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失常发挥的名人事例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失常发挥的名人事例

江西省有个吉泰盆地,吉泰盆地的边缘,有个永丰县,就是我的家乡。永丰县是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永丰县是欧阳修的故乡,在历史上出了董德元、曾棨、罗伦、刘绎四位状元。永丰县是一个建县历史只有966年县城,状元数量却超过了江西的大部分地级市,比省会南昌市还多一个状元。

永丰县的四位状元里面,曾棨的典故比较励志。今天的故事,就重点说一说曾棨。曾棨的“棨”字,念“起”。曾棨是明朝吉安府永丰县人,他的老家在现在的永丰县佐龙乡龙潭曾家村。

曾棨是个出身微寒的孩子,他自幼跟随伯父学习文化,因为文采出众,成了远近闻名的才子。不少富贵人家听说曾棨的才名,聘请曾棨当家教。曾棨从15岁开始,就一边读书,一边当家教补贴家用。

曾棨20岁的时候,考取了秀才功名。吉水县桑园村的富户周家,礼聘曾棨去执教。曾棨为糊口计,应聘去周家授课。曾棨的两个学生,是一对亲兄弟,哥哥叫周述,弟弟叫周孟简。

曾棨在吉水桑园村当了7年家教,把两个学生周述、周孟简,教成才华横溢的才子。学而优则仕,是古代读书人的理想。曾棨和周述、周孟简,为了读书人的理想,踏上了去省城的旅途。

按照礼制,秀才们要去省城参加科举。如果金榜题名就是举人,就有进京参加进士考试的资格。曾棨和两个学生去省城参加考试,结果被命运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明朝建文元年,也就是公元1399年。省城南昌放榜日,曾棨发现两个学生周述、周孟简金榜题名,考取了举人功名。曾棨身为老师,却发挥失常,成了落第秀才。

曾棨回到吉安府之后,无颜再教周述、周孟简,只好向周家请辞。周母深明大义,劝解曾棨说:“先生才华横溢,下科必然高中。到时候,还要请先生带我的两个儿子进京赶考呢。”

在周母的殷切挽留之下,曾棨继续留在吉水。曾棨一边教周家兄弟读书,一边苦学准备应对下科考试。

古代的科举,有一个好处,就是给读书人复读再考的机会。读书人一次考不好,回家复读,下次还可以报名参考。只要读书人愿意,就可以从少年蒙童,一直考到两鬓斑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