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某企业面对产品销售困难、利润率低的发展困境,在董事会上提出两种方案:A方案是引进国外品牌进行贴牌生产,当年就可以获得收益;B方案是加大研发资金投入,自主开发新技术与新产品。该企业最终选择了B方案。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这一选择的理由主要是( )
①B方案通过自主开发新技术,能够形成价格竞争优势 ②从短期看,B方案获得的利润多于A方案的利润 ③A方案尽管见效快,但受制于人,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 ④B方案能够创造自主品牌,获得可持续的经济效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可看出,A方案见效快,短期内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但不利于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B方案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从长远来看,有利于获得可持续的经济效益,有利于企业的发展,③④符合题意。开发新技术并不是为了形成价格优势,①说法错误。选择B方案是坚持从长远利益出发的体现,②说法错误。
2、(揭阳一中、潮州金中2018届高三两校三模联考)中国曾积极促成旨在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的六方会谈机制,还促成了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的最终达成,现在又积极推动叙利亚、乌克兰、中东等热点问题的政治对话进程,通过APEC、G20等推动全球经济治理。这表明我国( )
①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②是国际秩序的参与者、维护者和领导者 ③在开展对外活动中积极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 ④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按照“天网”行动统一部署,国际刑警组织中国国家中心局集中公布了针对100名涉嫌犯罪的外逃国家工作人员、重要腐败案件涉案人等人员的红色通缉令,加大全球追缉力度。这体现了( )
①贯彻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维护法治权威,坚持捍卫人民的利益 ③政府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④公民履行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义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公民政治参与的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具有专政职能。“国际刑警组织中国国家中心局集中公布了针对100名涉嫌犯罪的外逃国家工作人员、重要腐败案件涉案人等人员的红色通缉令”体现了我国贯彻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维护法治权威,坚持捍卫人民的利益,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③强调了经济建设的职能,不选;④与材料无关。
4、我国提出,要推动变革全球治理体制中不公正不合理的安排,特别是要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推动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推进全球治理的民主化、法治化,努力使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的意愿和利益。材料体现了( )
①维护国家利益是我国发展对外关系的出发点 ②我国是国际新秩序的倡导者和推动者 ③我国尊重其他国家正当的国家利益 ④我国积极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页
1第
解析:我国的提议体现了我国是国际新秩序的倡导者和推动者,②正确;我国强调努力使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的意愿和利益,体现了我国尊重其他国家正当的国家利益,③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①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我国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④不符合题意。
5、(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模拟)中国已进入到了从国家战略层面尚美、求美,从社会层面发现美、呼唤美、弘扬美,从个体内心认同美、追随美的时代。用美丽心灵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我们( ) ①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②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④把科学文化建设作为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6.(北京市海淀区2018年高三一模)2017年6月以来,我国多地先后遭受洪涝、滑坡、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特别是6月24日,四川茂县新磨村突发山体高位垮塌,造成河道堵塞,100余人被掩埋,灾区损失严重。上述材料说明( )
①人类在灾害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②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人类和自然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④灾害的发生是人类对自然破坏的主观结果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7、下图为安徽省不同领域的文化。通过这些文化,我们可知中华文化( )
地域文化 传统经学 科学技术 淮河文化圈、皖江文化圈、徽州文化圈 老子思想、庄子思想、宋明理学、戴震及其皖派经学 农田水利、天文学与数学、矿冶、制瓷、纺织技术 ①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②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③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④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通过独特的地域文化和独特的文化形式,可见中华文化的独特性,故①正确。淮河、皖江、徽州,不同地域拥有不同的文化,可见中华文化的地域性,故③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文化的传承和包容性,排除②④。
8、在解释“为何国家有的富有的穷”时,美国一学者认为:“经济制度是决定一个国家繁荣或贫穷的关键,而政治和政治制度又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制度。”该观点( )
A.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B.夸大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C.看到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作用
D.强调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答案:B
解析:由“政治和政治制度又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制度”可知,该观点夸大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B符合题意,A错误;C、D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9.子贡问治人。孔子曰:“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子贡曰:“何畏哉?”对曰:“不以道导之,则吾仇也,若何不畏!”下列观点与孔子的观点相近的是( )
①坚持社会历史发展规律,锐意改革 ②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权为民所用 ③要一切以人民利益为行
页
2第
动的出发点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解析:材料的意思是:子贡向孔子请教管理百姓的道理。孔子说:“得小心谨慎啊!那好像拿一根烂绳子去控制六匹马。”子贡说:“何必那么害怕呢?”孔子回答说:“不依着道理去领导他们,他们就会和我们为敌,怎么能不怕呢?”可见,题干反映的是管理者与百姓的关系,②③符合题意;①④与材料主旨不符。
二、非选择题
1.制度性交易成本也被称为体制性成本,主要是指企业因遵循政府制定的各种制度、规章、政策而需要付出的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种类繁多、弹性较大,暗藏着“灰色地带”,因此成为当前企业经营的困扰之一。
Z省政协第二十六次民生论坛。讨论的主题是“深化推进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Z省政协经济委就组成课题组,由副主席牵头展开对Z省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政策落实情况调研,并形成了调研报告。从专题调研到民生论坛,这场针对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政策落实情况开展的协商议政逐渐摸清了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高”家底,课题组开出了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政协药方”。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Z省政协经济委课题组开出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政协药方”的依据。(14分)
答案: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坚持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党的重大方针政策。(5分)人民政协充分行使参政议政等职能,通过调研,形成调研报告,能够推动政府决策科学化(5分),这也是其发挥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积极协助党委和政府做好经济工作的体现。(4分)
解析:本题属于依据类试题,设问主体是人民政协,结合材料从人民政协的地位、作用和职能等角度分析原因即可。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李克强在联合国总部主持“可持续发展目标:共同努力改造我们的世界——中国主张”座谈会时指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发展,没有发展一切无从谈起。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是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还是开放、联动、包容的发展,是全球的共同事业。推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关键在于采取切实行动,持之以恒。应兼顾当前和长远,区分轻重缓急,优先聚焦核心任务;将推动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作为支撑,在经济、社会、环境三大领域形成良性循环,走出一条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环境优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1)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说明中国提出的推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主张。(15分) (2)结合材料,从发展的角度,谈谈应怎样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10分)
答案:(1)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推动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推动世界开放、联动、包容的发展,看到了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②联系具有多样性。中国提出的主张既看到经济、社会、环境之间的直接、表面和眼前的联系,也不忽略它们之间的间接、本质和长远的联系,分析和把握了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③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兼顾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有助于实
页
3第
现整体最优目标;区分轻重缓急,优先聚焦核心任务,有助于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每点5分,共15分)
(2)①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改变原有的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及开放、联动、包容的发展。②做好量的积累,抓住时机促成质变。通过采取切实行动,持之以恒,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每点5分,共10分)
解析:本题考查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的知识。本题通过让考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社会热点进行分析,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本问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说明中国提出的推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主张。解答本问首先要求考生对材料中我国提出的发展议程主张进行深入解读。其次,运用联系的普遍性与多样性以及整体与部分等原理结合材料分析即可。
(2)本问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从发展的角度,谈谈应怎样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解答本问需要注重与第一问之间的联系,首先,从发展观的角度来看,要改变原有的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及开放、联动、包容的发展;其次,从量变与质变的角度分析出通过采取切实行动,持之以恒,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页 4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