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刑期间可以起诉民事纠纷,不会对缓刑产生影响。民事诉讼起诉流程包括立案、提交材料、送达被告、答辩状、合议庭确定、开庭审理、判决书和上诉等步骤。缓刑与监外执行不同,监外执行适用于有期徒刑和拘役罪犯,条件为有碍关押执行的特殊情况,而缓刑则是附条件的不执行原判刑罚的制度,只有在考验期限内再犯新罪或违反规定才能撤销缓刑。
法律分析
一、缓刑期间可以起诉民事纠纷吗
在缓刑期间只要遵守有关缓刑的规定,有民事诉讼不会对缓刑产生影响的。
《刑法》
第七十五条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二)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三)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四)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二、民事诉讼起诉流程是怎么样的
1、确定好管辖的法院,准备好立案的材料。
2、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民事起诉书,并按对方当事人人数提交相应份数的副本,主要证据的复印件以及原告身份证复印件等材料。当事人是单位的,应写明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姓名。起诉书正文应写明请求事项和起诉事实、理由,尾部须署名或盖公章。
3、在提交完资料和办理完手续后,法院会在七天内,对符合立案条件的,办理立案手续;对不符合立案条件的,依法裁定不予受理。
4、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5天内将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同时,被告在收到起诉书之日起15天内提出答辩状。被告提出答辩状后,人民法院应当在5天内将答辩状副本送达给自己。
5、等待合议庭组成人员确定,确定后人民法院在3天内告知双方当事人。并等待开庭时间。
6、最后法院开庭审理此案件。下判决书。
7、如果在提交起诉书等资料后后,如果对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受理案件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8、当事人不服一审人民法院的判决或者裁定,可以在法定期间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当事人不服民事、行政判决的上诉期间为15日,裁定为10日;不服刑事判决的上诉期间为10日,裁定为5日。
三、缓刑和监外执行有什么不同
1、监外执行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和拘役的罪犯,缓刑适用的范围则小于监外执行。
2、监外执行以有碍关押执行的法定情况,也就是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等为条件。而缓刑则是以不致再危害社会为条件。
3、监外执行是在判决确定以后才适用的变通执行方法,在判决宣告和刑罚执行期间均可适用,并不具有考验期。而缓刑则是附条件的不执行原判决刑罚的制度,在判决刑罚的同时即可宣告。
4、适用监外执行的条件一经消失,即应收监外执行,差别只是执行的场所不同。而缓刑只有在考验期限内再犯新罪或者被发现漏罪,或者违反法律、法规或者有关规定的,才能撤销缓刑,收监执行刑罚,除此这外不再执行原判刑罚。
结语
缓刑期间并不影响对民事纠纷的起诉。根据《刑法》规定,只要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遵守相关规定,民事诉讼不会对缓刑产生影响。民事诉讼的起诉流程包括确定管辖法院,准备立案材料,递交起诉书等。法院会在七天内办理立案手续,并在收到起诉书后将副本送达被告。双方当事人等待合议庭组成后,法院将告知开庭时间。最后,法院将作出判决书。如果对法院裁定不服,可以提起上诉。缓刑与监外执行不同,监外执行适用于有期徒刑和拘役罪犯,缓刑的范围较小。监外执行是根据特定条件进行变通执行,而缓刑是附条件的不执行原判决刑罚的制度。只有在考验期限内再犯新罪或违反规定,才能撤销缓刑,收监执行刑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一章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 第二百七十七条 对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应当保障未成年人行使其诉讼权利,保障未成年人得到法律帮助,并由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承办。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一章 任务和基本原则 第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一章 任务和基本原则 第六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依靠群众,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对于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在法律面前,不允许有任何特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