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台县县长 吕鹏举
近年来,灵台县立足传统农业大县的县情实际,按照“发展牛果富民,壮大工业强县,改善环境创业”的基本思路,坚持以开发主导产业为前提,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握紧拳头,集中突破,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确保了农业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稳定。
一是农村主导产业快速发展。紧紧依托“平凉红牛”和“平凉金果”两大品牌,讨论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牛、果产业发展五年规划,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集中财力、人力、物力发展养牛和苹果两大主导产业。在牛产业狠抓了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规模养殖、牛品种改良、饲料加工技术推广。止2009年底,全县牛饲养量达到15.3万头,建成标准化肉牛养殖场(小区)24个,年均实现收入8747万元。苹果产业狠抓宣传培训、典型培育、示范园区建设、技术服务等关键措施的落实,全县累计定植优质红富士苹果4.33万亩,建成千亩以上示范园3处,抓建500亩以上示范园14处7993亩。全县优质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5万亩左右,年均粮食总产都保持在15万吨以上,2009年达到15.4万吨,创下了历史最好水平。
二是农业发展后劲显著增强。按照“发展抓项目”的要求,
以天然林保护工程、中低产田改造、世行贷款畜牧综合发展等9个项目为重点,狠抓了新开工项目的实施、前期项目的考察论证及争取工作,开工建设投资50万元以上的农业项目30项。同时,紧贴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组织实施了小麦良种推广补贴、测土配方施肥、苹果非疫区疫情监测站建设等农业项目21个。特别是抢抓中央新增投资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好机遇,争取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18项,壮大了地方经济势力,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是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从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紧紧抓住国家重点扶持西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好机遇,积极争取、认真实施了道路交通、农村饮水、流域治理等重大民生项目,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坚持每年措办一批利民实事,解决了群众行路、上学、就医、住房等方面的困难,全县整体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等级路、部分偏远村社通公交车,九年义务教育全免费、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人人有住房的目标。持续实施了退耕还林、三荒造林、小流域治理等重点生态建设项目,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5.3%,梯田整修合格率达到85%以上;狠抓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全县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52.3%,4个乡镇实现了整乡自来水化。大力实施沼气项目建设,全县沼气使用户占到全县总户数的10%。坚持“一城(县城)七镇(朝那、什字、独店、上良、邵寨、西屯、百里)”的
城镇化发展布局,努力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十一五”以来,县城和小城镇建设方面的总投资达到5.29亿元,实施各类城镇建设项目230项,止2009年底,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26.1%,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四是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通过财政扶持、整合项目、领导包抓、部门帮扶、典型带动,集中支持新农村建设。按照“一圆三模式”的要求,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引导群众建成集生活居住、家庭经营、种植养殖、沼气开发“四位一体”的文明生态家园87处2084户。以功能完善和产业配套为重点,积极推进村容村貌整治工程,建成“三清五改”示范村45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25%。坚持新建与改造齐抓,抓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86处,其中什字镇水晶村建成省列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先后在34个村实施了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累计有4100人基本解决温饱,2.92万人实现稳定脱贫,全县农村绝对贫困面下降至8.1%。
虽然我县农村经济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着产业开发规模档次不高、农业项目争取力度不够大、基础建设投入不足、农业典型带动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今后我们重点抓好五项工作:
一要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切实壮大农村经济势力。依托土地、光热等资源优势,培育以肉牛、苹果、蔬菜和优质粮食生产为主
的优质高效旱作现代农业,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一是以邵寨、独店、西屯、什字、上良5乡镇为重点,加快苹果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步伐,全县建成20万亩无公害绿色苹果生产基地,果品产量达到30万吨,实现果品年收入8.5亿元。二是坚持南繁北育发展格局,挖掘天然草场面积广阔、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的优势,采取财政奖补的办法推行基础母牛保护补贴制度,扩大基础母牛集群,突出黄牛冻配改良,加大肉牛产业开发力度,扩大规模,提高品质,延长产业链条,全面提升全省“肉牛产业大县”的发展规模和档次水平。到2015年,全县肉牛饲养量达到18万头,牛出栏8.3万头,年养牛收入达到2.4亿元。建成全省农区优质绿色养牛基地。三是以“两河”川区为重点,充分利用良好的光热和水资源,加快无公害蔬菜发展步伐,建成1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发展露天蔬菜种植10万亩,全县蔬菜年产达到13万吨以上,实现收入9000万元以上,建成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基地。
二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进一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速传统农业改造,提高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工作水平,加大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力度,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依托丰富的土地、光热资源优势,大力推广良种良法,稳定提高以冬小麦为主的粮食生产能力。重点在塬区乡镇山台地和南部山区川台地扩大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小麦良种推广面积,稳定提高以冬小麦为主的粮食生产能力,建成30万亩冬小麦良种种植基地,全县粮食总产稳定在15万吨左右,年产商品粮10万吨以上,商品转化率达到60%以上,建成全省重要的优质粮食生产基地。
三要加强农业项目建设,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后劲。紧紧抓住国家投资加大的政策机遇,把项目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总纲,按照“三去三来”的要求,以项目争资金,以项目促发展。重点抓好扶贫开发、旱作农业项目、农业综合开发、生态修复试点、天保工程、人畜饮水、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农村能源、阳光培训等国家投资补贴项目的争取、实施及后续管理。同时,积极做好储备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确保每年争取各类农业项目30个以上,争取农业项目资金不少于1亿元,带动和支撑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四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切实改善农村基础条件。着力破解交通运输、城镇基础设施、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等发展“瓶颈”,大力改善城乡条件,全面提升发展水平。一是强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着眼于建设平凉与西兰银三小时交通圈,形成铁路、高速公路和等级公路相互交汇、贯通内外、连接城乡、畅通快捷的交通网络,打通南下北上、东进西出的快捷通道,全县形成通县公路二级化、通乡公路三级化、通村公路硬化的交通路网。二是持续加强城镇化建设。以县城建设为龙头,以7个小城
镇为重点,建设城镇道路、垃圾污水处理、集中供热、绿化亮化等重点工程,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城镇品位,加速城镇化进程。力争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40%以上,城镇道路硬化率、供水普及率、排水普及率均达到100%。三是全面加快农村公共设施建设。以水、电、路、讯、气等为重点,切实加大农村公共事业投入,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力争全县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0%以上,供电可靠率达到99.9%以上,沼气普及率达到40%以上,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90%以上。
五要积极培育农业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坚持把培育农村产业典型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科学整合各类项目,集中使用项目资金,围绕牛、果两大产业发展和农村基础条件改善,着力培育示范作用明显、带动力强的农业示范点,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重点抓好全省农区优质绿色养牛、无公害绿色苹果生产、重要的优质粮食生产三大基地建设和标准化养牛小区、标准化苹果定植示范园、玉米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梯田建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等方面的典型培育,全县培育农业方面的先进典型20个以上,力争把每个典型都建设成上档次、上水平,能够体现全县整体工作水平的精品之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