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母语负迁移对初中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及解决方法赵迎霞
(安徽省定远县第三初级中学
安徽·滁州233200)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摘
要语言迁移是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中学
生的英语学习环境较为特殊,在充满母语干扰的环境里学习英语无疑增加了学习的难度。本文主要讨论母语在初中生英语学习中产生的负迁移,针对出现的负迁移现象,提出
了一些解决方案。
关键词母语负迁移词汇语法文化背景知识ABriefAnalysisontheInfluenceofNegativeTransferofMotherSchoolStudentsTongueandontheEnglishSolutionsLearning//ZhaoofYingxia
JuniorHigherAbstractLanguagetransferisacommonphenomenoninEnglishlearning.Juniorhighschoolstudents'Englishlearningenviron-mentisrelativelyspecial.AnenvironmentfullofmothertongueinterferencewillundoubtedlyincreasethedifficultyoftheirEng-lishlearning.Thispapermainlydiscussesthenegativetransferofmothertongueonjuniorhighschoolstudents'Englishlearning,andputsforwardsomesolutionstodealwiththeexistingphe-nomenaKeywordsofnegativenegativetransfer.
transferofmothertongue;vocabulary;gram-mar;culturalbackgroundknowledge
中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往往摆脱不了汉语思维的束缚,这便是母语在英语学习中产生的负迁移,这种负迁移对学生学习英语单词、语句表达、语法使用等会产生影响,它导致了许多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各种错误,它严重影响了学生学好英语。由于中学生学习英语的环境较为特殊,是在充满母语干扰的环境里学习英语,这无疑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因为中学生在大脑里已储存了母语知识技能,很难摆脱母语的影响。在英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尤其在语言文化相对不足的环境里,英语教师要想单一依靠英语来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是很困难的。因此如何帮助学生认清英语与汉语的区别,尽量减少母语对英语学习的干扰就显得尤为重要。
1母语负迁移对初中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1.1词汇的负迁移
词汇是语言中最基本最活跃的部分,在任何语言的学习和应用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语言的词汇形态特点,汉语接近于孤立语,存在大量的复合词。而英语更偏向于综合语,其特点是词缀丰富,可以通过词形变化的方法生
作者简介:赵迎霞,中学一级教师。
118
DOI:10.16871/j.cnki.kjwha.2017.09.043
成无穷的新词。英语词汇的种类很多,而受到汉语负迁移影响最大的是英语的名词和动词。
在英汉两种语言体系中,名词是最基本的,在词汇中占着非常大的比重。英汉名词的特点基本相同,都是用来表
示任务、地点和事物名称的词语。英汉名词虽然在特点上基本相同,但在具体分类、词汇、功能等方面又存在着许多不同点。对初中生来说,英汉名词之间的差异会对英语名词的学习造成很大的干扰。例如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就是学生掌握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因为汉语对于某种物体数量的表达比较直接,主要是通过名词前加数量短语表示,汉语名词的单复数也可以根据上下文判断;而英语的名词有可数与不可数之分,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的划分与汉语也不一样,可数名词的单复数是通过词形变化表示。学生学习英语名词时往往会受汉语的影响,忘记英语中还有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之分,在运用时出现错误。
动词无论是在英语还是汉语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主要功能是作为句子的谓语或谓语成分。英语中的动词是各种词类中最为活跃、变化最多的词类,英语动词根据人称、时态等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而汉语中的动词没有“时”这一范畴,要借助其它词汇或语境来体现动作发生的时间或状态。如“我已经吃饭了”“,我正在吃饭”“,我刚吃完饭”。这几个句子中动词“吃”是不变的。它是依靠语义来表达的,而英语中这些句子却要被翻翻译为:“Ihavehadmymeal.”“Iamhavingameal.”“Ihadamealjustnow.”。中学生在一开始学习运用英语动词时,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往往不能熟练地根据人称和时态的变化来改变动词的形式。1.2语句表达的负迁移
英语语句主要采用形合法,而汉语则主要采用意合法。英语造句注重句子形式,注重结构完整,注重以形显义,主要表现在三方面:(1)关系词和连接词;(2)介词;(3)其他连接手段。英语中几乎离不开这些关系词和连接词,汉语则很少甚至不用这类词,汉语的语句表达往往从前往后排列词序。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中学生在英语语句表达中易出现中国式英语”。例如,although和but在英语语句中不能连用,只能用一个,但学生常会写出Althoughheisold,buthestillworkshard.这样的句子。这就是受到汉语语句表达的影响,习惯地把关联词语成对使用。
英语通过附加词缀表达各种不同的语法关系,而汉语
“总第397期2017年9月(上)TheScienceEducationArticleCollects
Total.397
September2017(A)
是通过词汇变化来表达不同的语法关系。汉语没有曲折变
化这一概念。因而,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在单复数、第三人称单数、各种时态的动词变化方面都存在困难。由于汉语的动词不发生曲折变化,汉语的被动形式多由“被、让、叫、给、受”等词汇手段表示的,这些介词引进施动者,同时表明句子的主语是行为的宾语。还有一些汉语被动句结构中,却没有这类标记项,则需要通过判断主谓关系对其做出正确判断,与汉语相对照,英语中的被动语态由助动词be+过去分词构成,这就需要发生形态和句法的变化。这些都是中学生易犯的语法错误。
1.3文化差异和语言习惯影响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和制约,语言和文化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由于初中生刚学英语,对中西方文化差异和语言习惯不太了解,这也对他们英语学习造成一定的障碍。中西方文化差异和语言习惯的差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面对恭维时各自的回答方式不同。西方人对恭维一般是表示谢意,而中国人对别人的恭维、夸奖常是谦虚和推辞;(2)餐桌礼仪、饮食文化的不同。西方国家的待客之道、饮食习惯和中国大不相同,由此产生的交际用语也不一样;(3)称呼用语的不同。
中国人为了表示礼貌和尊敬,对陌生人也以亲属关系称呼,而在西方国家,人与人之间如果没有血缘关系,对男子统称Mr.,对未婚女士统称Miss,对已婚女士统称Mrs.。汉语中父母同辈的称谓男性有伯伯、叔叔、舅舅、姑父、姨父等,女性有姑妈、姨妈、舅妈、婶婶等,而英语中父母同辈的男性一律用uncle,女性用aunt。
2减少负迁移,完成正迁移的几点建议
2.1注重词汇教学,强调词汇积累,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词汇是语言的基石,是学习一门语言的基础。词汇作为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英语教学活动中要加强词汇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习单词,在掌握词汇的基础上,并能熟练地运用于语句表达。
英语词汇的基本构词成分是有限的,系统性很强,而且单词的曲折变化有规律可循。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利用英语词汇的这些特点,立足于词汇系统之上,引导学生自己去总结、发现英语词汇的构词规律。教师还要教授学生记忆单词的方法,不仅要掌握单词的拼写,还要掌握单词的用法,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单词。为了避免母语迁移的影响,教师在教学单词时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发现英汉词汇在概念、内涵、情感、搭配等各个方面的不同之处,找出英汉词汇之间的语言迁移规律,鼓励学生在词汇学中要善于总结,找到有效的词汇学习方法。由于大多数中学生的词汇积累来自于课本,渠道单一,为了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积累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课本以外的单词,丰富学生的词汇量。2.2加强英语语法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
初中英语语法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英语教师要重视语法教学,因为学习语法是为了正确地使用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英语语法与汉语语法有很大
的差异,英语语法是词形变化规则和组词造句的基本规则的基本结合,对初中生来说,语法学习尤为重要,在平时的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英语语言规律,总结归纳汉语和英语的异同之处,同时应尽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环境,让学生尽量用英语进行思维、判断,逐步淡化学生的母语意识。
在语法训练中,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语感能力的高低决定学生英语能力的高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能力,能让学生克服母语干扰,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学生的语感培养,可以从日常的英语教学活动入手,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少用母语教学,尽量用英语教学,减少学生对母语的依赖,还可以每天让学生听一些与课本相结合的听力录音,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多为学生创造用英语说的机会,训练学生的语感,在学习课本中的短文时,可以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或者给学生一个感兴趣的话题,让他们用英语讨论;多读多背也是训练语感的一个重要途径,在阅读背诵中体会感知语言规律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感能力的体现,学生要想学好英语,形成良好的语感,写作训练必不可少。2.3文化背景知识教学与语言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很难真正理解掌握一种语言,所以,中学生学习英语,必须要了解西方的文化背景知识。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把文化背景知识教学融入到语言教学中来。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插入文化背景知识,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基础上,逐步摆脱母语文化影响。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应改变思维方式,适应西方的语言文化环境,克服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差异带来的英语学习障碍,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运用英语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中学生除了从课堂上教师的传授中获得西方文化背景知识,还可以通过课外阅读了解,多阅读一些地道的英文作品,可以从中了解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和信息。
总之,英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重视母语负迁移对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根据教学实践,总结经验规律,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避免母语负迁移带来的不利影响,引导学生学好英语,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参考文献
[1]侯宁海.英语正误辨析手册[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1.
[2]谭清香.浅析文化因素对英语阅读的影响[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俞理明.语言迁移与二语习得[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4]杨连瑞,张得禄.二语习得研究与中国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社,2007.
[5]蔡金亭.中国学生英语过渡语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编辑李金枝
1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