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本公司检验检测活动范围内所涉及到的危险源进行识别、风险的评价与控制,以减少或避免危险事件的发生,确保检验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质量活动的安全评价与控制。 3.职责 3.1 质量负责人
3.1.1 负责本公司危险源识别、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组织实施工作; 3.1.2 负责建立安全评价小组,审批重大的风险清单。 4. 工作程序 4.1 风险管理流程图
不可接受
可 接 受 XXX技有限公司 程序文件 风险和机遇管理程序 颁布日期:2018年XX月01日 修订日期:2018年00月00日 修订状态:1/0 文件编号:XXX-CX-31-2018 文件页码:第2页 第5页 实施日期:2018年XX月06日 4.2 风险识别
4.2.1 对于风险的识别需要本公司所有人员参与,根据质量管理的要求,对检测前、检测中、检测后和其它方面的风险进行识别。
4.2.2 检测前的主要风险因素包括:
a) 合同评审的风险:①检验检测标准/方法不适用于检测样品;②检验检测标准/方法不能满足客户需求;③检验检测委托单一般内容填写不全或填写错误;④检验检测委托单遗漏相关责任人员的签名等风险。
b) 样品风险:①检验检测样品信息与检验检测委托单不符;②样品保存条件不符等风险。
c) 信息保密风险:①在与客户沟通时泄露其它客户检验检测过程中提供的样品、文件及传递过程中的信息等风险。
d) 沟通风险:①未能将客户的检验检测需求有效地传递给相关人员等风险。 e) 其它风险:①对客户或公司的利益造成不利影响的风险。 4.2.3 检测中的主要风险因素包括:
a) 人员风险:①检验检测人员资质不足;②人员不具备检验检测能力等风险。 b) 仪器设备风险:①仪器设备不能满足检测要求,性能异常;②未定期校准或核查;③没有使用和维护记录;④无状态标识管理;⑤设备档案记录不完整等风险。
c) 试剂耗材风险:①使用未进行符合性验证的试剂耗材;②使用过期、失效的试剂/耗材;③使用无证标准物质;④没有标准溶液配制记录;⑤没有安全使用及管理试剂耗材等风险。
d) 检验检测方法风险:①未按检验检测方法进行检验检测;②未识别样品基质对检验检测方法带来的干扰;③检验检测过程中未按要求进行质量控制或质量控制不全等风险。
e) 环境风险:①未对检验检测环境进行有效监控;②检验检测环境条件与检验检测要求不符等风险。
f) 安全风险:①未识别不同检验检测工作的性质、地点、检验检测方式导致的健康、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风险;(比如化学品、玻璃器皿、电、火、高低温、粉尘、噪音、爆炸
XXX科技有限公司 程序文件 风险和机遇管理程序 颁布日期:2018年XX月01日 修订日期:2018年00月00日 修订状态:1/0 文件编号:XXX-CX-31-2018 文件页码:第3页 第5页 实施日期:2018年XX月06日 等方面的风险)②操作有毒有害试剂检测项目时未佩戴防护用具;③未按要求处理废弃物等风险。
g) 信息保密风险: ①在检测过程中对于客户资料、样品、数据结果等信息的泄露;②对公司内部文件、检验检测方法信息泄露等风险。
4.2.4 检测后的主要风险因素包括:
a) 样品存储和处理的风险:未按规定对样品进行销毁处理等风险。
b) 数据结果风险:①为进行有效的复核,原始记录遗漏相关责任人员的签名;②人为更改或伪造检验检测结果、原始数据错误、原始记录更改不规范、原始记录描述错误等风险。
c) 报告风险:①报告中对产品/样品的描述不准确导致异议;②检验检测报告缺乏完整性;③检验检测报告未审核签字;④可疑值未得到及时报告;⑤报告文字描述有错别字或漏字;⑥报告的信息与原始记录(或提供的其它资料)不一致;⑦拒绝为客户提供检验检测结果的解释和咨询服务;⑧超授权范围使用认证及认可标识章等风险。
d) 信息安全和保密风险:①客户信息、报告和数据、报价、样品等方面信息泄露的风险。
4.2.5 其它方面的风险因素包括:
a) 质量管理风险:①未按照CNAS/CMA的频次要求参加能力验证;②能力验证、实验室间比对所得结果有问题或不满意;③未按质量监督控制计划实施质量管理;④质量监督控制管理记录资料缺漏;⑤未按要求进行内审、管理评审等风险。
b) 程序文件和记录风险:①为进行有效的复核,原始记录遗漏相关责任人员的签名;②人为更改或伪造检验检测结果、原始数据错误、原始记录更改不规范、原始记录描述错误等风险。
c) 档案管理风险:①归档资料信息与实际不符;②归档资料杂乱无序;③未按要求销毁过期文件档案等风险。
d) 环境卫生安全风险:①实验室检测环境构造不恰当;②5S工作不到位,检验检测环境杂乱等风险。
XXX科技有限公司 程序文件 风险和机遇管理程序 颁布日期:2018年XX月01日 修订日期:2018年00月00日 修订状态:1/0 文件编号:XXX-CX-31-2018 文件页码:第4页 第5页 实施日期:2018年XX月06日 4.3 风险评估
4.3.1 本公司人员在识别到风险因素后应及时向质量负责人反应,质量负责人根据实际情况组织相关人员对风险进行评估。(风险评估可与相关程序同时执行)
4.3.2 风险评价可是对风险严重度和发生率的分析,以此为依据判定风险是否可接受。a) 严重度:风险一旦发生可能造成不良影响和损失的程度,分值越高影响越严
程度 风险影响 轻微 发生后对检测报告结果和内容没有影响的风险 低 ↓ 高 非常严重 一般 发生后对检测结果和报告有影响的风险 严重 发生后直接影响到质量管理体系的风险 发生后可能产生经济纠纷、人身安全或者违反法律法规的风险 分值 1-2 3-5 6-8 9-10 b) 发生率:风险发生的几率大小,分值越高几率越大。 序号 1 2 3 4 风险发生的几率 极低 中等 较高 极高 分值 1-2 3-5 6-8 9-10 4.3.3 风险指数=严重度+发生率,所得数值越大风险越大,数值大于等于10时,必须采取预防措施减小或消除风险。 4.4 风险处置
4.4.1 当涉及到相关程序时,以相关程序要求优先对风险进行处置。
4.4.2 对与风险指数小于10的风险,由质量负责人记录在《风险记录表》中,并组织安排相关人员对其进行监控。
XXX技有限公司 程序文件 风险和机遇管理程序 颁布日期:2018年XX月01日 修订日期:2018年00月00日 修订状态:1/0 文件编号:XXX-CX-31-2018 文件页码:第5页 第5页 实施日期:2018年XX月06日 4.4.3 对于风险指数大于等于10的风险,若没有相关程序对其进行要求的,则由质量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制定风险控制计划,填写《风险控制计划》,质量负责人审批通过后,由相关人员按照计划要求实施控制及验证工作,确保风险消除或减小到可接受范围内。对于无法消除的风险仍需进行监控。 4.5 风险监控
4.5.1 对风险实施监控的人员需填写《风险监控表》,当风险扩大到不可接受的程度时,应立即向质量负责人报告,并按照风险处置的要求对不可接受的风险进行处置。 4.6机遇管理
总经理定期开会研讨增强实现实验室目的和目标的机遇,并形成会议记录。充分考虑可能导致采用新的实践,开辟新市场,赢得新顾客,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利用新技术以及能够解决组织或其客户需要,增强客户满意度,提高检测质量,引进先进检测方法和先进设备,提高人员能力,扩充检测项目,增强检测能力,扩大市场占有率的有利可能性。 5. 记录
《风险记录表》
《风险控制计划表》 《风险监控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