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公路工程资料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1. 2. 3. 4.

公路主要由路基、路面、桥涵、隧道、排水系统、防护工程和交通服务设施组成。 公路可分为五个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 路线设计是按勘测设计程序、已批准的任务计划书和《标准》等进行的。

设计速度是指在气候和交通量正常的情况下,汽车运行只受公路自身条件影响时,具有中等驾驶技术的人员能够安全、顺适驾驶车辆的速度。

5. 公路的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公路上某一横断面处的往返车辆总数。 6. 勘测设计阶段可分为“一阶段设计”“二阶段设计”“三阶段设计”三种。 7. 极限最小半径的公式:

8. 圆曲线最小半径的选用原则:(1)选用圆曲线半径时应与设计速度相适应,并应尽可能

选用较大的圆曲线半径。(2)一般情况下尽量选用大于或等于一般最小半径,只有受地形限制及其他特殊困难时,才可采用极限最小半径。(3)桥位处两端设置圆曲线时,一般大于一般最小半径。(4)长直线或陡坡尽头,不得采用小半径圆曲线。

9. 什么叫做超高?为什么要设置超高?怎样设置超高?答:为了使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时

能获得一个指向内侧的横向分力,以克服离心力,减少横向力,从而保证汽车行驶的稳定性及乘客的舒适性。该单向倾斜的断面即为超高。超高是将路基外侧边缘抬高,构成与内侧车道同坡度的单向坡。

10. 为什么圆曲线处要加宽?答:因为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时,其行驶轨迹并不完全与理论

行驶轨迹相吻合,而是具有一定的摆动偏移,所以需要加宽来弥补,以策安全。

11. 什么叫做行车视距,可分为哪几类?答:为保证行车安全,驾驶员应能看到前方一定距

离内的公路路面,以便及时发现障碍物或对向来车,使汽车在一定的车速下及时制动或绕行,汽车在这段时间内行驶的最短距离称为行车视距。它包括停车视距、会车视距、超车视距。

12. 在纵断面图上,通过路中线的原地面上各桩点的高程称为地面高程。相连地面高程的不

规则折线的连线称为地面线。设计公路未设超高加宽前的路基边缘相邻高程的连线称为设计线。设计线上表示路基边缘各点的高程称为设计高程。在同一横断面上设计高程与地面高程之差称为施工高度。

13. 纵坡度表征均坡路段坡度的大小,用高差h与水平长度l之比量度即 14. 纵坡设计的一般规定:(1)最大纵坡与最小纵坡。(2)坡长限制与缓和坡段。(3)平均

纵坡。

15. 纵断面设计步骤:(1)准备工作。(2)标注控制点。(3)试定纵坡。(4)调整纵坡。(5)

与横断面进行核对。(6)确定纵坡。

16. 车道:在公路上提供每一纵列车辆安全行驶的路面。车道数可分为单车道、双车道、四

车道、六车道及八车道。单车道路面的最小宽度为3.5m,最大宽度为3.75m双车道的最小宽度为6.0m,最大宽度为7.5m

17. 路拱:为了利于路面横向排水,将路面做成由中央向两侧倾斜的拱形,称为路拱。 18. 用地范围:路堑坡顶截水沟外边缘以外不少于一米的土地为公路用地范围。 19. 横断面面积的计算方法:(1)积距法。(2)坐标法。(3)几何图形法。(4)混合法 20. 选线是在路线的起点、重点间的大地表面上,根据任务计划书所规定的是用任务和性质,

结合当地自然条件,经过研究比较,选定公路中线位置,然后进行测量和设计。 21. 路线的布局:河岸的选择、桥位选择、路线高度。

22. 当路线的两个主要控制点位于山脊线的两侧山麓时,路线需从一侧山麓翻过山脊,在适

当地点穿过垭口至另一侧山麓,这种路线即为越岭线。

23. 垭口选择:位置的选择、高程的选择、地质条件的选择、展线条件的选择。 24. 过岭高程:指路线采用填(或挖)反式通过垭口的设计高程。

25. 垭口两侧山坡路线的展线:展线布局、试坡展线、展线形式。

2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