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悲壮 悲而不伤,悲而愈壮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 这就是本诗的第一次感情变化,由原来的悲壮转为欢乐。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这里也就点明了“将进酒”的这个题目的意思,劝酒歌。 在这里作者连续用了四个“三字句”,那么这四个三字句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这就出现了本首诗中的第三次感情变化:由狂放转为愤恨。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这就出现了本首诗中的第四次感情变化:
由愤恨再转回到狂放,而这种狂放比刚才的还要狂,是一种癫狂。 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种“愁”不再是一时一刻的,而是“万古愁”。 这就出现了本首诗中的第五次感情变化:由癫狂转回到愁苦。 诗人的愁源于何处? “且为乐”――“万古愁” “必有用”――“不复醒” “必有用”――“不足贵” “不足贵”――“不复醒” ? 作业:随笔参考题: ??? 1、?析李白之愁,品浪漫之风 ??? 2、?酒中窥李白 ??? 3、?李白的狂放与寂寞 ??? 4、?与李白共谋一醉
??? 5、?“不足贵”“不愿醒”的背后 ??? 6、?“百”“千”“万”中窥李白
??? 7、?由“黄河之水天上来”看李白的悲而不伤、悲而有壮 ??? 8、?“天生我材必有用”,自信乎?狂妄乎?愤激乎? ??? 9、盛唐气象与李白之风
??? 10、李白:古代浪漫文学交响诗的顶峰
??? 11、也说《我是天才我怕谁――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 * 李白 导 言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现在,还有沿用的。 将 进 酒 李 白 《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将,请、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这个“将”与诗句“呼儿将出换美酒”的“将”音义不同。 背景简介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铙歌的曲调,题意为“劝酒歌”。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当时,他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韶光易逝 1、诗人为何能够转悲为乐? 2、诗人为何“得意”? 3、诗人喝酒有什么样的特点 自信乐观 这就是诗歌中的第二次感情变化:由欢快转为狂放。 酒酣意浓 1、圣贤寂寞,饮者留名。反映了什么社会现状? 2、古代饮者那么多,为何单单选取曹植呢?李白与曹植.doc 大志难酬 许多人苦苦追逐的金钱,宝马,到了李白这里,都不如一碗美酒 反客为主 万古之愁 乐的短暂,愁的悠远 用世与避世的矛盾 渴望仕途与鄙弃权贵 愤慨与无奈 追求精神自由 碰 撞 建立丰功伟业 源于生命本体的愁 追求精神自由就会:蔑视权贵,反抗反抗秩序;要建功立业,就要向传统妥协,和权贵达成和解。他既想做孔子,又想做庄子,结果既做不成孔子,也做不成庄子。李白执着的两种东西是悖论式的人生追求。他希望在人生的各个向度上都取得成功,他的理想超越了时代所能忍受的极限。他是不可教训的理想主义者,千古独步的精神超人。 情感脉落: 悲壮----欢快----狂放----激愤----癫狂----愁苦 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真是――“这次地,怎一个愁字了得!
今天,我们在李白的生命里走了一遭,便经历了诺大的一个唐朝,便提前
体验了一次生命。便知道了什么是大境界大气魄大欢喜大虚空大淡漠,便懂得了豪放里自有悲凉,潇洒里自有凄怆!便多了一份怜悯,多了一份珍视,多了一份平和,多了一份超脱。便也有了一种脱胎换骨的清新!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