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初中美术欣赏教学

2021-03-08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浅谈初中美术欣赏教学

在美术欣赏活动中,人们欣赏艺术作品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美术欣赏活动中,引是一种特有的精神活动。是欣赏客体与主体发生的一种审美关系。一方面,是作品本身塑造的艺术形象,把观赏者带到一个特定的、具体的艺术境界,激发起他们这样或者那样的思想感情波涛:另一方面,欣赏者有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生活经验,来理解或者解释作品中的形象,有时甚至以自己的经验和认识去丰富和补充作品里的艺术形象的内涵。在教学中,通过大量的审美感知和体验的交互活动,逐渐使学生的评价标准与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想吻合,以达到欣

赏教学的目的。本文就此对初中美术欣赏教学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美术欣赏教学的作用

1、美术欣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强学生各方面知识的积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无论一个人的知识再渊博学长,也不会体验和观察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学无止境,艺海无涯”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借助古今中外的许多优秀美术作品,使学生形象地接触到他们个人不能涉及的广阔领域。所以,通过对古今中外美术作品的欣赏,可以帮助学生周游世界,漫步历史,扩大知识领域。

2、美术欣赏教学可以陶冶人的思想感情,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学生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而提高认识受到教育的过程,表现为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折中“潜移默化”的过程,就是对学生的思想情操的陶冶过程,而这种陶冶思想情感的过程,其本身就是提高精神境界的过程。

美术欣赏教学是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和导学生分析美术作品造型元素的处理、组织方面的运用,从中窥探美术的原则,从而提高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这种能力的积累,就是学生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就是这个道理。

二、美术欣赏教学的特征

在美术欣赏教学法中,许多教师有这样的体会,欣赏教学难于艺术实践教学,而现代作品欣赏则更难。这也许是因为在欣赏传统的再现性作品时,有历史背景和作品内容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学生感觉到通俗易懂,乐于接受,符合了学生追求现实意识的需求,故而造成一种良好的效果和课堂秩序。而现代表现性作品欣赏的着眼点不能直接为日常意识所接受,学生一时无法超出现实经验和欣赏习惯的限制,因而使学者发生了困难。对“有以为的形式”的感知和体验并不是日常意识和习惯所能及的。审美意识的形成需要有个学习的过程。这并不具有较强审美意识的人,往往能欣赏前者而不能欣赏后者。例如,在第4册美术欣赏教学法中,前半部分古典主义画风的作品,学生似乎能顺利欣赏这类写实作品。而后半部分凡高、毕加索的作品时,学生提出疑问:“这个画好在哪里”,“这些画的是什么?”

造成这种情况是多方面的,也许是教师未阐明个艺术流派的产生的原因,绘画的特点等。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观者评价标准尚未建立在审美价值的基础上,当面对新的审美对象时,起评价标准失去了有效性。

欣赏教学具有三个主要功能——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和审判功能。对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有着积极的作用。离开了审判功能,专注与认识和教育功能是否符合欣赏教学的要求?假如,我们从伦勃朗画派作品中感知到铜盔的金属质感,能否成为帮助学生认识,某种物理属性的辅助教材,一幅画描述的是某些伦理道德、社会思想和时代精神的内容,能否作为一种传达思想观念的工具去完成德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回答是肯定的。我们教学最终都是一种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健康美好的趣味,但通过艺术形式的直接感行和审美体验是欣赏教学的主要特征。

三、绘画欣赏中的评价

在绘画欣赏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存在着知识和经验的差异,这些都会影响着学生的审美判断和评价。故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修养和丰富的知识,理解作品形式和内容,以宽容的态度容纳学生的感受和评价,启发引导学生以审美意识去感知作品。

在教学中,教师应把自己的判断从推测的语言去引导学生的感知与评价。如利用“我感觉到……”和“我认为这件作品……”等非定性语气。使学生觉得教师的评价也不是权威的或者终极的。于是学生酒会进行自我分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因素。

再现性内容处于显处,而表现性内容处于隐处。如列宾的成名之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通过优美的俄罗斯来衬托出备受苦难的纤夫,以表明艺术家鲜明的政治立场。画中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相容,体现了劳动人民中间蕴藏着一股潜在的力量,而在表现性绘画中,表现内容处于显处,再现性内容则相反。然而,另一种表现性内容通过相象也时常从画面中迸发出来。如“井”字形直线像街道,大小色块像建筑物等。由于绘画具有多重性内容,在教学中必须分清它们的主次关系,使我们的感知和评价有的放矢。

教师对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应该是一种建设性的,而不是指令性的。任何作品都是某一时代和社会文化心里结构的反映,作品审美价值的各种显现都具有局限性,或侧重与技法或侧重与观念,或侧重于唯美性,或侧重与文学性等等。只有用历史的辩证唯物的态度,才能教全面而客观地欣赏作品,一味迷信和排斥都不能提示多种现象的背后审美价值。整个美术欣赏教学过程就在于使学生成长为具有审美能力的高手。

总之,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活动,教学的开展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提出具体教学目标的侧重点。尽管教学活动的各阶段和各层次都有不同的目的和要求,但都必须围绕着以提高学生的感知水平和能力为宗旨。对实际作品多维和有效的评价,是达到这一宗旨的唯一途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