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货币伪造与变造罪行的比较及司法实践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伪造货币罪和变造货币罪的区别在于,伪造是创造出完全虚假的货币,而变造是在原货币基础上进行加工处理。伪造的货币没有原币成份,形态可能完全改变,而变造的货币仍然保留原币成份。此外,伪造假币可以大量进行,危害更大,因此处刑不同。伪造货币罪最高刑为死刑,而变造货币罪最高刑为10年以下。正确区分这两种罪行十分重要。

法律分析

伪造货币罪是指违反国家货币管理法规,仿照货币的形状、色彩、图案等特征,使用各种方法非法制造出外观上足以乱真的假货币,破坏货币的公共信用,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的行为。变造货币罪是指对真币采用挖补、剪贴、揭层、拼凑、涂改等方法进行加工处理,改变货币的真实形状、图案、面值或张数,增大票面面额或者增加票张数量,数额较大的行为。变造货币罪最高刑为10年以下,而伪造货币罪最高刑为死刑,因此正确区分两罪十分重要。区别点为:

(一)“变造”是在原货币基础上加工处理使其虚假增值,“伪造”则系无中生有,将非货币物质加工为货币。

(二)变造后的货币,有原币成份;伪造的则没有,或完全改变形态,如将真实金属币融化铸为面值更大的货币;

(三)变造假币一般要投入原币成本,数量也不很大,而伪造则可以大量进行,危害更大,因此处刑不同。

拓展延伸

货币伪造与变造罪行的法律界限及应对措施

货币伪造与变造罪行的法律界限及应对措施是指对于伪造和变造货币的行为,在法律层面上的明确规定和相应的法律措施。货币伪造是指制造或者伪造货币的行为,而货币变造是指对真实货币进行篡改、修改或者伪装的行为。这些行为严重破坏了货币的信誉和稳定性,对经济秩序和社会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各国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来明确规定货币伪造与变造的罪行,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包括加强货币防伪技术、加大对货币伪造与变造的打击力度、加强司法合作等。通过这些法律界限和应对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维护货币的安全性和社会的稳定。

结语

货币伪造与变造罪行的法律界限及应对措施对于维护货币的安全性和社会的稳定至关重要。伪造货币是将非货币物质加工为货币,而变造货币是对真币进行加工处理。伪造货币刑罚较重,最高可判死刑,而变造货币最高刑为10年以下。区别在于伪造是无中生有,变造则是在原货币基础上进行加工。此外,伪造的货币形态完全改变,而变造的货币仍保留原币成份。为了应对这些罪行,各国采取了加强货币防伪技术、打击力度和司法合作等措施。这些法律界限和应对措施的实施有助于维护货币的公信力和金融管理秩序,确保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四节 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 第一百七十一条 出售、购买伪造的货币或者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运输,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购买伪造的货币或者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伪造的货币换取货币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

伪造货币并出售或者运输伪造的货币的,依照本法第一百七十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四节 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 第一百七十条 伪造货币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伪造货币集团的首要分子;

(二)伪造货币数额特别巨大的;

(三)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2003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二条 伪造、变造人民币,出售伪造、变造的人民币,或者明知是伪造、变造的人民币而运输,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一万元以下罚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