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踏雪寻梅》教学设计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教学目标:通过学唱歌曲《踏雪寻梅》,体会歌曲美好的意境。了解黄自生平,感知其艺术歌曲的风格。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歌唱《踏雪寻梅》,体会歌曲情韵。

  教学难点:运用强弱对比,连音与顿音对比等表现手法来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对媒体课件,钢琴,打击乐器,有关梅的诗词与图片。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识梅

  师出示图片,请生辨别是什么花?(图片背景音乐《梅华引》)

  师介绍梅花。

  二.踏雪寻梅

  师: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首与梅花有关的歌曲《踏雪寻梅》,那让我们和主人公一起去“踏雪寻梅”。

  1.播放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意境。

  提问:听到这首歌曲,你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你的心情怎样呢?

  生:想到了在冬天梅花盛开的时候,花香扑鼻的画面······心旷神怡啊!

  1.这首歌曲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曲家黄自先生的作品。

  出示课件简单介绍作曲家黄自的生平。

  黄自(1904—1938)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16—1929年在北京清华学校学习,期间参加学生合唱队和管弦乐队,并学习钢琴后赴美留学。他的主要作品有《花非花》、《长恨歌》、《抗敌歌》、《旗正飘飘》、《玫瑰三愿》等五十余首。

  刘雪庵(1905~1985)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30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师范组,随萧友梅、黄自学习作曲与和声学。毕业后曾从事过救亡歌咏运动。他的作品有《长城谣》《游击队歌》《红豆词》等。

  1.出示歌词,让生自己朗读歌词,找找词中不理解的地方。

  师:让我们来看一看刘雪庵写的词。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节奏方式来读一读歌词。若有不懂得可以向老师询问。

  “霁”:雪后放晴。“坝桥”:有扶手的石板桥。

  师:同学们读的有点乱,我们尝试一下根据歌曲的节奏来朗读歌词。

  请生按歌曲的节奏朗读歌词。

  (注意第四小节和第十三小节两句弱起拍和附点音符的准确把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