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打造农业产业园区 发展高效特色农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区 乌海市市长 白向群 根据自治区总体部署,乌海市按照中央建 拢”的发展思路。根据这一思路,2006年8月 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二十字”目标和自治区推进 完成了全市新农区建设规划。在规划中将农业 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有关要求,紧密结合自身 区域规划为高效农业园区、中心村和专业村三 农业发展的特点,在社会主义新农区建设中进 种新农区建设模式,编制了葡萄、蔬菜和乳肉三 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乌海市农业比重较小, 个产业的总体发展规划和布局调整意见。按照 2006年农业总产值仅占全市生产总值的2%, 总规原则,我们将全市现有分散的63个行政村 全市农业人口共5万人,占全市人口的10%, 整合为6个高效农业园区、10个中心村和3个 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不足3万人。根据这一 社区。今后新农区建设资金重点投向规划区 实际,我市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2004年7 域,加强规划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撤销规划区 月在全国地级城市中率先实施了城乡一体化改 外的行政村,使农业人口有序集中。目前,海勃 革,将全市农民全部转为城市居民户口,将农村 湾区高效农业园区已初具规模,农区水电路等 变为农区。在新农区建设中我市按照“富裕、集 配套设施完备,共建成“四位一体”的生态家园 中、转移、减少”的思路,全力建设高效农业产业 温室540栋,1000多名农区居民已经入住生 园区,促进农业向园区集中,发展高效现代农 产。结合高效农业园区建设,我们积极进行扶 业,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实现了农业增效、农 贫移民、生态移民和城市建设移民,首先把受环 民增收的目标,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地区实际的 境影响生态状况不好、不具备发展农业生产地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 区的农区居民转移到农业园区中来。其次,在 一、规划建设高效农业园区.使农业人口有 城市改造中将部分有条件就业的城郊农民迁到 序集中。 经济适用住房,其余的农民搬迁到农业园区来, 发展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 这样既保证了他们不会失去土地,继续从事农 务。乌海市土地面积较小,全市仅1754平方公 业生产,又有效提高了农区居民的生活水平。 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土地的制约因 我们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力争实现全市农业 素越来越显现出来。从推进城市化、发展高效 人口户均拥有1亩日光温室,实现农业人口全 农业、集中农业人口、提高农民收入的角度出 部进园区或中心村。 发,乌海市确定了“农业进高效农业园区、工业 二、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大幅度增加农 进工业园区、人口向建成区集中,城市向黄河靠 区居民收入。 34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富裕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要 求。从这一要求出发,我们积极引导农区居民 种植反季节瓜果蔬菜,帮助他们掌握增收致富 的本领。近几年市区财政都专门安排资金,组 年集中培-OIl 3000多人,三年共有l万多名农区 居民接受了培训,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生产技 术水平。同时我们积极组织地区企业到农区召 开用工洽谈会,为农区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创 织农民到山东寿光、北京城郊等地学习先进的 种植技术,拓宽视野,了解最新的高效农业发展 方向。推行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要求农业科 造条件。我们还通过对口帮扶、提供信息服务 等方式,引导农区居民解放思想,从单纯的依靠 农业向主动融人市场经济转变。今年开始全市 技人员和农民结对子,帮助农民引进农业新品 种,掌握科学种植技术,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政 府积极支持高效特色农业的发展,农民每建一 亩目光温室,市、区、镇三级财政补贴4000— 6000元,新植一亩葡萄补贴400--600元。市 委、市政府决定从2007年开始,每年拨付不少 于1000万元资金用于新农区建设。目前,我市 日光温室生产的高档蔬菜、西瓜、甜瓜等已经形 成了地区特色和无公害品牌,产品供不应求。 按目前市场价格计算,种植一亩温室大棚的年 收入在3万元左右,如果户均拥有一亩,就可实 现人均收入过万元。海勃湾区高效园区内的居 民通过大力发展高效农业,人均收入已经由迁 移前的不足2000元提高到12000元以上。 2006年,全市农区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640 元,增长21.7%,位居自治区前列。前不久,在 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期间,曾庆红副主 席率中央代表团到园区视察时,对我市这种发 展农业的新模式给予了很高评价。 三、积极对农区居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减 少农业人口,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二、三 产业转移。 目前,我国农业人口过剩,转移农业人口、 减少农民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 新农区建设中,我们加强了对农民的技能培训, 有计划地组织引导有一定劳动技能的农民到城 市二、三产业就业,减少农业人口。近三年,每 实施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区建设对口帮扶工 程,全市139个市级单位、207个区级单位结对 帮扶63个行政村,重点在智力、财力、人力等方 面对农区进行帮扶。去年,市、区财政出资,为 全市具备上网条件的高效农业园区、中心村和 农业龙头企业配备了电脑,建立健全了农区信 息网络体系,在发布科技、致富等实用信息的同 时,重点发布城市用工信息,帮助农区居民到城 市就业。我市还科学利用农民迁出的空地积极 发展二、三产业,为农村劳动力创造就业机会。 如在海勃湾区和乌达区的沿黄河地区发展黄河 旅游项目;引导高效农业园区居民发展绿色餐 饮及农业采摘旅游项目,提高收入水平。目前, 全市已经有1万多名农区居民在城市有了较为 稳定的职业和收入来源。我们的目标是,在“十 一五”期间,有2万左右的农业人口进入农业园 区或中心村;2万左右的农业劳动力转向城市 二、三产业,达到每个农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在城 市就业,实现减少农业人口,推进城市化,实现 城乡共同富裕的目标。 四、发展农区社会事业,完善农区社会保障 体系。建设城乡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区。 发展农区社会事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 容。在高效农业园区和中心村的规划建设中, 我们坚持高标准、高起点、人性化,合理摆布农 业生产区、农业社区和龙头企业,使园区布局合 理,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环境优美。2006年, 3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我市投入1亿多元重点建设高效农业园区。园 区里不仅按照城市化建设的要求高标准配套了 在实行农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合作医疗制度 的同时,我们正在高效园区居民中逐步推行养 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真正使农区居民病有 所医,老有所养,和城市居民一起享受改革发展 的成果,在社会主义新农区建设中实现城乡统 筹发展、和谐发展。 水、电、路、供热、通讯等基础设施,而且规划建 设了幼儿园、医院、公交站点、商贸物流中心、社 区文体活动中心等公益服务设施,使园区居民 充分享受现代农业社区的文明气息。为改善园 区居民的生活条件,我们统一规划建设住房、温 经近几年的工作,我市新农区建设有了一 室一体的生产生活设施,形成种养结合的农业 生态循环系统。每个农户都建有沼气池,用家 畜、家禽的粪便入池发酵,沼气用于家庭煮饭、 取暖,沼液、沼渣直接用于温室作物的肥料,既 保证了绿色种植,又实现了环保生活。 为切实提高农区居民生活质量,我市不断 完善农区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2005年起,我 市在农区学校实行了扩大的“四免一补”政策, 2007年,纳入免费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范 围扩大到全市义务教育阶段的全部学生,受益 中小学生共计5万多名。在2004年城乡一体 化改革的基础上,我市进一步完善了农区合作 医疗制度,扩大了低保覆盖面。目前,农区合作 医疗参合人数已达36563人,占全市农区总人 口的78.6%,2006年补助费用153.45万元。 纳入低保范围的农区居民有1683户、3338人。 个良好的开局,社会主义新农区建设的观念已 经深入人心。今后,我市将在自治区党委、政府 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借鉴兄弟盟市新农村、 新牧区建设的好经验、好作法,进一步巩固已经 取得的工作成果,争取在社会主义新农区建设 中取得更大的成绩。具体目标是:到2010年, 第一产业增加值比“十五”期末翻一番;农区居 民人均收入达到15000元;全面完成村庄整治 任务;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农区生产生活设施和 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具有乌海特色的社会 主义新农区。再用3年时间,到2013年,进一 步巩固和扩大新农区建设成果,农区各项社会 事业全面发展,农业产业化程度明显提高,农区 居民生活方式、思维观念明显转变,农区基层管 理民主化程度明显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 设走在自治区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