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体育课中几种教学方法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教育教学研究 教亏研宓 2010年12月 溺 育 中几3f中 学 沽 捌 恒国 (泰兴市蒋华中学,江苏泰兴225400) 【摘要】在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不再是单 调、枯燥的学习氛围,而是要通过让学生充分展示、体现自 我。由简单的“一刀切”方法手段,向促使学生的一般发展、共 据学生的外在体型分组来安排教学。由于体型是外在的,因 而分组方法简单易行。生活条件的富裕,在学生中出现了一 批“胖墩”,这此“胖墩”的耐力水平与其他同学相比差距较 同发展与特殊发展、差别发展相结合。在关注整体教学目标 的同时,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进而创造性地解决学生个 体学习中的问题。 【关键词】教学方法;“档次”;教学法;分组教学法;练习法 体育教学法是指在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 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所采用的一系列活动方式、途径和手 段的总称。下面简单介绍几中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 用: 一、“档次”教学法 “档次教学法”可根据体育教学特点和学生的个体差异 凶材施教,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档次”学生的求知欲,提高 教学质量。 在教学中视学生的不同“卡当次”,不同水平状况提高高低 有别的学习任务,练习要求,次数,方法,内容和组织形式,对较 高“档次”的学生,在掌握应学教材的同时,适时增加一些相关 的内容和技术原理的教学,分析,使其 每次课 都感到有一 种新意,提高学乍的兴趣和积极性 对较低“档次”的学生来 说,可以避免产生马虎的态度。在教学巾,在每次课巾,并不【天l 这“档次”学生各方面能力水平低下,而降低学习要求或大幅 度减少练习次数,缩短学习时间,相反对其采取更加严格的管 理与指导,通过有意识的强化及密集式的练习,提高对学生各 项技术的良好感应。 二、分组教学法 近年来,随着教学研究的深入,存组织教学的形式中出 现了越来越多的分组教学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深入了解 学生特点,合理地进行分组教学,以适应学生各个不同学习 阶段的需要,便显得尤为重要。 1.自然班分组:自然班分组教学是一种传统的教学组 织形式。其特点是分组教学形式固定性强,组织方法简单易 行,学生的集体感较强。但缺乏针对性,科学性也不强。体现 不出个体差异,因而在教学中效果欠佳。 2.分性别组:性别分组是根据男女生心理和生理差异 分组的一种方法。办考虑到男女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差异,所 以优于自然班分组。在高中和初中高年级运用效果较好。不 足之处是没有兼顾同性别学生之间的个体体能差异。 3.体能分组:体能分组的依据是学生不同的体能状况。 这种方法针对性强,又有一定的灵活性。体能接近的学生分 在一组,可激发练习热情,同时激励体能较差的学生的学习 劲头,看到自己存在的差距,从而提高进行耐久跑的练习的 自觉性。 4.目标分组:在上述几种分组方式的基础上进行。与体 能分组有相近之处。根据每次课要达到的目标进行分组,分 别确定各组具体目标,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明确努力 方向,为各自不同的目标进行练习 5.健康分组:根据学生的健康情况进行分组。考虑到学 生的健康问题,是一个较好的形式。但由于对健康标准的理 解不同,因而实际运用中要注意处理好。所谓体型分组。即根 一56 大。体型相近的人在一起练习,可以相互鼓励,共同努力,进 而提高其积极。实际运用中,在语言上注意不能影响其自尊 心。 6.性格分组:学生的性格可简单分为内向和外向型,依 据这两种性格进行分组。它的基础应建立在对学生的充分了 解上。既可以把同性格的学生分在一组,还可以把不同性格 的学生安排在一组,让其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鼓励。 7.友伴分组: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的友伴组合成人数 大体相等的小组,在群体活动中,学生存在着自己的友伴小 集团,他们对自己的小集团持以关心的态度,有较强的责任 感和荣誉感,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 上述七种分组方法之间,并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即有不 同,又有联系。例如体能分组便在性别分组的基础上建立起 来的。因此,只有在实际教学中,根据教学实际,加以灵活运 用才能收到理想效果。 三、练习法 在体育教学中,常采用固定条件、变化条件、竞赛等几种 形式,计学生进行练习。 1.同定条件:是指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组织学生反复地 练习某一个动作。这种形式的练习,对于掌握、巩固动作技术 和发展学生的身体有着重要意义。 2.变化条件:指的是在变化条件下组织学生练习某一内 容,这种练习形式对于改进、提高动作有重要意义。 变化条件包括:变化动作的要素(力量、速度、幅度等),变 化练习的环境 畦U田间、沙滩做越野跑等),变化练习的要求 f如升高或降低跳箱的高度,加长或缩短跑的距离等),以及增 加练习的条件f如教学生跳远时,教师在沙坑边举一定高度的 横杆,让学生从横杆上越过,用以解决起跳技术中存在的问 题1。 新课程标准下,教学已不是原来传统意义上教与学的过 程。一堂没有交往、没有互动性的学习过程,已不适应现代高 速发展的社会,学生应当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体育课教学 应以全新的理念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 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充分运用体育学科的优势来挖掘学生 的智慧和潜在的能力,拓宽思路,大胆突破,既尊重传统,也 不要被传统所束缚,使每节课都做到教法新颖,措施有力,不 断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新方法,每节课都体现 自身的价值和特点,在教育改革中走出适合自己的路。 参考文献 『11王淑新等浅谈现代体育教学方法山西体育科技 2003.3 [2】童究明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特征及其发展趋势体 育师友20()2 1 『31张家平体育教学方法的运用时机 体育师友 2003.3 l4】高嵘试论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理念首都体 百学院学报20()3.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