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研究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研究

摘要:应收账款是企业进行经营活动时,通过赊销等方式提供商品和劳务的必然产物,它是企业流动资产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信用的不断推行,企业应收账款数额也日趋增加,应收账款已经成为阻碍了企业的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完善和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防范坏账损失所产生的财务风险,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管理时所面临的一大难题。文章对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对应收账款的风险提出防范措施。

关键词:应收账款;坏账损失;财务风险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对外销售商品、材料以及提供劳务而应向购货方或接受劳务方收取的款项。在市场经济竞争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企业应收账款规模的不断增加是必然的,其主要原因在于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日趋加剧,部分产品会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企业为了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生存,会采取更加激进的使用赊销手段来扩大销售,开发和占领市场。但是由于应收账款存在流动性差、成本高、风险高的特点,如果应收账款周转缓慢,资金回收困难,会造成资金周转不足,从而影响到企业的生存环境与发展速度。因此,企业加强应收账款管理,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对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现阶段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一)签订合同时内容不够严谨

企业在签订合同时,经常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缺乏全面了解合同,审核合同时又不谨慎,对双方的责任、权利条款及合同内容不清不楚,甚至出现口头承诺,一旦出现

客户不执行的情况时,就会导致贷款无法收回。二是有些合同条款中没有明确资金的保全措施和回款方式等,会影响到履行合同当事人的经济效益。三是一些业务人员接收了虚假账票、空头支票等,但因不熟悉票据知识而开具了发票,也会导致应收账款无法追索,产生坏账损失。由于合同签订时对于潜在的风险估计不足,对应收账款从源头上就放松了控制。

(二)应收账款规模不断扩大

一方面,某些企业在面对日益激烈的环境时,出于竞争的需要,为扩大市场占有率,片面追求业绩量的增长,将经营的重点放在扩大销售方面,单纯的认为销售才是龙头,只重业绩轻回款,全力以赴将产品卖出去而完全不注意风险的控制,结果造成应收账款规模不断扩大。另一方面,有些企业在考核业务员业绩时,为调动其积极性,单纯地经常将业务员的个人报酬与销售业绩挂钩,而不考虑货款回收因素所产生的销售质量。在这种畸形的业务考核体系下,业务人员因个人利益的需要,往往会采取赊销等各种促销手段,主要精力在于来完成销售任务,也导致应收账款大量增加。

(三)客户信用管理制度不善

目前,很多企业没有建立客户信用档案和制定信用政策,完全靠主观意识来确定客户的信用,客户信用不良的风险,也经常会给回款带来风险。在实际工作中,这种不合理的信用政策主要表现在:一是建立的信用政策形同虚设,当市场不景气时,就人为地放宽信用政策;二是对往来客户没有进行分类管理,没有针对类别去制定不同的信用政策;三是没有制定优惠政策的回款制度,客户还款积极性不高,也增加了应收账款的还款风险。

(四)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很多企业对市场缺少应有的风险意识,销售产品时,对客户的经营状况、资信程度调查不足,对客户的资质也没有提出相关硬性规定和具体限制,就盲目赊销产品,最终形成呆款;事后,也不对应收账款进行分析和对其采取补救措施。另外,很多企业的客户没有统一管理信息,仅掌握在几个业务员手中,他们将此作为同企业谈判的筹码,达不到利益诉求便辞职,移交时又敷衍了事,客户资料容易丢失,也会给企业造成大量的坏账风险。

(五)内部控制制度不严

很多企业一般会将财务部门或者销售部门,认定为应收账款的主要管理部门。而在实践中,如果仅由财务部门来管理,会计人员虽然发现账上有大量的应收账款,但由于不直接面对客户,对客户的具体情况并不了解,催收力度难以落到实处。如果仅由销售部门管理,销售人员基于对自己的业绩评价,认为将产品成功销售就算完成,不充分调查赊销客户的详细资料,必然导致管理失效。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如果在催收欠款时,这两个部门缺少沟通,分工和职责又划分不清晰,相互推托问题,就会造成应收账款管理的混乱。

二、企业防范应收账款风险的应对措施

(一)做好账龄分析工作

通过建立账龄分析表,企业可以将各个客户的付款情况区分为长期欠款的客户、潜在坏账的客户等。掌握这些情况后,要做到时时监督,必要时随时调整信用政策,对于债务已到期限的客户进行密切监控,及时督促他们尽快还款;对于有可能成为坏账的客户,应及时报告,落实确认能否坏账。对于已成坏账的客户,要查明坏账原因,追查责任。

(二)建立信用管理机制

企业应建立客户信用管理机制。首先是加强对客户信用等级的评价,对新发生业务的客户,从资产状况、经营能力、财务状况、企业信用、以往业务记录等方面进行实地调查,做好其信用评估;对已发生业务的客户,完成其信用情况的记录,准确了解客户付款的及时程度,包括公司对客户提供的信用条件、建立信用关系的日期、客户付款的时间、目前欠款数额以及客户信用等级变化等,在以后的销售中尽量选择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销售产品、提供劳务,这将对及时收回应收账款具有重要作用;其次是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关键侧重于信用标准、信用额度、信用条件和回账政策四个方面。

(三)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

企业应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该部门的责任是认真分析客户的资信状况,控制客户的赊销额,剔除风险大的客户等,特别是控制应收账款的总体规模、降低回款率和整体坏账水平,以减少可能面临的信用风险。通过建立信用管理部门,一方面有助于保持风险评价的客观性,能减少各个部门之间由于利益和目标不同所造成的对客户风险评价的不良影响。另一方面有助于对客户的信息从交易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上,进行全方位的搜集、监控和评估,做到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全面控制应收账款的风险。 (四)积极拓宽应收账款风险转化渠道

目前,应收账款转化方式有将应收票据代替应收账款、应收账款抵押与出售、进行信用保险等形式。企业可根据自身业务情况,采用不同措施来规避坏账风险,以防止债务人无限期拖欠贷款。当面对不良信用的客户,企业可以要求客户开立银行承兑汇票偿还债务;通过抵押贷款和应收账款的买卖,可以实现风险转移;信用保险能将不能预料的非正常损失,转嫁给保险公司,降低应收账款的损失率。

(五)加强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

1. 严格分析好赊销对象的信用情况

调查企业的信用等级、客户历年财务报表、客户提供的开户银行证明等相关资料,侧重了解客户的注册资金、银行存款、以往的信用记录、抵押记录、债务等情况。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全面、科学的定量和定性分析,确定不同客户的偿债能力,在此基础上,确定最大限度地给予信用额度,防止坏账损失的发生。

2. 建立赊销审批手续

对经办人,部门审批人,企业负责人明确责任划分,相互制约。规定业务人员不应拥有赊销的权利,允许给客户授信和赊销金额大小,应由应收账款管理部门批准,对热销供不应求的产品,应要求现销。

3. 建立催收制度

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的条款催收货款,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同时坚持“谁经办、谁催收、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好人员、岗位、责任,企业要改变过去单一的只注重销售业绩的考核办法,考核销售业绩时,增加应收账款的回收率等因素,将应收账款的回款工作与业务人员的经济利益挂钩,加速货款的催收,从而加强销售部门的风险管理意识。

4. 做好业务员移交工作

企业业务人员离开岗位时,企业的财务部门、审计部门要配合好销售部门,仔细检查业务员经手的应收账款,同客户完成对账工作,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总之,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作为商品流通和商业信用发展产物的商品赊销和应收

账款具有不可避免性,应收账款的风险将无处不在。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关系到企业的资金周转,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应合理控制应收账款规模,采用各项防范措施,将潜在的坏账损失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田利.企业应收账款风险形成及对策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S1).

[2]翟涛,陈慧玲.论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及防范[J].科技创业月刊,2014(01).

[3]田丰琴.浅议企业如何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J].企业研究,2013(04).

(作者单位:南方报业传媒集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