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闻写作中记者感性和理性的把握

2023-09-26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第6卷第8期 新闻研究导刊 Vo1.6 N0.8 2015年4月 Journal of News Research April 2015 新闻写作中记者感性和理性的把握 杨凯虹 (大庆油田报社,黑龙江大庆 163000) 摘要:伴随我国经济的繁荣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体行业也迎来了蓬勃的发展时期,其行业中各媒体 之间的市场竞争态势也愈发的激烈起来。在媒体竞争中,新闻记者撰写稿件水平的高低是决定其市场竞争力的一 项重要因素,而新闻记者写作水平的高低,受到其思维模式的影响。并且,记者的思维模式还直接决定着该记者是 否可以将真实发生的新闻事件事实清晰地表达出来。但是,在实际的_T-作中,由于记者在写作时会受到很多因素 的限制,这就使得其逻辑思维水平受到了一定的约束,无法很好地体现新闻事实,从而导致其写出稿件的水平和质 量都受到了影响。本文以新闻记者为研究点,就其在写作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把握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闻写作;记者;感性和理性;把握 中图分类号:G2l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5)08—0095—01 一、引言 对新闻的标题语言进行拟定时,一定要进行多种组合,从全局 在现代社会,伴随科学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的 考虑新闻稿件内容,选择最佳搭配方案;在对稿件中的段落进 传播途径也随之增加,人们获取新闻内容的方式也愈发的 行构建时,一定要衔接好段与段之间的内容和含义。在此, 多样化和快速化。在此种发展背景下,媒体间的市场竞争 记者一定要利用理性的思维模式,对新闻事件进行有效地 也逐渐加剧,所以,各媒体为了可以有效提高自身的核心竞 分析,并且还要将理性的思维融人其中,引发社会大众对此 争力,便陆续地将发展的目光放在了民生新闻上。由于民 事件的共鸣,从而有效地发挥媒介的舆论引导作用。此外, 生新闻包含的内容比较多样化,并且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十 记者要想提高自己在提炼和选择新闻主题内容方面的能 分贴近,如果记者能够写出具有较高质量和水平的新闻稿 力,那就一定要勤奋学习,使自己掌握的知识能够同时代的 件,并且利用媒体的手段对社会舆论进行引导和监督,便可 发展情况相符合,进而撰写出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新闻稿件。 以有效地净化社会的风气。但是,由于目前大部分的记者 (二)采访写作中切忌出现“懒惰”情况 在新闻写作时只看重数量而不关注质量,使得此类型的新 有时在新闻采访中的“懒惰”也会导致感性思维与理 闻稿件不仅无法有效地发挥出其重要作用,其中的内容还 性思维的混乱,在实际的新闻采访与写作的过程中,“懒” 受到了民众的质疑,导致媒介传播手段的公信力下降。面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记者无法找出该新闻事件中的 对此种情况,记者要充分地把握好对理性和感性的认识,进 疑点。二是即使新闻记者找到了事件中的疑点,但是由于 而可以有效地发挥出新闻的魅力。 想要快速地完成任务,在时间调查时不细致,进而无法从中 二、记者撰写稿件时出现的问题 发现事情的真相。对于第一种情况,主要因为当今社会, (一)语言搭配混乱,没有逻辑性 我国的新闻记者对于我党的方针政策缺乏有效的学习和了 所谓的新闻语言,是当今社会新闻记者利用媒体向受 解,使得其在面对一些时政类新闻时往往由于无法有效地 众传播信息的一个重要的载体。由于信息的受众比较广 理解实际情况的原因,而难以找出其中存在疑点,导致其在 泛,所以,新闻记者在利用新闻语言对新闻事件进行有效的 撰写稿件时无法有效地把握感性与理性两种逻辑思维的转 表达时,一定要保证其语言的表述和表达都要具备极高的 换模式,对于新闻事件,无法进行全面且细致的思考判断。 适应性。与此同时,在保证能够被广大受众接受的前提下, 对于第二种情况,主要是因为目前在我国新闻媒体行业的 还需要保证撰写的新闻稿件的严谨性,切忌主观臆想观念 内部管理和薪酬体系中,每一个记者都具有十分繁重的发 的出现,通过朴素、平时的语言来表现新闻语言的美感。 l 稿任务工作任务量的增加,使得其中的部分新闻记者为了 (二)在进行事实表述时,缺乏逻辑性 能够快速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在写一些疑点较重且复杂的新 在实际的新闻写作过程中,部分新闻记者为了让自己 闻事件时,由于并没有进行细致认真的思考,对于事实的真 撰写的稿件能够引起受众的注意,便将一些还没有被核实 相并没有深究,宁愿发一些肤浅粗糙的稿子应付了事。 的信息进行夸大式的渲染,希望可以提高该新闻事件的社 但是,伴随现代社会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在实际的舆论督 会关注度,这类事件极容易在民生新闻中出现。例如,我国 导过程中,大部分的新闻类事件其包含的内容要素比较多、 某城市报中有这样一篇文章:《女大学生被其网友骗到了清 牵涉的范围也比较广、其中涉及的一些重要的任务数量也 源山强奸》在这篇新闻报道中,记者在稿件中出现了不负 比较多,在此种情况下,就需要新闻记者在报道时,不仅需 责任的表述:“此事件发生后,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向朋友假 要调查清楚整个事件的因由,还需要从一些相互间由牵扯 惺惺地表示,自己已经喜欢当事人很长时问,以后一定会对 的多个事实实践中找到事实间的有效联系,从而还新闻事 当事人负责的。”_2 此新闻事件中,记者只是依据嫌疑人的 件的真实面目。如果新闻记者在对此类事件报道时,还是 部分供述进行信息的表达,那么记者又是根据什么证据判 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就会使得事情的真相被掩埋。因此,记 断出嫌疑人是“假惺惺”呢?此种报道就属于记者的主观 者只有克服懒的弊病,才能够真实全面地对新闻事件进行 臆想,并没有在稿件的撰写中控制自己的感性思维,任由记 客观的评价,进而有效地发挥舆论方面的督导作用。 者的主观想法左右稿件,这样报道出的新闻事实就有可能 是虚假的,甚至是想象的。 参考文献: . 三、记者有效把握感性与理性思维的方法 [1]苏亚拉图.新闻写作中记者逻辑思维的构建[J].科技 (一)提高自身新闻修养,对新闻事件勤加思考 传播,2015(01):64—65. 首先,记者撰写的新闻稿件的质量与水平,是受该记者 [2]黎明洁.叙述学视角下的新闻写作改革研究[D].复旦 新闻素养高低决定的。如果记者本身没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水 大学,2004. 平和素养,那么就需要在此方面勤加学习和思考。从社会发 [3]石拓.记者主客体角色特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0. 展的实践情况来看,受众对一件新闻事件进行全面的关注之 [4]侯晓辉.试析大众传播过程中记者的主体性与客体性 前,首先看到的必然会是报道该事件的新闻标题,所以记者在 [D].广西大学,200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