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1年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免费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2021年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免费

(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有人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认为洋务运动只是剪短了其枝叶,辛亥革命是砍断了树干,但树墩还在,还会萌发。为了不让“树墩“萌发,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 ) A.戊戌变法 C.五四运动

B.新文化运动 D.北伐战争

2、宋真宗时,辽军大举进攻北宋,一直打到澶州城下。此时,力劝皇帝御驾亲征的人物( ) A.石敬瑭

B.岳飞

C.李纲

D.寇准

3、如下图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 )

A.卫青北击匈奴 C.文天祥抗元

4、科举制的含义是( )

B.岳飞抗金 D.戚继光抗倭

A.使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参政 B.最重要的科目是进士科 C.隋朝时开始创立

D.用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

5、经过家门前那深情的一瞥,孩提的哭笑声,从此萦绕在你的身边;相见时,已隔了数年……感叹你聪颖的智慧,让那洪水猛兽,在你面前成为温顺的蛟龙……这首诗歌歌颂了( )

A.盘古开天辟地 B.大禹治水 C.女娲造人 D.李冰修建都江堰 6、下图是不同时期的人们对孔子和儒家认可程度的变化曲线图。图中出现甲、

1 / 9

乙所示状况的原因是( )

A.百家争鸣,焚书坑儒 C.百家争鸣,独尊儒术

B.焚书坑儒,独尊儒术 D.焚书坑儒,八股取士

7、虽然武则天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史学家还是肯定了她的功绩。其原因是武则天( ) A.创立殿试制度 C.打击大族势力

B.重用有才之人 D.促进社会发展

8、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流星”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实现了统一

B.统治者残暴

C.繁荣而短暂

D.大运河开通

9、唐太宗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下列治国措施体现了这一执政理念的是( )

A.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C.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到吐蕃

B.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D.完善三省六部制

10、李白诗中“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的情景,最能反映唐朝社会风尚的( )

A.浪漫 B.强盛 C.封闭 D.开放

11、某班准备举办先进人物的事迹展览,搜集到以下一组图片,请为这组图片拟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

2 / 9

A.艰苦创业年代的楷模 C.改革开放时期的标兵

B.国防建设领域的模范 D.科技战线前沿的先锋

12、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

A.诸侯争霸 B.百家争鸣 C.商鞅变法 D.铁器和牛耕的推广 13、开元末年,唐朝朝政日趋腐败,社会上各种矛盾日益尖锐;各地节度使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发动了大规模农民起义。这段话描述了唐朝( ) A.安史之乱

B.衰落的原因

C.农民起义

D.衰落的影响

14、“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诗歌中的“开元全盛日”指的是( )

A.唐高宗统治初期 B.唐太宗统治时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初期

15、“春秋以来,由于它们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财产并出租……”“它们”指( ) A.磨制石器 B.骨耜 C.青铜器 D.铁农具和牛耕 16、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借机轮流把持朝政的是( )

A.太尉与丞相 B.御史大夫与刺史 C.外戚与宦官 D.诸侯王与太后 17、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不仅有开放的对外政策,还有开明的民族政策。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体现了“开明的民族政策” ( ) A.遣唐使来华 C.文成公主入藏

B.玄奘西游天竺 D.鉴真东渡日本 3 / 9

18、中国古代经济重心是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逐渐转移的。什么时候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 )

A.秦汉时期 B.夏商周时期 C.隋唐五代时期 D.魏晋南北朝时期 19、魏晋南北朝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一般被泛称为“五胡”。吕思勉《中国通史》讲到“一到隋唐时代,而所谓五胡,便已泯然无迹”,意在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 A.民族交融加强 C.政治清明稳定

B.商业贸易繁荣 D.中外交流频繁

20、如果把“锦衣卫”、“东厂”、“军机处”、“文字狱”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主题应该是:( )

A.专制统治的加强 B.特务统治的强化 C.经济控制的嘉庆 D.思想控制的加强

21、“郑和这次远航共有船只六十二艘……每船可容千余人……船上有航海图、罗盘针……只要不抢掠宝船的货物,或先向郑和的舰队袭击,郑和是不使用武力的。”材料表明“郑和这次远航”的特点不包括( ) A.利润丰厚 B.规模较大 C.技术先进 D.和平交往

22、我国的历史是由整个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在其发展长河中,出现了许多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其中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全国性统一封建政权是(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23、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是指太平天国( ) A.没有实行宗教改革 C.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B.不能充分依靠人民 D.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24、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25、秦统一全国以后,某商人要到沿海收购产品,他应该携带的货币是( )

4 / 9

A. B.

C. D.

二、非选题(第1题18分,第2题15分,第3题17分,共50分)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材料二:徐州扬州地区的发展,只是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事实上,自东吴起经东晋到南朝,南方各区域的经济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进步。当然六朝时期各地区经济发展与进步的轨迹是不同的。总而言之,六朝时期南方地区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是由长江流域逐步推向珠江流域和闽江流域的;就长江流域本身而言,尽管长江上游地区在六朝以前原有的经济基础较好,但在六朝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长江上游地区,原来经济水平较差的豫章地区又迅速发展并开始跟上。这样,整个长江流域在事实上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富有生机的经济带,这与北方黄河流域经济遭受严重破坏、恢复与发展缓慢形成鲜明对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个地区?试总结这一地区经济发展情况。

(2)材料二反映了魏晋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发展,与材料一相比,有什么变化?

(3)这一时期“南方各区域的经济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与进步”的原因是什么?

(4)这样的变化对我国的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2、隋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繁荣时代,各个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5 / 9

材料一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北达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材料二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

材料三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1)请写出材料一中“此河”的名称是哪位皇帝在位时开凿的,它开凿的目的是什么?材料一两段材料的观点有什么共同之处?

(2)材料二说明唐朝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请用具体史实加以说明。 (3)材料三描绘了唐朝历史上哪位皇帝在位时开创的哪一盛世局面? (4)综合上述隋唐历史的探究,对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何启示。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变革: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公元前207年,也就是秦始皇去世才四年,秦王朝就覆灭了。不过,尽管秦朝的统治是如此的短命,它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烙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深刻而持久的烙印”主要指什么?

材料二 西汉初,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很弱,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诸侯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汉武帝时,“府库并虚”,富商大贾们“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公家之急”。甚至“因其富厚,交通(勾结)王侯”。

——白寿彝《中国通史》

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

6 / 9

(2)材料二反映出西汉前期存在着一系列社会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武帝的解决措施。这一系列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 宋代儿童启蒙教育《神童诗》开篇就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宋时有谚语:“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这表明宋朝读书风气盛行,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人社会观念的变化与宋代采取的什么治国之策相关?谈谈你对这一政策的认识。

7 / 9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B 2、D 3、B 4、D 5、B 6、B 7、D 8、C 9、A 10、D 11、A 12、D 13、B 14、D 15、D 16、C 17、C 18、D 19、A 20、A 21、A 22、C 23、C 24、C 25、D

二、非选题(第1题18分,第2题15分,第3题17分,共50分)

1、(1)江南地区。人口稀少,耕作方式落后,经济不发达。(答出2点即

8 / 9

可。)

(2)长江中下游地区得到开发,经济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3)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还带去了充足的劳动力。江南地区气候适宜,社会环境相对安定,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4)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2、(1)隋朝大运河;隋炀帝;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共同之处:都肯定了大运河在南北经济交流方面的重大作用 (2)开明的民族政策;史实: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唐玄宗册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唐太宗被北方和西北地区各族首领尊奉为“天可汗” (3)唐玄宗;开元盛世

(4)启示:要保持政治清明;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保持社会稳定;要让人民生活安居乐业;要关心人民群众疾苦,实行与民休息政策;要实行宽松、和谐的治国政策;要坚持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要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多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理念、管理经验等 3、(1)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了思想控制,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盐铁专卖。大大加强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颁布“推恩令”,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加强了皇权。

(3)重文轻武。重文轻武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宋朝偏重文治,却令社会出现过度文弱的弊病,民风文弱,军力不振,君臣畏战。

9 /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