正是因为其过于礼服化了。加之民族色彩 汉服基本神韵与风貌的同时。在面料的二次设计上,裁 过于浓厚。使其不能真正成为大众化的现代服装。在与 减方式上又融入西式手法,合体与飘逸具存,而她为08 奥运会的礼仪小姐设计的#rLN也是带有很多中国汉族服 世界文化增强交流的同时。中国的服装设计师更应该借 鉴日本服装设计中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借鉴,转化创新 装元素的。 汉服元素服装不仅牵动了中国设计师与生俱来的心 结,也成为许多国外设计大师新作中的主角,2009年12 月3日, “时尚大帝”卡尔,拉格菲尔德(Ka r I Lagerfeld)带来了他的“巴黎一上海”高级手工坊系列 发布会。这次服装秀将中国元素作为创作灵感加入到系列 设计中,其中汉服的影子无处不在。经典的斜纹软呢套 装搭配中式凤仙领和斜开襟,另有外型像蓑衣的垫肩套 装和斗笠.经Lemarie羽毛工坊以黑色羽毛奢华诠释。 惊艳全场。 3结语 现今人们戴帽穿衣已不仅是为了御寒遮羞,更多的 是为了美化身体,享受高级的文化生活。中国是一个衣 冠王国。有五千年的服饰文化史。汉代时,中国的丝绸 锦衣远销罗马帝国,成为罗马贵妇最珍贵华美的#LN。 唐代时,中国的衣冠服饰领先世界,为全世界所倾羡。 并影响到了周边国家,如日本、朝鲜、越南等东南亚诸 国。如今日本的和服,朝鲜族妇女所穿窄袖、短衫从敦 煌壁画中的唐代女供养人的服饰中都能找到相似之处。 作为文明古国的中国,拥有自己庞大而又兼容并蓄 的历史文化体系,却恰恰在近年来的全球化浪潮中几乎 迷失自己的方向,从而在文化的传承上出现某种“中 断”。这种“中断”除了面对传统文化继承本身的中 断。更多的是对文化的“反射”所表现出来的无措。汉 服。虽发源于华夏,但其生命的延续和发扬却在日本和 韩国,我们对汉服的态度如同对一切传统文化一样,存 在一种矛盾的情绪,一方面其代表国人成为华夏子孙的 骄傲与文明的象征;另一方面却将其或生硬照搬或供上 神坛。并未真正走下神坛,与我们的生活交融,反而是 在演变成为异国服装后。被日本和韩国视为财富,发扬 下去。作为一个华夏文明的继承者,是需要深深思考和 反省的。 的能力与勇气。就大环境而言,我们还要更加尊重、保 留并发扬文化传统.不能无方向感的去追求所谓现代 感;作为个体的设计师更应注重对自己文化修养及底蕴 的积累。以便在文化传承中进行自我演绎,利于吸收形 成中国特质的设计风格。创造出我国的设计精品。 参考文献 [1]刘岳屏.服装展示空间设计初探[L)].广东建筑装饰. 2007。(04) [2]李洪琴.民族民间服饰的现代设计方向[L)].安徽文学 (下半月),2006.(09) [3]梁字。李曼.法国天才的时装设计师——伊夫?圣?洛 朗[J].世界博览。1985。(05) [4]陈沛照,王希辉.花蓝瑶服饰文化内涵阐释[L】].承德 民族师专学报。2006。(02) [5]孙云.浅析中国民族服饰文化与现代服装设计相结合 的意义途径[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O6) [6]朱剑波.朝鲜族传统服饰特征及其民俗探源[L)].东北 电力大学学报。2006,(05) [7]尹笑.飘如游云矫若惊龙中国古代服装之美[L】].东 方艺术。2006,(02) [8]林朝阳.中国古代服色的审美意识[J].东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5。(03) [9]蒋孝锋,刘国联,蒋琳.中、日、韩三国人对于民族服 装的态度与选择要素的比较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版),2006;(O3) [1 O]高秀明.服装展示与服装艺术[J].东华大学学报(自 然科学版),2000,(01) [11]赖声川.赖声川的创意学[M].中信出版社, 2006, ]3-25 ・ 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