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备: 审核: 第一课时 复 习 巩 固
一、默写全文
二、文学常识
⑴《陋室铭》选自 ,作者 ,字 , 代 家。 ⑵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 或 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 , 它一般是 的。 三、字词句
(一)重点实词
单音词:⑴名: ⑵斯: ⑶惟: ⑷吾: ⑸馨: ⑹鸿:
⑺儒: ⑻调: ⑼乱: ⑽劳: ⑾形:
双音词:⑴陋室: ⑵鸿儒:
⑶白丁: ⑷素琴: ⑸金经: ⑹丝竹: ⑺案牍: ⑻劳形:
(二)翻译句子 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⑵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⑶孔子云:何陋之有? 四、内容理解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陋室?
2、本文的主旨句是?
3、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理解性默写
1、文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2、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句子是: 3、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4、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的句子是: 5、用类比表现陋室不陋的句子是:
6、为突出文章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
六、链接中考——《陋室铭》《论语(节选)》比较阅读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1)有仙则名 (2)惟吾德馨 ⑶不改其乐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译文: 3.用【甲】文中的句子填空。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 , ”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4.【甲】文作者 和【乙】文的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陋室铭》《论语(节选)》比较阅读】参考答案 1.(1)出名(或:著名)(2)品德高尚 2.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3.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4.刘禹锡 陋室不陋 颜回:不改其乐 安贫乐道
【原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1)食,一瓢饮,在陋巷(2),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3)。贤哉回也。”
【注释】(1)箪:古代盛饭用的竹器。(2)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3)乐:乐于学。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评析】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陋室铭》《论语(节选)》比较阅读】参考答案 1.(1)出名(或:著名)(2)品德高尚 2.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3.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4.刘禹锡 陋室不陋 颜回:不改其乐 安贫乐道
【原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1)食,一瓢饮,在陋巷(2),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3)。贤哉回也。”
【注释】(1)箪:古代盛饭用的竹器。(2)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3)乐:乐于学。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评析】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陋室铭》《论语(节选)》比较阅读】参考答案 1.(1)出名(或:著名)(2)品德高尚 2.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3.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4.刘禹锡 陋室不陋 颜回:不改其乐 安贫乐道
【原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1)食,一瓢饮,在陋巷(2),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3)。贤哉回也。”
【注释】(1)箪:古代盛饭用的竹器。(2)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3)乐:乐于学。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评析】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