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感受小康 教案

2022-01-01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感受小康 教案

讲学稿

年级

八年级(下册)

科目

思想品德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课时

课题

第一节   感受小康第一教时  我们的小康目标【教材分析】教学重点:小康目标是什么?怎样的生活才是小康生活? 教学难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同时期,我国的小康生活的具体标准是不同的。 【学生情况分析】小康生活本身是与以往生活相比较的一个概念,大多数学生由于年龄原因对前后变化感触不深。这就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学生对小康目标定位认识相对模糊,这一问题也难以界定,在教学过程中他们很想弄清楚小康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什么样的生活水平才是小康生活水平。 因本课时是第一课时,学生的疑问会不少,比如说,目前我国的小康有何特点?其具体发展状况如何?未来如何发展?全面小康社会是怎样的?它能实现吗?如何实现? 【亮点预设】【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学前准备小康是指在实现____________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既包括________________的改善,也包括________________的充实,既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的提高,也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改善。二、课堂学习研讨(一)导入 呈现:p37信息平台材料:《天朝田亩制度》中的一句话。这个愿望表达了老百姓的什么渴望?太平天国运动实现这个愿望了吗?导入“小康”话题。 (二)话题教学【教学话题1】古往今来对小康的理解与追求。 通过探讨与交流让学生形成对小康的一般性的认识。 【教学话题2】利用课本p38页图片材料进行情境对话,你认同哪一种观点? 结合学生的发言因势利导,转入下一话题 【教学话题3】你心目中的小康生活是怎样的? 围绕这一话题,让学生自由发挥,学生提出的目标可能过高或不全面,老师适当点拨引导,结合课本p38页的说明性材料和p39页信息平台让学生弄清: ①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小康生活,即小康目标。 ② “小康”目标确立的发展过程,从而得出小康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体系,是一有步骤、分阶段实现的过程。 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同时期,我国的小康生活的具体标准是不同的。”进行解释说明。 (三)小结 我们今天所说的小康目标比以往任何时代所提出的小康愿望要来得更加科学和现实,也给人们指明了明确的方向,它不再是停留在人们的思想认识上,它已经逐步化为现实。 三、自我检测、课内训练巩固(一)单项选择题1、小康是我国人民由来已久的社会理想,下列对于小康生活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 小康就是不愁吃、不愁穿,生活丰衣足食。② 小康就是接受良好的教育、精神生活充实。③ 小康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④ 小康就是人们安居乐业,生活舒适便利。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2、开局良好,国民经济出现发展速度较快,经济效益较好,物价水平较低的态势。国内生产总值逐年递增。这表明(    )a我国已经步入了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     b我国人民已经实现了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

4页,当前第1123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