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领多少钱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月领取金额根据缴费档次决定,最低档次缴费每月可领154.38元,最高档次缴费每月可领397.69元。根据《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达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法定退休年龄并缴费满15年的人员可以申请转入城镇养老保险,缴费不足15年的人员可以转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法律分析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每月领多少钱需要依据缴费的档次来进行判断,具体如下:

1、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支付终身。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为120元。居民参保缴费年限满15年的,缴费年限每增加一年,每月加发2元基础养老金;

2、按缴费年限15年,月基础养老金120元,每年200元最低档次缴费,个人缴纳总额为3000元,财政补贴总额为900元,测算月养老金标准为154.38元;

3、按缴费年限15年、月基础养老金120元,每年2000元最高档次缴费,个人缴纳总额为30000元,财政补贴总额为1500元,测算月养老金标准为397.69元。法律依据:《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第三条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员,达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法定退休年龄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满15年(含延长缴费至15年)的,可以申请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转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按照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办法计发相应待遇;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不足15年的,可以申请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转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达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规定的领取条件时,按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办法计发相应待遇。

拓展延伸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如何确定?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的确定是根据一系列因素来进行评估的。首先,根据个人缴费年限和缴费金额,确定个人的基本养老金。其次,根据居住地的城乡划分、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平均工资水平等因素,确定地方补贴和调整系数。此外,还考虑了个人的年龄、健康状况和参保时间等因素。最终,通过综合计算,确定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待遇金额。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和个人的具体情况可能会导致待遇金额的差异。因此,建议居民及时了解当地的养老保险政策,确保享受到应有的养老保障。

结语

根据《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第三条的法律依据,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待遇是根据缴费的档次来确定的。根据缴费年限和个人缴费金额的不同,月养老金标准也会有所不同。最低档次缴费的居民可以获得154.38元的月养老金标准,而最高档次缴费的居民则可以获得397.69元的月养老金标准。这一制度旨在保障城乡居民的养老待遇,并根据个人的缴费情况给予相应的补贴。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二章 基本养老保险 第十五条 基本养老金由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基本养老金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二章 基本养老保险 第十九条 个人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基本养老金分段计算、统一支付。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二章 基本养老保险 第十一条 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以及政府补贴等组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