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认识13个生字,学会9个生字、词。
2 学习课文,了解山沟里的孩子起早贪还去上学的情景。感受他们学习的艰难,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3 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段落结构。
4 能抓住重点理解课文最后两段的意思,并体会“金钥匙”、“理想的灿烂的黎明“的含义。
5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山沟里的孩子起早贪黑去上学的情景,感悟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课时安排:二课时
预习检测:
1、我会读(给下列词语注音)
拥抱 ( ) 护栏( )
钥匙( ) 面貌( )
黎明( ) 山楂( )
草垛( ) 狼嚎( )
2、我会读、会写、会组词(在第一个括号里注音,在第二个括号里组词)
匆( )( )( )
傍( )( )( )
雾( )( )( )
智( )( )( )
慧( )( )( )
辛( )( )( )
勤( )( )( )
启( )( )( )
3、我把课文读( )遍时,就可以顺利地给课文分段了。
一、读薄。
1、听歌曲《上学歌》: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我要上学校,天天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
2、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山沟里的孩子是( )
( )地去上学的。
二、读懂。
1、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描绘了 “清晨”,山沟里的孩子“( )”的情景,第三至五自然段描绘了 “( )”,山沟里的孩子“回家”的情景,第六七自然段告诉我们,山沟里的孩子这么热爱上学,是因为他们要( ),用知识的力量( ),( )。
2、这是一群( )的山里孩子。
三、读好。
1、读一读,在课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句子,写下来,然后仿写两段话。
孩子们走过这座山,翻过那座山,背着书包上学校去。野葡萄由黑变绿了,牵牛花由黑变紫了,女孩儿身上的新褂子也由黑变红了。远远近近,脚步匆匆,初升的红日拥抱着他们。
课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句子:
2、仿写:
同学们合上书,离开座位,来到教室外面进行课间活动。
3、读全文,找一找表示色彩的词语,写下来。并说说哪个表示色彩的词用得最多?从这个词语中我读懂了:
四、读厚(二选一)。
(一)想像:1、这些山沟里的孩子上学路上遇到的困难或“说说笑笑”的内容。
2、小学、中学、大学毕业后,这些山里的孩子会做什么呢?
(二)选择感受深刻的段落背诵下来。
五、知识链接:
1、读背古诗
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关于知识名言:(读背)
知识改变命运。——李嘉诚
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爱因斯坦
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高尔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