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劳动合同期满后,单位无法终止合同的情形

2022-11-04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劳动合同终止的主旨是指在特定情况下,劳动合同自动消灭或无法继续履行,如用人单位破产等。劳动者在特定情况下,劳动合同到期也不能终止,需要延长合同期限,如从事职业病作业、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孕期、产期、哺乳期等。另外,患职业病或因工负伤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合同可终止,但用人单位需按工伤标准进行赔偿。

法律分析

劳动合同终止是指劳动合同订立后,因出现某种法定的事实,导致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形成的劳动关系自动归于消灭,或导致双方劳动关系的继续履行成为不可能而不得不消灭的情形。

比如双方签订劳动合同后,用人单位破产了,双方不可能再继续履行合同,合同只能终止了。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到期也不得终止,应当续延至该情形消失时终止。这些情形包括:

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二、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三、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四、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另外,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者的劳动合同的终止,按照国家有关工伤保险的规定执行。

即虽然是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若是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劳动合同依然可以终止,但用人单位要根据工伤的标准予以赔偿。

拓展延伸

劳动合同期满后,员工享有的权益和保障

劳动合同期满后,员工享有的权益和保障是一个重要的法律问题。根据劳动法规定,当劳动合同到期时,员工有权获得一系列的权益和保障。首先,员工有权获得劳动报酬的支付,包括工资、奖金等。其次,员工有权享受带薪休假,包括年假、病假等。此外,员工还有权获得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劳动合同期满后,单位不得以任意方式终止合同,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因此,保障员工的权益是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单位应当履行相应的义务,确保员工在合同期满后能够享有应有的权益和保障。

结语

劳动合同终止是指因法定事实导致劳动关系消灭或无法继续履行。例如,用人单位破产后,双方无法继续履行合同,合同只能终止。劳动者若符合特定情形,合同到期也不得终止,应延至情形消失时终止。此外,患职业病或非因工负伤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者的合同终止,应按工伤保险规定赔偿。劳动法保障员工在合同到期后享有一系列权益和保障,包括劳动报酬、带薪休假、社会保险等。单位不得任意终止合同,应履行义务,确保员工权益得到保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四十八条 【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三十六条 【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十七条 【违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