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作者:李晓艳 尚春平 李文利 来源:《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01期
党的十六大首次正式提出了“县域经济”的概念,而且发出了“壮大县域经济”的号召。中国经济在向城市经济侧重近20年后,进入向县域经济侧重的阶段转换。
这几年,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县域经济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已经占据了相当高的份额。2006年,我国县域GDP总量达到8.81万亿元,占全国GDP总量的48.10%。同时,以百强县为典型的一些发达县域的经济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一个亮点,对全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无疑会起到一个相当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极端不平衡性;县域经济产业层次的极端低下性;农民增收的极端困难性;工业化和城镇化推进过程中的诸多盲目性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县域经济更好、更快、持续的发展,应重点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快推进“三化”进程:即县域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
工业化水平低是绝大部分县域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要缩小城乡差距、工农差距,就要富裕农民,要富裕农民,就必须减少农民,而减少农民的最重要途径就是农村工业化,没有工业化就没有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因此必须牢固树立“兴工强县”的思想,突出工业在县域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强工业化的主导地位,并不意味着以牺牲农业为代价,我国县域经济的基础是农业经济,农业始终是县域经济的根。依靠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出路在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应该是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机制创新上下功夫,在农业产业化的特色化、市场化、基地化、高效化等方面做足功夫,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作用。农民增收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2亿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才能有效解决三农农问题。转移农民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于城市化。在现有条件下,提高县域经济工业化、城镇化的着力点是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小城镇作为二、三产业发展的载体,是吸纳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基础,它能有效的接受大中小城市辐射和产业转移。
二、要把壮大民营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
县域经济单位财政力量比较弱,多属“吃饭”财政,没有多余的力量发展经济,而中央财政对县级区域的预算支援也很有限;县级单位工业发展水平较低,国有企业数量较少,投资力量较弱,也难以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由于多数县级单位地处偏远,市场规模狭窄,投资环境较差,在信贷资金、吸引外资上也不具优势。因此,县域经济只能依靠民间投资的发展。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针对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在组织引导上,特别需要按照“抓大促小带中间”的思路和方法,促进民营经济的整体提升和群体拓展。“抓大”就是督促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引导规模企业,实施强强联合,以龙头优势辐射带动民营经济整体水平的迅速提升。“促小”就是通过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结对联谊、政策扶持等措施,鼓励支持更多的农户介入务工经商,壮大民营经济群体规模。“带中间”就是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小业户群体的发展,促进中小企业在现有基础上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三、要把培育特色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
我国县域经济中存在大量的“全能县”经济,全能县的“小而全”经济有很多弊端,比如:难以形成规模经济,难以获得平均利润,难以保证产品质量,难以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等等。这些弊端,在现代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必然带来三大后果:低质、低效、慢速。改变“全能县”的经济模式,必须抓住特色这个关键,立足本地实际,制定适合自己的发展思路,找准重点。每个县域均有自己的资源优势,要立足资源突出特色,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游则游,走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的路子,促进县域产业从多样化转为特色化,把比较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和经济优势。大力培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市场“亮点”,以此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改造“全能县”,培育特色经济应该与走专业协作之路结合起来。要放弃只想当“龙头”不愿当配角的旧观念,如果能把一个产业,一个品牌甚至一个零件做强做大,都能很好的带动经济的发展,许多成功的企业走的都是专业协作的路子,如英特尔公司并不生产电脑整机,它只为全球电脑整机厂商提供芯片;微软公司也不生产电脑整机,它只为电脑使用者提供操作系统软件,但它们都不失为IT业的巨子。 四、把劳务培训和输出作为一种产业政策
除了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还可以把有组织的劳务培训和输出作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另外一个战略产业来对待,实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活跃县域经济。劳务输出在许多地方发展不起来,就是因为农民素质不适应,观念陈旧、素质低下是制约农业劳动力转移、以至制约农村发展的另一个瓶颈,甚至比货币短缺的制约还严重得多、直接得多、紧迫得多。还有由于农民对就业信息缺乏,致使外出务工的盲目性,等等。作为政府应该加大力度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在各个环节为劳务输出工作服好务。首先,要及时为广大农民提供就业信息、职业指导和政策法律咨询等服务。同时,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工作,积极与输入地企业加强联系,根据企业需要,开展“委托式培训”和“定单式培训”,实现培训和输出的良性互动机制。还有可以在全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较多、就业容量较大的省、市,建立了农民工劳务输出基地及劳务输出服务站,做到输出一地,巩固一地。
五、转变政府职能,深化体制改革
转变政府职能,就是要逐步完善市场机制,明确市场和政府的定位。政府要服务于经济建设,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要尽快完善财政转移体制,调整农村金融政策,基层教育制度,公共卫生制度,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等等。发展县域经济,应加快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市管县”体制改革的步伐。只有强县才能富民,县域扩权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扩权强县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提高行政效率,为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一项重大改革,对实现经济更快更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