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家谱通用格式简介 中国家谱保存至今的,以清代和民国的为主,约占全部数量的将近 90%。
就这部分现存家谱来看,尽管其编纂形式有所不同,编纂体例有详有略,记载 范围有大有小,记载内容有多有少,编修重点各有侧重,但其格式基本上是相 同的,是统一的,是有章可循的。一部体例完整的家谱,大致应有下面的 24 项 下面的这 24 项是家谱的基本格式。一部家谱也许不可能将上述基本格式全
部用到,但格式中的主要部分如谱序、凡例、世系图、传记、家规、艺文、字 辈谱等肯定会有,家谱也正是凭借上述内容将家族的历史渊源、迁徙情况、历 代英贤等保存下来,并流传后世。
其实一部完整的家谱就是一部宗族、家族史或宗族、家族百科全书。通过 这部家谱,我们可以了解到该家族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变迁,居地变 迁,婚姻状况,该家族成员在科第、官职等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迹, 该家族的经济情况和丧葬、礼典、家规、家法等典章制度等。而家谱也正是将 这些内容以书、图、志、表、史的形式记录下来,从而可与正史与方志并列的 又一文史宝库。
一、谱名:家谱,一般均称为家谱、宗谱、族谱、家乘、世谱、统谱、支 谱、祖谱、合谱、联宗谱、大成谱、房谱等,也有的称为谱传、真谱、渊源录、 源流考、清芬录、世典、世牒、世恩录、故谱、族谱图、族系、族讲、石谱、 世家、私谱、本书、大同谱、乡贤录、传芳集、家传簿、先德传、系谱、谱志 略、家谱汇编、家模汇编等,可谓名目繁多。
二、谱序: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文,它 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谱序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语、 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关于本族的记述。
三、谱例:谱例又称凡例,主要是阐述家谱的纂修原则和体例。一般而言, 一些家谱在每一次续修时都会订出若干条适合社会潮流与需要的规则,以作为 修谱时所要遵循的原则。
举例:
虞邑范氏族谱凡例
一、本谱总分五卷,共列内容十六章。历次谱序列于卷首,其一至四卷为 世系图,第五卷为世系考、旌表诰命、官秩与名宦、族礼、祭礼、祠堂、义田、 传记、艺文、史料等综合卷。第一卷中列明本谱总目录,其余卷仅列本卷目录。
二、谱中世系图所载之世系支派,一律按世次排列,概不冠姓。妻室有姓 名者列入全名,无名者只称姓氏,列于夫男简历之内,不另记述。
三、旧谱记男不记女,本次续修于女均予入谱。女子简历记入父辈简历中, 已婚子女列明夫男姓名。
四、
遵旧谱惯例,仍以竖排从右至左阅之,每页列五世,起始世次族人标 明父辈
名字,以便衔接。为方便阅谱,原谱中的繁体字、异体字,此次续谱时 均改为以《现代汉
语词典》为准的通行简化汉字。无简化字者,仍以原谱登之。
五、
谱中文字凡出现族人姓名、名讳、字、号、官衔、封号者,皆加着重 线,以
便识别。现代文章中多未标注。外族人员与官衔等不在此例。
六、
本族新增之传记、艺文、史料等,有出处的皆注明出处,明示作者, 以期族
人核对。原实行、忠义、节烈贤孝被另外刊载的,亦予标明。
七、
本谱所入之传记、文艺等,均按世次排列,世次相同者,以长幼分之。 外族
艺文以时间先后排序。
四、
谱论:许多家谱都专门辟有谱论一章,专收先贤的谱说、谱论、谱议 的篇章
和古代经典中的有关论述,对修谱的作用、功能、意义、历史、原理、 方法等加以发明和阐述,是研究谱学的宝贵资料。
五、
恩荣录:主要内容为历代皇帝对家族中的官员及其家谱的敕书、诏命、
赐字、赐匾、赐诗、赐联、御谥文、御制碑文以及地方官府的赠谕文字等,以 显示和炫耀朝廷对该家庭及其成员的奖励和表彰,同时反映该家族的地位和身 份。
六、
像赞、遗像:祖先及家族中历代英贤、重要人物的图像资料,一般为 正
面是遗像,背面是像赞。
七、
姓氏源流:中国家谱素来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明清以来各 家
谱也大多有记姓氏源流的一章,或称姓氏源流,或称宗族源流。它主要是用 来记述本姓来源、本族的历史渊源、始祖、世派、迁徙、各支派间关系甚至改 姓的原委等。
八、
族规家法:族规家法是宗族家族成员共同制定的、用以约束和教化族 人
的宗族法规,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名称各异,种类很多,诸如家规、 家约、家戒、家法、家礼、家典、家仪、家条、族规、族约、祠规、祠约、规 范、规条、规矩、条规、戒谕等。
九、
祠堂:记载宗族、家族祠堂修建的历史,介绍祠堂的建筑规模、地理 位
置,收录有关祠堂的碑文、诗文、祠联、祠匾、祠堂图,建祠捐资人名,记 录祠堂内神位世次、配享、附享、祭祀情况等。
十、五服图:又称服制图。所谓五服,就是指古代丧服制度中的五种服色, 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丧服是根据生者与死者的远近亲疏关系而 穿着的一种服饰。因五服本身就表明生者与死者的亲疏远近关系,同时又表明 与死者同有关系的生者与生者之间的远近亲疏关系,所以不仅在执行丧礼时要 涉及到,而且在执行宗族、家族事务及执行法律时也必须涉及,所以家谱中一 般都载有五服图。
十一、世系:这是家谱中的主体部分,又称为世系图、世系考、世系记等。 这部分内容为所有中国家谱所共有,因而成为家谱区别于正史、地方志的最明 显的标志。世系表除欧阳修、苏洵所发明的欧式图谱和苏式图谱外,还有两种 比较常见: (1) 宝塔式图谱:这一图谱形式何人所创、创于何时目前尚无定论, 不过至迟已在南宋时出现,因此很可能也是北宋人的产品。 (2) 牒记式图谱:这 一图谱的特点是分别按世代以文字叙述先人的事迹,既不用线条,也不用图表。
十二、传记:家谱中的传记又称行状、行述、行实、事状、志略等,其体 裁有传记、行状、寿文、贺序、墓志、祭文以及抄自史传中的资料,主要载录 家族成员中“方行可书”的“忠臣孝子”、“节妇义夫”的事迹和传记资料。
十三、谱系本记:也称作世序、世系录、先世考等,主要内容与世系部分 大致相同,记载本族成员的简况即本人名讳、父名讳、排行、字号、生卒年月、 寿数等。
十四、族产:主要用来记录家族、宗族的集体财产如祀田、坟地、义庄、 学田、义墅、山林、房屋等。
十五、契据文约:专门登载与记录和族产有关的契据文约、管理制度以及 宗族、家族内部关于承嗣、婚姻、分家等的文书及契约。
十六、坟茔:记载族中公共坟地的情况,包括墓地图、坟向、祖坟及各支 派墓地分布等。
十七、名迹录:记载与本族或族中成员有关的山水桥梁、亭台堂舍、庵寺 书院等。 十八、任宦记:记载族中成员历代官宦名人事迹,其内容与传记部分大致 相同,包括履历、科第、政绩、功勋、著作、学说等。
十九、年谱:年谱是按照年、月、日专门记载一个人生平事迹的一种体裁。 二十、艺文:艺文是指收录家族、宗族成员的著述,包括奏疏、殿试文、 万言策、诗词和各式文章等。
二十一、字辈谱:字辈谱,又称派语、派行诗、行第、派引、排行等,专 门登载族内成员姓名排行的字语。
家族中同辈人为了体现宗族关系,通常在起名时需找一个共同用字,不 同辈分的共
同用字排列起来就形成了这个家族用以标明世系次第的字辈。字辈 的形成是为了分尊卑,别长幼。此处的尊卑并不是指政治地位上的尊卑,而是 指家族内部辈分的高下。字辈的使用,对一个大家族,尤其是像孔门这样绵延 数十代,繁衍达数十万的持久型家族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字辈的这种 能够分尊卑、别长幼的功能,也就为其他一些需要分尊卑、别长幼的群体所借 鉴,如宗教教派、社会帮派、武林门派等。这样一来,字辈这种原来纯粹为家 族内部使用的文字形态也就有了更大的适用范围。
字辈的产生,有人说起源于汉代。经过考察,我们认为,汉代,甚至在先 秦时期,
即已出现了一些在名字用字上反映同辈关系的萌芽或苗头,如选共同 用字或在偏旁部首上体现出来。然而,这只能是萌芽,它离真正有目的、有意 识地使用共同字来区别辈分,进而预先选取一定数量,且有一定意义的吉字” 作为一种规定性、后代子孙取名时必须遵守的字辈,尚有相当大的距离。再说, 汉魏时期以至以后相当一段时间内,时人取名多为单字,字辈的区分更难明确。 更有甚者,东晋时大书法家王羲之父子几代名中均有“之”字,字辈不仅无从 谈起,而且还从根本上违反了后世字辈的要求。所以说,这一时期,即使有字 辈的痕迹,也是处于一种自发的萌芽阶段。
隋唐时期,由于这一时期的家谱资料基本上没有留传下来,因此,无法对 此做出准
确判断。不过,从一些现象中,我们还是可以感觉到,这一时期,某 些家族开始出现了同
辈在取名时使用共同用字的现象,如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 卿,其堂兄弟中著名者有抵抗安禄山的名将颜杲卿和颜曜卿、颜春卿等,大家 都用一个“卿”字。颜真卿的两个儿 弓 合字辈要求,但其曾孙名弘式,与颜杲卿曾孙名从览之间则看不出有什么联系。 但这个“卿”字,到底是如何确定下来的,确定时对于不同辈分的用字是否都 已确定,同时确定了多少代,这些都无法考定。不过,颜氏家族在某些代有字 辈的规定,则是确定无疑的,只不过字辈要求不如后代规范罢了。颜氏如此, 其他家族也必有使用字辈的。
二十二、领谱字号:中国古代家谱修好后,在派发给族中成员前,对每部 谱都编以号码。
二十三、续后篇:或称余庆录。指家谱修完后,专门留空白纸数页,留待 后世子孙续,以示绵延不绝。
二十四、捐修人名:家谱的纂修或续修,是家族、宗族中的一件大事,涉 及族中许多人员,且须动员全族成员捐款助修。
第二部分 意见征求内容 一、 计划方面
由于我族家谱编修没有先例,属于白手起步和积极尝试,既需要谋划统筹, 安排总体框架和各方面细节设置,更需要大量的考证、资料收集和鉴别、编写、 校对、讨论、修改、印刷等工作,因此,做好总体计划或规划、分项计划就显 得很是重要,望各位亲人群策群力、建言献策,提出各类建议和意见。
二、 格式方面
上述提供的格式为一般家谱的通用格式,且为古代人用的格式,望各位亲 人在参考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现状,提出切合现代社会、切合我族实 际的格式。个人感觉,完全可以增加、减少或修改。
三、内容方面
我族近期起源、祖先繁衍事实,由于有各代保存相对完好的神位,基本上 是清楚的,但其他方面的资料严重缺失,需要大量考证,因此具体内容要紧密 结合各种能搜集到的资料而定。望各位亲人提出各类建议和意见。
四、组织方面 包括编修、考证人员安排,时间阶段安排、资料收集原则、口径等等,都 应该做统一安排。望各位亲人提出各类建议和意见。
五、其他方面
以上没有想到的地方,望各位亲人提出各类建议和意见。具体建议望在八 月底前结束。目前临时联系人: ——,电话:1……,Qq号:……
附录:欧阳修式:是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 (1007 一 1072年) 在编撰《欧 阳氏谱图》中创立的:“谱图之法,断之可见之世,即为高祖,下至五世玄孙 而别自为世。此法,记录人的世系及旁支分支以表格图式进行表述。”每五世 一图,第二图五世至九世,第三图九世至十三世,以下类推,至现存者为止; 先人小传叙源主名讳,字号,配偶,仕官,特行,葬地,封赠,享年等。欧阳 修式家谱格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排列,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 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可有一些生平记述,主要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 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藏地、功绩等。下面举两个例子来说明欧阳修式家 谱格式。第一个是山东海曲刘氏家谱:
配恰十馮、五氏干生立曰彩珍之子 十六肚=lit士配軍李氏生子二士亮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立彩十七世 IISIg8E
一丿卩勺丄/
Flt
一
绦月氏生士嫁女六生於佛躺士日於一軍蚤生一九手生灣於於子九三一三四九村一九九二年九林六六臣年配八年剛十秦年月飪二生繼刀生年林月十生卜於配四王十於臣日於六一叢日日九明四一月生几嫁八霞日九十生子生亠三於凱代四生九子八口一年女四莊濤六配九苏年子八女年蘇六六村月静静二氏五■一頁 月七日嫁官草汪村三樂 生於一九六三伟七臣年女生嫁米於壬臣一海生九屋於六村一二次九年女六三提年安生女九臣譽月配生秦於官一莊九弧六永五 濤見六盲銓女 村李宗花生於一日九譽女見六一貝 臣女三米臣提臣娟長六三年三月二十一 張氏生子•一寓臣安潘年士卒亮於一生九於九一六九年三配六年萬二 十八肚 O 臣月 二十三日配柬生於一九六四十九世一 - -; : 廿 肚 凱 A見 第二个是开州天水赵氏家谱,它们采用的都是欧阳修式(也即欧式)家谱格式:
尢一觸世?颐海鳥常生猜腌員河縣昂泰博扣廷廷威香絶 開州天钱世水二奈趙氏世家譜鵬三虽世絶 - M iU t 四磴 - + <
世X 苏洵式:是北宋文学家苏洵(1009—1066年)在仁宗至和年间编修本族《苏氏 族谱》创立的。苏洵吸收了欧阳修的编撰方法。一方面强调从纵的方面,注意 诸多父子相继关系,主张五世则迁的小宗之法;另一方面,又强调从横的方面, 对兄弟分支加以区别,推崇合各支谱为一编的大宗谱,推崇大宗之法。总的是
以五世为图,五世之外,亲尽服穷,图表不载,以宗法为则,详近而略远,更 进而尊近而旺远,较欧阳氏更为严格。 苏洵式家谱格式又称垂珠体式,其特
点是:世代直行下 苏洵式:是北宋文学家苏洵(1009—1066年)在仁宗至和 年间编修本族《苏氏族谱》创立的。苏洵吸收了欧阳修的编撰方法。一方面强 调从纵的方面,注意诸多父子相继关系,主张五世则迁的小宗之法;另一方面, 又强调从横的方面,对兄弟分支加以区别,推崇合各支谱为一编的大宗谱,推 崇大宗之法。总的是以五世为图,五世之外,亲尽服穷,图表不载,以宗法为 则,详近而略远,更进而尊近而旺远,较欧阳氏更为严格。
第一部分 车氏族谱格式(讨论稿)( 2017.10 )
一、名称
甘肃省通渭县李家店乡刘家岔村车氏族谱(第一卷)。
二、谱序 甘肃通渭、安定、陇南和新疆四处至少各一篇,主要结合各自实际,写对本家 族、族谱的认识、感受,编修族谱的必要性,对本家族的希望、祝愿等等。文 言、白话均可,可根据谱序内容起列专门题目,以所居住区域署名,每篇 1000 字左右。 三、目录 详略适当,至少按本卷章、节排序,最后标注页码。 四、简例
(一)本族谱为第一卷,以后续编时依次接续。卷内分章,视需要可在章下分 节、节下分项、项下分段。
(二)本族谱编修起止时间。上为可考时间始,下至 2019年 12 月 31日止。 (三)本族谱编修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是准确。准确是族谱的生命,没有准确性,族谱就失去了基本意义和存在价 值。力求准确是第一要义。 二是客观。除相关艺文等文章外,所有记录努力做到实事求是,尽量消除、减 少感情色彩,不夸大、不遮掩,原貌再现、客观记录是本族谱追求的唯一目标。 三是男女平等。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潮流,摈弃旧时重男轻女、封闭落后的宗法 思想。本次编修男、女均入谱,一视同仁。 (四)文字表述以现代白话文为主,艺文等也可用半文半白等形式。时间表述 按公元纪年,生卒等时间以公元纪年为主,月、日是农历的,注明“农历”字 样。行文中用到的数字主要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但仅用一位数或用到个别数字 时可用汉文表示。
(五)姓名以身份证或户口簿为准。另有字号、乳名、小名、昵称者,可在小 传中适当列明。农村男姓有“招赘”情况的,遵照“实质重于形式”的精神, 据实入谱、列明。 (六)?(其他请大家提议) 五、姓氏起源 一是国内公认的车氏起源简介;二是甘肃省通渭县李家店乡刘岔村车氏源渊。 六、世系图
至目前所有可考代数全部按辈分排列,夫前妻后,均冠姓,所生子女不分男女, 均按出生先后排列。因现行法律、习惯没有服制一说,故不再单列五服图,如 有需要者,在世系图中查找即可。谱系的内容分列在世系图和小传中,不再单 列。 七、荣誉 仅列获得县级(军队为团级)及以上的表彰、奖励等荣誉。其他如上学、工作 期间获得的奖励可在家庭小传、个人小传中详细列明。
八、神主或遗像 按世系图的辈份顺序排列,可以照片、复印件、文字等方法表示,这部分仅列 已故人员,但早夭人员是否留存,待定?。 九、小传
分为家庭小传、个人小传。
家庭小传以族谱编修时间截止日已组建的最小家庭为单位(可以户口簿、实际 生活状况等标准由各直系长辈确定),遵循男女平等的原则,不分男女,均列 家庭小传,主要写家庭基本情况、成员、住址、生活情况,家庭成员的学习、 工作情况、突出表现等。字数宜在 1000 字左右。但因传统观念影响,外嫁女暂 列本人第一代家庭,以后分立家庭是否编入车氏族谱,由后人去定。 个人小传,已故、退休、 60 周岁以上休息人员均列小传,根据个人生平表现, 可叫传或小传(具体由本人或直系晚辈确定并撰写),主要写本人生卒年月日、 求学(从高中写起,未上高中的以最后学校为准)、工作、生活的基本情况、 突出表现和主要功绩等。传的字数不限,小传宜在 500 字左右。其中退休、休 息人员应注明“待续”字样。另外,尚未退休或休息,年龄在五、六十岁的人 员是否写小传?大家提意见。
十、坟茔 列埋葬地点、方位、陪葬物品、追悼纪念情况等。可辅以照片、复印件等。 十一、艺文
包括本人及后人的各类艺术作品、祭文、怀念文章等等。具体根据收集到的资 料按类别排列。 十二、生活 以照片、文字等各种手段表现各家庭生活状况。以具有代表性为标准,苦难的、 幸福的居住地、生活用品、学习、生活、工作场景等等均可,其中照片宜附简 短文字说明。繁简以家庭为单位掌握,最后大家审定。
十三、祭祀 甘肃通渭、安定、陇南和新疆简要列明各地祭祖的通俗做法和习惯。至于以后
是否可以在遵照当地习俗的基础上对祭祀作些原则性要求,请大家讨论。 十四、大事记 主要简明提取我族繁衍、生存、生活、发展过程中对家族有重大影响的社会事 件、家族事件。该项主要在各家已提供的有关记录中,根据重要性原则提取, 不再专门列举,如果各家有尚未提供的重大事件,亦可补充。
十五、附录 包括编修人员、组织、印刷等情况,欢迎大家提议。 (还有无需要增加的事项?请大家提议) 需要大家共同确定的事项:
1、有无必要确定族规? 2、有无必要确定字辈谱?
3、族谱若干年以后的续编如何确定?
4、通渭祖坟的立碑有无必要?如果有必要,如何办理? 5、其他未尽事宜。
第二部
分 族谱编修计划安排 讨论稿)
、时间安排 时间起讫:建议从有具体记录开始,止公元 2019年12月31日;时间计划为: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7年底前,商议确定族谱格式、任务分配、人员组织 等各项内容。
第二阶段,编写阶段(2018年-2019年):
1、 2018年-2019年6月底,按要求由小组收集资料、全面编写,小组修改、校 对。 2、 2019年第三季度,编写资料汇总,全面讨论、提出修改建议。 3、 2019年四季度,全面修改,校对。
第三阶段,定稿阶段:2020年1-4月,增补、讨论,定稿。
第四阶段,印刷阶段: 1、 2020年5月,出稿样,最后校对。 2、 2020年6月,印刷。
第五阶段,庆祝阶段:2020年7-12月,立碑,祭祖,庆祝!祭祖时间初步拟 定在中秋节,如何? 二、 任务分配 1、 为了编写方便,族谱编写任务主要分总编、分编两大块。总编主要编写祖上 有可考记录至通渭生活、去世的先辈们。分编部分主要编写由通渭迁徒到外地 的先辈及后代们。 2、 总编部分由通渭负责,大家补充材料。
3、 分编部分由各地负责,大家补充材料。具体内容根据大家商议确定的格式, 属于自己
地域范围内的,就是自己的任务。 三、 人员组织
分编部分,可以分四个小组: 第一组:甘肃通渭 第二组:新疆喀什 第三组:甘肃安定 第四组:甘肃陇南
以上各组编写人员由各地负责确定,总的原则是各地有人主办,统一组织、大 家参与、不计辛劳。有力的出力,有资料补充资料,有意见的提意见,个人时 间相对宽裕者多费心,不要过多影响工作、生活就行。 四、 费用负担
暂不作要求,待具体发生费用时按公平合理的原则另行商定。 五、 印刷册数
凡在世直系血亲人手一册,未成年人暂由其监护人保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