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思考
语文新课标的实施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和终生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阅读教学占用小学语文教学时间最多,深化语文教学改革,阅读教学是最好的突破口。笔者经多年的教学探索,形成了与新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相一致的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模式。实验证明,采用该教学模式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不但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品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还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升,推动了整个语文教学改革现代化的进程。
关健词:新课标 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探究
新《语文课程标准》贯穿“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新理念的确立,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更新课程观、学生观、质量观,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新理念指导下的新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
笔者经多年的教学探索,形成了与新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相一致的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模式。实验证明,采用该教学模式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不但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品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还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升,推动了整个语文教学改革现代化的进程。
1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新课标十分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指出:“教师要发挥创造性,针对教材和学生年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要引导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和句子,要重视语言的积累。”这正是叶圣陶先生一贯倡导的语文教育思想。可见,只有教师致力于导,学生循导学读,才能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学会创造。阅读教学中,“导”是前提,“读”是途径,“悟”是关键。课文内容及其所包容的思想是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得出来的。自悟,即自已用心去领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和激励下,学生自己用心去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对于学生,是“导”而不是“牵”,学生的“悟”在于教师巧妙、适时地引。优化阅读教学过程,一定要变教师的包办代替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以语言文字为凭借,进行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等思维活动,以达到思有所悟,学有所得。所谓的“导”,指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引导、指导、诱导,使学生的“读”目的性更强、更科学、更有效。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性,正在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它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激发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的兴趣;(2)指点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的方法;(8)帮助学生解除语言实践活动中的疑难;(4)评价学生语言实践活动的结果。
本着“以读为本,以学为主,致力于导,感悟自得,主动发展”的教学原则,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可以按照以下程序进行教学:引导预读(感知)———诱导解读(感悟)———指导朗读(积累)———辅导练习(运用)。按照学生阅读心理发展过程和教材内容结构关系编成程序,也就是分成几个相互联系的读书学习步骤,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循导学读,它的目的是为学生寻求一种科学合理的可操作性的阅读手段和程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语文知识和信息,而且也获得了实现认识过程的创新型认知结构,同时,也会在读书、吟诵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增加文化底蕴。
2注重引发教学主体的求知欲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是诱发学生求知欲,营造最佳学习氛围。因此教授一篇课文,用什么方法,从什么地方入手,对一堂课至关重要。教学开始,教师要善于提出激发学生强烈求知欲的问题,以便造成悬念,像磁石吸铁一样牢牢吸住学生。《新型玻璃》是一篇科普常识性课文,我设计了两个环节,把这节课上成生动的语言文字训练课。
——以故事为兴趣激发点。
“有一天深夜,从一座陈列着珍贵字画的博物馆里,突然传出了急促的报警声,警察马上赶来,抓住了一个划破玻璃企图盗窃的罪犯。你们知道是谁报的警吗?”生动的故事开头,让学生产生悬念,急切地想知道到底是谁报了警?引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对课文的学习兴致勃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去发现问题,进而引导他们不断地运用已知去求未知。
——设计召开展销会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课文学习结束后,我还精心设计召开一个新型玻璃展销会的活动,让学生当推销员。要求向用户介紹产品的特点和用途,可以自由发挥,看谁讲得生动有趣。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争相上台发言,一个比一个说得好,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既总结了课文所学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3合理、集中地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中教师同学生预期应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它在方向上对教学活动的设计起指导作用。教学目标应该由训练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来定向。一组教材中的导读、预习、课例、读写例话、基础训练都是读写训练重点所制约。导读,介绍该组重点训练项目;预习,提示学生怎样学好重点训练项目;课例,是举例,感知重点训练项目;读写例话,理解重点训练项目;基础训练,运用重点训练项目发挥其功能。能读写的重点训练项目理所当然是课例、读写例话,基础训练三种教学组织形式共有的教学目标,共有的训练重点。
教学目标的“合理”,指符合课标规定,根据教材特点,切合学生实际。每堂课的教学,首先应以课标为准绳,把握课标精神实质,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如新教材第九册第16课《鸟的天堂》一课,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美丽奇特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课文共分四段,文章第2段和第3段分别描写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见的不同景象,了解了“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是本组阅读训练的重点,又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后,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可定为:
1.能理解“不可计数”“应接不暇”的意思。
2.能找出文中对景物的静态和动态描写。
3.感受南方水乡自然环境之美,体会作者热爱、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这些目标,既有知识的理解要求,又有描写方法能力的训练,还有思想感情方面的要求,符合一堂好课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有知识目标,也要有能力和思想情感目标这个要求,比较合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