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PLC传送带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PLC技术及应用》

传送带项目教学教案

教师 单位 专业 班级 课型 上课地点 蒋静 备课时间 2012.11.20 上课时间 达县职业高级中学电子专业 电子技术应用 新课 实训基地404 【知识目标】 (1)、掌握传送带工作的实质。 (2)、掌握常用的“起-保-停”电路。 (3)、学会分析项目的输入和输出。 (4)、学习利用继电器控制电路转换为PLC控制电路。 【技能目标】 课时 学生人数 2课时(90分钟) 20人 教材 教学目标 (1)、掌握用PLC设计一个项目的基本步骤。 (2)、能够正确的使用编程软件。 (3)、能够正确的连接电路。 (4)、能够将程序传送到PLC中,并进行调试。 【情感目标】 (1)、培养小组的团队合作精神。 (2)、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教学重点 (1)、用PLC设计项目的基本步骤。 (2)、程序设计 (用PLC控制改造继电器控制电路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1)、正确连接电路。 (2)、程序设计。 教学媒体 教法 作业

实训设备、多媒体 项目教学法 设计可以双向传送的传送带(下个实训项目)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预习本次课内容 1、检查出勤情况 2、根据课堂中所需要进行准备 2、观察学生状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3、看实训室的安全守则。 明确 任务 围 3、观看工厂流水线生产的视频。 4、观看跑步机广告 5、让传送带进行传送,观看视频。 4、总结两段视频的共同点,体会传 5、送带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传送带的传送的实质是通过电动机带制定 计划 动皮带进行传送。 接受本项目结合所学内容进行思本节课的任务:电动机的连续运转控考、讨论解决项目 制训练 1、复习继电器控制电路中的连续运1、学生在作业本上画出连续运转电路。 2、用PLC设计一个项目的基本步骤。 (1)、主电路设计 主电路保持不变,指导学生在实训设备上连接主电路。 (2)、分析控制电路中的输入、输出转电路。操作 训练 并分配I/O端口。 输入:启动按钮、停止按钮。 输出:电动机正转。 分配I/O端口。 输入地址 启动按钮 停止按钮 FR X0 X1 X2 输出地址 电动机 正转 Y0 2、在实训设备上连接主电路。 3、学生自行分配I/O端口,根据自己分配的不同进行控制电路连线。并相互检查,检查完毕的举手让老师检查。

4、学生听讲并做好笔记。 (3)、控制电路连接。注意对原继电器5、学生在电脑上利用编程软件中的输入设备的动断形式处理。(教师示将程序编写出来,然后下载到PLC中,调试并观察运行结果。范、检查) (4)、程序设计。(重点讲解取代法编体会“起-保-停”程序的实用性。 写程序) 1、 将所有元件的动断、动合触点直接转换成PLC的图形符号,接触器KM线圈替换成PLC的括号符号。 2、根据I/O分配表,将图中继电器的图形符号替换为PLC的软元件符号。 3、程序优化 (5)、程序录入、下载及调试。 过程 检查 1、 组织学生介绍自己解决任务的方法。 2、 指导学生使用设备、软件。 1、仔细倾听其他小组方法,说明自己完成任务的方法 2、结合自己方法,发现其中的不足

结果 评价 1、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说表现出的现象进行评价; 2、对用到的知识进行概括 3、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 1、对自己,小组,他人的成果进行评价 2、自评、互评、师评,指出不足取。

学生项目完成情况

项目完成情况表 被考评人 考评指标 考评内容 知识点1、能够分析项目中的输 知识 掌握 情况 入、输出。 知识点2、PLC控制改造继电器控制电路的基本方法。 班级 分值 自评 5 组评 师评 15 知识点3、用PLC设计一个项目10 的基本步骤。 技能1、硬件电路的连接。 技能2、编程软件的使用。 技能3、传送带能正常传送 出勤 按时上课,做好学习准备 自觉遵守纪律 遵守课堂秩序 积极主动,积极配合教师教学 10 10 15 10 技能 掌握 情况 德育 能力 情况 态度 纪律 10 15 协作与同学发表观点,配合能力 相互协作能力 合计 15 总分

教师任务评价标准

序号 评价内容 1 定值 5 5 10 5 5 5 5 5 5 5 10 5 5 5 5 5 10 得分 教学目标合理、适中、可检验、具有可操作性 2 教学知识、能力训练切合能力实际 3 符合学生学习能力的特点 教材内容处理得当,让学生了解当前4 新的科技成果 仪表端庄,尊重、严格要求学生,感5 情饱满 示范准确,操作熟练,专业扎实,无6 知识性错误 语音标准,表达清晰,板书工整,设7 计规范 量 8 教学、训练条件准备充分 9 突出重点、难点 化 10 任务教学组织严谨,指导学生得法 测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能11 力训练的积极性 评 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合理,有12 利于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 13 课堂反馈敏锐,调节应变能力强 掌握进度,完成计划,课堂教学效率14 高 教学双边互动交流好,课堂气氛活而15 不乱 16 注重学生思维开发和人文素质培养 90%以上学生圆满完成课堂任务能力17 训练 合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