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福建版】 (考试时间:12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如图为地球局部经纬网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X地位于北京的方向是( )
A.南方 B.北方 C.西北方 D.东南方 2.从X地到P地沿最短路径需经过( )
A.东半球 B.西半球 C.东、西两半球 D.南、北两半球 3.读下面四幅图,关于四幅图比例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丙最大 B.丙最小 C.都一样大 D.无法比较
如图为等高线图,已知等高距为25米,AB为一空中索道。读图,回答4~5题:
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B两点相对高度可能为51米 B.图中索道上行方向为东北向西南 C.A处坡面径流的方向是流向东南 D.C处可能形成瀑布
5.下列选择中最佳的是( )
A.A、B、E三地中,B处是建火情瞭望哨最佳地点 B.若要在B或E附近选一处建寺庙,B比E更合适 C.B处是欣赏瀑布比较理想的地点
D.若图示区域将可能发生泥石流,正在欣赏瀑布的游客应往南逃走
径流系数,是指某一时期的径流量(毫米)与这一时期的降水量(毫米)之比,用百分率表示。它能反映一个地区降水量有多少变成径流补给河流,有多少被蒸发或下渗。下图为我国某区域1月和7月的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6~7题。
6.关于图示区域等值线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A处气温年较差超过22℃
B.B处冬季气温比同纬度高,是由于海拔高气温低
C.C处等温线大致东北—西南走向,主要是受海陆因素作用的结果 D.1月南北温差比7月大
7.调查发现图5中的A处径流系数有增大的趋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①A处径流系数增大,下渗也增大
②A处径流系数增大,使当地气候将变得更加湿润
③A处径流系数增大,对河流补给变得不够稳定,水位季节变化增大
④A处近些年来,森林植被被破坏,对水源涵养有减弱趋势,不稳定径流增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如图为1959~2009年秦岭山地1月0 ℃等温线位置变化图。读图,回答第8题:
8.根据图中等温线的位置及其变动可知( )
A.甲地为山岭、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上升 B.乙地为山岭、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上升 C.甲地海拔低于乙地海拔 D.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乙地
如图某地区1月、7月等温线示意图,m表示大陆海岸线。读图,回答9~10题:
9.有关图示区域的判断,不可能的是( ) A.甲位于大洋西岸 B.甲位于大洋东岸 C.图示区域为南半球 D.图示区域为北半球
10.若甲、乙两地的1月和7月温差分别为16 ℃和6 ℃,b、d两线数值分别为24 ℃、25 ℃,则a、c两线数值依次为( )
A.8 ℃ 18 ℃ B.9 ℃ 19 ℃ C.18 ℃ 8 ℃ D.19 ℃ 9 ℃
读“北半球各纬度某时太阳辐射量分布曲线图”,回答11~12题:
11.甲地太阳辐射量多的原因主要是( )
①纬度较低 ②距海远,降水少 ③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时间长,降水少 ④海拔高,大气稀薄,太阳辐射损耗少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2.此时,乙地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有( ) A.太阳风 B.耀斑 C.黑子 D.极光
o0
若不考虑地形和天气,甲地比乙地(O,60E)总是先看到日出,△T表示某日甲地与乙地日出的时间差。图5示意△T的年变化曲线,读图完成13~15题。
13.甲、乙两地昼长相同的日期是 ( ) A.a B.b C.c D.d
14.甲地的地理坐标可能是 ( ) A.30N.90E B.30S, 45E C.20N.75E D.20S, 30E 15.与乙地相比,a日甲地
0
0
0
0
0
0
0
0
A.晚3小时看到日落 B.早3个小时看到日落
c.晚1小时看到日落 D.早1个小时看到日落
如图示意a—b日期内甲、乙两地日出的北京时间分布。读图,回答16~17题:
16.12月22日乙地日出时,甲地的地方时是 ( ) A.0:00 B.2:30 C.6:00 D.23:30 17.该时间段内甲地昼长大于乙地的时间约为( ) A.45天 B.60天 C.120天 D.135天 18.图8为我国二十四节气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相邻两个节气之间的天数大约为15天。福建正午太阳高度最接近的两个节气是( )
A.谷雨与立夏 B.立冬与立秋 C.雨水与处暑 D.小雪与大寒
读某地某物体的日影长度和朝向图(图10),完成19~20题。
19.若a、b表示二至日正午日影,则该地位于( ) A.0°一23°26′N B.0°一23°26′S
C.23°26′N—66°34′N D.23°26′ S—66°34′S
20.若a、b分别表示某日内最长和最短日影,此日下列河流中最有可能处于枯水期的是( ) A.亚马孙河 B.刚果河 C.湄公河 D.莱茵河 下图为地球上某日一条完整的晨线,a、c为晨线的顶点,b点为晨线的中心点,晨线在地球上为东北—西南走向,此日a点的地理坐标为(74°24′N,150°E)。完成下列21~22题。
21.a点与c点的经度数相差( )
A.0° B.90° C.160° D.180° 22.此日过后,a点向北移动,则b点( )
A.正午太阳高度变大,昼长变长 B.正午太阳高度变小,昼长变长 C.正午太阳高度变大,昼长不变 D.正午太阳高度变大,昼长不变
如图为经纬网图。图中A点位于68°S,AB为晨昏线的一段;此刻,北京处于白昼;近期,C地日出时刻越来越早。据此回答23~24题:
23.此刻,与北京日期相同的经度范围占全球的( )
A.六分之一 B.六分之二 C.六分之四 D.六分之五 24.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该日,大约在7月中旬 B.该日,C地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
C.该季节,北京昼长在变短 D.该季节,马达加斯加岛白昼比塔斯马尼亚岛短
北京时间2010年12月18日凌晨4时20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第7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据此材料回答下面25~26题. 25.当第七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B.国际标准时间为12月18日20时20分 C.此时地球公转速度不断变快 D.南非的开普敦正值温暖湿润的季节 26.从第七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之时起,大约再过多长时间全球为同一日期( ) A.3小时4 0分种 B.15小时40分钟 C.15小时20分钟 D.14小时40分钟
下图为北半球A、B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27~28题:
27.图中a月为( )
A.3月 B.6月 C.9月 D.12月
28.若Y值为86.5°(回归线度数按照23.5°计算),则B地纬度为( ) A.3.5°N B.20°N C.27°N D.30°N
下图实线为等压线,虚线为风向轨迹图,④是稳定风向,回答29~30题。
29.该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是 ( )
A.向北 B.向东 C.向东北 D.不能确定 30有关④地风向,正确的是( )
A.北半球近地面风向 B.南半球近地面风向 C.北半球高空风向 D.南半球高空风向
拉萨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如图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读图,回答31题:
31.有关拉萨7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 B.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 C.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D.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读右图,回答32~33题。
32.假若黄赤交角变为0°时,下列地区的气候类型可能不再存在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3.图中M为一岛屿,1月份岛屿的西部地区( ) A.月平均气温大于0℃,降水量较多 B.月平均气温大于0℃,降水量较小
C.月平均气温小于0℃,降水量较多
D.月平均气温小于0℃,降水量较小
读下图,图中河流都是北岸冲刷严重,据此回答34~35题。
34.甲、乙、丙三图所在的半球及所属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 ) A.甲地属于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乙地属于北半球的温带季风气候
B.乙位于南半球,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C.丙位于南半球,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D.乙、丙分别属于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与地中海气候 35.当丙图中湖面达一年中最大值的时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地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B.乙地盛行西北风 C.丙地盛行西北风 D.乙地高温多雨
地球上某区域低层大气剖面图,回答36~37题。 36.下列哪种气候类型受②气压带的影响?( ) A.极地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37.该气压带的成因和类型是( ) A.动力高压 B.热力高压 C.动力低压 D.热力低压
38.读某月某条经线上部分气压带、风带和气流的相互关系示意图(右图),回答,图中①气压带或风带的气流运动方向和性质分别是( ) A.下沉 干燥 B.上升 湿润
C.高纬流向低纬 干燥 D.由低纬流向高纬 湿润
如图为某区域气压分布略图,图中箭头表示风向。读图,回答39~40题:
39.下列有关图中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为低压中心,气流上升,以阴雨为主 B.乙地为低压中心,气流上升,以阴雨为主 C.甲地为高压中心,气流下沉,以晴朗为主 D.乙地为高压中心,气流下沉,以阴雨为主 40.A地此季节盛行风向大致是( )
A.西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
二、综合题 41.读“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 和 “澳大利亚大陆多年平均每日日照时数等值线图”,回答问题。(14分)
9
8 7
10
9 8 7
甲 9 8 6 7
6
(1)描述图中多年平均每日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并简析甲地每日日照时数较长的原因。(4分)
(2)比较A、B两地降水季节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7分) (3)解释澳大利亚中部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3分)
42.下图我国沿海省级行政区风暴潮灾害系数,系数越大表示风暴潮灾害造成的损失越大。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据图归纳我国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空间分布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原因。(4分) (2)阐述防御风暴潮的工程性措施。(6分)
43.下图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某省P县(图中面积最大者)城镇和水系分布示意图。P县境内最高海拔为1 050米,最低海拔为24米。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6分)
(1)描述P县的河流水文水系特征。(6分)
(2)P县在南、西、北三面与邻县的界线划分依据是什么?这种现状对P县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不利影响? (4分)
(3)P县的北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为发展经济,规划一条由县城(M地)通往北部地区的公路,把规划线路画在图中的适当位置,并说明线路布局理由。(6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C 11 C 21 D 31 C 2 C 12 D 22 C 32 B 3 B 13 B 23 C 33 A 4 B 14 A 24 C 34 D 5 A 15 D 25 C 35 B 6 D 16 B 26 B 36 D 7 C 17 A 27 B 37 A 8 A 18 D 28 B 38 B 9 B 19 A 29 C 39 A 10 A 20 C 30 A 40 B 二、综合题
41.(1)南部和东部日照时数较短,向中部和西部逐渐增加。(2分)甲地主要是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晴天多(2分);
(2)相同点:降水季节分配不均(1分)不同点:A地夏半年多雨 B地冬半年多雨(2分)
原因:A地夏半年受来自海洋的西北季风控制多雨,冬半年受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南季风
控制干燥少雨。(或:夏半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雨,冬半年受来自大陆的东南信风控制干燥少雨);(2分)B地夏半年受强盛的副热带高压控制干燥少雨,冬半年有时能受到北移的盛行西风影响带来一定降水。(2分)
(3)南回归线横贯全境,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干旱少雨;西澳大利亚寒流起到降
温减湿作用;东部大分水岭紧邻太平洋沿岸,削弱了东南信风带来的海洋水汽的影响(3分) 42.(1)(以上海为界)南部高于北部(2分)。南部沿海受台风活动影响比北部大,灾害损失较大(2分)。(2)修筑沿海、沿江堤坝和防洪墙;建设渔业专业的避风港口;完善城市排水设施;建立沿海防护林体系。(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满分6分) 43.(1)河网稠密;河流大体由西南流向西北;流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等。(每点2分,合理即给分,满分6分)
(2)分水岭(地形) (2分)。限制了与外界的交通联系,对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等。(2分)
(3)如下图虚线所示(2分)。理由:沿河谷修建,地形较平坦,工程量小,施工难度小,建设投资较省;地方性(省级)公路,尽量连接乡镇等居民点,以方便居民生产、生活需要。(4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