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灭六国
课 秦统一中国
1.背景:战国以来的连年战争,影响了__________的发展和社会的__________。
2.条件:秦国经过__________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秦王__________招募各国的人才,委以重任,并及时听取建议,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3.经过:公元前__________年,秦国发动强大的攻势,先后攻灭韩、赵、__________、楚、燕、__________六国。公元前__________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__________。【来源:21cnj*y.co*m】
4.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__________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__________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出处:21教育名师】
知识点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目的 措中加强对__________的统治 最高统治者称为__________,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施 央 中央设丞相、__________、御史大夫,分管__________、军事和监察事务 废除__________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__________制,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下设__________。县地以下又设乡、__________、里等基层社会组织。郡县制的方 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______________的基本模式 知识点 巩固统一的措施
1.文化:秦始皇命__________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__________,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__________的交流与发展。【版权所有:21教育】
2.经济: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__________________钱作为标准货币;秦始皇规定以秦制为基础,统一__________制度,便利了__________的发展。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3.交通:秦始皇下令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派人开凿__________,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4.军事:派__________北击匈奴,修筑长城,长城西起临洮,东到__________,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5.疆域:东至东海,西到__________,北至长城一带,南达__________,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 A.夏朝 B.秦朝 C.隋朝 D.清朝
2.“他统一六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他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一套新的国家行政机构;他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这里的“他”是指( )
A.黄帝 B.禹 C.齐桓公 D.嬴政
3.秦统一后,为维护皇权,巩固统治,加强了对官员的监督管理。其中,中央分管监察百官的是( )
A. 博士 B. 丞相 C. 太尉 D. 御史大夫
4.秦朝的一位盐商,要到外地去购进一批食盐。这位商人携带的货币应该是( )
5.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灵渠沟通了( A.长江和岷江 B.湘江和漓江 C.长江和乌江 D.长江和漓江 6.秦长城的起止点分别是( ) A.临洮——咸阳 B.临洮——辽东 C.陇西——辽东 D.临洮——函谷关
7.下面为秦朝的疆域简图,其中西方应该填写的内容是( )
)
A.岭西 B.新疆 C.陇西 D.西亚
8.“……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这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东巡时所作琅琊石刻中的一段文字。这段文字表达的信息是( )
A.统一度量衡 B.统一思想 C.统一文字 D.统一六国
9.对于荆轲刺杀秦王,以阻止秦国攻取燕国这件事,人们有不同的评价。你认为下列哪一评价更准确( )
A.只要杀了秦王,燕国就不会灭亡
B.荆轲用生命阻止了秦王的暴行 C.秦王进行的战争违背了历史潮流 D.荆轲的行为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10.秦能灭六国并统一全国的主要原因在于( ) A.人民饱受战争之苦,渴望统一 B.秦国是当时七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C.周王室衰微,对诸侯国的控制有限 D.儒家思想奠定了统一的理论基础
11.下图所示为《秦朝行政系统简表》,它直观地展示了秦朝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之间的关系,形( )
象地说明了秦朝政治体制的本质。这一政治体制是 A.皇帝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中央集权制
12.秦始皇加强封建统治、巩固统一的措施不包括( ) A.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B.统一文字
C.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D.组建军队
13.秦始皇曾当选美国《时代》杂志评出的历史上百大最有影响力人物。下列可以作为秦始皇上榜理由的史实包括( )21
①统一六国 ②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③实行分封制 ④修筑长城 ⑤中央设丞相等官职,地方上推行郡县制21
A.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⑤
14.《帝国的终结》是易中天比较看重的一部著作,该著作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统一货币、度量衡 B.修筑长城 C.统一文字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度
15.下面的两张图片是郭沫若先生称赞秦朝时修筑的“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的两项重大工程。仔细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21·cn·jy·com
(1)这两大工程的名称是什么?修筑于哪个皇帝在位时期?
(2)请写出图(b)工程的东西两端。
(3)这两大工程的修筑分别有何作用或意义?
(4)在世界“新七大奇迹”的评选中,图(b)成功入选,请用一句话来表达你的感想。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1)材料一称赞了秦始皇的哪一历史功绩?
材料二
(2)以上两幅图片,反映了秦朝采取的哪两项措施?这些措施的实行有什么积极意义?
材料三秦朝疆域图
(3)根据上图写出秦朝的疆域四至。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说文解字》
材料二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时候的社会状况?
(2)根据材料二回答,秦始皇为改变材料一的状况采取了哪些措施?
(3)为了巩固边疆,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
(4)简述秦始皇采取的上述统一措施带来的影响。
我来告诉你
小篆
小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政策的内容,由丞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六国文字,创制了统一的汉字书写形式。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但由于其字体优美,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又因为其笔画复杂,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要防伪的官方印章,一直采用篆书,直到封建王朝覆灭,近代新防伪技术出现。21
教师详答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一、1.经济 稳定 2.商鞅 嬴政
3.230 魏 齐 221 咸阳 4.春秋战国 统一
知识点二、全国 皇帝 太尉 行政县 亭 地方行政
知识点三、1.李斯 小篆 文化 2.圆形方孔半两 度量衡 经济
分封 郡县
3.灵渠 4.蒙恬 辽东 5.陇西 南海 【课上基础演练】 1.B 2.D
3.D [解析] 秦统一后,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4.A [解析] 秦朝的统一货币是圆形方孔半两钱,A符合。 5.B [解析] 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 6.B [解析] 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7.C [解析] 秦朝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课后巩固提升】 8.D
9.D [解析] 秦国统一全国在当时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荆轲企图通过刺杀秦王来阻止秦国灭燕是
阻止秦国统一全国,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21
10.B [解析] 秦灭六国统一全国是通过战争的方式实现的,而战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商鞅变法后,秦国实力超过东方六国。秦王嬴政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他招募各国的人才,委以重任,并及时听取建议,积极策划统一大计。因此,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主要原因在于自身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强大。21
11.D
12.D [解析] 秦始皇为加强封建统治,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A、B、C都是其巩固统一的措施,故选D。
13.D [解析] 解答本题时,可用排除法。分封制是西周时期实行的制度,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含有③的选项排除。
14.D
15.(1)图(a):灵渠;图(b):长城。秦始皇。 (2)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3)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4)长城,中国的骄傲!(合理即可)
16.(1)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
(2)图(a):把小篆作为全国的规范文字;图(b):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半两钱。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3)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17.(1)秦朝统一以前的社会状况。 (2)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轨。
(3)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开通了灵渠。
(4)这些措施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完成目标要制订明确的计划
有人说,学习好比打仗,为了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必须有自己的战略和战术。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确目标、
制订计划、合理安排时间,这样可以给自己建立好空间和时间的二维框架,让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就可以把自己有限的时间充分地利用起来,不浪费一分一秒。想必每个中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但你真正充分利用自己的时间了吗?实际上,很多时候,你之所以会浪费时间,是因为你总是给自己的目标打折扣。当目标未完成时,你会告诉自己“差不多就可以了”,于是,你会扔下学习去参与其他活动,这样又怎么能高效学习呢? 中考状元对待学习都是认真的,在完成学习任务上是不打折扣的。
中考状元说:“我觉得我也就是个很普通的学生。我最大的优点就是比较有毅力,不会轻言放弃。我确定了一个目标,就会克服一切困难,坚持去完成它。我想,就是这种对目标执着的劲头,让我更容易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省状元说:“学习一定要有计划。我每天早上一醒来,就会想这一天有哪些事情要做、哪些章节要看、哪些习题要写。把每一天都计划好,这一天就按照自己的计划去严格地执行。晚上睡前还会自我检查,这些计划是不是都完成了,完成得是不是都能让自己满意。每一天给自己合理规划每一周、每一月都是如此,这样就能高效率地学习和生活。
的确,有计划是学习高效率的前提条件。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基础上,你需要根据自己学习的特点和自身的实际,以及所处的客观环境、条件以及学习内容和任务来制订学习计划为了科学地运筹时间,制订一个自己的
学习计划很有必要。这样,不仅可以赢得更多的学习时间,也可以从整体上把握自己学习的方向和进度。但是,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真正按照学习目标学习,他们总是认为,目标完成得差不多就行了,这样总是给自己的目标打折扣,又怎么可能真正获得进步呢?
因此,目标一旦确立下来,就一定要立即行动去实施它并且,完成目标要尽量做到不要有折扣。要知道,学习是容不得半点疏忽的,坐着不动更不可能提高成绩。想取得好的成绩,想成为天才优等生,就要下苦功,就要严格要求自己。
对此,你不妨这样做:在每天晚上结束了学习活动之后,你可以将每天的学习目标都拿出来检查检查,完成了的,就在前面打钩,没有完成的,就在前面打上叉,然后统计完成的比例。刚开始的时候大概能完成60%,时间久了,基本上能维持在80%左右。
在确定了目标、制订了学习计划并且执行了计划后,若阶段性目标顺利实现了,则继续进行下一个目标;若没有实现则要分析原因在哪里,然后重新制定目标、期限和计划。这里要强调的是,制定目标是为了有一个强大的学习动力,动力的来源就是实现一个个阶段性目标后的成就感和下一个目标的期待和自信。当目标不能实现时,很难产生学习动力。
从这里还可以发现,阶段性目标的完成以及完善是有助于产生继续学习的动力的。人生最昂贵的代价之一就是:凡事等待明天。不要把希望寄托在明天,希望永远都在今天,希望就在现在。因此,中学生们,在学习上对自己要求严格点吧,严格执行你的目标,你才有可能超越自己,超越对手。
当然,这里还应该注意的是,大部分学生总是在开始做事之前信誓旦旦,但是一到把这件事情真正做起来,往往就只有三分钟热度,或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所以,你要坚持不懈地向着目标前进。
总之,有行动才会有实现目标的可能,学习容不得半点马虎,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并学会不折不扣地完成它,只有做到脚踏实地、有步骤地完成,你才可能不断实现你的目标,也才会逐渐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